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527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5-27
北京市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与食品安全司司长弗朗切斯科•布兰卡一行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访问交流 2024年天津市疾控系统办公室主任会暨宣传审计法制信访工作培训会顺利召开 提升现场流行病学处置能力 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2024年湖南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顺利开班 利用减肥激素GLP-1递送阻断NMDA受体的小分子到大脑中,可显著达到减肥效果 “氟”星高照!首个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PARP抑制剂获批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 Nat Commun:ADAM9在脑心肌炎病毒感染期间起着以前未知的心脏保护作用
2024-05-24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介绍,三明医改经验是在长期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 近年来,各地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三明医改的内涵,出现一批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典型,形成了符合东中西部不同省情、市情的多样化的医改路径。今天再强调的三明医改经验,是以三明为代表的一批深化医改地市和典型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下一步,要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巩固强化已经实践证明有效的举措,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 要统筹紧密型医联(共)体建设,强化数字化赋能医改,以基层为重点强化服务体系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要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技术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建立符合公益性导向的薪酬水平和结构,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要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城市、试点省和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为重点,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优化医院的收入结构。 要加快推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速扩面,形成国家、省级联动采购格局。 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确定适宜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充分考虑疾病的复杂程度,细化完善政策,更好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同时,强调因地制宜,不能百城一面,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创新。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v4Q8GvuN9
北京市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2024-05-24 中国疾控中心
2024年5月7日,北京市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人遗办)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以下简称营养所),就营养所在2020—2022年期间申请的人类遗传资源项目进行现场监督检查。营养所刘爱东副所长、科教处杨丽琛处长、苑晓琳副处长和项目研究骨干等参加了监督检查会议,会议由杨丽琛处长主持。 北京市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荆喆表示,本次来到营养所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希望以检查促规范,确保人类遗传资源规范使用。 刘爱东副所长作会议致辞,对人遗办监督检查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专家多提意见和建议,并给与专业的指导。苑晓琳副处长简要汇报了营养所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组织架构、相关管理制度和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人遗办专家对营养所申报的3项采集项目和1项国际科学研究合作项目进行了细致的检查,项目研究骨干也逐条回答检查专家提出的问题。本次检查未发现违规问题,专家出具了检查结果,并对营养所高度重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工作态度及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最后,杨丽琛处长表示,营养所将不断完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工作,切实做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zxdt/202405/t20240524_278820.html
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与食品安全司司长弗朗切斯科•布兰卡一行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访问交流 2024-05-24 中国疾控中心
2024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与食品安全司司长弗朗切斯科•布兰卡(Francesco Branca)博士一行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以下简称营养所)访问交流。营养所丁钢强所长、刘爱东副所长、科教处杨丽琛处长、妇幼营养室杨振宇主任和科教处苑晓琳副处长参加了交流会,会议由杨丽琛处长主持。 丁钢强所长为交流会致辞,对弗朗切斯科•布兰卡博士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刘爱东副所长介绍了营养所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科室设置、开展的国家任务和科研工作以及既往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情况。弗朗切斯科•布兰卡博士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营养工作以及申请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随后,双方就营养所申请世界卫生组织营养和健康合作中心事宜以及今后合作的方向进行交流讨论。 弗朗切斯科•布兰卡博士高度赞赏了营养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并对营养所申请世界卫生组织营养和健康合作中心表示支持,双方也确定了合作领域。本次交流会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zxdt/202405/t20240524_278815.html
