每日热点0704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7-04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16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高层动向
中国疾控中心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疾控动态
北京市疾控中心举办新发突发传染病及生物恐怖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
省疾控中心与景宁县疾控中心对口帮扶交流会 暨一对一导师结对仪式顺利举行
科研动向
Nat Aging:揭示压力和衰老所致的肝脏损伤如何被逆转?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咖啡喝太多,肠癌风险或高2倍
臭别人香自己的「超级食物」大蒜!研究表明:食用大蒜可以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
持续7年摄入大蒜与胃癌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曾因攀岩事故双腿截肢,MIT教授开发连接大脑神经的仿生腿,帮助截肢者恢复正常行走
舆情信息
北京中医药管理局:不得以红外贴磁疗贴作为三伏贴使用
一家三口长期吃自制馄饨,全都确诊胰腺癌?丈夫痛哭:是我错了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该做什么运动?医生最推荐这种!
西班牙媒体关注: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一半人口近视
严防下药!美国加州出新规:酒吧应向顾客提供药物检测设备
国家卫生健康委“敲黑板”——
体重管理秘诀有这八条
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
网红降温“神器”暗藏隐患
雨水多湿气重 如何预防外湿侵袭?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
守护心理健康 呵护孩子成长
河南实施老年健康服务项目
青海已落实14.9亿元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江西基本建成15分钟“中医药健康服务圈”
2024-07-04 中国青年报
“我们国家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肥胖和超重问题也日益突出。”6月26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许多研究都表明,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与许多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超重问题、肥胖问题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亟须加强干预,予以改善。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全国爱卫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16个部门近日联合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活动强调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公众体重管理意识,动员社会和群众广泛参与和积极行动,注重分类指导,提高体重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准化水平,强调科技支撑和赋能,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推动体重管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郭燕红说,16个部门共同推动此项活动,将体重管理融入各项政策和行动计划中,积极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在全社会形成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对体重管理工作的支持性氛围。
“健身去哪儿”难题得到缓解
“体重管理年”活动中,体育总局在加强全民健身场所设施供给方面将持续发力,让老百姓能够有地方去活动、去运动、去健身。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二级巡视员杨敏介绍,该部门持续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群众滑冰场等建设工作,引导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让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更加便利。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9平方米,“健身去哪儿”难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10年前,国家体育总局根据相关文件,启动了“15分钟健身圈”建设,“对于老百姓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意义十分重大。”杨敏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在此过程中,国家体育总局支持完善农村地区和边疆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组织实施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工程,建设县级多功能运动场或维修、更新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器材,并持续补助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仅2023年,就补助了2491个场馆,覆盖全国近1400个县级行政区域。
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高体重精准管理水平
“体重管理年”活动将“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高体重精准管理水平”作为重点内容。其中,学生体重管理的重点是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帮助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
在“体重管理年”期间,教育部门将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科普宣传教育、优化学生膳食营养、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运动和活动时间,促进儿童、青少年维持健康体重。
此次“体重管理年”活动还联合了全国总工会。“主要是提高职工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体重管理和知识的宣传普及,丰富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促进职业人群的健康体重管理。”郭燕红说。
职业人群的工作压力较大,不少人反映没有时间运动。针对这个问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徐建方说:“是不是我必须要每次腾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来锻炼?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动则有益,只要你动起来,你的身体就在消耗(能量)。”
徐建方建议,每天有若干个少于10分钟的锻炼,对于减脂、身体的健康都是有益的。
徐建方进一步补充:“比如我们上下班可以多步行一段,坐公交可以提前下来走一走。假如我们的膝关节、踝关节都没有问题,在地铁站可以选择爬楼梯,另外在办公室也可以进行短时间的运动,比如一些简单的拉伸。”“我们提倡把运动当成生活中的‘零食’,这对我们的健康促进有很好的作用。”徐建方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04/c14739-40270687.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3 中国疾控中心
6月27日,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中心纪委书记梅扬代表中心党委向获颁纪念章的老党员致以热烈祝贺,并和相关直属单位领导共同进行了颁发。老党员们表情肃穆而欣慰,闪耀的纪念章在胸前熠熠生辉,当新党员代表献上鲜花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全体与会人员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后,新老党员举行了主题为“跨越时空、坚定信仰;薪火相传、牢记使命”的对话。老党员们各自强调“50年党龄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要继续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贡献力量”;新党员们纷纷表示要向老一辈学习,向老一辈看齐,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疾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在国际歌的旋律中落下帷幕。这次集中颁发,不仅是一堂紧扣实际、内容丰富、生动难忘的党课,更是新老党员之间情感传递和精神传承。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407/t20240703_284057.html
返回目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2024-07-03 中国疾控中心
2024年7月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中心昌平园区隆重举行。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疾控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研究生院院长沈洪兵院士,中心领导周宇辉、严俊、再那吾东·玉山、梅扬、施小明出席。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长、直属单位领导和总部处室负责人、导师代表、校友代表、在读研究生代表、部分毕业生亲友及中心2024届全体毕业研究生共350余人参加典礼。
