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606

发布时间:

2024/06/06

浏览次数:

5251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6-06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面对考前焦虑家长、考生怎么办

高考临近考生如何科学饮食

高层动向

基层司举办党建引领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宣讲会

中国代表团出席世卫组织执委会第155届会议

疾控动态

北京市疾控中心配合完成重大灾害风险下首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专题调研工作

关注眼健康,共享清晰“视”界—湖南省启动2024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活动

科研动向

CAR-T进入全新领域,

清华大学彭敏团队开发新型CAR-T细胞,只需一针,过敏性哮喘不再犯

Adv Sci | 再添新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任娇艳团队发现大豆肽补充剂通过重编程肝脏代谢减轻营养不良

Nat Commun:靶向SOX1克服胃癌铁死亡耐药性

PNAS:一种癌症药物或有望降低机体血糖水平

舆情信息

突然剧痛!女子贪嘴紧急送医!最近很多人在吃

研究:过度使用社交媒体或导致噩梦

美研究:近1/3美国人有亲友因滥用阿片类药物丧生

韩媒:1/3受访韩国“60后”担心孤独终老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已有13人因钩体病死亡

远离眼病 “视”界清晰

新型泪液分析传感器:两分钟诊断干眼症

延缓老年运动能力下降的蛋白找到

新的长寿基因被发现

打通“医检互认”堵点

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来论)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首款具仿生三维架构的电子皮肤

在生物检测、生物医疗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河南加强高温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

陕西疾控强化近视防控联动协作

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开展

广西开展传染病疫情应急大练兵

吉林长春试点社区戒烟综合干预

 

热点追踪

面对考前焦虑家长、考生怎么办

2024-06-06    科技日报

 

“我们对孩子没有要求呀,为什么他面对考试还是这样紧张?”“我也不想去想,但就是害怕自己这次参加高考会考得很糟糕,怎么办?”

日前,一名今年准备参加高考的考生在父母的陪伴下,找到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医学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武雅娇,倾诉近日的焦虑。2024年高考即将来临,很多学生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具体症状表现为难以入睡、不想去学校、害怕考试等。

“以上症状是面对压力,身体出现的正常反应。”武雅娇说,高考的紧张氛围和其在考生与考生家长心中的分量,会激发个体应激反应:大脑杏仁核识别危险信号;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素,使血压升高、心率和呼吸频率加快;支气管舒张,抑制消化功能,增加排汗;皮质醇提升血糖水平,增加能量供应,以应对遇到的危机事件。

如何缓解躯体紧张?武雅娇说,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以使心率平稳、血压降低、呼吸减缓。她建议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缓解紧张情绪。一是用鼻子缓慢吸气,用嘴巴缓慢呼气,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本身的感觉上。在进入考场前、考试中、遇到难题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二是想象自己正处在一个很安全的空间里答题,这个空间可以是让自己觉得安全的任何地方;或者想象一个可以陪伴支持自己的“内在帮助者”,这个帮助者可以是书籍、电视剧、游戏里的角色,也可以是植物、动物等。三是当陷入担忧想法中时,告诉自己“我正在陷入穷思竭虑中”,这时候可以看一看周围,将精力聚焦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分散注意力。四是身体紧绷时,可以抖抖腿、扭扭腰、摇摇头,抖动全身,然后深呼吸,放松身体肌肉。同时,考生在紧张时,可以告诉自己“没关系,我可以紧张,紧张是正常的”。

伴随孩子高考,父母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高考激活了父母过去面对重要选择时的心理创伤记忆;二是父母没有与孩子进行分离,觉得孩子的前途必须在自己的预设范围内,不能忍受失控;三是父母不知道如何识别以及处理焦虑。

在这种时候,家长做些什么可以更好地帮助到考生,同时也让自己平复情绪呢?武雅娇建议家长,如果觉察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就尝试接纳自己的紧张和不安,减少焦虑情绪传递。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可以与信任的人或专业人士进行交谈。同时,家长要告诉自己“我的任务不是解决和代替孩子面对焦虑,而是和孩子在一起”。另外,家长还应做到不夸大高考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同时,武雅娇提到,安抚是缓解躯体紧张最有效的方式。父母可以经常拍拍孩子、抱抱孩子,握握孩子的手,可以重复对孩子表达“我相信你”“我支持你”。其实,孩子担忧的不是能力问题,更多的是内心独自面对的恐惧。这就需要家长的支持,激活孩子的自信心和力量,以稳定他们的内心情绪。

武雅娇提醒,如果自我调整后仍然出现失眠、心慌气短、手抖、头晕头痛、坐立不安等症状,要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躯体紊乱严重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辅助药物干预,使身心达到平稳状态,更好地面对考试。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

 

 

返回目录>>

 

 

 

高考临近考生如何科学饮食

2024-06-06    科技日报

 

  高考临近,考生如何科学饮食成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专家提醒,考生在备考期间,切忌盲目进补和过量饮用提神饮料,应保证睡眠、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营养专家建议,越临近高考,越不要让孩子改变平常饮食习惯。一些家长认为进补可以提高记忆力,购买保健品给考生服用,这是不可取的。部分保健品会提高考生的代谢水平,增加肝肾负担,反而不利于考生身体健康。还有些家长让考生摄入过多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这些食物可能增加学生肾脏和肝脏负担,导致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考生学习状态。

  专家建议,考生饮食应遵循清淡、营养、有规律的原则。早餐最好包括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蔬果类,可以安排杂粮粥、麦片、面条等主食,搭配鸡蛋、牛奶和一些蔬果;午餐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粮细粮结合,保证考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比如鱼肉、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晚餐可以选择一些清淡食物,如小米粥、百合粥等,既不增加胃肠负担,还有助睡眠。

  专家提醒,夏季天气炎热、湿度大,考生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在考前进食过烫食物,少喝碳酸饮料,在饭后要及时漱口,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尤其要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备考期间,考生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身体免疫力。家长还应关注考生心理状态,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考生,多给考生一些正向鼓励,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高考。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基层司举办党建引领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宣讲会

2024-06-05    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密切基层联系、倾听基层声音,63日,基层司党支部举办主题为“党旗下守初心·聚力服务暖民心”的党建引领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宣讲会,邀请北京、河南、甘肃、湖南、江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代表走进委机关宣讲,委机关10个司局、部分委直属联系单位及社会组织共100余人参加活动。

宣讲人通过鲜活动人的故事介绍了把党建作为“红色引擎”赋能基层的经验做法,展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新成效,展现了基层医务人员扎根基层、爱岗敬业的新风貌,展现了基层卫生联系群众、服务百姓的新担当。

宣讲后与会人员进行交流发言。委党建工作第二督导组副组长胡洪波对本次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基层司党支部书记傅卫表示,要带领基层司全体人员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推动行业党建,提升凝聚力、增强战斗力,共同推动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jws/s7873/202406/cebaa973

