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703

发布时间:

2024/07/03

浏览次数:

4635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7-03

内容导读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聚焦防汛抗旱丨疾控部门部署加强汛期血吸虫病防控

4款临床急需特医食品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高层动向

关于2024—2025年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

疾控动态

聚焦重点人群防控,巩固统计监测质量

——我市召开2024 年天津市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暨结核病监测评价工作会议

中心迎接CNAS实验室认可扩项+变更现场评审

科研动向

李兰娟团队研究证实,食物和空气来源的微/纳塑料会损害肝脏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能改善机体免疫激活效能的新型杂交抗体

Nat Microbiol:有趣!膳食纤维可以调节肠道细菌对色氨酸的使用,从而促进肠道健康

南京医科大学研究发现,经常喝茶,保护胰岛β细胞,降低糖尿病风险

舆情信息

17批次化妆品中检出禁用原料 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

日本小林制药:已向厚生劳动省提交问题保健品调查计划

日本知名零食被曝混入异物,品牌紧急回应

两项独立临床癌症研究证明——

联合疗法可增强免疫治疗反应

盐分和体液流失或刺激肾脏再生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浙江:医疗新场景兼具“速度”与“温度”

新疆成立医疗应急工作专家库

进口牛黄拟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启动

食品标签监管办法征求意见

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将有更细举措

热点追踪

聚焦防汛抗旱丨疾控部门部署加强汛期血吸虫病防控

2024-07-03 新华网

近期,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我国长江干流及两湖水系多条支流超警。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加强2024年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做好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有效防控急性血吸虫病发病与暴发流行。

通知指出,血吸虫病流行区要高度重视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树牢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落实各方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防止发生血吸虫感染或突发疫情。

通知要求,各级疾控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农业、水利等部门开展专题研究,联合会商研判,及时部署,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汛期要加大风险环境的巡查,开展重点环境灭蚴工作,汛后加大钉螺调查、灭螺灭蚴等措施;加强家畜管理,抓好血吸虫病传染源管控,严禁在有螺环境放牧,防止家畜粪便入水;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包括因防洪防汛、抢收抢种等原因接触水体人员的查治工作等。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血吸虫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种乙类传染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份。血吸虫病患者如不能及时治疗,发展到晚期,肝脏等器官会受损,出现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人的外貌会变得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因此民间也称之为“大肚子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03/c14739-40269705.html

返回目录>>

4款临床急需特医食品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2024-07-0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7月2日电 (记者林丽鹂)记者7月2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适用于苯丙酮尿症、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4款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日前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为更好满足病患营养需求,市场监管总局设立特医食品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对罕见病类别、临床急需且尚未批准新类别等产品实施优先审评,审评时限由最多的90个工作日缩减至30个工作日,优先安排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

  特医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03/c14739-40269674.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关于2024—2025年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

2024-07-02 国家卫健委财务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预算管理医院: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及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会议部署,持续提升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水平,助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现就2024—2025年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以下简称经济管理年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继续坚持“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监管”的主题,聚焦发展和安全,持续加强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内部流程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以高水平经济管理支撑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及内容

(一)大力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各单位结合运营管理实际需要,参考《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建立健全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内部各类信息系统互通互联、各类数据共享共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业务管理与经济管理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显著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和效率效益。各地要加强配套政策支持,推进本行政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并积极搭建本地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各单位经济运行等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跟踪指导,大力提升治理水平。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预算管理医院要率先完成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其他医院要加快实施、有力推进。到2025年底,努力实现全国50%三级公立医院具备和应用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全国二级公立医院覆盖率明显提升。

(二)深入梳理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各类业务流程。各单位要聚焦内部能够获取资源流入或资源消耗的医教研防产等各类业务活动,以及内部职能科室的各类业务活动,以具体管理“事项”为单元,以遵规守纪和尊重行业规律为前提,以质量提高和效益提升为目标,以节能降耗和增收节支为核心,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控为重点,以全链条管理监督和职能职责无缝衔接为根本,梳理优化相关业务活动的管理流程,并逐步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内嵌到相应的信息系统,积极推进内部各类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预算管理医院优化不少于5个业务流程;省级三级公立医院和二级公立医院优化不少于2个业务流程。注重以点带面,在总结经验后逐步扩大优化范围,有效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益。我们整理了部分优化业务流程的典型案例,供参考。

(三)积极推动落实财务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各地要按照《医疗服务项目财务相关归集口径规范》(以下简称《归集口径规范》),做好《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版)》中的项目与现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匹配衔接,形成本省份医疗服务项目财务归集口径规范,并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完成映射对接工作。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均要按照《归集口径规范》统一医疗服务项目在医疗收费票据分类、会计科目分类以及住院病案首页费用分类等财务相关归集口径,提高卫生健康行业经济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数据的规范化水平。各地在实施前,均要通过模拟测试,开展归集口径规范实施前后相关数据指标变化情况的对比,做好结果分析及问题研判,确保不会出现纰漏后再集中推进归集工作。各单位要积极响应省级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省级对接结果梳理本单位项目,评价分析对接归集的结果,发现问题,积极主动提出意见建议及解决方法。