典礼开始前,播放了《前程似锦 不负韶华》为主题的毕业短片,研究生们高唱了《你曾是少年》《光阴的故事》等青春旋律,为2024届毕业生送上启程的祝福。
上午9点30分,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中心副主任、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研究生院执行院长施小明主持典礼。
沈洪兵院士作毕业典礼致辞。他代表中心向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辛勤付出、陪伴守护的老师们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漫漫研途,同学们见证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快速发展、亲历了新冠疫情防控的众志成城、目睹了国家推动疾控事业和公共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成功。离别之际,寄语同学们要“忠于国、衷于志、钟于新、终于行”。忠于国,永葆赤子心。时刻胸怀家国、心系天下、以守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做“公行天下,卫戍健康”的公卫人。衷于志,矢志为民行。牢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不畏艰难险阻,立为民之志,存惠民之心,以青春之力,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疾控人的初心。钟于新,创新促发展。坚持锐意创新,坚持科学思维,坚持独立思考,提高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始终铭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终于行,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求学工作中,将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和病原学等传统经典理论,与信息化、人工智能、健康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交叉融合,夯实专业知识、提升实战能力,做“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合格疾控人。
导师代表张美辨研究员回顾了同学们学习成长之路,以“励志”“实干”“反思”三个关键词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做一名坚韧不拔的奋斗者;要脚踏实地,做一名薪火传承的接班人;要反思精进,做一名不平凡的普通人。希望同学们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科学防治、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疾控精神,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毕业生代表,2021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曲凯分享了三年研究生学业生涯,特别是疫情期间在国家流调溯源专班工作的经历,见证了疾控人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深刻体会疾控人利他主义的精神和为人民健康而立命的担当。
中心2009届毕业生、现任河南省南阳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获得者彭阳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她讲述了二十多年来,抱持着对疾控事业的热爱和担当,扎根基层,坚守在传染病防控一线岗位的平凡经历。勉励同学们怀揣“向阳而生,逐光而行”的人生态度,秉持“格物致知攀书山,笃行不怠渡学海”的治学思想,践行科学精神和疾控担当。
2022级博士研究生刘莹作为在读生代表,分享了她在中国疾控中心攻读硕士及博士的科研心得和成果,表示不仅见证了中心近年来在抓实干、谋发展的各项举措,还切实感受到疾控事业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
中心副主任、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研究生院执行院长施小明宣布了毕业生获奖名单,并宣读了学位评定结果:同意授予邓晓等59人医学博士学位、张家宁等91人医学硕士学位、李金哲等116人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与会领导为获奖的毕业生颁发了荣誉证书。中心主任、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研究生院院长沈洪兵院士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们拨穗正冠、颁授学位证书,并与每一位毕业生合影留念。
载满着师长的祝福和嘱托,带着对未来新起点的期望,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圆满落下帷幕。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407/t20240703_284093.html
返回目录>>
北京市疾控中心举办新发突发传染病及生物恐怖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
2024-07-03 北京市疾控中心应急办
为进一步做好新发突发传染病及生物反恐卫生应急准备和应对处置工作,强化专业人员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专业知识储备和处置技能,北京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于2024年6月26日-28日举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新发突发传染病及生物恐怖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市区疾控中心从事传染病应急处置的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国家传染病防控队队员以及市疾控中心生物反恐队员共计120余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专业专家,分别就“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与应急处置”“新发突发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技术”“鼠疫及炭疽的监测与处置”“新发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生物恐怖事件基础理论及案例分析”以及“生物反恐实验室应对技术与进展”等内容进行了精彩讲授。授课老师采用理论授课与现场答疑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与参训人员共同探讨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反恐应急处置策略和技术方法。
课后开展了“北京市生物反恐应急处置桌面推演”,模拟北京举办某论坛,现场某展区发现可疑包裹,内有不明粉末,疑似生物恐怖包裹事件,北京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开展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孙鑫贵主持推演,参与培训人员现场分成六组展开讨论,市疾控中心应急办副主任李锡太、海淀区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郭黎、通州区疾控中心主任助理李秋虹担任点评专家。演练涉及生物反恐应急处置应急响应、工作流程、现场处置(流调、采样、消杀)、预防控制、响应终止等,共3个场景、16个问题。
通过培训与推演,使参训人员掌握了新发突发传染病及生物恐怖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领域的新进展、新理论、新知识,开拓了视野,交流了经验,熟悉了相关应急处置的技能和方法,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新发突发传染病及生物反恐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夯实了基础。
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参训学员通过笔试,全部合格。
摘引网址:https://www.bjcdc.org/cdcmodule/jkdt/bsxw/2024/109501.shtml
返回目录>>
省疾控中心与景宁县疾控中心对口帮扶交流会 暨一对一导师结对仪式顺利举行
2024-07-04 浙江省疾控中心监测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的精神,推动景宁县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迈出更大更快更实步伐,7月3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与景宁县疾控中心对口帮扶交流会暨一对一导师结对仪式在省疾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举行。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王桢、中心主任陈直平,景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柏彬、卫健局局长吴巧玲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蒋健敏主持。
柏彬副县长在会上介绍了景宁县近年来社会经济特别是卫生疾控事业取得的进步,感谢省疾控中心对景宁县10余年来对口帮扶付出的努力。
王桢书记表示,省疾控中心高度重视与景宁县疾控中心的对口帮扶工作,一直以来尽心尽力完成各项帮扶任务。中心近期还召开党委会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和省委常委会有关精神,下一步将紧跟省委对景宁县发展的大政方针、整体布局,进一步将对口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为景宁县疾控事业走山区高质量发展特色之路保驾护航。
会上吴巧玲局长为省疾控中心的导师发放了聘书,导师和学员们对今后的带教方式、专业方向进行了深入地交流。
参加会议的还有省疾控中心有关处所的领导、带教老师,景宁县卫健局、疾控中心的有关领导、学员代表等。
摘引网址:https://www.cdc.zj.cn/ywpd/ggwsjc/ywdt/202407/t20240704
返回目录>>
Nat Aging:揭示压力和衰老所致的肝脏损伤如何被逆转?