 

 

返回目录>>

 

 

中国代表团出席世卫组织执委会第155届会议

2024-06-05    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202463-4日,世卫组织执委会第155届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会议审议了第77届世界卫生大会结果的报告、世卫组织执委会规划、预算和行政委员会报告以及突发卫生事件预防、防范和应对常设委员会报告等10项行政和技术议题。我代表团发言赞赏世卫组织在推动全民健康覆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呼吁进一步推进世卫组织治理改革,增加透明度,提高效率,并继续秉持团结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就重大技术议题展开讨论,携手应对全球卫生挑战。

世卫组织执委会34名成员及世卫组织其他成员国代表、国际组织、非国家行为体代表等200余人参会。巴巴多斯担任本届执委会主席。中国代表团由委国际司、国家疾控局、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3578/202406/9123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北京市疾控中心配合完成重大灾害风险下首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专题调研工作

2024-06-05    北京市疾控中心应急办

 

  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重大灾害风险下首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聚焦重大灾害风险下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韧性建设,202464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莉研究员一行到北京市疾控中心开展专题调研访谈。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应急办副主任李锡太接受访谈。

  为了配合做好本次调研工作,市疾控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由应急办牵头,组织传地所、全球办、食品所针对访谈提纲研提了答复意见。访谈过程中,杨莉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本次访谈的背景和目的,随后刘晓峰副主任对疾控中心职责、应急办公室发展、疫情防控经验等作了简要介绍。之后,双方针对疾控应急职责、体系制度建设、应急响应处置情况、监测预警、人员激励、总结评估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杨莉研究员对本次访谈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下一步将梳理本次访谈内容,形成报告,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摘引网址:https://www.bjcdc.org/cdcmodule/jkdt/bsxw/2024/108925.shtml

 

 

返回目录>>

 

 

关注眼健康,共享清晰“视”界—湖南省启动2024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活动

2024-06-05    湖南省疾控中心学卫科、宣教科

 

为迎接66日第29个全国“爱眼日”的到来,64日上午,湖南省2024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活动在长沙市麓山高岭实验学校正式开启。本次宣传活动是湖南省卫健委、教育厅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眼健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持续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切实加强湖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有力举措。

活动由开福区副区长廖紫君致辞,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伟良、省计生协副会长范珍贤出席并讲话。

余伟良强调各地各校要认真组织开展好“爱眼日”主题宣传活动,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全面构筑起“部门协同、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综合科学、精准有效防控。他表示各级各类学校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视力健康教育和户外体育锻炼,加强考试、电子产品管理,引导每一位学生养成健康用眼行为习惯。他提醒学生要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避免过度用眼,多开展白天户外活动。学生家长要当好学生健康的守护者,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范珍贤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他表示在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努力下,我省连续两年实现了总体近视率较上年度下降0.5个百分点的年度工作目标,2023年度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45.1%,低于全国水平,近视防控工作初见成效。但是在高中、初中和幼儿园阶段,近视率距离2030年防控目标仍有较大差距。范珍贤号召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协同发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爱眼护眼氛围,切实践行“健康中国”理念,积极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各项工作。

 随后,湖南省2024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活动正式启动,长沙市麓山高岭实验学校学生代表带来爱眼日特别献礼诗朗诵节目《明眸守望》。湖南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李孝君、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彭晔炜、副主任罗垲炜、麓山高岭实验学校校长余伟民、书记陶泽恩为校园爱眼小卫士们颁发校园爱眼小卫士证书。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湖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指导中心主任王华为现场的同学进行了主题为《关注眼健康,共享清晰“视”界》的微科普。

与此同时,会场外开展了妙趣横生的互动游园活动。省、市、区疾控中心和省人医的科普专家分别为以近视形成原理、正确坐姿、视力检测方法等为主题设置了7项科普互动和2项趣味游戏。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同学们流连在各个项目之间观摩、体验,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沉浸式的学习了相关科学知识,了解到视力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2024年“爱眼日”为起点,全省卫生健康、教育部门和机构齐心协力,持续推进爱眼护眼活动,提高全社会是爱眼护眼意识,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让儿童青少年科学防近视,守护光明未来。

活动在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疾控局、省计生协会的指导下,由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技术指导中心、开福区卫健局、开福区教育局、开福区少年宫、长沙市麓山高岭实验学校联合主办,得到了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健康教育与促进专业委员会、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儿少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摘引网址:http://www.hncdc.com/html/web//news/zhongxindongtai/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CAR-T进入全新领域,

清华大学彭敏团队开发新型CAR-T细胞,只需一针,过敏性哮喘不再犯

2024-06-05    生物世界

 

本研究证实,在具有完全免疫能力的2型高表型哮喘小鼠模型中,无需任何预处理方案,单次输注5TIF4细胞,即可中和嗜酸性粒细并抑制哮喘病理相关蛋白质功能,持久抑制肺部炎症并缓解哮喘症状。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彭敏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Immunology 上发表了题为:A single infusion of engineered long-lived and multifunctional T cells confers durable remission of asthma in mi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设计并开发了靶向过敏反应的诱发因素的CAR-T细胞——5TIF4细胞,单次注射这种CAR-T细胞能够持久抑制小鼠过敏性哮喘的迹象和症状。这项研究或为长期缓解过敏性哮喘提出了一种潜在疗法。

彭敏,2005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专业,2010年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博士学位,2010-2017年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李明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在作为第一作者在 Cell2014)、Science2016)及 Nature2017)各发表一篇论文。2017年回国加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现为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有几个因素阻碍了利用治愈性T细胞疗法治疗非癌症疾病的发展。首先,与肿瘤不同,慢性疾病受影响的器官/组织(例如心脏、肺和肝脏)不能被简单的T细胞所消除。其次,慢性疾病是反复发作且终身持续的,因此需要这些治疗性T细胞同样具有持久性。第三,与癌症不同,大多数慢性疾病并不会立即危及生命,像当前CAR-T细胞疗法这样通常需要使用化疗预处理等侵入性且强烈的治疗方法是不可接受的。克服这些障碍对于通过工程化T细胞治愈常见慢性疾病至关重要。

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缺乏一种单次给药就能长期缓解的治疗方法。大约一半的哮喘患者表现出2型高表型,其特征是产生IgE、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液过度分泌和支气管高反应性,这些是由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驱动的。靶向IL-4/IL-5/IL-13的生物制剂已被批准用于重度哮喘的治疗。然而,这些生物制剂需要终生使用,而且不是治愈性或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治疗哮喘的CAR-T细胞疗法,利用IL-5作为靶向域,并通过去除BCORZC3H12A来设计出能够消除嗜酸性粒细胞的长寿命CAR-T细胞,研究团队将其称为永生型和功能性IL-5 CAR-T细胞——5TIF细胞。然后,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修改,使其能够产生并分泌一种IL-4突变蛋白,以阻断IL-4IL-13信号通路,这种CAR-T细胞被命名为5TIF4细胞。

