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624

发布时间:

2024/06/24

浏览次数:

3384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6-24

内容导读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预防夏季食源性疾病 国家卫健委提示遵循五个基本原则

“三伏贴”有什么作用?哪些人适合?中医专家详解

高层动向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参加我国驻塞拉利昂使馆组织的爱国卫生运动系列活动

四大慢病重大专项基础数据支撑工作推进会顺利召开

疾控动态

第二期浙江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专业骨干培训项目第一次集中理论培训顺利完成

2024年安徽省伤害预防控制工作会议暨伤害预防能力建设培训班在合肥举办

科研动向

Sci Adv | 没有视觉刺激,人类也能感知到生动的记忆?

北京师范大学邢大军团队揭示了视觉记忆的神经基础

Cancer Immunol Res:恢复耗竭免疫细胞的功能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靶向性癌症疗法

室友的力量!Nat Commun:

我国科学家探究大学室友之间的同伴效应对未来学业成绩的影响

《柳叶刀》:吃药控糖,很有必要!24年长随访数据显示,尽早使用药物控糖,

相比仅饮食控制,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有关

舆情信息

358人死亡、超51.2万例确诊病例!这一国,暴发急性传染病!这一群体死亡率最高

韩国政府出招提升生育率,韩国网民态度不一

新加坡家庭垃圾回收率去年仅为12%,食品造成的可回收物污染是一大问题

这类食品很能防癌,你吃够了没?

鸡蛋里竟然有这么多护眼成分?

国家医保局:河南两家医院涉嫌欺诈骗保

极端天气下如何保护好自己

医保码新增两种线下激活服务

研究表明散步对减少下背痛复发效果显著

热点追踪

预防夏季食源性疾病 国家卫健委提示遵循五个基本原则

2024-06-21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表示,预防夏季食源性疾病,最主要是遵循食品安全五个基本原则,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证食品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选用新鲜食材,清洗之后及时加工,尽量做到即买即做、即做即食,保持新鲜。加工时要烧熟煮透,比如菜豆、自制豆浆等,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

二是妥善储存和处理食品。对于没有用完的食材或剩饭菜,要及时放到冰箱冷藏和冷冻,保证生熟分开,食品之间有一定间隙,避免交叉污染。建议按类别冷藏,上层一般放即食类的熟食、奶,下层放需要热加工的鲜肉、生鱼等。

冰箱低温冷藏虽然可以抑制一些细菌生长,但是有些细菌不怕冷,也不怕冻,比如说单增李斯特菌,所以不建议一次性买很多食品放到冰箱里。另外,从冰箱里拿出的剩饭剩菜,一定要充分加热再食用。

三是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毒蘑菇中毒,最主要原因是有些采食者过于盲目自信,总认为自己采到的是能吃的蘑菇。所以特别提醒大家,一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千万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万一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比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吃了蘑菇之后出现幻觉,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这些可疑食品,并尽快进行救治。在家里,可以先采取紧急催吐的自救方法,然后尽快到医院寻求专业救治,避免出现其他更严重问题。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1/c14739-40261606.html

返回目录>>

“三伏贴”有什么作用?哪些人适合?中医专家详解

2024-06-21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夏季很多医院推出“三伏贴”治疗,“三伏贴”有什么作用,适合哪些人群?

对此,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三伏贴”源于明朝的一个古方,叫天灸,主要以白芥子为核心,加上干姜以及一些温通药物,组成外用的一个剂型。

“早期主要针对哮喘病人,灸完以后,能够在穴位上发泡留痕,通过持续刺激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刘清泉说。

刘清泉介绍,现在各医院都已经改良,发泡作用明显减少,温热和刺激穴位的效果明显增强,能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当然每个医院有不同的配方,主要配方以姜、白芥子为核心药物。有些医院会根据不同人群进行辨证使用,比如孩子、老年人、成年人、哮喘病人、慢阻肺病人等,不同人群药物上略微不同。“冬病夏治”这种穴位贴敷,既有固定处方,也有辨证处方,各医院各地区都不一样。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1/c14739-40261637.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参加我国驻塞拉利昂使馆组织的爱国卫生运动系列活动

2024-06-21 中国疾控中心

  2024年6月13日,由我国驻塞拉利昂使馆主办的爱国卫生运动系列活动——“预防为主”卫生健康知识讲解在使馆举行,大使与夫人、公参、参赞及使馆工作人员,以及中国疾控中心与湖南医疗队部分代表参加。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媒介生物控制室王超博士首先向与会领导与专家分享了关于馆舍及居家消杀知识。讲解分四个对象(蚊、蝇、蟑螂、臭虫)、三个部分(认识媒介生物、媒介生物的危害、媒介生物的防治),较为系统介绍了这四类媒介生物的认知、危害与生活习性,阐明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针对蚊蝇、蟑螂、臭虫不同的消杀方法,了解了媒介生物预防控制的基本常识,为今后开展相关馆舍和居家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提供了有力借鉴。

  随后,湖南医疗队代表开展了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的科普,并现场演示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并邀请与会人员实操。

  最后,王擎大使总结发言,表示此次活动举办圆满成功,感谢在塞三支医疗队(中国疾控中心、湖南医疗队和军医组)提供专业全面的健康保障。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zxdt/202406/t20240621_283828.html

返回目录>>

四大慢病重大专项基础数据支撑工作推进会顺利召开

2024-06-21 中国疾控中心

  为明确重大慢病流行本底情况,支撑“四大慢病重大专项”的战略部署,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于2024年6月19日下午组织召开了四大慢病重大专项基础数据支撑工作推进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陈竺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顾金辉副司长、规划信息司于世利一级巡视员、医疗应急司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处黄欣处长、统计信息中心吴士勇主任,中国疾控中心施小明副主任、科技处李振军处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郑哲书记,国家癌症中心肿瘤登记办公室魏文强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高海鹏常务副主任,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蔡淳常务副主任等慢病相关司局和国家专病中心领导和专家,以及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吴静主任、周脉耕副主任、王丽敏副主任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吴静主任主持召开。