(四)着力防范化解公立医疗机构经济运行风险。各地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巡视巡查、内部控制等工作要求,深入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加强风险排查,聚焦重点事项、关键环节,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全员参与风险防范工作格局,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可持续运行。各地要密切关注收不抵支、长期债务、拖欠薪酬等重点风险,加强监测预警、风险管控,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分类施策化解风险,切实保障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经济运行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各单位要深入剖析风险隐患,分析成因,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切实化解风险隐患。

(五)持续落实2022—2023年经济管理活动任务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对照检查2022—2023年经济管理年活动提出的4项重点任务要求,找不足、补差距、提效能。持续做好集中整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获取医保基金三年专项行动,从根本上减少违法违规骗取医保基金行为,规范诊疗行为和计价收费行为,解决重点难点突出问题,强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智能审核监管,构建穿透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任务目标,巩固经济管理年活动开展以来成果成效,坚持经常、精准、精细,突出重点、补齐短板,运用具体措施举措,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行政治理能力。持续加强经济管理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公立医院主要领导人员经济管理培训,不断提升医院管理能力。

(二)纵深推进落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牵头组织实施,坚持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覆盖管理、全流程管控,将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手段。聚焦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业财融合具体举措、经济运行风险防范化解、医疗服务项目归集等重点事项及关键环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要具体负责和指导医联体内机构的运营管理工作,积极构建牵头带动、整体提升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示范引领。通过持续推进经济管理年活动,全国已形成一批优秀典型案例,各地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宣传典型、学习典型,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带动本地本单位,不断强化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创新实践,比学赶超、争先创优,不断巩固和深化经济管理年活动成果成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将通过调度推进、调研指导、典型推介、总结评价、通报表扬等方式,推进经济管理年活动重点任务及内容的落实,促进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提质增效。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caiwusi/s7786k/202407/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聚焦重点人群防控,巩固统计监测质量

——我市召开2024 年天津市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暨结核病监测评价工作会议

2024-07-02 天津市疾控结核病控制中心

  为持续推动我市重点人群社区肺结核筛查工作,落实结核菌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和管理,并进一步提高结核病监测信息质量,加强天津市结核病防治监测评价工作,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于2024年6月27日分别举办天津市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工作会、以及天津市结核病监测评价工作会议。来自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及结核病定点医院技术人员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处处长李少刚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处长对我市2024年上半年工作成果给予了肯定,包括稳步推进了重点人群、重点场所以及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肺结核高危人群监测和主动筛查工作等。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科学地看待目前我市结核病防控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要提高社区主动筛查效率,持续推动结核菌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工作,创新推动学校人群结核病防控工作,并加强数据统计监测质量和分析利用。

  中心主任张帆再次强调了开展本次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对于社区及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结核病监测工作必须持续加强,应进一步加大筛查力度,提升监测质量,增强报告意识,规范诊疗流程,并合理统筹资源。必须严格落实天津市结核病防控“四位一体”责任清单,确保结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研究室李晓蓉对结核菌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登记和管理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各机构职责、操作系统做出详细解读,并提出重点人群肺结核社区主动筛查工作新要求,增加了低体重者、重度吸烟者的胸片筛查工作。

  门诊部主任张玉华介绍了国家结核病关爱行动试点项目,该项目通过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全流程、全周期和全方位的结核病患者关怀体系,以实现结核病患者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研究室李敬新对天津市结核病监测工作与质量情况作出汇报,深刻交流日常工作问题,并对后期工作重点进行布置。最后强调稳定监测人员队伍,培养监测人员能力,加强监测信息质量,做好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对我们日常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市海河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蔡娜对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项目试运行情况作了介绍,新系统覆盖“传染病”报告卡、新增拦截功能,未来将进一步联合结核病专报网络,助力结核病报告和管理的信息化。

  研究室主任张国钦对天津市第一季度结核病防治工作调研进行分析,总结全市工作的进展,指出短板。要求未来要落实属地督导管理责任,强化报疫意识、时效性,强化高危人群筛查,发挥综合医疗机构病人发现作用,提高预防性治疗率,继续推进信息化工作。并强调日常督导“自我体检”,重在发现问题,各区必须发挥辖区管理职责,不能流于形式。

  最后张帆主任对会议进行总结,明确了全市结核病防控工作的主要发力方向,要积极推进开展国家级“无结核社区”试点工作,贯彻落实重点人群肺结核社区主动筛查工作新要求;继续动员结核潜伏感染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工作;保证报疫的灵敏性,监测的及时性。这是作为结核病低流行区尽早实现终结结核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