研究团队证实,在具有完全免疫能力的2型高表型哮喘小鼠模型中,无需任何预处理方案,单次输注5TIF4细胞,即可中和嗜酸性粒细并抑制哮喘病理相关蛋白质功能,持久抑制肺部炎症并缓解哮喘症状。这些5TIF4细胞被发现能维持至少一年,期间持续防止过敏性免疫反应。

这些数据表明,哮喘这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可以通过一次性注射长寿命CAR-T细胞实现长期缓解。研究团队表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应测试这些CAR-T细胞是否对过敏性哮喘人类患者安全有效。此外,除了哮喘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2型细胞因子还参与了包括过敏、特应性皮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嗜酸性鼻窦炎、嗜酸性白血病等多种疾病,因此,该研究开发的CAR-T细胞疗法有希望经过调整后治疗这些疾病。

Nature Immunology 期刊同期发表了题为:CAR T cells put the brakes on asthmaCAR-T细胞可减缓哮喘)的News & Views文章,指出CAR-T细胞疗法的应用范围正在超越癌症治疗领域。这项新的研究表明,CAR-T细胞还可能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在小鼠身上进行单次输注就足以在一年以上时间内防止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31b82e797b9.html

 

 

返回目录>>

 

 

Adv Sci | 再添新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任娇艳团队发现大豆肽补充剂通过重编程肝脏代谢减轻营养不良

2024-06-05    生物探索

 

该研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人体测量指数,使用一种新的标准(WAZ-1.83)鉴定了营养不良的非人灵长类动物(U-NHPs)

华南理工大学任娇艳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Soy Peptide Supplementation Mitigates Undernutrition through Reprogramming Hepatic Metabolism in a Novel Undernourished Non-Human Primate Mode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一种新的非人类营养不良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大豆肽补充剂通过重编程肝脏代谢减轻营养不良。以1636只束状猕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与人类相关的营养不良体重年龄z-score (WAZ)判定标准,截断点≤-1.83,作为鉴定营养不良非人灵长类动物(U-NHPs)的基准。U-NHPs表现为多器官病理异常。

由于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以脂肪酸氧化受损为特征的肝脏脂质代谢严重失调,但不太可能是过氧化物酶体紊乱,被确定为U-NHPs的锚定代谢畸变。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为线粒体数目减少、长链脂肪酸积累和OXPHOS复合物的破坏。大豆肽处理的U-NHPs增加了WAZ评分,此外还减轻了线粒体功能障碍并恢复了OXPHOS复合物水平。该研究开发了鉴定U-NHPs的创新标准,揭示了迄今为止未知的营养不良分子机制,并进一步证明了大豆肽补充可重新编程线粒体功能,以重建脂质代谢平衡,减轻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一种有害的健康风险,是由于营养需求与正常生理功能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从广义上讲,这表现为营养过剩,摄入过多的卡路里,导致脂肪的不成比例的积累和体重增加(肥胖)或营养不足,这是摄入的卡路里和必需营养素不足,典型的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免疫系统减弱,身心发育受损。营养不良不同于恶病质,恶病质是一种消耗综合征,其特征是体重逐渐减轻、肌肉萎缩和体脂减少,通常与慢性疾病有关,如癌症、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营养不良不仅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而且由于生产力的丧失而对经济发展构成巨大威胁。

严重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极度体重减轻和复杂的表型特征,包括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引起的皮肤干燥和病变、头发色素沉着丧失和水肿。众所周知,HIV、癌症、肠道疾病(IBD)、感染和复发性腹泻会大幅增加能量需求和/或干扰营养吸收和代谢,也是导致人类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这些加上在营养不良个体中零星报道的多器官损伤和代谢失调,强调了疾病状态的病因和机制的复杂性。多年来,在了解营养不良的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最近,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营养不良相关的肝脂肪变性和ATP耗竭的基础,这提高了以线粒体功能恢复为目标对抗营养不良的可能性。

尽管如此,目前的饮食治疗仍然依赖于高蛋白高热量配方的营养恢复,这已经实现了死亡率的相对降低,但受损器官的恢复仍然难以捉摸,导致大量病例复发。这种现象可能部分归因于缺乏适当的模型,该模型不仅在系统发育上最接近人类,而且能够概括营养不良的临床状态以进行机制探索。到目前为止,啮齿动物模型并不能充分反映营养不良人类的病理复杂性,而营养不良仔猪模型甚至出现了白蛋白水平升高,这与营养不良个体中观察到的低白蛋白血症相反。

非人灵长类动物(NHPs)在系统发育上与人类最接近,具有相似的基因组、昼夜节律、营养需求和摄食模式。大约60年前,狒狒被用来模拟部分营养不良症状,并证明NHPs可以作为研究营养不良的有价值的工具。然而,目前还没有利用NHPs系统研究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有效的治疗策略。

该研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人体测量指数,使用一种新的标准(WAZ-1.83)鉴定了营养不良的非人灵长类动物(U-NHPs)。在U-NHPs中观察到多个器官的显著损伤,特别是由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脂肪酸氧化失衡导致的肝脏脂质代谢失调。基于这些发现,大豆肽被证明可以通过调节肝脏脂肪酸代谢来有效缓解营养不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3726828e971f.html

 

 

返回目录>>

 

 

Nat Commun:靶向SOX1克服胃癌铁死亡耐药性

2024-06-05    生物谷原创

 

本研究者揭示了一种潜在的代谢机制,这种机制赋予了胃癌对铁死亡和铁死亡介导的治疗的耐药性,包括顺铂和免疫治疗。

胃癌(GC)是世界上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和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在胃癌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仍是晚期胃癌的一线辅助或新辅助治疗,但对化疗耐药的认识仍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障碍。癌症免疫疗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癌症的有效疗法。然而,由于耐药,只有一小部分胃癌患者(15%)对免疫治疗有反应。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阐明化疗和免疫耐药的机制。

铁死亡被认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途径,最终导致代谢异常导致的过度脂质过氧化。铁死亡与多种抗癌疗法的疗效有关,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Erastin是系统Xc-的强抑制剂,RSL3是典型的GPX4抑制剂。本研究对不同内源性铁死亡抑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因此,研究者选择它们进行后续实验。代谢重编程已被公认为癌症的标志之一,可能是一种治疗上可利用的策略来克服耐药性。

在这项工作中,基于之前对癌症代谢的研究,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潜在的代谢机制,赋予铁死亡,化疗和免疫治疗抗性,研究者证明了靶向SOX13/SCAF1抑制呼吸链超复合体(SCs)组装以克服嗜铁细胞介导的胃癌抗癌治疗耐药。