  会议围绕四大慢病重大专项基础数据,以明确四大慢病早死概率的本底数据、时空分布为切入点展开。首先,慢病中心吴静主任汇报了早死概率测算情况调研工作进展等前期工作情况;周脉耕副主任就慢病早死概率测算与评估情况,汇报了下一步工作方案。参会领导和专家针对基础数据与核心指标的多部门合作测算及会商机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为进一步推进慢病相关数据融合及指标测算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达成共识,各参会代表均表示积极参与调研工作并推动数据共享。

  陈竺院士提出要将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放在首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他指出,各部门要建立协同会商机制,积极推动数据共享,高质量地完成重大慢病流行本底情况调研,为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陈竺院士对慢病中心所做慢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提出要充分发挥慢病中心在科技引领、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医防融合的作用,提升大数据在四大慢病防治中的支撑效能。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406/t20240621_283830.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第二期浙江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专业骨干培训项目第一次集中理论培训顺利完成

2024-06-24 浙江省疾控中心监测所

2024年6月3日-19日,来自全省基层的45名疾控业务人员齐聚杭州,开展了为期2周的传染病监测预警骨干培训项目第一次集中学习。

本次培训邀请了中国疾控中心、安徽省疾控中心、四川省疾控中心、重庆市疾控中心、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以及浙江省各级疾控中心的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内容涵盖了传染病监测、卫生统计学、风险评估、监测数据展示、监测预警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统计软件应用、监测数据清理及分析、报告撰写等实操练习。此外,45名学员分成九个小组,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根据现有的热点问题确定了每小组的专题调查方向。

通过本次集中学习,学员们掌握了现有传染病监测系统相关内容,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监测数据分析、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等能力。通过培训,不仅是提升个体专业素养,更是能够在全省建立起一支团结协作、技术精湛的传染病监测预警队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添砖加瓦。

摘引网址:https://www.cdc.zj.cn/ywpd/ggwsjc/ywdt/202406/t20240624_19356.shtml

返回目录>>

2024年安徽省伤害预防控制工作会议暨伤害预防能力建设培训班在合肥举办

2024-06-21 安徽省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推动安徽省伤害预防控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伤害预防控制工作能力,2024年6月18日,省疾控中心在合肥市举办了2024年安徽省伤害预防控制工作会议暨伤害预防能力建设培训班,各市、项目县(市、区)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疾控中心及伤害监测医疗机构伤害防控工作负责人及业务骨干8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

开幕式上,省疾控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处项目负责人介绍了伤害防控工作的背景和意义,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伤害工作,做好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二是疾控和医疗机构要发挥业务专长,做好本职工作,为行政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培训班上,我中心慢病科项目负责人员总结了安徽省伤害防控工作进展,就安徽省伤害监测工作方案(2024版)、报告卡填写、质量控制和信息管理平台使用进行了详细讲解;本次培训班邀请中国疾控中心伤害防控与心理健康室段蕾蕾主任就伤害预防概述与策略进行线上培训,合肥市交警支队专家就交通法律法规解析及事故预防作专题培训。各项目点也分别作伤害预防控制工作进展汇报及交流研讨。

此次培训既有业务骨干,又首次邀请各市、项目县(市、区)卫生健康委(疾控局)项目负责同志参加;既有操作要点培训又有理论拓展;既有专家授课又有学员交流研讨;进一步推动了全省伤害防控工作的发展。

摘引网址:https://www.ahcdc.cn/content/detail/6675130ee88b7cf77e8b4567.html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Sci Adv | 没有视觉刺激,人类也能感知到生动的记忆?

北京师范大学邢大军团队揭示了视觉记忆的神经基础

2024-06-21 生物探索

研究表明,神经元对不同的记忆内容表现出独特的反应,使用不同于感知外部视觉刺激时观察到的放电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邢大军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 在线发表题为“Neuronal representation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content in the primate primary visual corte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了确定视觉记忆的神经基础,检测了猴子初级视觉皮层中工作记忆内容的神经元表征。

研究表明,神经元对不同的记忆内容表现出独特的反应,使用不同于感知外部视觉刺激时观察到的放电模式。此外,这种神经元表征随着记忆内容的改变而进化,并延伸到通常用于处理外部视觉输入的视网膜区域之外。这些发现揭示了记忆的视觉编码,并为理解心灵之眼的非凡力量指明了途径。

对主观意识的探索,是神经科学的基石,揭示了我们心理景观的结构。即使在没有外部视觉刺激的情况下,主观意识的表现在本质上也是非常视觉化的。这种可视化格式通常归因于视觉工作记忆(VWM)的神经机制,这是我们大脑中主动维护和操纵信息图像的装置。虽然VWM涉及到一个广泛分布的大脑网络,但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些记忆和意识的近有形可视化的迷人本质已经将神经科学的焦点转向了视觉皮层。

在这一领域,初级视觉皮层(V1)的作用引起了特别大的争议。虽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某些研究表明V1中存在与VWM内容相关的神经编码,但其他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至关重要的是,先前关于V1的电生理证据的缺乏,特别是关于工作记忆的核心方面-内容而不仅仅是空间位置-强调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关于V1神经元是否真的代表VWM内容,以及如果是这样,它们的活动如何促进这种代表,仍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直接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训练两只猴子执行延迟匹配样本(DMTS)任务,并记录V1神经元在该任务期间的细胞外活动。