2024-07-03 生物谷原创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抑制铁死亡能促使衰老小鼠的肝脏转录组转向年轻小鼠的状态,并能逆转衰老加速的肝脏损伤,从而就能确定铁死亡时一种可处理且保守的年龄相关组织退化的特殊机制。
尽管肝脏是人体内最具复原力的器官之一,但其仍然容易受到压力和衰老的影响,从而导致疾病发生、严重疤痕和肝功能衰竭。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Aging上题为“Aging promotes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by inducing ferroptotic stres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杜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让时间倒流且恢复肝脏功能的方法。
通过利用小鼠和来自人体的肝脏组织进行实验,研究人员揭示了衰老过程如何促进某些肝细胞发生死亡,随后他们利用了一种实验性的药物逆转了动物体内的这一过程,相关研究结果有望给数百万患有某种程度肝脏损伤的人群带来一定的治疗希望。肝脏衰老的原因包括高胆固醇、肥胖、糖尿病和其它因素所造成的代谢压力等。
医学博士Anna Mae Diehl说道,衰老至少部分是可逆的,你永远不会因为年龄太大而变得更好;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始着手理解非酒精性肝脏疾病如何转化为肝硬化,在这种情况下,疤痕会导致肝脏器官衰竭。对于被诊断为非酒精性肝脏疾病(一种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变性肝脏疾病,MASLD)患者而言,衰老是引起肝硬化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都患有这种MASLD。
通过研究小鼠的肝脏组织,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种与衰老小鼠肝脏不同的基因特征,相比年轻小鼠的肝脏而言,衰老小鼠机体的器官拥有丰富的基因,这些基因能被激活从而引起肝细胞(肝脏中的主要功能性细胞)的退化。研究者发现,衰老会促进肝细胞发生一种称之为“铁死亡”(ferroptosis,依赖于铁离子)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而代谢压力则会放大这种死亡程序,从而增加肝脏损伤。
理解了衰老小鼠机体肝脏的遗传特征后,研究人员分析了人类机体的肝脏组织,结果发现,被诊断为肥胖和MASLD的患者机体的肝脏就携带这种特征,而且其疾病越严重,这种特征的信号就越强。重要的是,MASLD患者机体肝脏中的关键基因会被高度激活从而通过铁死亡来促进细胞死亡,研究者表示,或许有一些东西可以阻断这一过程,他们再次以衰老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他们给予衰老和年轻小鼠喂食会让其患上MASLD的饮食,随后给予一半动物服用安慰剂药物,另一半则服用能抑制细胞死亡通路的药物—Ferrostatin-1。
经过治疗后分析,利用Ferrostatin-1治疗的小鼠机体的肝脏在生物学上看起来与年轻健康的肝脏一样,即使是那些一直摄入诱导疾病饮食的衰老小鼠也一样。研究者Diehl说道,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我们而言或许非常有希望,这就好像是让衰老小鼠吃汉堡和薯条,而我们让其集体肝脏像吃汉堡和薯条的年轻小鼠一样。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肝脏中的铁死亡过程如何影响其它器官的功能,这些器官往往会随着MASLD的进展而受损;利用遗传标记物就能区分疾病和健康的心脏、肾脏和胰腺组织,这就表明,受损的肝脏会放大其它组织中的铁死亡压力。
研究者指出,衰老会通过产生铁死亡压力来加速非酒精性肝脏疾病的进展,而通过减少这种影响,他们就能逆转机体肝脏的损伤。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抑制铁死亡能促使衰老小鼠的肝脏转录组转向年轻小鼠的状态,并能逆转衰老加速的肝脏损伤,从而就能确定铁死亡时一种可处理且保守的年龄相关组织退化的特殊机制。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f8c832e0695.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3 医诺维
结果表明,较高水平的咖啡因摄入量可能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剂量反应关联显示,较高水平的咖啡因摄入量与结肠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Frontiers In Nutrition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ffeine consumption and colon cancer prevalence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population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较高水平的咖啡因摄入量或增加结直肠癌风险,每天摄入13-97 mg咖啡因与结直肠癌风险降低52%相关,而每天超过213 mg咖啡因,与结直肠癌风险高2倍相关。
注意,这里说的是咖啡因含量,一杯240毫升的美式咖啡通常含有80-100 mg咖啡因,一杯浓缩咖啡约含有63 mg咖啡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库中27637名参与者,其中144名被诊断患有结直肠癌,27493名作为对照,通过饮食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咖啡摄入量,分析了咖啡因摄入量与结直肠癌患病率之间的关联。
根据咖啡因每天的摄入量,将参与者分为4组:≤13 mg、13-97 mg、97-213 mg、>213 mg。注意,这里说的是咖啡因含量,一杯浓缩咖啡约含有63 mg咖啡因。
研究发现,咖啡因摄入量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每增加50毫克咖啡因摄入量,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4%相关。
按析咖啡因摄入量分析发现,与摄入量最低的人(每天≤13 mg)相比,第二组(13-97 mg)与患结直肠癌风险降低52%相关,第三组没有统计学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与摄入量最低的人相比,第四组参与者(每天>213 mg)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升高,癌症风险高2倍。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咖啡因摄入量与结肠癌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联,以不喝作为参考,发现在低摄入量水平时,咖啡因摄入量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无显著关联。然而,在较高水平的咖啡因摄入量下,观察到了显著的关联。
这表明,较高水平的咖啡因摄入量与结肠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研究人员表示,摄入较高水平的咖啡因可能与结肠癌风险增加有关,强调了可能有必要限制过量摄入咖啡因。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强调,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其因果关系,以及探索这种关联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综上,结果表明,较高水平的咖啡因摄入量可能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剂量反应关联显示,较高水平的咖啡因摄入量与结肠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8b483261557.html
返回目录>>
臭别人香自己的「超级食物」大蒜!研究表明:食用大蒜可以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
2024-07-03 生物谷原创
在时间的浩瀚长河中,大蒜以其独有的“芬芳”和那一抹辛辣征服了全球的餐桌,它不仅调味了无数的佳肴,更以其非凡的健康益处被誉为“自然抗生素”。
在时间的浩瀚长河中,大蒜以其独有的“芬芳”和那一抹辛辣征服了全球的餐桌,它不仅调味了无数的佳肴,更以其非凡的健康益处被誉为“自然抗生素”。
“蒜”味历史悠久
相传古埃及劳动者在建造金字塔时,每日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大蒜,其被用来增强体力和预防疾病,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大蒜不仅也被认为具有预防疾病的神奇力量,民间传说更是赋予了它对抗恶魔、狼人和吸血鬼的神秘属性,人们常将大蒜悬挂于窗口,用以擦拭烟囱和锁孔,作为辟邪的圣物。