近日,来自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者们在Nat Commu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SOX13 inhibits assembly of respiratory chain supercomplexes to overcome ferroptosis resistance in gastric cancer”的文章,该研究证明SOX13直接靶向SCAF1,并可能通过诱导NADPH的产生来抑制铁死亡,这是一种潜在的增加晚期胃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治疗策略。

治疗耐药是晚期胃癌(GC)治疗的瓶颈。铁死亡是一种非凋亡细胞死亡的铁依赖性形式,与抗癌治疗效果有关,需要进一步调查以澄清潜在的机制。

研究者构建了抗氧化铁GC细胞系,鉴定了耐铁凋亡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之间的mrna失调。在GC细胞系中操纵SOX13/SCAF1的表达,并进行相关的生物学和分子分析。通过分子对接和计算筛选来筛选SOX13的潜在抑制剂。研究者发现SOX13通过直接激活SCAF1来促进电子传递链(ETC)复合物的蛋白质重塑。这导致超复合体(SCs)组装、线粒体呼吸、线粒体能量学以及化学和免疫抵抗增加。扎那米韦通过直接靶向SOX13和促进trim25介导的泛素化和SOX13降解来恢复抗铁中毒表型。本研究表明,SOX13/SCAF1在嗜铁性耐药中起重要作用,用扎那米韦靶向SOX13具有治疗潜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者揭示了一种潜在的代谢机制,这种机制赋予了胃癌对铁死亡和铁死亡介导的治疗的耐药性,包括顺铂和免疫治疗。研究发现SOX13通过反激活SCAF1的表达来促进电子传递链(ETC)复合物的蛋白质重塑。这导致SCs组装、线粒体呼吸、线粒体能量学和耐药性增加。抑制SOX13/SCAF1可恢复耐铁拮抗GC细胞株的敏感性,并逆转其对铁拮抗GC细胞株的化疗作用。研究者证明SOX13直接靶向SCAF1,并可能通过诱导NADPH的产生来抑制铁死亡,这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可以增加晚期胃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然而,确切的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6b98289186c.html

 

 

返回目录>>

 

 

PNAS:一种癌症药物或有望降低机体血糖水平

2024-06-05    生物谷原创

 

本文研究揭示了CRL3在肝脏代谢调节机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证实了CRL3下游NRF2的过度激活或许会导致肝脏代谢不适应肥胖和胰岛素耐受的发生。

Cullin RING E3连接酶(CRL)已经成为疾病修饰通路和治疗性靶点的关键调节子,含有Cullin3 (Cul3)CRLCRL3)会参与调节肝脏胰岛素和氧化性压力的信号调节,然而CRL3在肝脏病理生理学中的功能目前尚不明确。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题为“Cullin 3 RING E3 ligase inactivation causes NRF2-dependent NADH reductive stress, hepatic lipodystrophy, and systemic insulin resistanc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特殊药物预防肝脏中脂肪堆积的能力,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在肥胖患者身上,且会导致严重的脂肪肝疾病。

这项研究建立在此前研究基础上,此前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开发用来抑制癌变肿瘤的药物或许也能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血糖水平;这种名为MLN4924的药物能通过防止所有细胞对胰岛素产生反应所需的一种特定蛋白质的降解来发挥作用。文章中,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研究,消除了其肝脏中名为Cul3的基因,当该基因在机体中存在时,药物就会抑制其功能从而预防蛋白质的降解,而消除该基因或许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当小鼠在高脂肪饮食中变肥胖时所发生的事件。

研究人员的发现让人非常意外,如果没有该基因,摄入高脂肪饮食的小鼠就不会在肝脏中积累脂肪(尽管其处于肥胖状态)。然而,肝脏中脂肪堆积的缺失反而会促进脂肪进入血液和诸如脂肪等其它组织中,而这些组织原本并不应该储存脂肪,结果,作为机体中最大的器官,肌肉就会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差,从而使得小鼠患上高血糖。研究者Li说道,通过消除该基因,我们就能积极阻止肝脏中脂肪的堆积,但这实际上会恶化肌肉中胰岛素的抵抗,这或许就告诉我们这些器官中的脂肪代谢或许是相互关联的。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除了能降低肝脏中的脂肪水平外,同时减少肥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于脂肪脂肪肝疾病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肝脏外部的这些改善对于防止进入肝脏的脂肪在其它组织中堆积至关重要。研究人员还阐明了为何诸如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疾病等慢性疾病从来都不简单,一个研究领域的改善或许会引发另一个领域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本文研究对于理解脂肪肝疾病发生的过程以及药物在这种疾病背景下的作用非常有帮助。研究者Friedman说道,我们有一些很有希望的想法,从而以降低肝脏中脂肪堆积的潜在途径为靶点,同时还能改善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诸如我们在本文研究中所进行的药物重新再定向或许让人非常兴奋,因为我们已经对这种药物及其安全性有了很多的了解,而且我们相信其有很大的可能性。

综上,本文研究揭示了CRL3在肝脏代谢调节机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证实了CRL3下游NRF2的过度激活或许会导致肝脏代谢不适应肥胖和胰岛素耐受的发生。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f33828e918b.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突然剧痛!女子贪嘴紧急送医!最近很多人在吃

2024-06-04    网易健康

 

端午将至,软糯滑腻的粽子又成为人们饭桌上的“常客”。但是杭州有位郑女士,却因为“狂炫”粽子进了医院。专家提醒,粽子虽好,但是不要贪吃,警惕急性胰腺炎!每种口味一次尝个遍胰腺炎发作又进医院三天前,姐姐给41岁的郑女士拿来了自己包的粽子,“私房粽”口味丰富、用料扎实,鲜肉大粽、蛋黄肉粽、鲍鱼鲜肉粽、香肠精肉粽……光听名字,郑女士就控制不住“馋虫”,蒸上粽子,拿出好酒好菜招待姐姐,一起吃着喝点聊聊家常。吃了酒菜,郑女士每种口味的粽子都尝了几口,“加起来大概有一个半粽子下肚”。

没多久,一阵久违又熟悉的难受感袭来,郑女士抱着侥幸心理躺在沙发上,希望休息一会儿能缓解,结果腹痛、腰背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越来越猛——“我又中招了!”“王主任,我又吃多了……没控制住……”走进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主任王元宇的诊室,郑女士虽然腹痛得受不了,但她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眼睛不敢直视王元宇。

作为胰腺炎的老病号,郑女士此次已经是“三进宫”,各项检查“轻车熟路”,抽血化验,超声……果不其然,血液检查显示郑女士的血脂高出正常上限6倍、超声可见肿胀的胰腺,王元宇第三次给出了同样的诊断:高脂血症胰腺炎。郑女士又一次被收治入院。

这类人吃粽要慎重端午将至不要轻易放“粽”