2024年天津市疾控系统办公室主任会暨宣传审计法制信访工作培训会顺利召开 2024-05-26 天津市疾控中心办公室(审计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办公厅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强统筹联动协同,持续提升“三服务”和宣传审计法制信访工作效能。市疾控中心于5月23-24日组织召开天津市疾控系统办公室主任会暨宣传审计法制信访工作培训会。 会议由市疾控中心办公室负责人纪学悦主持,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审计人员、宣传骨干共计70余人参加。 培训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日报科教新闻部副主任贾晓宏高级记者专题讲解《把握传播规律、讲好疾控故事》,中国卫生摄影协会副秘书长、南开大学口腔医院医学声像室主任国家一级摄影师陈瑞和讲解《纪实摄影实战》,南开医院、天津科普大史、具有1000万粉丝大V李鹤医生讲解《大v教你如何做好健康科普短视频》,从把握社会热点撰写高质量科普稿件、捕捉精彩瞬间拍摄高水平摄影作品、贴近受众需求打造受欢迎短视频角度,分享工作经验,有效提升市区两级科普专业骨干技术能力。 培训邀请天津市内部审计协会秘书长孟春梅,针对《天津市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疾控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做出详细的解析和指导。培训会上强调,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工作网格化管理是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的必要保证。培训会后还对区疾控中心部分代表进行了答疑。 培训正值《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宣传月,邀请天津市四方君汇律师事务所政府法律业务部副主任高爽,针对《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行政处罚法》《档案法实施条例》《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找准工作着力点、切入点,提高专项普法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受众法治素养,推动“八五”普法全面实施,为推动事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邀请西青疾控办公室主任杨沫、滨海新区疾控办公室主任周厚伟、红桥疾控办公室负责人周堃进行大会发言交流,均表示要更好发挥统筹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服务保障等职能作用,为高质量履职尽责夯实基础。 此次培训是全市疾控中心办公室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8”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五个坚持”重要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全市市区两级疾控办公室人员今后将努力以高质量抓统筹,高水平当参谋,高效率促落实为目标,以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每一项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理解新时代办公室工作要求,深刻认识加强统筹联动协同的意义,贯彻落实“快、稳、严、准、细、实”工作要求,推动“三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摘引网址:https://www.cdctj.com.cn/system/2024/05/26/030140113.shtml
提升现场流行病学处置能力 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2024年湖南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顺利开班 2024-05-24 湖南省疾控中心科教科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疾控机构的现场流行病学处置能力,培养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骨干人才队伍,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5月20日,湖南省2024年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第一次集中培训在长沙顺利开班。湖南省疾控局传防处处长胡向科、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李孝君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来自各市州、县市区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的58名学员参加培训。开班仪式由省疾控中心科教科科长刘富强主持。 在开班仪式上,李孝君代表省疾控中心欢迎各级疾控、医疗机构学员的到来。他强调人才是疾控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并提出本次培训旨在培养理论素养深厚、实践技能精湛的现场流行学专业人才队伍。他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疾病防控形势,提高现场流行病学处理能力至关重要。他要求参训学员掌握好高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巧,高效收集、分析并解读监测数据。通过系统培训,补齐短板,强化弱顶,全面提升我省疾控机构的现场流行病学处理能力。对此他对学员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学员们展现团队协作、敬业奉献、探索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工作中发挥业务骨干的示范作用,推动各地现场流行病学技术和能力的提升;二是希望学员们成为本地区疾控工作的领军人物,为提升全省公共卫生安全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胡向科从实践角度阐述了现场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回顾了新冠疫情期间流行病学调查在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他强调:一、了解掌握流行病学调查技能对于疾控工作的重大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类流行病的挑战。并提出省疾控中心特意举办此次培训班,旨在提高疾控和医院公共卫生科相关科室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推动医防融合。二、带着目标参加培训,本次培训的目标不仅是让学员们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敬业奉献、探索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三、强调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希望疾控和医院的学员抓住这次机会能够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长,共同推动我省现场流行病学技术和能力的提升。