这种古老的植物,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葫”,又名“葫蒜”,它的起源可追溯至欧洲南部和中亚地区。大蒜的种植历史在我们国家跨越了两千多年,传说是由汉代的张骞在出使西域时带回。在中国,大蒜不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深植于我们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四川的蒜泥白肉到海南的蒜蓉粉丝虾,大蒜的辛香一直是中华美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这种古老食材的健康益处远不止于味蕾的享受。跨越千年,走入新世纪,大蒜的传奇并未就此落幕,现代科学研究详细解读了这一古老食材的益处。
大蒜对血糖代谢指标的作用
最近,来自东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用大蒜有助于改善身体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多项健康指标,相关研究以“Effects of Garlic on Glucose Parameters and Lipid Profil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为题发表在《Nutrients》上。
这是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首先,研究者广泛搜索了四个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收集了在2024年2月前的所有与大蒜对血糖参数和血脂水平影响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其次,他们也设定了纳入研究的标准,包括随机临床试验、试验设计为平行或交叉设计、实验期超过2周,并且研究对象为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等等,研究流程如图一所示。
最终,本研究筛选到包括 22 篇文献,共29 项试验,这些研究共有 1,567 名参与者,来自加拿大、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参与者的年龄从 18 岁到 80 岁不等,研究分析了大蒜对多项代谢指标的影响,
荟萃分析深入探讨了大蒜对血糖代谢指标的作用。针对空腹血糖(FBG),八项研究涵盖的12种效应量一致指出,大蒜干预能显著降低FBG水平,这一发现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它表明了大蒜可能在血糖管理中发挥作用。在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三项试验中,同样观察到大蒜对HbA1c水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改善HbA1c水平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17项研究(19种效应量),他们发现,大蒜摄入显著降低了总胆固醇(TC)水平。此外,在19项研究(22种效应量)中,大蒜对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表现出积极作用。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来自18项随机对照试验的21种效应量数据显示,大蒜摄入显著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大蒜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作用,以及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作用,表明了其在心血管健康维护中的潜在价值。
尽管如此,对于甘油三酯(TG)水平,16项研究中的18种效应量并未揭示大蒜干预有显著效果,研究人员指出关于这一点仍需更多研究来进一步探讨。总的来说,这些发现为大蒜在血糖和血脂管理中的潜在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提示了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
这当然不是我们第一次去关注大蒜的好处,早在2019年,《BMJ》就发表了一项长达22年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长期摄入大蒜补充剂能够使胃癌死亡风险降低34%。这项研究揭示了它在抗癌方面的潜在价值。
小结
历经千年,大蒜——这个在世界各大菜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的食材,不仅以其独特的风味挑战着我们的味蕾,更以其潜在的健康益处赢得了科学研究的青睐。从调节血糖和血脂到可能降低胃癌死亡风险,大蒜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正如所有事物一样,适量是关键!大量食用大蒜可能会导致胃肠不适,甚至影响身体对某些药物的吸收,所以,大家在食用大蒜,享受它带来的美味与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身体反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毕竟,健康的饮食之道,在于多样和适度~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b34832e2933.html
返回目录>>
曾因攀岩事故双腿截肢,MIT教授开发连接大脑神经的仿生腿,帮助截肢者恢复正常行走
2024-07-03 生物世界
这项技术为那些想要恢复自然行走体验的截肢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截肢者想要控制自己的肢体,希望肢体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而该研究开发的神经义肢接口是创造这一切的必要条件。
Hugh Herr 团队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Nature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Continuous neural control of a bionic limb restores biomimetic gait after amputa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神经义肢接口,将来自大脑的信号与义肢连接,由此构建的仿生腿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完全响应,帮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自然反射来行走。在14名膝下截肢人士参与的临床试验中,仿生腿帮助他们和没有截肢的健全人走得差不多快,让他们使拥有了具有更好的平衡能力以及改变速度、爬楼梯和跨越障碍的能力。
这些结果表明,即使只恢复部分神经信号传导,或许也足以实现神经义肢功能的临床相关改善。
该研究的领导者 Hugh Herr 教授表示,这是第一项展示了全神经调控下自然步态模式的研究,在这种模式下,人的大脑能100%控制仿生义肢,而不是由机器人算法控制。尽管这个义肢由钛、硅以及各种机电部件组成,但其使用起来的感觉很自然,甚至不用有意识地去思考,它就能自然移动。
当肌肉遇上机器
目前大多数现有的仿生义肢依赖于预设算法来驱动运动,并能在为各种步行状况预设的模式之间自动切换。目前前沿的仿生义肢已经能够帮助截肢者更流畅地行走、跑步和爬楼梯,但控制腿部运动的是义肢而非使用者本人,而且使用者也会感觉到该义肢并非身体的一部分。
Hugh Herr 决心改变这种情况,他和团队开发了一种神经义肢接口,利用截肢后残留的神经和肌肉发出的信号来控制义肢,具体来说,通过手术将成对的主动肌-拮抗肌与感知电极相连,这些成对的动态肌肉在残肢内通过手术构建,作为腿部截肢人士的神经义肢控制和本体感受来源。这个接口能将患者的神经控制信息传给一个外部义肢,并进一步将义肢位置和运动的本体感受传回给使用者。
接下来,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14名膝盖以下截肢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在佩戴该仿生义肢装置之前,其中7人接受了手术,将腿部残端的成对的主动肌-拮抗肌连接在一起,不仅能够重建自然的肌肉运动,还有助于减轻疼痛,保留肌肉量,提高仿生义肢的舒适度。该仿生腿整体重量为2.75公斤,与天然小腿的平均重量相当。
为了测试该系统,研究团队让每位参与者使用新的仿生腿总共练习6个小时。随后,将他们在各项任务中的表现与另外7名接受了传统手术和义肢的参与者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该神经义肢接口将试验组肌肉信号的速率平均提高到了每秒10.5次脉冲,而使用传统义肢的对照组约为每秒0.7次脉冲,试验组参与者能够完全控制他们的仿生腿,行走速度比对照组快41%。在沿着10米长的平坦走廊步行时,他们的峰值速度与未截肢的健全人相当。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效果是在仅仅练习6小时后取得的,如果更长时间的佩戴和使用,他们将获益更多。
研究团队还测试了参与者在各种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在真实世界环境中,包括斜坡、台阶和被堵住的小路,在所有情况下,仿生腿使用者都比对照组表现出更好的平衡性和更快的运动能力。