王元宇介绍,高脂血症胰腺炎是胰腺炎的一种,由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过多可以导致脂肪代谢出现紊乱,容易引起胰腺内部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过度地分泌以及激活,从而导致胰腺炎。患者会出现典型的胰腺炎症状,比如上腹部疼痛、背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当病情好转以后,我们都会嘱咐患者一定要清淡饮食,不能吃过度油腻或者高蛋白的食物,同时要适当运动、减肥,防止胰腺炎复发。”

王元宇提醒,端午佳节将至,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粽子是糯米做的,本来就不容易消化,停留在胃里的时间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等老病复发。一些大肉粽过分油腻、含脂过高,一旦没控制好量,容易加重胰腺负担,诱发胰腺炎。“根据往年的接诊情况来看,端午节前后胃肠胰疾病患者有所增加,因此应注意几点:好吃不贪、控制好量;新鲜进食、充分烧熟;有三高病史、高脂血症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尽量少摄入粽子。”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R3BEH60514R9KQ.html

 

 

返回目录>>

 

 

研究:过度使用社交媒体或导致噩梦

2024-06-05    网易健康

 

对于那些喜欢与家人和朋友分享照片、视频和日常生活片段的人来说,社交媒体的出现无疑是梦想成真。然而,匈牙利罗兰大学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等机构的心理学家发现,花太多的时间浏览社交媒体网络会导致令人不安的噩梦。

这项研究引入了“与社交媒体相关的噩梦”这一概念,这种新型的噩梦源自于人们在网上所体验到的压力和焦虑。这些噩梦通常围绕着无助、失去控制和在社交媒体互动中受害等主题。“与社交媒体相关的噩梦”也有可能成为紧张性刺激,扰乱用户的睡眠周期,并导致他们在夜间醒来。

为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研究人员开发了“与社交媒体相关的噩梦量表(SMNS)”,这是一个包含14个项目的调查问卷,旨在测量这些令人痛苦的噩梦的频率和内容。量表中的项目包括“无法登录社交媒体”“与其他社交媒体用户的关系中断”和“在社交媒体上被性骚扰”等。

研究人员调查了595名经常使用社交媒体的伊朗成年人,其中大多数人是照片墙的用户。虽然与社交媒体相关的噩梦的总体频率相对较低,但研究结果显示,社交媒体的使用强度与令人不安的噩梦的发生之间存在着显著联系。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与社交媒体整合程度较高的参与者(意味着他们在这些平台上花的时间更多,感觉与这些平台的情感联系更强)更有可能经历与社交媒体相关的噩梦。最常见的噩梦内容是无法登录社交媒体,并经历网络关系的中断。然而,噩梦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夜间。做了更多与社交媒体相关噩梦的人也报告了更高水平的焦虑,他们的心情难以平静下来,睡眠质量较差,噩梦也给他们造成了更大的痛苦。

发表在《BMC心理学》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与社交媒体相关的噩梦是网络习惯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个潜在途径。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3TLJC1U00388052.html

 

 

返回目录>>

 

 

美研究:近1/3美国人有亲友因滥用阿片类药物丧生

2024-06-05    海外网

 

据美国《国会山报》网站2日报道,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最新调查研究显示,近1/3美国人自述有认识的亲友因滥用阿片类止痛药品而死亡。

这篇调查报告刊登于《美国医学会网络》(JAMA Network)官网,显示32%的美国人认识因滥用阿片类药品而死亡的人。个人因滥用阿片类药品而死亡的情况在收入较低群体里较为常见,同时在不同政党之间差异并不大。近30%的民主党人表示,他们有亲人因滥用阿片类止痛药品而去世,33%的共和党人和34%的独立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研究人员批评,个人因滥用药物而身亡,与医生更轻易开具阿片类药物的处方让病人上瘾有关,这显示美国相关政策出了问题。自1999年以来,美国已有100多万人死于滥用药物。另一项类似的研究调查显示2011年至2021年间,估计有超过32.1万美国儿童的父母因滥用药物而死亡。2023年滥用药物死亡的美国人数量超过10.7万。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56drOjqTw

 

 

返回目录>>

 

 

韩媒:1/3受访韩国“60后”担心孤独终老

2024-06-05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韩国《首尔新闻》4日报道,韩国调查公司对980名“60后”居民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有1/3的受访者担心自己会孤独而终,而这种看法在月收入低于200万韩元(1万韩元约合52.6元人民币)的低收入群体中更为明显。

韩联社报道称,该年龄段的人群被称为“最后一代需要赡养父母的群体和第一代不太可能受到子女赡养的群体”,在韩国整体人口中占比16.4%,约为850万人。调查结果显示,在851名有孩子的受访者中,有43%的人平均每月给孩子提供约88万韩元的经济支持,还有15%的受访者处于既赡养父母又支持孩子的“双重支持”状态,平均每月支出约164万韩元。

当被问及谁为其晚年生活负责时,89%的受访者表示由本人负责,但只有62%的人回答“正在为退休做准备”。《韩国时报》报道称,98%的受访者表示养老护理问题将更加严重。还有86%的受访者表示,政府应扩大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护理服务范围。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531NbDHm8

 

 

返回目录>>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已有13人因钩体病死亡

2024-06-05    央视新闻客户端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卫生机构当地时间4日发布消息称,该州新增5例与洪水有关的钩端螺旋体病死亡病例。目前,当地已有13人死于该传染病,另有7例疑似死亡病例正在调查中。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环境卫生差、洪水泛滥和饮用水受污染地区易于流行。鼠类、猪及其他家畜为钩体病主要传染源。患者典型症状为全身酸痛、乏力、高烧,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肺出血、脑炎和肾功能衰竭等。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52uYdduNN

 

 

返回目录>>

 

 

 

远离眼病 “视”界清晰

2024-06-06    科技日报

 

今天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活动的通知》重点指出了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4种眼病,呼吁民众关注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

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如何治疗和预防眼病?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护眼爱眼?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白内障:预防应保证营养和减少辐射

“白内障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无痛且缓慢的视力下降和对比敏感度下降,看东西就像雾里看花,宛如隔了一层雾或毛玻璃,只能看到大致轮廓,但细节看不清楚。此外,白内障还包括屈光改变、单眼复视、眩光、色觉改变等症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白内障中心主任医师董喆在接受采访时说。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晶状体内没有血管,它所需的营养来自睫状体分泌的房水以及后方的玻璃体。如果房水、玻璃体的代谢出了问题,或晶状体的“外皮”晶状体囊膜因外伤等原因受损,晶状体就会因为缺乏营养或代谢障碍而发生混浊,最终影响视力。

白内障高发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长期受紫外线照射者等。董喆介绍,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导致晶状体浑浊的原因有很多,如老化、眼部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辐射、外伤、过量饮酒及吸烟等。但这些原因的本质都是晶状体正常代谢受到阻碍。