摘引网址:https://www.cdctj.com.cn/system/2024/07/02/030142631.shtml

返回目录>>

中心迎接CNAS实验室认可扩项+变更现场评审

2024-07-01 福建省疾控中心

为加强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外拓展技术服务水平,根据中心“十四五”规划任务要求,中心向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提出实验室认可扩项+变更评审申请。2024年6月29日至30日,CNAS派出以罗建波主任为组长的8人评审专家组,对中心开展实验室认可扩项+变更现场评审。中心主任郑奎城、副主任邓艳琴、相关处所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出席了首、末次会议。

本次评审范围涵盖食品、保健食品、水与涉水产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等21个领域,共涉及扩项507项、标准(方法)变更194项。评审组深入实验室现场,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参观、现场考核、查阅文件等方式,按照CNAS评审准则,对实验室的体系文件、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方法等管理和技术要素进行了评审。

评审组对中心实验室检测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中心领导对评审组的指导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要求各部门针对存在问题逐一梳理,举一反三,按要求及时完成整改工作并上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本次评审对中心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管理水平,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次评审后,中心实验室认可能力较以往提升了53%,覆盖领域从原来的17类扩大到21大类,为推动中心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摘引网址:http://www.fjcdc.com.cn/show?ctlgid=548424&id=22812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李兰娟团队研究证实,食物和空气来源的微/纳塑料会损害肝脏

2024-07-02 生物世界

结果表明,食源来源的PLA MNP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肠道-肝脏”轴并诱导肝毒性,而空气传播的PLA MNP可能影响“气道微生物群-肺-肝脏”轴并导致肝毒性。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团队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Polylactic acid micro/nanoplastic-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vestigating food and air sources via multi-omic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食物来源的和空气传播的聚乳酸微/纳米塑料(PLA MNP)都会损害肝功能、破坏血清抗氧化活性,并导致肝脏病理变化。

之前有研究显示,少数类型的微/纳米塑料(MNP)可能诱发或加剧肝毒性。但空气传播的MNP以及食物来源的MNP是否可以引起肝毒性,仍然未知。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推测,食物来源的聚乳酸MNP暴露可引起肠道微生物群、肠道和血清代谢组的改变,并导致肝脏转录组的变化和肝毒性,而空气传播的聚乳酸MNP暴露则可引起气道微生物群、肺和血清代谢组的改变,并导致肝脏转录组的变化和肝毒性。

因此,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旨在确定:1)食物来源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MNP是否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肠道-肝脏”轴并诱导肝毒性 ;2)空气传播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MNP是否会破坏“气道微生物群-肺-肝脏”轴并引起肝毒性。

研究团队通过对小鼠的各种生物样本(包括肠道、粪便、鼻腔、肺、肝脏和血液样本)进行多组学分析,展示了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微/纳米塑料(PLA MNP)的肝毒性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食物来源的和空气传播的PLA MNP都会损害肝功能、破坏血清抗氧化活性,并导致肝脏病理变化。

具体而言,食物来源的MNP会导致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肠道和血清代谢改变以及肝脏转录组变化。而空气传播的MNP会影响鼻腔和肺部微生物群、改变肺部和血清代谢物,并扰乱肝脏转录组。

肠道细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是食物来源的PLA MNP暴露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鼻腔细菌unclassified_Muribaculaceae和肺部克雷伯氏菌是空气传播的PLA MNP暴露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这些结果表明,食源来源的PLA MNP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肠道-肝脏”轴并诱导肝毒性,而空气传播的PLA MNP可能影响“气道微生物群-肺-肝脏”轴并导致肝毒性。这些发现对诊断PLA MNP诱导的肝毒性以及管理环境中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可以作为生物可降解MNP诱导肝毒性的起点,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抑制对MNP诱导肝毒性至关重要的通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4f78326993c.html

返回目录>>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能改善机体免疫激活效能的新型杂交抗体

2024-07-02 生物谷原创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实验室中开发出了能靶向作用SARS-CoV-2和链球菌的特殊抗体,这些抗体来自于受上述疾病感染的患者体内,研究人员旨在理解到底是什么机制让这些抗体非常有效从而就促使其更好地保护宿主。

抗体就好像钥匙,抗原就好比对应的锁,每一个抗体都有独特的形状来适应特定的抗原,就好像一把钥匙适应其特定的锁一样,与致病性蛋白质结合的精确能力会促使抗体对开发新型疗法的研究人员来说是无价的。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The hinge-engineered IgG1-IgG3 hybrid subclass IgGh47 potently enhances Fc-mediated function of anti-streptococcal and SARS-CoV-2 antibodie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实验室中开发出了能靶向作用SARS-CoV-2和链球菌的特殊抗体,这些抗体来自于受上述疾病感染的患者体内,研究人员旨在理解到底是什么机制让这些抗体非常有效从而就能促使其更好地保护宿主机体。