使用仿生腿的试验参与者比那些使用标准机器腿的人走得更快
自然体验
这项技术为那些想要恢复自然行走体验的截肢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截肢者想要控制自己的肢体,希望肢体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而该研究开发的神经义肢接口是创造这一切的必要条件。
该设备使用的表面电极对湿度和汗水很敏感,这导致其可能还不适合日常使用,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满足短跑和跳跃等更高的运动要求。
Hugh Herr 教授表示,团队正在开发一种新方法,使用植入的可精确跟踪肌肉运动的小磁性球来取代表面电极,以解决当前的不足。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或可用于指导今后的肢体重建技术,从而恢复截肢或运动瘫痪人士对身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e20832698d4.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2 网易健康
6月25日,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2024年北京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不得将以物理、化学方式制作(含“械”“健”字号)、不含中药成分的穴贴(如红外贴、磁疗贴等)作为“三伏贴”使用。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了解,目前多家医院已开放“2024年三伏贴”预约,多数7月15日开始贴敷。
“将红外贴、磁疗贴等无中药成分的穴贴当作三伏贴使用,无法达到传统三伏贴中药发泡疗法的效果。且这种替代品缺乏中药特有药理作用,使用不当还可能存在健康隐患。”7月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药系陆洋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一规定出台可能源于过去存在将物理或化学制品冒充三伏贴的现象,为避免误导和保障患者安全,从而加以规范。
“‘三伏贴’这一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冬病夏治’,即在夏季利用特定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特定穴位上,以预防或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符合规范的三伏贴一般选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温热药物制作而成,能够温经通络、祛湿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效果卓然。”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中医部常务副主任李鹏飞7月1日也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红外贴、磁疗贴是以物理、化学方式制作,并不符合“三伏贴”的定义和原理,不能作为“三伏贴”使用。
记者发现,方案中还要求提供“三伏贴”服务所使用的医疗机构制剂应取得合法有效的制剂批准文号。目前北京中医医院院内制剂“温阳化痰穴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内制剂“消喘膏”、西苑医院西苑医院院内制剂“补肺咳喘贴”纳入今年三伏贴临床用药,可在经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审核通过的医疗机构中调剂使用。
“目前市面上也存在多种冒充三伏贴的产品,不仅限于红外贴和磁疗贴,它们往往因为制备不规范、药量控制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疼痛、溃破等。因此,正规医疗机构在选方用药时会严格控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陆洋指出。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三伏贴’的管理,严格技术操作,操作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GB/T21709.9—2008)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Ⅱ)穴位贴敷》有关要求,同时要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定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确保其应用安全。”李鹏飞表示。
“三伏贴适用于治疗因寒冷引起的慢性疾病,如老寒腿、哮喘、鼻炎等,主要针对阳虚体质的人群,这类人群通常手脚冰冷、面色苍白。有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应该禁用,孕妇或处于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慎用。”陆洋建议,作为一种中医医疗行为,三伏贴不是“万能贴”,在进行三伏贴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具备相关资质的三甲医院或特色医疗门诊,同时避免在非专业指导下自行使用未经验证的三伏贴产品,以免造成身体损害。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3QKD4U052583KJ.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2 网易健康
“都是我的错,是我害了你们!”陈先生此刻拿着报告单泣不成声。
原来事发之前,陈先生一家就陆陆续续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一开始他们也只以为是吃坏了东西,直到小儿子有次吃完饭后痛得受不了,他才急忙带儿子去医院检查。
然而结果却让所有人都沉默了,医生解释,陈先生小儿子的胰脏部位发现异常,加上问诊得知一直肚子疼的情况,且短时间内暴瘦了10斤,怀疑可能是胰腺癌。
陈先生不理解,“我儿子才10岁,怎么可能会患癌,而且不就是肚子疼,我和我妻子也经常这样......”
然而没等陈先生说完,医生却问起他们一家人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在了解情况后给他们全家安排了相关检查,结果不出意料,竟然全部患上了胰腺癌。
在排除遗传、基因等原因后,医生询问起他们日常饮食习惯,发现矛头竟然是自己每天自制的馄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发现即晚期,生存率极低!胰腺癌为什么这么可怕?
原来陈先生最近几个月发现网上卖的一些临期碎肉,不仅肉质和市场卖的没什么差别,价格还低了几倍,于是就经常买来做馄饨馅,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虽然这种肉性价比很高,但肉源往往出自小作坊或边角料。比如淋巴肉或发霉肉等,会大大增加患病率,而陈先生一家的胰腺癌就来源于此。
《202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曾公布过一组数据,仅在2017年我国每10万人中就可能有4.13例确诊胰腺癌和3.66例胰腺癌死亡患者,是中国生存率最低的癌症之一。
因为胰腺癌这种恶性肿瘤,一发作就是急症,而且侵袭性强,发展速度快,还很容易扩散转移,患者预后效果不佳,复发率也高,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15%,更别说晚期了,可能连5%都不到,不治疗的话可能只能活4~6个月,患者确诊后的生存期总体很短。
胰腺癌的可怕之处还不止这一点,因为胰腺位置隐匿,在胃、肝脏、胆囊等器官包围之下,一般检查很难发现病变,胰腺出现癌变后症状也不明显,加上十分容易转移和复发,所以很多胰腺癌患者一发现往往就是晚期,错失了早期确诊良机。
二、吃饭出现4个表现,当心胰腺癌找上门
胰腺癌的某些表征和肠胃病很像,比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导致很多患者早期容易误诊为胃病、胃炎、慢性胆囊炎等疾病。加上人们体检意识不高,平时也对看病比较抗拒,很容易耽误早期发现胰腺癌的时机。所以,如果你的身体也有下述信号,很可能是胰腺癌的症状,最好提高警惕。
1、饭后腹痛
一吃饭就腹痛,除了肠胃病也可能是胰腺病变的表现,往往患者还会出现腹胀、恶性、腹水等症状,而且疼痛也不是集中在下腹,随着体式的改变,可能影响肿瘤位置牵连到上腹部,所以有这种异常要警惕。
2、脂肪泻
脂肪泻就是排出的大便中有太多脂肪,往往可能是胰腺病变后,无法分泌足够的消化酶,导致食物中的脂肪分解不完全。排泄后就容易出现油腻的大便,如果发现马桶中经常沾有大便,而且难以冲洗,要警惕可能是胰腺功能障碍的迹象。
3、食欲下降、无故消瘦
胰腺癌也会影响肠胃异常表现,突然食欲下降和无故的体重减轻也要警惕可能的癌变风险,如果正常饮食作息下出现类似情况,且短期内暴瘦,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
4、黄疸
胰腺癌压迫胰管,影响到胆管情况下,可能造成胆管梗阻,导致患者皮肤眼睛出现黄染,继而引发黄疸,这也是胰头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三、胰腺癌没有特效药,早期预防才是根本措施!