对于白内障的治疗,董喆介绍,利用营养型药物、抗氧化类药物等进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目前并不显著,手术仍然是当前主要治疗方式,即将患者自身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再植入人工晶状体来替代相关功能。手术为众多白内障患者提供了复明的可能,但人工晶状体毕竟不及“原装”,也有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视觉质量不理想的情况,还有部分患者会有术后眼部异物感、干眼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也可以再进行相关治疗。

呵护眼睛,要从预防做起。董喆建议,为保证眼部营养供给充分,平时应健康饮食、营养均衡、不要挑食。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原发病,降低其殃及眼部健康的几率。此外要尽量减少辐射刺激,降低晶状体氧化、老化程度,如夏天戴墨镜出行,电焊工种作业时做好眼部防护等。

眼底病:认知不足导致错过黄金治疗期

“眼底一张照,疾病早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科副主任医师刘月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

眼底是眼球的内部衬里,包括视网膜、视盘、黄斑、脉络膜等结构。当上述结构发生病变时,这些疾病就被统称为“眼底病”。刘月明说,眼底病的病变范围广泛、种类多样。其中,临床上常见的3种眼底病分别是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视网膜脱离。

黄斑处于视网膜中心,是视网膜中最重要的部位,常被比作“眼底的心脏”。一旦黄斑损伤,人的中心视力就会严重下降。刘月明介绍,老年黄斑变性是老年人群体中十分重要的致盲原因。其最为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视物变形及视野中心出现暗点,此外还包括视力下降、色觉改变等。目前,针对老年黄斑变性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但也只能延缓黄斑变性的进展,尚无治愈可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刘月明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代谢异常,高糖血引起组织缺氧使微血管细胞受损,造成眼睛营养不足和视功能损坏。因此,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核心。

视网膜脱离患者常感觉看东西就像看拉上了一半帷幕的舞台,视野不全、有所遮挡。不过,通过手术将视网膜复位,患者的视力可以恢复到相对正常水平。“临床上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眼底病患者自以为是白内障,拖着不去检查,只等手术。殊不知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期,令人惋惜。”刘月明说,视力下降是很多眼病共有的症状,而视物变形则是黄斑变性等眼底病独有的特征,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此外,专家建议每次体检时都进行眼底照相,很多眼病便可一目了然。

青光眼:急性需警惕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

“青光眼这种病不可逆,早期症状主要是视物范围变小,不影响视力。所以很多患者以为自己视力好,眼睛就没有病,实际却延误了病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眼科主任医师李树宁告诉记者。

青光眼是排在全球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李树宁介绍,全球第一致盲眼病白内障是可以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可通过手术复明。但对于青光眼患者,目前的医疗手段只能延缓其发病进程,一旦致盲终身无法复明。

眼压增高、压迫视神经导致视神经萎缩是青光眼的主要致病因素。青光眼分为很多类型,我国以闭角型青光眼居多,其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亚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往往在短时间内表现为头部及眼部剧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症状,常因被误诊为心脑血管、消化道等疾病而耽误救治,最终致盲。李树宁团队开展的研究显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黄金抢救窗口在46个小时内,在窗口期内若能及时将眼压降下来,则可将致盲概率降低到1%以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缓慢的过程。患者早期往往视力正常,但视野减小。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视野会越来越小,甚至只能看见正前方的景物,周边都看不清楚,最终彻底致盲。

医生建议,人们应每年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测眼压、查眼底视神经、查视野等。也可通过“指测法”粗略地自测眼压:闭眼后用食指轻触眼球,其硬度若与嘴唇差不多,则眼压较低;若与鼻尖硬度相似,则眼压正常;若像额头一样硬,那么眼压就已经很高了,应保持警惕,必要时需就医筛查。

研究结果提示,眼轴短的人更容易患上闭角型青光眼,而眼轴短的人往往远视储备充足。因此,李树宁特别提醒,年轻时视力好的人过了45岁后,应紧绷一根弦,定期体检,一旦出现头痛、恶心、视力下降,应及时就医。

角膜盲:国产人工角膜将为患者带来复明希望

因角膜受损而导致的盲眼病被称作角膜盲。“我国约有400万名角膜盲患者,并且患者数量正以每年10万例的速度增加。”中日友好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陈思扬说。

角膜是人体唯一的透明组织,没有血管和淋巴管,其自身的营养和代谢与其他组织都有所不同,非常脆弱。临床数据表明,眼部外伤、细菌病毒等感染因素,以及过敏、免疫等非感染因素,都可能导致角膜受损。若不及时干预,将会诱发角膜盲。

“在角膜受损初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原发病治疗,及时止住角膜损伤。例如,因感染引发的应控制感染,因过敏引发的应远离过敏原或通过相关药物缓解过敏反应。”陈思扬说,一旦患者角膜损伤严重致盲,即发展为角膜盲后,角膜移植是当前唯一复明的手段。然而,我国角膜盲患者数量庞大,角膜捐献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人角膜供体长期匮乏,约90%的角膜盲患者都在黑暗中苦苦等待。

因此,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人工角膜。人工角膜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人角膜供体数量的巨大缺口,还对一些不适宜进行人体角膜移植的角膜盲患者有重大意义。这些患者如进行传统的人体角膜移植术,会出现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导致手术成功率极低。植入人工角膜是这类患者唯一的选择。

此前,应用于临床的人工角膜主要有4种,皆为国外产品。202110月,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人工角膜拿到生产许可证。20224月,国内首例国产人工角膜移植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真正成为全球少数拥有人工角膜产品的国家,众多角膜盲患者终于迎来“国货”。“随着生物医药技术蓬勃发展,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货’上市,与国外人工角膜产品一争高下。”陈思扬说。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

 

 

返回目录>>

 

 

 

新型泪液分析传感器:两分钟诊断干眼症

2024-06-06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冯妍 记者王春)干眼症由泪液不足或成分异常导致,常见症状有眼睛发红或干涩疼痛、迎风或见光流泪、视力下降等。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我国干眼症发病率达21%30%

64日记者获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洪佳旭与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王后禹、何耀合作,开发了一种用于干眼症诊断的无线便携式泪液分析传感器。该传感器只有U盘大小,检测只需3微升泪液,使用毛细管从内眼角吸取泪液即可,不侵入眼睛,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至2分钟,检测数据能够实时由蓝牙传送到手机或电脑,医生可以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诊断。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上。

目前,临床上诊断干眼症的主要方法是试纸检测,需要将试纸置入眼皮内部观察浸湿长度。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刺激眼睛,且有误诊可能。通过检测眼泪中的4种细胞因子(即特定的蛋白质)可以诊断干眼症。但由于泪液采集量通常仅为微升级别(毫升的千分之一),因此只能用昂贵的检测盒检测。目前,该方法主要用于科研,不能普惠临床。