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抗体之一就是IgG,其有四种变体,茎状结构(Y字型的根部)决定了抗体的亚群,当遭遇外来物质时其就能向免疫系统发送信号,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将两种IgG亚群部分组合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杂交抗体。研究者Izadi表示,如果你想增强抗体的功能,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对其进行操控,如今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这或许就产生了一种在机体中无法自然产生的抗体;传统认为,抗体与抗原结合地越强,效果就越好;然而,尽管其结合强度降低了12倍,研究人员所观察到的抗体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从而清除链球菌的能力也提高了5倍。

这一研究发现或许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抗体上的长茎结构(铰合部)是否能增强其移动性并改善其向免疫细胞发送信号的能力?研究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在原子水平上对抗体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利用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进行复杂的计算。Nordenfelt教授说道,利用超级计算机在原子水平上观察抗体与细菌抗原之间的3D运动过程需要花费两个月时间;而且超级计算机能证实实验室的观察结果,新设计的IgG抗体并不会向以前那样紧密结合,但却能表现出更好地功能,具有较长茎状结构的抗体也比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的抗体更具移动性。

随后研究人员验证了他们的假设,即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将原始的IgG1亚群以不同的长度扩展到IgG3的茎部,研究者表示,第二长度的杂交抗体版本能表现出最好的功能以及强大的抗原结合能力。研究人员在小鼠中检测了这种抗体,他们表示,你必须记住,我们所使用的动物模型并不一定意味着其适用于人类体内;然而,当研究人员测试杂交抗体与其它两种相关抗体的能力时,只有杂交抗体能保护小鼠免于疾病,为此他们就获得了两全其美的抗体,既拥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又拥有良好的免疫功能,从而就能在宿主机体内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

这一看似矛盾的结果(抗体和抗原之间较弱的结合能改善抗体的功能)或能促使研究人员重新考虑他们的研究重点,那么研究人员是否过于关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呢?或许研究人员应该优先考虑抗体的功能,尽管这会让研究变得复杂化,通常情况下,结合强度是他们主要关注的,但如果仅仅因为结合能力较弱而忽略它们,或许研究人员就会忽略掉很多潜在有效的抗体。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b3e83261625.html

返回目录>>

Nat Microbiol:有趣!膳食纤维可以调节肠道细菌对色氨酸的使用,从而促进肠道健康

2024-07-02 生物谷原创

这项新研究指出当我们摄入大量膳食纤维时,肠道细菌会帮助将色氨酸转化为健康物质。但如果我们没有摄入足够的纤维,色氨酸就会被肠道细菌转化为有害化合物。

众所周知,我们可以从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中获取健康的膳食纤维。但为什么纤维对我们如此有益呢?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丹麦技术大学国家食品研究所和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膳食纤维通过影响结肠中细菌的行为,巧妙地在产生有益物质与避免有害物质之间达成平衡。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6月2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ietary fibre directs microbial tryptophan metabolism via metabolic interactions in the gut microbiota”。

膳食纤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研究人员如今发现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结肠中不同类型的细菌会竞相利用一种名为色氨酸的必需氨基酸。这种竞争是一把双刃剑——可导向健康或不利的健康后果。这项新研究指出当我们摄入大量膳食纤维时,肠道细菌会帮助将色氨酸转化为健康物质。但如果我们没有摄入足够的纤维,色氨酸就会被肠道细菌转化为有害化合物。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丹麦技术大学国家食品研究所的Tine Rask Licht教授说,“这些结果强调,我们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体内的肠道细菌,并且会极大地改变它们的行为,在促进健康的活动和与疾病相关的活动之间形成微妙的平衡。从长远来看,这些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预防一系列疾病的饮食方案。”

膳食纤维决定对色氨酸的争夺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膳食纤维会被结肠中的肠道细菌直接转化为健康的短链脂肪酸。然而,这项新的研究却出人意料地表明,膳食纤维还能阻止色氨酸转化为有害物质,促进推动其向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路径转化。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丹麦技术大学国家食品研究所研究员Anurag Kumar Sinha说,“肠道细菌中的大肠杆菌能将色氨酸转化为一种名为吲哚的有害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与慢性肾病的进展有关。但是,另一种肠道细菌,即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却能将色氨酸转化为健康物质,从而预防炎症性肠病、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在细菌培养物和小鼠中进行的多项实验,这些研究人员证明,降解纤维的肠道细菌,比如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能调节大肠杆菌的吲哚形成活性。

Sinha说,“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链条反应——多形拟杆菌能将纤维分解成单糖,从而帮助大肠杆菌生长。纤维中的糖成分阻止了大肠杆菌将色氨酸转化为吲哚,从而使得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获得色氨酸并转化为健康的化合物。”