虽然胰腺癌至今还没发现明确病因,但可以明确的是部分高危因素是导致胰腺癌发病的关键,比如:吸烟、肥胖(BMI≥30)、饮食结构不合理、慢性胰腺炎、职业暴露致癌物质等非遗传性因素,以及有患癌家族史,直系亲属曾出现胰腺癌,要高度警惕胰腺癌遗传风险,提高预防意识,尽可能降低发病风险。
目前对于胰腺癌还没有专门特效药,所以临床也是建议“防”大于“治”,日常做好这3点可以极大降低胰腺病变风险: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烟酒摄入时间越长,出现癌症概率越高,胰腺癌也一样,多项研究指出烟酒的大量摄入,也是促进癌变的重要风险因素,建议预防癌症最好从日常习惯调整做起,规律生活,减少熬夜、减少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2、避免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高脂肪饮食也是引发胰腺癌的重要诱因,因为高油高脂肪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环氧化物,这种物质是诱发胰腺癌的关键因素。
另外,饮食不注意也会增加胰腺分泌消化液负担,增加胰腺炎发病率,最终也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生几率。
3、定期体检
胰腺癌虽然和其他癌症一样,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漏诊,但在专业筛查设备下,胰腺任何病变都无所遁形,所以只要保持定期体检,也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并积极干预,也可以得到有效治疗,降低恶变风险。特别是有家族病史、长期烟酒的人更要定期做好预防手段。
其实想要提高胰腺癌的生存率,早发现早干预永远不会错,所以平时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最好及时调整,一旦发现自己出现癌变异常时,一定要尽早就医,明确病因,通过日常预防手段,降低胰腺癌发病率,才是预防胰腺癌的关键。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PE5DBI05148PF4.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2 网易健康
很多人查出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医生会建议他们在平时做一些腰背肌锻炼,那到底应该做什么运动呢?有没有推荐呢?其实,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运动,首推是——游泳!
医生为什么最推荐游泳?
首先,游泳的时候,全身在水里,水的浮力很大,身体可以漂浮在水中,支撑着我们的体重,这时比在地面上腰椎和椎间盘受到的重力要小。
其次,游泳的动作,身体常常平铺在水里,这时候相较于地面上腰椎的直立状态,腰椎在水里变成水平状态,受到的压力会大大减少。
第三,游泳时,经常会有一些挺身、抬头、挺腰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有腰背肌参与,对腰背肌力量的锻炼是非常好的。
游泳那么多姿势,哪种比较好?
有的患者问,游泳选什么姿势比较好?其实,蛙泳、仰泳、自由泳等这些泳姿都对我们的颈腰椎有益处,可以锻炼到腰背、颈肩部以及腰腹、腿部等全身多处肌肉。
但是有一种姿势是大家需要避开的,就是蝶泳。这种游泳姿势让腰部受力集中,会增加腰椎压力,不建议大家在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不好的情况下尝试。
在游泳康复时还应注意什么?
如果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急性期,请卧床休息,不要做任何运动。建议大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缓解期或者术后恢复期进行游泳,帮助大家加强腰背肌力量,更好地保护腰椎,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腰椎间盘突出复发;
游泳前做好热身准备;初学者请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使用正确姿势游泳;最后,安全第一,不要野泳,请大家去正规场所游泳。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5H4UUM052583KJ.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3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以及户外活动减少的影响下,近视现象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西班牙《国家报》2日援引相关专家的话称,预计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一半人口患有近视。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视力研究专家特纳表示,近视多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现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在一些亚洲国家,约有80%的初高中生患有近视。其中,10%至20%的学生近视程度很深,极有可能患上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近视性黄斑变性这4种可能致盲的病症。
《国家报》报道称,近视人数不断增加是全球现象。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2016年通过一项调查发现,21世纪初,全球约有14亿人近视,但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约47.58亿,将近联合国预测的2050年世界人口数量的一半。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研究表明,包括美国在内几个国家的近视率增加了近25%。而根据美国验光协会的数据,约有30%的美国人近视。《华盛顿时报》称,若近视趋势不得到减缓,如今的年轻人在未来几十年将面临严重的视力问题,美国仅花在视力上的医保费用就可能超过72亿美元。
全球各地区的近视程度存在差异。《国家报》称,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东非地区的近视率将低于23%,而在亚太高收入国家,将有2/3的人口近视。
多重因素导致全球近视人数增加。特纳告诉《国家报》,遗传因素对近视影响很大,亚洲人患上近视的风险高于白人和黑人。父母近视的话,孩子近视的风险也更大。
而预测2050年全球近视率约为50%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认为,近视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户外时间减少以及在室内工作和活动时间增加。还有科学家表示,高压教育系统、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光照水平减少,甚至饮食都可能推高近视率。有专家表示,减少对书籍、智能手机等需要近距离注视的物体的关注,多在明亮的自然光下活动能够有效预防近视。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SIh0PeoAW
返回目录>>
2024-07-03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2日报道称,加利福尼亚州本周一开始实施一项新法,要求酒吧竖立警示牌提醒顾客提防被下药,且酒吧应“免费或以高于批发价合理限度内的价格”向顾客提供迷魂药检测试剂盒。
统计显示,这条法律针对加州约2400家酒吧,不遵守新规的酒吧将被吊销营业执照。加州酒精饮料控制部表示:“药物检测设备可能包括测试条、贴纸和吸管等。这些检测装备的使用方式是把你喝的饮料滴在测试条上,如果试纸变成蓝色,那就说明饮料中有非酒精物质。”一家酒吧的女老板表示,作为经营者,她觉得更合适的办法是让酒吧老板自己决定是否向客户提供迷魂药测试剂,而不是通过制定法律一刀切,毕竟下迷魂药这种事儿并不局限于酒吧,在各种地方都可能发生。
但也有人说,大多数酒吧的经营者都支持打击下迷魂药性侵这种违法行为,此次立法是个好的开始,今后还应将防范迷魂药的规定扩展到更多的经营场所,甚至推广到高校。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SHquyJjqK
返回目录>>
2024-07-03 健康报
本报讯(首席记者 姚常房)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年版)》《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年版)释义》。核心知识具体包括:正确认知,重在预防;终生管理,持之以恒;主动监测,合理评估;平衡膳食,总量控制;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良好睡眠,积极心态;目标合理,科学减重;共同行动,全家健康。
其中,针对“目标合理,科学减重”,《释义》指出,超重及肥胖儿童的干预目标是在保证身高稳定增长的同时,维持体重不增或延缓体重增长速度,以达到健康体重,并非必须降低绝对体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不宜盲目减重,重点是通过饮食和运动等干预,保持肌肉量和骨量,或者延缓其减少速度。孕产妇、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体重评估和管理。肥胖且生活方式干预无效者,或超重合并相关并发症者,需到正规医疗机构寻求医生专业指导,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超重和肥胖者减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脂肪组织的重量,在制定减重目标时要量力而行,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可按照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0.5公斤的速度,在3~6个月内减少体重的5%~10%,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设置合理目标,科学控制体重。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03/496127.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3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吴少杰)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该指导原则适用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企业经营许可(含变更和延续)或者经营备案后的现场核查,以及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其他各类监督检查。
《征求意见稿》提出,检查过程中,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可根据其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经营品种等特点,确定合理缺项项目,并书面说明理由,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组予以确认。
《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许可(含变更和延续)现场核查中,企业适用项目全部符合要求或者能够当场整改完成的,检查结果为“通过检查”;关键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10%且一般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20%的,检查结果为“限期整改”;关键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10%或者一般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数>20%的,检查结果为“未通过检查”。检查结果为“限期整改”的,企业应当在现场检查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并向原检查部门一次性提交整改报告。经复查后,整改项目全部符合要求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准予许可的书面决定。企业在30个工作日内未能提交整改报告或者经复查仍存在不符合要求项目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检查结果为“未通过检查”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直接作出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03/496123.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4 科技日报