为了精准测出干眼症相关微量细胞因子,科研团队想到了一种“放大”技术——杂交链式反应(HCR)。HCR的产物好比一个能放大微量目标物质的放大镜,它可以特异性识别目标物质并不断组装特定核酸,使其首尾相接,形成越来越长的链条,这样识别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般的HCR产物是一根由核酸分子组成的链条,如同一根长长的钢管。但泪液中的细胞因子数量太少,单支“钢管”的放大效果远远不够。为此,研究团队尝试在这些链条上添加一些短的分岔,如同给钢管装上分支,这样原本一根根孤立的“钢管”就能通过分岔组装成二维的网格,但“放大倍数”还是不尽如人意。于是研究人员又把这些网格一张张叠起来,组成脚手架一样的立体三维结构,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三个方向的‘网’捉到的‘鱼’,总比只有一个方向的‘网’多。”洪佳旭说。

拼装脚手架需要合适的钢管。单支“钢管”上的分岔长度、方向和间隔距离必须符合一定规格,才能横平竖直地组装成网格,再严丝合缝地叠装成“脚手架”。经过反复实验和调整,团队终于生产出规格合格的单维HCR产物,然后用它们制造三维HCR产物,产率接近100%,为未来的量产化打下良好基础。这就如同设计好的钢管,只要按照规则搭建脚手架,就不会有多余材料浪费。

在团队研发的传感器中,有4个不同的电极,分别用来捕获4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三维HCR产物就被固定在这些电极上。检测时,工作人员在泪液中加入检测溶液,相关细胞因子与检测溶液中的适配体结合后,会被相应的电极捕获到,再被HCR产物放大。通过一系列电化学过程,放大后的细胞因子能在电极上形成电流。电流被传感器分析后形成数据,传输到手机或电脑,就能看到泪液中这些细胞因子的具体含量。

同样是检测泪液中的细胞因子,相比科研中使用的检测盒,团队开发的传感器效果更好、性价比更高。检测盒需要的泪液量在几十微升,一次只能检验一种细胞因子,耗时一天左右,价格高达数千元。而该传感器检测一次只需要2分钟,使用的一次性检测芯片成本不过几元钱,整个设备使用期限长达5年。传感器配套软件通过综合4种细胞因子指标,对干眼症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比检测盒的单一指标准确率高16%

由于这种传感器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未来,普通人或许也可以像使用验孕试纸、新冠抗原一样,使用该传感器自行在家检测自己是否患有干眼症,或是将检测数据上传到个人健康档案,为远程诊断提供参考。

论文第一作者、苏州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卢星介绍,干眼症只是这种传感器能诊断的疾病之一。通过替换检测溶液和一次性芯片,它可以检测更多种类的细胞因子,进而诊断多种不同眼病。目前,团队已为该传感器申请专利,正在进行产业化的前期准备工作,预期量产后将投入临床试验。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

 

 

返回目录>>

 

 

延缓老年运动能力下降的蛋白找到

2024-06-06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增强Trio蛋白的表达来抵消果蝇与年龄相关的运动能力下降。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报告》杂志。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类的运动能力会明显下降。这种下降可以追溯到神经肌肉接头处发生的变化。而运动能力的退化又与运动突触末端的退化密切相关。在运动突触末端,信号从脊椎神经传递到肌肉。随着年龄增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启动肌肉运动的能力也随之变弱。

  研究团队此次发现了一种可能的预防方法。他们发现,在衰老果蝇体内,调节突触结构的蛋白Trio减少,这导致其运动能力下降;增加Trio可以保持运动突触的完整性,并延缓运动强度的下降。

  团队重点研究了通过增加衰老果蝇中Trio蛋白所带来的影响,比如,蛋白水平对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rio水平升高的果蝇在中年时的运动能力更强。提高Trio的水平可以维持突触结构,防止其碎裂,并使突触在强烈刺激下保持更高的神经递质释放率。

这意味着,增强Trio蛋白可以稳定突触结构,从而缓解随衰老而来的运动能力的下降。这一发现为治疗与年龄相关的运动障碍突触退化提供了新方法。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6/c14739-40251533.html

 

 

返回目录>>

 

 

新的长寿基因被发现

2024-06-06    光明日报

 

由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线粒体—细胞核协同演化研究,定位了新的长寿基因。该研究对于延长动物(包括人)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衰老》。

作为人体细胞内的重要成员,线粒体主要负责细胞的能量供应。其功能的衰退与衰老,同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紧密相关。近年来,通过优化线粒体功能延长寿命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

“根据内共生理论,线粒体源自一种古老的α-变形菌——这种细菌被一个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但并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细胞形成共生关系。”论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博士生陶妹解释,“所以,线粒体内部至今仍然保存着属于自己的DNA。但同时,线粒体也受到细胞核内DNA的调控,使得线粒体与细胞核之间建立了相互交流和协作的稳定关系——共同演化,即发生着协同演化。”

“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线粒体本身,较少关注与线粒体长期共同演化的细胞核。”论文通讯作者、浙江大学研究员沈星星介绍,“我们从线粒体与细胞核协同演化的视角出发,结合演化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系统性地对‘远程’操控线粒体演化的核基因进行了挖掘。”

研究确认了75个与线粒体基因展现出显著协同演化的核基因。根据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团队挑选其中4个基因(CG13220CG11837Nop60BCG11788)在果蝇体内进行基因活性降低的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这4个基因的活性降低均导致线粒体形态的异常。“其中CG11837基因不仅影响线粒体形态,其活力还与动物的寿命长短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这促使我们思考:改变CG11837基因的活力,是否会影响动物的寿命?”沈星星表示。

研究人员首先在动物中进行基因敲降实验。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的6种不同动物中,降低该基因的活力均显著缩短动物的寿命,幅度在25%59%之间。随后,研究人员又在果蝇和线虫中进行该基因的过表达实验。结果显示,上述两种动物的寿命均显著延长,延长幅度达到12%35%。而对人类离体细胞的实验研究则发现,激活该基因,能够显著提升抗衰老能力,效果提升30%

“该基因在动物中具有广泛而显著的长寿效应,初步证实它在抗衰老能力方面的潜力。”沈星星说,“我们有望通过干扰该基因,缩短农业害虫和病原虫媒的寿命,同时探讨基于该基因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为延长人类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新的可能。”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6/c14739-40251552.html

 

 

返回目录>>

 

 

打通“医检互认”堵点

2024-06    经济日报

 

  对181项医学检验结果、30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实行互认……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能认尽认”,引发社会关注。

  不少人大概都有类似经历:到不同医院去看同样的病,被要求重新做CTB超,多花冤枉钱不说,人还被折腾得够呛。检验结果若能实现互认,不仅患者可以少跑腿、医务人员可以减轻工作量,而且还能节省大量检验费用,尤其对于广大来京看病的患者更是重大利好。

  “医检互认”的过程,也是强化检验质量控制、统一检验流程与标准的过程。正如实施方案中要求,“参与互认的检查检验项目应当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具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便于开展质量评价”“医学检验项目被互认的医疗机构需通过国家、省级室间质评”……这些工作既是管理课题,更是一项技术细活;既要用管理促互认,更要遵循技术规律,循序渐进地推进。