研究表明,神经元对不同的记忆内容表现出独特的反应,使用不同于感知外部视觉刺激时观察到的放电模式。此外,这种神经元表征随着记忆内容的改变而进化,并延伸到通常用于处理外部视觉输入的视网膜区域之外。这些发现揭示了记忆的视觉编码,并为理解心灵之眼的非凡力量指明了途径。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7c3f830e4969.html

返回目录>>

Cancer Immunol Res:恢复耗竭免疫细胞的功能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靶向性癌症疗法

2024-06-21 生物谷原创

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IL-3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串扰在调节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还表明,利用IL3或能作为一种有希望的手段来优化并增强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

肿瘤周围的生态系统,也被称之为肿瘤微环境,其包括免疫细胞、组织、血管和其它能彼此相互作用且与肿瘤细胞作用的细胞等;随着时间推移,肿瘤会按照自身的利益来塑造这一生态系统,从而垄断所有营养物质并保护其免受宿主机体的免疫攻击。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在癌症风险、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上题为“IL3-Driven T Cell–Basophil Crosstalk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杰克逊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不仅识别出了两种免疫细胞如何协同作用来抵御癌症,而且还揭示了能帮助协调这种攻击作用的分子级联反应。

研究者Chih-Hao "Lucas" Chang说道,我们重点对细胞毒性T细胞进行了研究,其是一类拥有多种功能的免疫细胞类型,包括能破坏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抵御细菌感染和其它病原体的侵袭等,同时其还能攻击肿瘤细胞。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在癌细胞引起问题之前从机体中清除绝大多数癌变细胞,但一旦肿瘤形成的话,细胞毒性T细胞就会在敌对的肿瘤微环境中被“耗竭”,且并不能有效攻击肿瘤;为此,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调查为何这些免疫细胞会处于“耗竭”状态,并开始寻找潜在的方法能向免疫细胞发送信号从而靶向作用肿瘤组织。

T细胞在识别并攻击癌变细胞上表现得非常出色,但其却会在肿瘤微环境中变得“耗竭”,其可能会变得劳累过度且过度刺激,同时也会因肿瘤细胞的存在而缺乏葡萄糖和其它营养物质,帮助这些细胞更好地维持功能或能改善癌症治疗策略,尤其是免疫疗法。此前研究结果表明,当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时,其就会释放名为细胞因子的信号分子(白介素-3,IL-3),结果发现,随着肿瘤生长,细胞毒性T细胞就会逐渐在肿瘤微环境中失去产生IL-3的能力,随后,当研究人员提高患有淋巴瘤或黑色素瘤小鼠机体中的IL-3的水平时,他们观察到了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进一步研究后,研究人员发现,IL-3或能发挥作用动员嗜碱粒细胞(basophils),后者是一种能在过敏症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罕见免疫细胞;反过来,这些嗜碱粒细胞也会产生名为白介素-4(IL-4)的另外一种细胞因子,其能重新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并向其发送信号来恢复并摧毁肿瘤。研究者Chang说道,此前我们并未发现嗜碱粒细胞参与恢复细胞毒性T细胞的信号级联反应过程中,这些研究结果是初步的,但靶向作用肿瘤相关的嗜碱粒细胞代表了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且改善患者治疗结局非常有希望的途径。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IL-3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串扰在调节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还表明,利用IL3或能作为一种有希望的手段来优化并增强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78af830612e0.html

返回目录>>

室友的力量!Nat Commun:

我国科学家探究大学室友之间的同伴效应对未来学业成绩的影响

2024-06-21 生物谷原创

研究发现,室友间的确存在直接的学业成绩影响,且效果随时间推移与室友间的相互熟悉度增强而增长,尤其在第三学期达到高峰,之后可能因课程选择多样化和课外活动增多而有所波动。

长久以来,探究社会传播与教育交界处的核心议题——同伴效应与同伴影响力,一直是学术界的聚焦点。理解同龄人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塑造社会行为及学习成果,对于指导教育实践、优化学习场景至关重要。

同伴间既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取决于他们的特质与行为模式:优异的同学能激发学习动力,而诸如吸烟、药物滥用等不良行为的同伴效应,则与学业表现下滑紧密相关。此外,同伴关系的涟漪还波及至政治倾向、STEM领域(指的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专业,包括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兴趣维持、职业志向乃至未来的收入水平,这也进一步凸显了深入剖析同伴对学术成绩影响的重要性,这为制定干预措施、缓解负面同伴效应提供了策略基础。

然而,传统的研究方法在解析同伴影响力的因果关系时面临重重挑战,尤其是在动态且复杂的教育情境下,难以清晰区分同伴效应与同伴选择(peer selection)的界限。例如,学生同伴之间学业成绩的相似性可能是由于同质性(homophily,即根据学业成绩的相似性选择同伴)而不是由于同伴影响。

与教室等开放的教育环境不同,大学宿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紧密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相互交流,并有可能相互学习。虽然寝室可能不像教室和图书馆那样是主要的学习场所,但它为一小群稳定的学生同伴提供了一个高度人际交往和外溢的环境。在西方大学,大一新生通常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个人喜好灵活选择宿舍和室友,而中国大多数大学则是随机分配寝室。在中国,一个典型的四人寝室包含四张床和一些公共区域,与包含四间独立卧室的西方寝室套房相比,提供了一个更具互动性的环境。

以往研究受限于静态观察数据、实验实施的难度及同伴关系的动态变化,而中国高校的宿舍环境为长期追踪一群稳定室友的学业进展创造了契机。此外,引入跨学科方法,如零模型分析,为探索同伴效应的复杂性开辟了新径,通过模拟随机结构,有效辨识真实同伴影响与背景噪音。零模型已成功应用于分析社会网络干预的效果,将其应用于室友学业成绩的相似性检测,可为同伴效应的识别提供有力工具。