肠道细菌的活性很重要

此前的诸多研究已证实,膳食纤维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组中的细菌组成和数量。然而,仅仅研究肠道微生物种类的组成和数量并不能说明它们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丹麦技术大学国家食品研究所副教授Martin Frederik Laursen说,“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非常注重评估饮食对潜在好或坏的肠道菌数量的影响,但往往忽略了饮食可以调节肠道细菌的活性,而不一定会对结肠中细菌种类的数量产生重大变化。”

综上所述,膳食纤维作为连接饮食与肠道健康的桥梁,不仅确保了必需氨基酸如色氨酸的恰当代谢,还指导肠道微生物发挥其最佳的健康促进潜能。这一发现,无疑为促进肠道健康和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的饮食指导思路。

在此补充一点: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饮食中获取,因为人体无法合成这些氨基酸。富含蛋白的食物是色氨酸的主要来源,比如鸡肉、鲑鱼、金枪鱼、鸡蛋、牛奶、奶酪、酸奶、豆类、坚果和种子。而膳食纤维则多存在于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中。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02e83194821.html

返回目录>>

南京医科大学研究发现,经常喝茶,保护胰岛β细胞,降低糖尿病风险

2024-07-02 医诺维

喝茶好处多多?除了降低糖尿病风险,喝茶还有助于抗衰老,延长寿命!

南京医科大学韩晓、陈芳、吴倜珺团队在" Autophag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epigallocatechin 3-gallate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against excessive autophagy-induced injury through promoting FTO degradation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绿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可以通过靶向诱导FTO泛素-蛋白酶体,促进FTO降解,防止胰岛β细胞过度自噬,维稳β细胞功能,从而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此前,该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在糖脂毒性下(持续高糖、高脂刺激),会导致β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NR3C1)持续激活,通过NR3C1/FTO轴介导过度自噬,诱发β细胞功能障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分析了绿茶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β细胞特异性NR3C1过表达的潜在保护作用。

FTO,是一种RNA去甲基化酶,在肥胖、食欲和能量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全基因关联分析发现的首个肥胖及糖尿病易感基因,是治疗代谢紊乱的重要药物靶点。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FTO表达水平的增加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此外,FTO在胰腺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前的研究显示,FTO表达失调会导致胰岛素分泌障碍。

这项研究发现,糖脂毒性导致的β细胞NR3C1持续激活时,EGCG通过与过量表达的FTO相互作用,促进FTO降解,阻止了NR3C1/FTO轴导致的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过度激活,从而减轻氧化应激,防止过度自噬,维稳了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相反,FTO过度表达消除了EGCG对糖脂毒性条件下NR3C1增强引起的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EGCG对生理状态下β细胞中的FTO没有降解作用,这表明EGCG在纠正β细胞功能失调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证明了EGCG可在体内和体外改善过度自噬对NR3C1增强的β细胞的有害影响,表明EGCG可以促进FTO降解,防止胰岛β细胞过度自噬,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除了降低糖尿病风险,喝茶还有助于抗衰老,延长寿命。

2023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ea consumption and attenuation of biological aging:a longitudinal analysis from two cohort studies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经常喝茶可以减缓人类生物衰老过程,每天喝3杯或6-8克茶叶,抗衰老效果最佳。

此外,不喝茶过度到喝茶,与减缓生物衰老相关,而对于经常喝茶的人,喝茶过度到不喝茶,与加速生物衰老相关。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6618325159b.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17批次化妆品中检出禁用原料 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

2024-07-02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药监局网站今天(7月1日)发布通告称,在2023年国家化妆品抽样检验工作中,经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等单位检验,产品标签标示委托方为山东懿方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委托方为广州赛因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懿方美草本祛痘修护精华霜等17批次化妆品不符合规定,检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规定的禁用原料。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化妆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国家药监局要求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上述不符合规定化妆品涉及的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依法立案调查,责令相关企业立即依法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自查整改。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相关化妆品经营者立即停止经营上述化妆品,依法调查其进货查验记录等情况,对违法产品进行追根溯源;发现违法行为的,依法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RQnKNPyN1

返回目录>>

日本小林制药:已向厚生劳动省提交问题保健品调查计划

2024-07-02 央视新闻客户端

针对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事件,日本肾脏学会6月30日公布了以部分健康受损消费者为调查对象的分析报告,其中105名因服用该保健品导致肾功能受损的患者经治疗后,仍有超过八成的人肾功能未恢复。

日本小林制药公司7月1日表示,针对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引发的健康问题,已向厚生劳动省提交一项调查计划,该计划涉及新发现的76例疑似因服用相关保健品而导致死亡的案例。调查计划具体内容尚未公开。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RR5BARU6D

返回目录>>

日本知名零食被曝混入异物,品牌紧急回应

2024-07-02 杭州日报

日本知名零食“森永小馒头”被曝丑闻,6月28日起主动回收约19万件产品。

据悉,日本“森永制果株式会社”近日在官网发布产品回收公告,号称收到投诉,零食“マンナボーロ”含有异物,实际检查推测可能是动物粪便。

产品官网发布公告指出,近期收到一位顾客的投诉,表示旗下某烘焙点心的袋子里有异物,经过实际检验,发现生产过程中可能混入了异物,推测疑似是小动物粪便,由于已有明确证据,故决定采取回收作业,不过目前尚未确认任何健康危害信息,将继续调查原因,以防止再次发生,并将竭尽努力,进一步加强品控系统管理。