  当然,“医检互认”不能搞“一刀切”,要在充分保障患者权益、确保检查准确性的前提下,有效节约社会资源。患者对此也需有正确认识,对那些短期内可能有反复或者快速变化的病情,应该多次检查检验的还是应该听从医生建议,医生也应当耐心向患者说明情况。

推动“医检互认”未来在更大范围内实行,还要适时更新医院的检查设备、提高医生检查技术,缩小医院之间检查能力的差异,同时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将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只有坚守“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才能把“医检互认”的好事办得更好。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6/c14739-40251567.html

 

 

返回目录>>

 

 

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来论)

2024-06-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公布,目前全国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有7800多家,床位总数达200万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8.7万对。这表明,我国医养结合正在进入发展快车道。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口的健康医疗需求。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不仅有助于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转型发展。

我国医养结合政策不断完善,各地因地制宜进行创新实践,医养结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在区域发展均衡性、服务供给多样性、人才队伍稳定性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适当向发展薄弱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才能更好推动医养结合均衡发展。扩大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大力推广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巡检、“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先进经验做法,有助于提升医养结合的服务能力。加大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医养结合从业人员激励保障机制,就能不断为医养结合注入人才活水。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将为老年群体的幸福生活提供更有力的护航。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6/c14739-40251599.html

 

 

返回目录>>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首款具仿生三维架构的电子皮肤

在生物检测、生物医疗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2024-06-0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新华社电  (记者魏梦佳)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三种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该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

  张一慧介绍,皮肤之所以能敏锐感知力学信号,是因为其内部有很多高密度排列且具有三维空间分布的触觉感受细胞,能准确感知外界刺激。在电子皮肤研制中,要能同时识别和解码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信号,实现准确的触觉感知,极具挑战。

  团队首次提出具有三维架构的电子皮肤设计概念,研制出的仿生三维电子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各部分质地均与人体皮肤中的对应层相近。传感器及电路在皮肤内深浅分布,其中部分传感器更靠近皮肤表面,对外部作用力高度敏感,分布于深处的传感器则对皮肤变形更为敏感。

  “比如我们一块食指指尖大小的电子皮肤内就拥有240个金属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每个仅有两三百微米,其空间分布上与人体皮肤中触觉感受细胞的分布相近。”张一慧说,当电子皮肤触摸外界物体时,其内部众多传感器会协同工作。传感器收集到的信号会经过系列传输和提取处理,再结合深度学习算法,使电子皮肤能精确感知物体的软硬和形状。

  “电子皮肤实际上是模仿人类皮肤感知功能的一种新型传感器,未来可装于医疗机器人指尖进行早期诊疗,还可像创可贴一样贴在人的皮肤上实时监测血氧、心率等健康数据。”张一慧认为,这款仿生三维电子皮肤为电子皮肤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新路径,在工业机器人、生物检测、生物医疗、人机交互等多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6/c14739-40251604.html

 

 

返回目录>>

 

 

河南加强高温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

2024-06-05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李季)日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强调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和使用有机溶剂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护,预防和控制职业性中暑、职业中毒事件发生。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提出,认真分析研判防范风险,全面梳理查找薄弱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推动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和职业中毒防控措施。普及防暑降温和职业中毒防控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引导教育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提升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要求,各级承担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疾控中心、职业病防治院(所)以及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中暑和职业中毒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要提高高温作业、接触有机溶剂化学因素作业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性中暑、职业中毒诊断的技术服务质量,及时上报确诊和疑似病例信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做好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对高温中暑、职业中毒病例要及时采取措施,科学、有效应对,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605/495531.html

 

 

返回目录>>

 

 

陕西疾控强化近视防控联动协作

2024-06-05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张晓东 特约记者 张芳)近日,陕西省疾控局召开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暨适宜技术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针对近视患病率较高、低龄化趋势等问题,疾控系统要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建立政府、专业机构、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协作模式。

  会议指出,经过近5年的努力,陕西省近视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陕西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平台采集、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等数据,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为科学开展近视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各县(区)均组建近视筛查与干预队伍,监测范围从2018年的8个县(区)扩大至107个县(区)。每年在全省1300多所学校开展随机抽查,监督抽查教室采光、照明等指标。

  会议强调,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注重防控关口前移,针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实现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超过95%;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评价、早期筛查与公共卫生干预,为学生提供科学全面的视力健康检查;多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605/495534.html

 

 

返回目录>>

 

 

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开展

2024-06-05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吴少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4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此次行动针对新型网红产品、学生相关产品、婴童产品等重点儿童和学生用品,突出主要聚集地生产企业,校园周边、城乡接合部、农村市场儿童和学生用品经营者,多次发现质量安全问题的生产销售企业,着力解决生产、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全面加强学校等采购部门质量管理,大力增强家长和未成年人群体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据悉,自2019年起,市场监管部门已连续5年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5年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抽查儿童和学生用品11.39万批次,对儿童用品经营单位开展监督检查49.22万家(次),开展行政指导和约谈9000余次。2024年,六部门将联合加强未成年人用品生产源头管控,强化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加大流通领域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压紧压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深入开展质量安全科普宣传,共同强化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隐患全链条治理。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605/495533.html

 

 

返回目录>>

 

 

广西开展传染病疫情应急大练兵

2024-06-05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莫雪 通讯员 梁银连)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片区四市(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来宾市)开展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联合演练。

  此次联合演练以发生“X疾病”感染疫情为情景展开。演练模拟两名国人从“X疾病”疫情严重的国家返回广西,在南宁市和柳州市出现症状就医后,医院向疾控中心报告疫情后处置的全流程。此次演练活动创新采用片区联动、集中演训、红蓝攻防等模式,强调模拟真实场景,提升攻防对抗强度。演练还进行应急装备展示、队伍集结、越野拉练、技能竞赛等传统演练项目,以及舆情应对、新闻发布、视频制作、风险研判等新的演练科目。

  据介绍,此次演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大练兵的一部分。528日至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局将14个设区市分为桂西、桂北、桂东、桂南4个片区,同时开展传染病疫情应急联合演练。此举旨在通过跨区域合作演练,加强片区内各市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统一高效、快速支援的应急响应机制,切实提升迅速有效现场处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605/495524.html

 

 

返回目录>>

 

 

吉林长春试点社区戒烟综合干预

2024-06-05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杨萍)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启动社区戒烟综合干预试点项目。长春市将通过建立政府引领、部门合作、社区联动的工作模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戒烟、减烟。

  据介绍,首批试点的朝阳区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关区全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计对至少10万名居民进行控烟基础筛查;为不少于100名有戒烟意愿的烟民建档,进行为期1个月的综合干预;对戒烟反应严重或者出现其他状况的干预对象,转介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干预。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605/495527.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