如今,在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零模型、回归方法对学生住宿和学业成绩的纵向数据集进行分析,从而定量确定室友同伴效应。他们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一所公立研究密集型大学,涵盖了随机分配室友后居住在四人寝室的 5272 名本科生。由于室友分配既没有考虑学生入学前的学习成绩,也没有考虑他们的个人偏好,因此这种初始化是可信的随机分配,而且后来也没有明显的重新分配。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6月6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eterogeneous peer effects of college roommate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研究发现,室友间的确存在直接的学业成绩影响,且效果随时间推移与室友间的相互熟悉度增强而增长,尤其在第三学期达到高峰,之后可能因课程选择多样化和课外活动增多而有所波动。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室友先前成绩对个体未来成绩的正面预测作用,强调了同伴异质性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成绩差异较大的室友组合中,低起点学生从高成就室友那里获益更大;而成绩相近的室友组内,成员数量对成绩提升的正面关联更显著。

总之,这些结果描绘了室友同伴效应的丰富图景,并表明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策略可能取决于他们在由成绩排名、同伴平均成绩和同伴异质性组成的高维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虽然这项新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室友同伴效应,但在解释结果时应考虑到数据和分析的局限性。首先,这些纵向数据仅限于一所大学的两个中国本科生队列。这些发现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生群体、大学和国家,还需要在有学生住宿和学业成绩相关数据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

其次,根据管理程序,室友分配似乎是随机的。虽然这些作者为这一假设提供了一些支持性证据,但是他们仍缺乏有关学生人口统计学、个人信息和大学前学业成绩的全面数据,因此无法对这一假设进行直接研究。

第三,该分析依赖于对每个队列和专业的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 GPA)百分位数进行归一化处理,这样可以对不同学科进行公平的比较,但同时可能会丢失更多的数据信息。举例来说,如果能进行更好的归一化处理,保留 GPA 的分布情况,将是一种改进。

第四,宿舍环境之外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室友学业成绩的同化,如秩序、课堂互动、社交网络、行为模式和共同的外部因素。揭示室友同伴效应的内在机制(如同伴压力和学生身份认同)超出了这项新研究的范围,但作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是可取的。

总之,这些作者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分析了一组新纵向数据,从而证实了大学室友的同伴效应并评估了它的程度。研究结果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同伴学习与模仿正面榜样的价值,为教育实践带来了新的启示。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e3f83048ea2.html

返回目录>>

《柳叶刀》:吃药控糖,很有必要!24年长随访数据显示,尽早使用药物控糖,

相比仅饮食控制,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有关

2024-06-21 网络

这项跨越40余年的2型糖尿病队列研究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血糖问题不要拖,早期采用磺脲类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等方式进行强化血糖控制,具有几乎终生的持久影响。

近日,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中最大且最全面的研究队列最新结果发布在顶刊《柳叶刀》上。研究强调,在2型糖尿病早期进行积极干预非常关键,可以给患者带来持续几十年的好处。

英国牛津大学的Rury Holman教授团队利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队列长达24年的随访数据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如果及时采取强化血糖控制,例如磺脲类药物 、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那么即使在停药后24年也能够持续获得显著的健康收益,相比于饮食控制,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20%相关,与所有糖尿病相关终点风险降低10%-18%相关。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是有史以来最长的2型糖尿病临床试验之一,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对糖尿病管理的现代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随机对照试验始于1977年,主要目标是评估强化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并与饮食控制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且强化血糖控制的效果更好,比如对于体重超重20%的参与者(BMI>27kg/㎡),采用二甲双胍强化血糖控制相比于常规治疗可使所有糖尿病相关终点风险降低32%。

长达20年的干预试验结束后,UKPDS参与者从1997年起继续参加为期10年的治疗后监测随访,结果于2008年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会议上公布。该结果首次提出相较常规治疗方法,强化血糖控制具有“遗留效应”,也就是即使停药后也能够持续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截至2021年,UKPDS队列的治疗后随访时长已达到24年。Rury Holman教授团队展开此次研究,探索当初血糖管理的遗留效应是否依旧留存。

此次研究共纳入1489名来自UKPDS队列的参与者,均在1997年干预试验结束后不再维持任何血糖治疗。

在干预试验阶段,UKPDS的参与者基线平均年龄为50.2岁。强化血糖控制方式包括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以及超重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常规血糖控制为饮食控制。

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可以观察到,治疗结束经过10年甚至24年后,两组之间的遗留效应差距没有缩小,强化血糖控制对部分临床结果的改善始终优于饮食治疗,表明强化血糖控制的效益在长期内持续存在。

从临床结果来看,强化血糖控制始终领先于饮食控制

具体来看,与基线(干预试验基线)相比,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与患者停药24年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心肌梗死风险降低17%、微血管病变风险降低26%相关,绝对风险分别降低2.7%、3.3%、3.5%。未观察到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

对于超重患者,与基线相比,二甲双胍治疗与其停药24年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心肌梗死风险降低31%相关,绝对风险分别降低4.9%、6.2%。未观察到卒中、外周血管疾病或小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

磺脲类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与停药10年、24年后的糖尿病不同临床结果之间的关联

总之,这项跨越40余年的2型糖尿病队列研究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血糖问题不要拖,早期采用磺脲类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等方式进行强化血糖控制,具有几乎终生的持久影响。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33d283064e6a.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358人死亡、超51.2万例确诊病例!这一国,暴发急性传染病!这一群体死亡率最高

2024-06-24 央视财经

阿根廷卫生部当地时间6月22日报告说,2024年阿根廷已累计确诊512458例登革热病例,死亡358例,其中8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最高。

报告显示,本年度登革热感染高峰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平均每周记录超6万例病例。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媒传播,多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严重时可致死。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KnY2phzWd