据了解,这种婴儿食品每包34克,适合7个月大以上的婴儿食用,产品在日本全境销售,多以“婴儿蛋酥”“婴儿小馒头”称呼。日本网友对这次事件表示震惊,并对儿童食品的安全问题表示关切。有人批评森永制果应该在问题解决之前暂停出货。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RRG22NOI9

返回目录>>

两项独立临床癌症研究证明——

联合疗法可增强免疫治疗反应

2024-07-03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是一种领先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但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对其有反应。在两项独立的临床研究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团队发现,添加janus激酶(JAK)抑制剂改善了癌症患者对ICI疗法的反应。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科学》杂志上。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进行了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以研究JAK1抑制剂伊塔替尼与抗PD-1 ICI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用于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他们发现,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延迟给予伊塔替尼可改善免疫治疗的反应。该试验包括21例初治NSCLC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接近2年,而其他仅进行ICI治疗的试验报告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5至10.3个月。

  在另一项研究中,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报告了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这些患者以前接受过ICI治疗,但反应迟钝或反应不一。团队专注于使用ruxolitinib(一种JAK1和JAK2抑制剂)和抗PD-1药物纳武利尤单抗的组合。根据研究结果,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开始前8天给予ruxolitinib,可提高先前ICI免疫治疗失败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参与的19例患者中,2年的总生存率为87%,而先前报告的单独ICI为23.8%。

  除两组报告的早期试验结果令人兴奋外,研究还提供了大量数据,对免疫反应进行了复杂的分析。

  《科学》杂志高级编辑普利西拉·凯利评论认为,这两项临床试验值得高度关注,因为它们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铺平了道路。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03/c14739-40269687.html

返回目录>>

盐分和体液流失或刺激肾脏再生

2024-07-03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7月2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南加州大学团队最新研究显示,盐分和体液的流失可以刺激小鼠肾脏的再生和修复。这种肾脏修复和再生方式有望催生新的肾病疗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临床研究杂志》。

  肾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愈方法。当肾病被诊断出来时,肾脏已经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最终需要进行透析或移植等替代疗法。

  在最新研究中,团队给实验小鼠喂食低盐饮食,以及一种名为ACE抑制剂的常用药,该药物可以进一步降低小鼠体内盐分和体液浓度。

  两周后,研究人员在致密斑(MD)细胞区域观察到肾脏的再生活动。他们让小鼠服用干扰MD发送信号的药物,成功阻断了再生活动,这凸显了MD细胞在协调再生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对小鼠MD细胞开展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其拥有与神经细胞惊人相似的遗传和结构特征,而神经细胞在调节皮肤等其他器官的再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此外,在小鼠MD细胞中,研究人员还鉴定出来自Wnt、NGFR和CCN1等基因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通过低盐饮食增强,以再生肾脏结构和功能。另外,慢性肾病患者CCN1活性显著降低,这一点与小鼠实验的情况一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03/c14739-40269686.html

返回目录>>

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024-07-03 人民网-人民日报

  “要多吃一些粗粮,少吃重油重盐的食物,慎吃海鲜。”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在开具处方的同时,不忘叮嘱患者健康饮食。得益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年过六旬、患有多种慢性病的王建平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三甲医院的“专家号”。“患者不动专家动”,基层就医更便捷,群众健康添保障。

  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是广大患者朴素的心愿。近年来,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等,医疗卫生工作逐步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目前,已有85%的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服务能力,70%以上的卫生院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关系。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多部门印发通知,着眼机制建设,要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下沉。健全机制,打通堵点,才能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惠及基层。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不放心。确保医疗服务均等化,避免医疗集团、医共体等止于“挂牌”、流于形式,关键在于推进医疗、运营、信息管理的一体化。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近八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先进设备,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00%定期到基层坐诊、60%常态在基层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吸引力显著提高。强化制度约束和考核导向,厘清功能定位,明确支援机制和相应指标,有助于促进服务共享、信息互通、管理互鉴,从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巡回医疗”“派驻”等形式是否可持续?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从何而来?让优质医疗服务均等可及,需要辅之以适当的激励机制和支持保障措施。比如在江苏省东台市,当地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结余资金作为医共体业务收入,用于人员绩效奖励、医防融合等,激发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性。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奖励激励标准,让医共体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才能释放更强的内生动力,实现对口合作的常态长效。

  立足长远,还要持续加强基层的科室和人才梯队建设,变“输血”为“造血”。从现场观摩、手把手教学到独立完成手术,在上级医院业务专家“组团式帮扶”下,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拥有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能力,诊疗水平获得长足进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基层专科薄弱环节,开展学科交流,创新人才培养聘用机制,基层医疗服务才会后劲更强、成色更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短板”“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锚定让优质医疗资源更普惠可及的目标,因时因地制宜,以机制建设带动基层医疗发展,就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03/c14739-40269672.html

返回目录>>

浙江:医疗新场景兼具“速度”与“温度”

2024-07-03 科技日报

  面对有人突发倒地、心脏骤停的情况,在拨打120后,除了等待救护车到来还能做些什么?