最近我国一些地区出现高温天气,很多汽车在暴晒后变成“桑拿房”。不少车主被网红降温喷雾“摇一摇、喷一喷,一秒降温、迅速制冷”的宣传语“种了草”。
这款降温“神器”真有那么神吗?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降温喷雾”发现,多款降温喷雾热销,部分商品全网销量超6万。一瓶降温喷雾的价格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一款全网销量5万以上的降温喷雾商品详情页面写着:“1秒降温”“10秒喷到结冰”“想喷哪里喷哪里”等宣传语,其使用场景包括车辆方向盘、座椅、靠背、头枕等。在买家晒出的外包装照片中,这款产品的成分包括丁烷、丙烷、异丁烷、水、酒精、氯化钠、薄荷、薄荷醇乳酸酯。
然而,网红降温喷雾背后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副科长祁兴龙说,这类喷雾的原理是通过高压将气体存储在金属罐中,喷出的气体会迅速气化,吸收周围的热量。
“降温喷雾长时间放车里危险较大。”祁兴龙提醒,夏季车辆在太阳下暴晒,车表面和仪表盘的温度能达到七八十摄氏度,而降温喷雾里的丁烷、丙烷等成分易燃易爆。若将此类物品长期放在车上,温度过高时,瓶内的气体会快速膨胀,可能引发爆炸。同时,在使用降温喷雾时,还需避免明火。
此外,有人用降温喷雾给身体降温。对此,祁兴龙提醒,若长时间、大量在皮肤上喷洒,可能造成冻伤。
祁兴龙介绍,夏季太阳暴晒时,除了喷雾罐,还有很多物品不宜存放在车上,比如矿泉水瓶、老花镜、花露水、香水等。此外,充电宝、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的电池在高温下易出现鼓包、爆炸等情况,也应尽量避免将其长期放在车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04/c14739-40270622.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4 人民网
近期多地强降雨,空气湿度增加,故而身体也难逃湿气的侵害。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徐福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湿气不除,到了冬季就可能会出现很多疾病,例如胃肠不适,容易出现腹痛、腹泻,以及呼吸系统的疾病等。
徐福平介绍,中医将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种。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停聚体内而成。外湿为湿邪,由外侵犯人体而成,多由阴雨连绵,气候潮湿,或居处湿地,或水中作业,或淋雨涉水,或沐浴后头发未干而眠等原因导致。
如何预防外湿侵袭?徐福平建议,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下雨天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冒雨涉水。保持居室干燥,如感觉室内湿气过重,可打开风扇、空调等保持空气流通。对于室内湿度较大的南方,可及时开启除湿机或空调除湿。洗完澡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不穿潮湿未干的、不通风透气的衣服。
“适当的运动如跑步、健走、球类运动、瑜伽、太极等,都有助促进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从汗液、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徐福平指出,饮食上也应健脾祛湿兼清热,适当多食用祛湿利水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山药等。同时,注意气候湿热交加,易导致食物霉变,若发现霉变食物应立即销毁,不要食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04/c14739-40270589.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保障粮食安全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更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大食物观拓展了传统粮食生产范围和安全边界,强调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推动食物供给从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既向耕地要食物,也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有利于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化、全面化和均衡化。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顺应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在保障食物数量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食物的质量、营养等,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可以让食物品种更加多元、膳食结构更加优化、百姓餐桌更加丰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体现。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要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食物来源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但这不是无节制索取,而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利用草原、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式利用生产资源,更多运用科技和先进装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有利于将生态资源合理转化为食物资源,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进农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突破资源环境禀赋的制约,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开发“森林粮库”“蓝色粮仓”“草原粮仓”和“植物工厂”等,提升食物来源的可持续获取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04/c14739-40270580.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4 人民网-人民日报
走进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二小学时,恰逢课间休息时间。操场上,孩子们嬉戏玩耍,脸上满是纯真、开朗的笑容。这是记者对这所学校学生的第一印象。
守护这份开朗的,是学校一个特别的机构——“爱护未来”社工站。平日里,这里是同学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如果遇到烦心事,这里又是他们的“解忧站”。“我们以社工站为阵地,引入专职心理咨询师、社工、高校心理专业志愿者等专业资源,为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校长萧牧说。
像呈贡二小这样的校园心理健康服务站,目前已覆盖呈贡区30所中小学。近年来,呈贡区持续健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成35个心理健康服务站(室),累计服务学生10.17万人次,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引入专业力量
提供多样服务
2020年8月学校成立“爱护未来”社工站后,萧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担忧减轻了不少。
呈贡二小地处新、老城区交界处,全校2481名学生中,随迁子女占比72%,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风险。“心理健康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学校教师虽然接受过相关培训,但缺少实际处理经验。”萧牧坦言。
为此,呈贡区全面深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呈贡二小为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成立“爱护未来”社工站,探索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之路。星灯青少年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杨家康就是此时入驻呈贡二小,成为社工站的一名专职社工。
社工站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是进行全员心理健康筛查。根据筛查结果,杨家康梳理了一份重点关注名单,及时反馈给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学校德育处,并利用课间和午休时间,邀请学生来社工站一对一交流,进行个性化指导。杨家康介绍,社工站设置有音乐放松区、沙盘治疗区、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分区,可以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全方位、专业性的心理关爱服务。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我们就带着孩子玩沙盘,通过摆沙具、讲故事的方式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杨家康说,社工站不只对重点关注学生开放,还经常组织开展轻松、趣味的活动,成为全校师生的“解忧站”。
为了进一步充实服务力量,呈贡二小联合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师生团队,组建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入驻社工站。同时,共青团呈贡区委也向学校派遣“西部计划”志愿者,负责社工站的运营。以呈贡二小为试点推广,目前呈贡区中小学校已经建立起“社工+高校+志愿者+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服务。
加强日常关怀
及时介入疏导
在发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用的基础上,呈贡区还引入了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专业人才助力和服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目前,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志愿者团队已进驻呈贡区3所学校的社工站。龚国栋是该校心理专业的研究生,每周他都会来到社工站,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助。
去年12月,龚国栋遇到一个不爱说话的小男孩明明,他的班主任向社工站反映,明明平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在班里也沉默寡言,希望社工站介入及时疏导。