返回目录>>

韩国政府出招提升生育率,韩国网民态度不一

2024-06-24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韩国总统尹锡悦19日宣布“国家进入人口紧急状态”后,表示国家将全力应对韩国低出生率问题。综合韩联社、《朝鲜日报》等多家韩媒20日报道,韩国政府计划引入“婚姻登记特别税额减免”“提高育儿假工资”等方案,以鼓励国民结婚生育。

随着“20多岁结婚”现象逐渐减少,韩国社会的晚婚和不婚现象逐渐增多,少子化问题日益严重。据韩联社报道,该国总和生育率自2015年达到1.24的峰值后不断下降。2017年,韩国新生儿人数首次跌破40万。到2023年,韩国新生儿人数为22.997万人,总和生育率为0.72,均创下有相关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韩民族日报》报道称,为了扭转低生育率的趋势,尹锡悦将之前拟设立的“低生育应对企划部”的名称确定为“人口战略企划部”,该部门最高负责人将兼任副总理,负责制定有关人口问题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涵盖应对低生育率、老龄化以及制定移民政策等内容。政府将在“兼顾工作和家庭、子女养育、住房”三大核心领域集中政策力量解决人口问题。

据韩联社报道,政府将新设“婚姻登记特别税额减免”制度,以减轻国民结婚的经济负担。政府还计划推出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子女养育税额减免、提高育儿假工资、延长男性育儿假等。

按照政府方案,如果原本各自拥有一套住宅的男女结婚后共同拥有两套住宅,他们在交易房产时就可以享受税收上的优惠。另外,为了减轻国民抚养孩子的经济负担,子女减免税额额度也有所提升。政府计划今年内将包含此内容的方案提交给国会,若能在国会通过,预计将从明年开始施行。

《朝鲜日报》还提到,为确保育儿假期间维持稳定的生活条件,政府还将育儿假期间的休职工资从每月150万韩元(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2.3元)提高到每月最多250万韩元。男性的育儿假也将从原来基于工作日的10天延长到20天,增加一倍。这样一来,如果加上周末和公共假期,男性实际上可以休息一个月左右。

对于韩国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应对低生育率的政策,韩网民反应不一,有人表示肯定,称“这是正确的方向”,“继续创造(让国民)想生孩子的条件吧”。不过,也有网民提出担忧,“找了下(相关资料),育儿假的工资(费用)是由公司承担,那(公司)当然不愿意录用新婚夫妇啊”。

《韩民族日报》报道称,有观点认为,政府的这些措施只是扩充了现有政策,使其更易于使用,但不足以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也不足以实现到2030年将总和生育率提高到1.0的政策目标。首尔大学专家李澈羲表示,“总的来说,对育儿的支持力度比以前更大了”,“对于中产阶级以上的已婚家庭来说,似乎起到了降低生育和育儿的经济成本与机会成本的效果,但仍存在照顾不到低收入层等群体的情况”。

韩国《京乡新闻》刊文称,若仍然忽视性别问题,停留在补充政策的层面,韩国低出生率的局面将永远无法扭转。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IHSB8Urcm

返回目录>>

新加坡家庭垃圾回收率去年仅为12%,食品造成的可回收物污染是一大问题

2024-06-21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新加坡《海峡时报》19日报道,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该国家庭垃圾回收率仅有12%。

事实上,新加坡近两年的家庭垃圾回收率基本持平,较此前20%左右的回收率相比明显下滑,处在近10年来的低位。当局还指出,垃圾中的食品造成的可回收物污染是一大问题,污染率高达40%。据统计,2023年的整体回收率(包括国内和非国内部门的数据)为52%,低于2022年的57%。根据国家制定的《新加坡2030年绿色规划》,政府计划在2030年实现70%的整体回收率。

据报道,新加坡将于明年7月起实施饮料瓶回收计划,届时瓶装饮料单价将上涨0.1新元(约合0.54元人民币),相当于瓶子的押金,消费者喝完饮料后可将瓶子放入超市设置的专用回收箱,并拿到0.1新元的押金退款。业内专家认为,鉴于新加坡垃圾回收市场规模太小,没办法建立规模化回收处理企业,因此需要同周边国家密切合作以推进垃圾回收再利用。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IHPwh6nZm

返回目录>>

这类食品很能防癌,你吃够了没?

2024-06-24 北京青年报

来自GLOBOCAN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近1930万例,死亡人数为1000万。新发病例最高的癌症为乳腺癌,其次是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胃癌。而这些癌症也是导致因患癌死亡的主要原因。

要想远离癌症,单就饮食而言,有什么小偏方吗?

首先声明,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可以超越健康均衡饮食及生活方式,为我们撑起防癌保护伞。因此,任何在防癌领域功效“突出”的食物,其工作效能的发挥,都是以团队战绩为大基础的。

在均衡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不熬夜的大前提下,确实有一类食品,被医学界和营养学界发现具有降低某些癌症风险的特殊能力。这类食品,就是大豆制品。并且,其中效果最突出的是豆腐与豆浆!

最近的研究表明

豆类制品可显著降低癌症风险

今年3月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的一篇来自中国团队的荟萃分析研究,共纳入52项豆制品消费研究(包括17项队列研究和35项疾病对照研究),基于44932个病例及861372名参与者,对摄入豆制品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度,以及豆制品所发挥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大量摄入豆腐、豆浆类豆制品,可以显著降低癌症风险;豆腐、豆浆、总豆制品量,分别能将癌症风险降低22%、25%、31%;

每天增加54克上述豆制品,癌症风险可降低11%;

每天增加100克上述豆制品,癌症风险可降低23%;

每天增加150克上述豆制品,癌症风险可降低35%;

每天多吃61克豆腐,癌症风险可降低12%;

每天多喝23克豆浆,癌症风险可降低28%;

其他发酵类大豆产品(大豆酱、味噌汤、纳豆)与癌症风险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尚不足。

为何大豆抗癌这么厉害?