  如今,在浙江杭州,通过一套视频急救报警系统,只要点开短信链接、生成视频通话,非专业人士就可接受杭州市急救中心调度员的远程指导,争分夺秒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医疗团队接手。

  近日,杭州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张军根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依照“互联网+急救”思维,中心于2023年2月建立了这套视频急救报警系统,拓展智慧医疗新场景。在新场景的助力下,2023年,中心对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达到21.3%,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依托信息产业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先发优势,浙江上线“浙医互认”“浙里急救”“浙里护理”等数字化应用,坚持智慧先行,提高服务效率,使医疗服务场景不断迭代升级。

  提升响应速度

  走进杭州市急救中心调度大厅,记者看到多位调度员有条不紊地处理来电。通过数字大屏,可进入“院前数智急救一体化驾驶舱”,实时掌握杭州急救车辆、报警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分布等信息。

  “第一目击者对心脏骤停患者往往不敢救、不会救。”张军根说,通常语音医学指导存在局限性,视频建立的医学指导更加高效。调度员可通过视频指导目击者分工协作,就近寻找AED,对患者进行除颤。

  “在急救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汇集全省院前急救数据,统筹配置救护车辆、机构等资源,打造了“浙里急救”应用,为院前急救新场景建设添助力。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统计,院前急救新场景落地使浙江省范围内120受理时间平均缩短30秒,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提升1.5%,患者定位准确率提升30%,为更多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急救“黄金时间”。

  除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环节也涌现了不少智慧医疗新场景。浙江省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周育成介绍,2021年底,医院依托其主导开发的eCART院内急救一键呼叫软件,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改变院内急救呼叫需逐一通知的方式,将急救队成员接到急救任务的平均耗时从3分钟降至15秒。

  推进精细服务

  “母婴人群出院后,在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方面存在庞大刚性需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雅岑说。

  现在,依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创建的创新平台,“互联网+妇幼护理”智慧医疗场景为更多“新手妈妈”带来便利服务。数周前,杭州临平一位哺乳期母亲就因需要处理婴儿黄疸,通过手机平台下单,请医护人员上门护理指导。截至今年5月底,该平台已向杭州、绍兴、嘉兴、湖州等地派出医护人员8000人次,节省家庭医疗开支130余万元。

  在浙江,针对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优质化的护理服务需求,“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场景还有多种“打开方式”。比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开发“宝护者”小程序,一站式解决儿童发热居家看护问题。截至目前,浙江省共有589家医疗机构和5万余名护理人员备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月均服务超1.3万人次。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浙江要坚持将智慧医疗贯穿于院前、院中、院后服务全流程,用“机器跑”“数据跑”“网上跑”代替患者跑,打造全程一体、协同高效、连续闭环的诊疗服务新场景。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03/c14739-40269683.html

返回目录>>

新疆成立医疗应急工作专家库

2024-07-02 健康报

  本报讯 (特约记者 刘青)为进一步发挥自治区级专家在医疗应急工作中的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作用,切实提高全疆医疗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决定成立自治区级医疗应急工作专家库。

  据悉,自治区医疗应急工作专家库由全疆卫生系统内抽选的政治觉悟高、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精湛,并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1157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涵盖创伤外科与急诊外科、儿科、急诊医学科等22个学科专业。专家库成员任期4年,主要职责是受新疆卫生健康委委托,对全疆医疗应急能力和体系建设提供政策建议和专业技术支持;根据实际需要赴现场指导、参与突发事件的医疗应急和救治等工作;研究制订医疗应急管理和技术规范;参加相关培训和演练。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02/496106.html

返回目录>>

进口牛黄拟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2024-07-02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 吴少杰)7月1日,国家药监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对来自不存在疯牛病疫情禁令国家(地区),且符合我国海关检疫要求和药品质量检验要求的牛黄,允许其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试点时限设定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年,到期后根据试点工作情况,牛黄进口使用相关工作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进口牛黄传统上一直是我国牛黄药材的重要来源。因2000年前后疯牛病疫情在全球蔓延,为控制风险,国家药监局规定“禁止使用进口牛源性材料制备中成药,如天然牛黄、牛胆膏、牛骨粉等”。海关总署对境外天然牛黄未开展检疫准入,天然牛黄未列入《获得我国检疫准入动植物源性药材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此后,我国未再批准牛黄进口。牛黄作为牛的胆囊结石(少数为胆管结石)极为稀有,我国每年牛黄的出产量远不能满足传统中成药生产的需求量,牛黄资源面临紧缺局面。