通过家访、谈话等方式,龚国栋发现,明明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陪伴导致的不自信。于是,他确定干预策略,一方面和家庭沟通,劝导家长加强对孩子的陪伴;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认知。“日常交往中,我发现明明对古诗词很感兴趣,建议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他多关注,有些背诵朗读古诗词的任务可以交给他完成,增强他的自信心。”龚国栋说,经过近一学期的帮扶,如今,明明比过去更自信了,和老师同学的交流也多了起来。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呈贡区师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有烦心事找心理老师求助,已经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呈贡一中专职心理教师王健告诉记者,过去鲜少有学生主动找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反映困难,心理老师找学生聊天,很多学生还不愿意谈。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走进中心,倾诉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通过持续不断地教育、科普,让青少年理解心理问题不是洪水猛兽,遇到问题可以到学校的专业机构找专业人士求助,有效呵护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呈贡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吴莉莉说。
家校社会协同
助力健康成长
呈贡二小学生家长李红翠来学校听了一次“家长课堂”,不但重塑了她的教育观念,也缓解了她本身的焦虑情绪。
“我女儿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中上水平,但我对她的期待是要拔尖才行,因为学习的事经常批评女儿,她压力大不说,我自己也很焦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长课堂”后,社工站心理咨询师的一句话让李红翠触动很深——“孩子像花一样,有自己的花期。家长不应该揠苗助长,只需静待花开。”
“听了这堂课,我很想对孩子说一声抱歉。”李红翠动情地说。
这样的“家长课堂”,呈贡二小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不止呈贡二小,在呈贡一中,每学期有4个晚上,是开设给家长的“晚自习”时间。校长李文娟介绍,学校依托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专业优势,利用“家长晚自习”的时间,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推动心理健康工作向家庭和家长辐射延伸。
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需要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2021年起,呈贡区常态化开展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400余场次心理健康培训活动。2024年春季学期,对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共计1000余人开展《如何上好心理主题班会课》专题培训。呈贡一中初中部班主任王玲从教18年,她直言,心理健康培训改变了她的教育理念。“经过系统培训后,我会去理解、探寻学生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成绩固然重要,但我更希望看到学生健康、阳光地成长。”
做深做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协调联动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青团呈贡区委书记丁楷伦介绍,呈贡区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组织、民政、卫健、教体、共青团、公安等多部门力量,协同开展工作。“在做好一般性问题预防的基础上,我们还联合呈贡区公安分局‘青春守护者联盟’、区检察院未成年人‘苔花工作室’、区未成年人司法办公室等多部门力量,指导学校、家庭、社工站、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应急救助,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权益维护通道。”
呈贡区委书记陈净表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康,下一步,呈贡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做到高位统筹、协同发力,健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04/c14739-40270591.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3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李季)日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河南省2024年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持续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在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方面,《实施方案》明确,以具备能力并承担国家基本公卫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服务主体,与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相结合,由符合条件的家庭医生团队免费为失能老年人开展一次上门健康管理、提供一套上门健康服务、开通一条健康咨询热线。服务失能老年人的家庭医生团队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主动联系失能老年人或其监护人,了解失能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健康服务需求,免费推送有针对性的健康信息,并对失能老年人或其监护人提出的健康咨询及时予以回答。
在开展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方面,《实施方案》要求,遴选44个社区开展老年心理关爱服务;遴选23个社区开展老年痴呆防治宣教和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诊断、干预服务等工作;选择18个项目点开展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加强老年健康政策和知识科普宣传,在100个社区开展老年营养干预、老年口腔健康进社区活动,为不少于2000名老年人提供科普宣教和健康指导;采取新媒体宣传推介老年健康知识、主题宣传活动进社区、面向基层开展老年医学专业技术指导与培训、开展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强化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管理与培训、推进安宁疗护试点等方式,持续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03/496132.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3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高列)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近日举办的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至今,青海省落实14.9亿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青海省印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选择13家公立医院开展试点。截至目前,青海省所有公立医院都按照“一院一策”的要求制订了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公立医院收支结构逐步优化,治理体系和管理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初步呈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态势。
据介绍,青海省稳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设位于海东市、海南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的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组建不同形式医联体共133个,覆盖所有省级、市(州)级、县级公立医院和34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该省通过构建由国家医学高峰、省级医疗高地、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组成的医疗服务新体系,提高区域医疗综合承载能力,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
同时,青海省多措并举,丰富高质量发展新内涵。组建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实现了高原医学研究工作的政策性、系统性、规模性跨越;建立2023—2025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库,2023年支持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县共建县级临床特色专科8个;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688项,89%的调价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各级公立医院坚持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完善分时段预约诊疗、手机终端结算、诊间(床旁)结算等,打造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03/496131.html
返回目录>>
2024-07-03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朱雅丽)日前,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卫生健康委在南昌市联合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首批7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之一,江西省基本建成15分钟“中医药健康服务圈”。
据介绍,近年来,江西省中医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4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截至目前,该省三级中医类医院已达到41家,累计建设12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295个基层特色专科。
目前,江西省累计获批9个中医药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1个省部级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中药创新药“枳实总黄酮片”获准上市,多个创新药在研发中,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潜力巨大。江西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加快实施,已创建37个省级基地和5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2023年,江西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较2019年增长1.25倍,以“定制药园”项目助推中医药标准化程度提升,41个中药材品种开展追溯体系建设。2023年,全省中医药出口额为5.77亿元,由2021年的全国第19位升至第6位。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03/496126.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