含有植物雌激素异黄酮

因为它们拥有植物雌激素:异黄酮!异黄酮是让大豆制品有抗癌神功的根本原因。大豆异黄酮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在结构和功能上与雌激素相似,它与雌激素之间存在潜在的协同效应(互帮互助),可通过结合雌激素受体(ERs)发挥雌激素效应,通过雌激素信号通路中的雌激素依赖机制来预防癌症。简单总结就是:发挥雌激素的益处,但没有雌激素副作用。

大豆制品能击退所有癌症吗?

目前主要集中在消化道和妇科癌症

大豆制品的抗癌作用并不能覆盖全部癌种。目前证据相对集中在消化道癌症(主要是胃癌)及妇科癌症(主要是乳腺癌)。

其实,大豆不仅有异黄酮这一神器,还能为我们提供优质的植物蛋白质及膳食纤维。而豆腐和豆腐干同时含有较大含量的钙元素,对于骨骼健康及对抗肿瘤也有益处。大豆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这也是为何咱们国家的膳食指南提倡大家经常吃豆制品的原因。

不同年龄的人

推荐每周摄入多少大豆?

具体建议如下:

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

7-12月龄婴儿:1岁以内,在辅食中引入豆类;

13-24月龄幼儿:豆类是优质蛋白质的补充来源;

2-3岁儿童,每周吃35-105克大豆;

4-13岁儿童,每周吃105克大豆;

14岁以上青少年与成人,每周吃105-175克大豆;

65岁以上老人,每周吃105克大豆。

以上克重,为大豆的生重。

另外,悄悄告诉想要减肥的小伙伴们:用一些非油炸豆制品替代肉类,是可以帮助你们增加饱腹感和早日实现减重目标的。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4/c14739-40262664.html

返回目录>>

鸡蛋里竟然有这么多护眼成分?

2024-06-24 北京青年报

鸡蛋中的哪种成分对眼睛健康有帮助?其实鸡蛋里有不止一个成分对眼睛有好处,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2、叶黄素和DHA。很多人知道,护眼保健品中几乎都含有叶黄素。但很多人不知道,叶黄素+DHA对眼睛更友好。超市有高DHA的鸡蛋,也有高叶黄素的鸡蛋,如果这两个成分都高就更好了。

关于鸡蛋与叶黄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护眼怎么吃这件事,有几个重要知识点需要科普给大家。

知识点1:

蛋黄的叶黄素吸收率远高于菠菜和海藻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联合使用DHA和叶黄素对改善青少年的视力疲劳、延缓老年视力退化都有所帮助。

虽然海藻中有DHA,但吸收利用率远低于存在于蛋黄磷脂中的DHA。同样,虽然菠菜和其他绿叶菜里有很多叶黄素,吸收效率也远低于蛋黄中的叶黄素。

知识点2:

吃沙拉时加蛋黄可以帮助营养素吸收

蛋黄中天然存在乳化微球基质,它们是由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类似人体血液中的脂蛋白,能帮助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脂溶性小分子高效吸收和转运。

所以,在吃蔬菜沙拉时,如果同时吃蛋黄,可以帮助多种营养素的吸收,从而提升一餐的营养价值。

知识点3:

鸡蛋是维生素A的较好来源

维生素A缺乏的时候,人更容易患上干眼病,出现暗视力下降、光线变化时适应能力下降等情况。同样,我国居民几十年来膳食维生素B2的平均摄入量也一直低于平均值,2020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数据,成年人人均摄入维生素B2只有0.7mg,而成年男性和女性的推荐值是1.4和1.2mg。

母鸡善于在蛋黄中积累多种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给饲料增加营养素,以便鸡蛋把营养素“攒”进蛋黄里,叫做生物营养强化,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B2等,也包括饲料中的各种黄色、橙色乃至红色的类胡萝卜素,比如beta-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虾青素等,都可以通过饲料供应来输入到蛋黄当中,提升蛋黄的营养价值。让鸡蛋积累叶黄素的方法,通常是在鸡饲料里添加金盏花的粉,它的叶黄素含量特别高。

此外,鸡蛋是维生素A的较好来源。我国居民几十年来膳食维生素A平均摄入量一直只有推荐值的一半左右。即便2023版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降低了维生素A的摄入标准,目前仍未达标。全国平均的维生素A摄入量是433微克视黄醇当量,而推荐值是18-49岁男性每日应摄入770、女性应摄入660微克视黄醇当量。特别是用手机、用电脑特别多的情况下,光线明暗变化频繁,会增加维生素A的消耗。

知识点4:

蛋黄没有煮老的鸡蛋,叶黄素的保存率更高

菠菜中的叶黄素含量非常丰富,而且不会因为焯水而损失。如果焯水之后再用水油焖烹调,让细胞壁充分软化,有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利用效率。

不过,也可以考虑每天吃两个高DHA+叶黄素,并富含VA和VB2的鸡蛋黄来补充它们。假如胆固醇含量也比较低的话,那么吃两个蛋黄也用不担心,只相当于日常吃一个鸡蛋的胆固醇摄入量。

吃这些鸡蛋的时候要注意:煮得嫩一点,蛋黄刚刚凝固或半凝固就可以了。而且,在煎蛋时不要弄破蛋黄膜,不要让蛋黄接触氧气。由蛋品行业协会和保健方面专家共同发布的《鸡蛋食用营养指南(2022)》中也建议,蛋黄没有煮老的鸡蛋,不仅口感更好,消化率更高,而且蛋黄中叶黄素的保存率也更高。