  《征求意见稿》提出,为稳妥推进牛黄进口用于中成药生产相关试点工作,结合区域改革发展需求,确定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福建、广西12个省(区、市)为试点区域。牛黄进口申请人应当为试点区域内处方含牛黄中成药品种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进口的牛黄仅限进口申请人自用于相关中成药的生产,不得销售。进口牛黄应当在海关指定的企业存放和加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进口牛黄的追溯体系,覆盖产地加工、进口、运输、储存、投料等环节。使用进口牛黄生产中成药的生产企业应当设置单独的生产设备,不得与其他品种共线生产。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02/496100.html

返回目录>>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启动

2024-07-02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 吴少杰)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谈判药品续约规则》以及《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按照《工作方案》,2024年7月1日至14日,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开通网上申报系统,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可进行申报。经专家评审和谈判/竞价后,将于11月份公布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发布新版药品目录。

  据悉,在往年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国家医保局今年对《工作方案》进行了小幅调整。在申报条件方面,按规则对药品获批和修改适应证的时间要求进行了顺延,2019年1月1日以后获批上市或修改适应证的药品可以提出申报;在调出品种的范围方面,将近3年未向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的常规目录药品,以及2024年6月30日前未按协议约定保障市场供应的谈判药品列为重点考虑的情形,强化供应保障管理;在强化专家监督方面,明确专家参与规则和遴选标准条件,加强对参与专家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建立健全专家公正履职承诺、保密管理、对外宣传等规定。此次目录调整,除在调出情形中增加未按协议约定保障市场供应的谈判药品外,将在今年的协议文本中增加关于保障药品供应的条款并纳入考核管理,督促医药企业在谈判纳入医保目录后做好市场供应。

  为稳定企业预期,今年的续约规则和竞价规则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第一批竞价品种的支付标准有效期将于今年12月31日到期,今年的竞价规则中增加了对支付标准有效期到期品种经专家评审纳入常规目录管理的表述,使规则更加完善。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02/496099.html

返回目录>>

食品标签监管办法征求意见

2024-07-02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 吴少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品标签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标签标注行为,加强食品标签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清晰辨识食品标签合法权益。

  食品标签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向消费者传递食品信息的载体,也是消费者了解食品成分、特征等信息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标签信息是影响消费者选购食品的重要影响因素,事关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近年来,对于食品标签标注不规范、不准确、不清晰,尤其是预包装食品标签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找不到、看不清、不易算”等问题,消费者反映愈发强烈。

  为此,《征求意见稿》提出,食品标签应当清晰、醒目、持久,易于辨认和识读,不易擦除、脱落。预包装食品标签不应与食品包装脱离,标注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颜色应当与背景颜色对比明显,保证清晰识读。预包装食品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主要展示版面显著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均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注,最小销售包装有多层的,在最外层包装上标注。

  《征求意见稿》还明确禁止标注的内容,提出食品标签标注内容不得明示、暗示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以欺骗、虚假、夸大、误导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不得标称“特供”“专供”“内供”党政机关和军队等类似内容,不得使用封建迷信、违背科学常识、有违公序良俗等信息描述食品,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暗示具有保健功能(功效);严禁食品标签标注虚假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伪造、冒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或者伪造、冒用、变造生产许可证编号,伪造、冒用、变造特殊食品注册或备案号。

  《征求意见稿》在规定食品标签标注的基本要求和通用要求基础上,对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标签的要求予以明确。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02/496092.html

返回目录>>

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将有更细举措

2024-07-02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 吴少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围绕全面压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压紧各方管理责任、持续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三个方面提出17条措施,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征求意见稿》提出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加强病媒生物防制、规范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规范大宗食材采购、加强进货查验制度落实、严格承包经营行为管理、加强校外供餐单位管理等8条措施。要求学校校长(园长)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学校应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机制,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师生满意度测评,公开测评结果,并将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参考。

  《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压细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压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责任,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校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营养健康工作,公安机关要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犯罪打击。各地各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风险交流会商,建立通报闭环机制,强化行刑衔接和行纪贯通,对发现的违纪线索及时移交纪检机关,对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征求意见稿》提出,推行“互联网﹢”智慧监管运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食材验收及入库出库、贮存保管、加工烹饪、餐食分发、师生就餐等学校食堂全链条无死角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与当地市场监管系统对接,做到数据互通、视频共享、闭环管理。完善食品安全投诉处置机制。鼓励在食堂设置食品安全投诉站、举办“食堂负责人接待日”活动,及时了解师生诉求。健全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学校应建立完善家长委员会或膳食委员会、学生会代表等参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制度,鼓励建立“食品安全监督员”和“社会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02/496091.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