因为DHA很容易氧化。蛋黄中的胆固醇也怕氧化,一旦脂肪酸氧化,就会把它“传染”上。而氧化的胆固醇会伤害血管内皮,对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友好。

知识点5:

鸡蛋中的叶黄素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老年认知退化

最近有些朋友听说,有些研究文献不建议多吃鸡蛋,说吃多了可能会增加全因死亡风险或心血管疾病风险。虽然各项有关吃鸡蛋数量与健康之间的流行病学研究对最理想的鸡蛋摄入量说法不一,但均未建议完全不吃鸡蛋。

而且,限制鸡蛋的主要理由是控制膳食中的胆固醇摄入量,选择降低胆固醇含量的鸡蛋就能减少担心;而鸡蛋中的叶黄素是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老年认知退化的因素。

简单说,对于没有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健康人来说,各项研究中推荐吃鸡蛋的数量在每周5-7个之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也仍然支持每天吃一个鸡蛋。

对于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来说,每周吃鸡蛋的数量是否需要控制在4个蛋黄以内,目前还有一定争议。

对未成年人来说,鸡蛋是极好的多种营养素来源,有研究发现摄入鸡蛋有利于儿童的身高生长;对老年人来说,也有研究表明摄入鸡蛋有利于降低痴呆风险。因此,对于鸡蛋这样一种容易获得、烹调简单、口感良好、营养丰富的食物,我们为何要刻意远离呢?对于每天只吃一只蛋的人来说,那些口感最好、营养成分最高的鸡蛋,也是最值得享用的。

最后再说点关于护眼的知识:

1.很多人不知道,维生素B2也是一种对视力有帮助的营养素。缺乏它的时候,眼睛会发红,结膜上密布血丝,怕光,视力也更容易疲劳。如果日常膳食中很少吃富含叶黄素的深绿色叶菜,也很少吃富含DHA的海鱼和食肉淡水鱼,那么就需要特别注意补充这两种营养素。

比如,吃半斤菠菜/羽衣甘蓝+3两鲈鱼/秋刀鱼,就是一个好的组合。如果再补充一些含有较多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肝脏,那就更全面了。

2.和眼睛健康有关的营养素,有DHA、叶黄素、VA、VB2,再加一个花青素,就差不多凑齐了。

花青素的来源是各种蓝紫色、紫红色、紫黑色的蔬果,不仅限于蓝莓,还有黑枸杞、桑葚、紫薯、黑莓、紫红色或紫黑色樱桃、紫色大李子等很多来源。顺便说一下,已经6月份了,当季的桑葚,就是花青素的最好来源之一,含量比超市里的蓝莓还要高。

不过,由于大量的花青素会降低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并降低消化酶活性,并非越多越好,消化能力较弱、贫血缺锌的人不应大量食用富含花青素的食物。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4/c14739-40262658.html

返回目录>>

国家医保局:河南两家医院涉嫌欺诈骗保

2024-06-24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医保局官网消息,2024年5月11日至23日,国家飞行检查组对河南省郑州市、周口市部分定点医药机构进行检查。事前,国家医保局运用大数据模型,对被检城市医保基金使用数据作了筛查,根据可疑线索,指定郑州管城豫丰医院、周口市商水庆康医院为被检机构,初步发现涉嫌欺诈骗保问题。

郑州管城豫丰医院的情况如下:

飞行检查组根据大数据筛查线索,对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初步发现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违法违规问题,涉及医药费用102.3万元。另外,还发现涉嫌欺诈骗保问题。

一是涉嫌虚假住院。该院仅30余张床位,日均在院患者10人左右,但8人以上“结伴住院、结伴出院”的异常情况多达5次。检查还发现,该院存在患者年龄50多岁,其子女作为紧急联系人,年龄也是50多岁的异常情况。

二是涉嫌伪造彩超、X线摄影等检查报告。该院存在不同时间采集的彩超报告,序号、图像、内容完全一致,不同患者彩超图像采集时间完全相同的情形;存在X线摄影图像为“黑片”但收费的情况;存在X线摄影报告与图像显示的检查部位不符的情况,如报告为胸部、图像为手部。

三是疑似虚构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服务。医院在未开展检查、治疗的情况下,年底为在职职工集中进行医保门诊统筹结算。

四是以骗保为目的进行串换。将牙冠修复、烤瓷牙等自费项目和耗材,串换为关节镜手术治疗(医保甲类)收费并纳入医保报销。

周口市商水庆康医院的情况如下:

飞行检查组根据大数据筛查线索,对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超标准收费、串换项目、过度诊疗,以及无现金流水账、无银行对账记录等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涉及医药费用76.8万元。另外,还发现涉嫌欺诈骗保问题。

一是疑似伪造检查检验报告。该院没有具备放射治疗资质的医师,由第三方公司远程阅片并出具CT检查报告。但飞行检查组实地核查发现,合同地址上的第三方公司并不提供医疗服务,而是一家茶叶铺。且医院CT收费数量远超CT机上影像记录数量,CT胶片收费数量也远超实际使用的胶片数量。检查还发现,该院涉嫌存在虚构血浆D-二聚体、B型钠尿肽等检验项目问题。

二是伪造医学文书。该院不具备麻醉师执业资格的助理医师,在手术及麻醉记录单上伪造麻醉医师签名;未取得医学影像诊断资质的助理医师,违规从事超声诊断工作。

三是疑似虚假住院。抽查病历发现,该院存在不同患者同期住院或同一患者前后住院,治疗项目、收费明细完全相同的情况,有的每日体温记录均完全相同。

目前,国家医保局已指导飞行检查组将上述问题移交属地医保部门处理。在河南省医保局的指导下,郑州市、周口市分别作出跟进处置。

郑州市医保部门已追回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解除医院医保服务协议,并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同时将相关问题线索移交卫生健康等部门处理;卫生健康部门已暂停涉案医师行医资质。

周口市医保部门已追回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解除医院医保服务协议,并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卫生健康部门对违规执业的医师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行政罚款的处理处罚,对医院处以行政罚款;市场监管部门查实商水庆康医院从不能提供合法经营资质的个人手中购买药品等违法行为,已经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倍行政罚款。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4/c14739-40262748.html

返回目录>>

极端天气下如何保护好自己

2024-06-24 北京青年报

  高温不断、暴雨如注,夏天的天气往往格外剧烈。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也更加频繁。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东部季风区降水总体偏多,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极端天气频发,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

  看懂暴雨预警信号谨慎安排出行

  我国暴雨预警信号分为蓝、黄、橙、红四级。发布蓝色预警信号,意味着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发布红色预警,则表示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但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同样在夏季出现的50毫米降雨,给沿海地区带来的是清凉,但给西北地区就可能带来灾害。各地气象部门遵循属地化原则,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发布本地预警信号,因此公众需要重点关注所在地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息。

  那收到预警信号应该怎么办?气象灾害预警大致可以分成两种情况。蓝色、黄色预警信号为“提前警告”——虽然目前还比较平静,但危险可能就在眼前,此时不能掉以轻心。比如遇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就应该考虑是否取消出行计划,随时关注天气变化。

  橙色、红色预警信号一般都是在恶劣天气“进行时”发出的警告——恶劣天气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会进一步升级。遇到橙、红两色预警信号,则应非必要不外出,尽量留在安全地带。

  强对流多发针对三个层级做应对

  白天突然变黑夜,大风冰雹齐上阵。春夏季尤其是午后时段,是强对流天气高发期。尤其是今年以来,强对流过程比较剧烈,致多地不同程度受灾。

  强对流可能带来雷电、冰雹、暴雨、大风等一种或多种天气过程。专家介绍,在各类降雨的云中,强对流的积雨云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强烈,能形成更密集的大雨滴,且密集大雨滴对光线的削弱还会导致“黑昼”现象。

  强对流影响快、强度强、致灾性强,发生时经常让大家感到猝不及防。

  专家提醒,公众关注强对流天气时,可针对三个不同层级做相应准备。

  在气象部门发出可能性预报阶段,可增加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力度和频次;发出预警后,应考虑减少出门、加固基础设施等;当强对流天气已经来临,要尽快转移到安全地带,躲在坚固的建筑物内。

  局地高温日数多、强度强避免中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近年我国高温天气呈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的特点。今年我国高温天气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6月主要是华北、黄淮等地高温日数多、强度强,预计盛夏(7月至8月)则主要在江南、华南等地。

  高温天气会增加人们中暑的风险,严重时可能导致热射病。夏季外出尽量选择早晨,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出行。出行要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并带上充足的水和防暑药品。

  若发生中暑,要立即让病人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进行降温补水。专家提醒,大量酒精擦浴、掐人中等降暑“土办法”并不可行,处理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一旦中暑患者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情况,需将其尽快送至医疗机构就诊。

高温天气还容易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公众在使用电器设备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散热,防止因元器件受潮腐蚀或温度过高引发火灾;相关企业要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储罐、仓库、露天存放场所安全管理,采取降温等针对性措施,防止因长期高温、压力升高导致储罐、管道等破裂泄漏引发爆炸着火等事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4/c14739-40262653.html

返回目录>>

医保码新增两种线下激活服务

2024-06-24 北京青年报

  据国家医保局消息,目前医保码全国用户超过11.5亿人,已广泛应用在就医购药、医保查询、医保转移接续、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等医保业务场景。为帮助更多参保人,除人脸识别激活医保码外,医保部门增加了医保码线下激活、亲情账户线下绑定两种服务。

国家医保局介绍,医保码线下激活主要适用于所有医保码注册用户,特别是面部受伤人群、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的老年人、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和外籍护照参保人群、其他无法通过线上人脸识别的参保人;亲情账户线下绑定主要适用于因各种原因无法线上自助完成绑定的参保人及其家人。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4/c14739-40262646.html

返回目录>>

研究表明散步对减少下背痛复发效果显著

2024-06-24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刘霞)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有下背痛病史的成年人如果经常走路,其背痛不复发的持续时间几乎是不散步者的两倍。这一发现可能对治疗下背痛产生重要影响。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

下背痛是指背部肋骨下缘以下的部分疼痛,通常发作于第四和第五腰椎或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间,也有很多人称之为“腰痛”。全世界有8亿人患有下背痛。下背痛很容易反复发作,一次发作恢复后,70%的人会在一年内复发。目前的背痛管理和预防措施将锻炼和指导相结合,但某些形式的锻炼成本高昂且需要专业辅导,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相比之下,散步或徒步行走很容易实施且成本效益高。在最新研究中,麦考瑞大学脊髓疼痛研究小组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旨在确认步行能否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

团队跟踪了701名最近康复的下背痛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执行个性化的步行计划,并在6个月内接受6次指导课程;另一组则作为对照组。研究人员根据参与者的加入时间,对他们进行了一到三年的跟踪调查。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下背痛复发的次数更少,两次发作之间间隔的平均时间更长,中位数为208天,而对照组仅为112天。研究表明,这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式对背痛患者大有裨益。

团队目前并不清楚步行为何会对减少背痛复发如此有效。他们解释说,可能的原因是步行时身体轻柔的振荡运动加强了脊椎结构和肌肉的韧性,缓解了压力,同时释放出让人感觉良好的内啡肽。当然,走路也对心血管健康、骨密度、体重有益,且能改善心理健康。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24/c14739-40262587.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