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通盖流行病学基础理论、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通过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授课和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学员们能够迅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我省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刘富强对开幕式进行了总结,希望学员们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投入到培训中。他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一定能够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现场流行病学处理队伍,为守护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年湖南省现场流行病学项目培训时间为7个月,包括3次集中理论学习和2次现场实践。本次培训为第1次集中理论学习,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凝聚力的提升。相信在各位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引网址:http://www.hncdc.com/html/web//news/zhongxindongtai/
利用减肥激素GLP-1递送阻断NMDA受体的小分子到大脑中,可显著达到减肥效果 2024-05-27 生物谷原创
这种新药在细胞层面上的惊人之处在于,它将 GLP-1 和阻断 NMDA 受体的小分子结合在一起。它利用 GLP-1 作为特洛伊木马,将这些小分子专门偷运到影响食欲控制的神经元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哥本哈根大学诺和诺德基金会基础代谢研究中心的Christoffer Clemmensen及其同事们展示了减肥激素 GLP-1 的新用途。GLP-1 可被用作“特洛伊木马”,将一类阻断NMDA受体的特定分子偷运到小鼠大脑中,成功影响大脑的可塑性,从而达到减肥效果。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5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LP-1-directed NMDA receptor antagonism for obesity treatment”。 Clemmensen说,“我认为目前市场上的药物是第一代减肥药物。如今,我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减肥药,它能影响大脑的可塑性,而且似乎非常有效。GLP-1与这种分子组合使用的效果非常强。在某些情况下,小鼠的体重减轻幅度是只用 GLP-1 治疗的小鼠的两倍。” 这意味着,未来的患者有可能以较低的剂量达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对于那些对现有减肥药物反应不佳的人来说,这种新药可能是一种替代疗法。 Clemmensen说,“我们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显示,这种药物的副作用与目前市场上的减肥药物治疗患者的副作用类似,包括恶心。但是由于这种药物非常有效,我们将来也许可以降低剂量,从而减轻一些副作用,尽管我们还不知道人类对这种药物的反应如何。” 这种新减肥药的测试仍处于所谓的临床前阶段,即基于细胞和实验动物的研究。下一步是对人体进行临床试验。 Clemmensen说,“我们已经知道,基于 GLP-1 的药物可以减轻体重。我们附着在 GLP-1 上的这种分子会影响所谓的谷氨酸能神经递质系统,事实上,对人体参与者进行的其他研究表明,这一系列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减肥潜力。有趣的是,当我们把这两种化合物结合成一种药物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这种新减肥药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的人体临床试验。Clemmensen认为,这种药物可能需要八年时间才能上市。 大脑抵御体重过重 Clemmensen及其同事们对用于治疗慢性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产生了兴趣。这些分子能阻断一种叫做NMDA受体的受体蛋白,其中NMDA受体在大脑连接的长期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学习和记忆领域受到科学界的关注。针对这些受体的药物将加强和/或削弱特定的神经连接。 他解释说,“这一系列化合物会对大脑产生永久性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即使是相对不频繁的治疗也会导致大脑病理的持续变化。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也看到了神经可塑性的分子特征,但这次是在减肥的背景下。” 人体在进化过程中会保护一定的体重和脂肪量。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可能对我们有利,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能够在食物匮乏的时期生存下来。如今,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食物匮乏已经不是问题,但在这些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肥胖。 Clemmensen说,“今天,全世界有超过 10 亿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达到或超过 30。因此,开发能够帮助机体维持较低体重的药物来治疗这种疾病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这一课题。” 特洛伊木马将神经可塑性小分子调节剂偷运到食欲调节神经元中 我们知道,基于肠道激素 GLP-1 的药物能有效地靶向大脑中对减肥起关键作用的部分,即食欲控制中心。 论文第一作者、Clemmensen团队博士后Jonas Petersen说,“这种新药在细胞层面上的惊人之处在于,它将 GLP-1 和阻断 NMDA 受体的小分子结合在一起。它利用 GLP-1 作为特洛伊木马,将这些小分子专门偷运到影响食欲控制的神经元中。” 非特异性药物通常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这在治疗不同神经生物学疾病的药物中也曾出现过。Clemmensen说,“很多脑部疾病难以治疗,因为药物需要穿过所谓的血脑屏障。多肽和蛋白等大分子一般很难进入大脑,而许多小分子却可以无限制地进入整个大脑。我们利用 GLP-1 肽对大脑食欲控制中心的特异性,将这些原本没有特异性的物质中的一种仅递送到这个大脑区域。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的重点是肥胖和减肥,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将药物递送到大脑特定部位的全新方法。因此,我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开发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精神障碍等疾病的全新药物类别铺平道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83482e53835.html
“氟”星高照!首个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PARP抑制剂获批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 2024-05-26 奇点糕
希望氟唑帕利这个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福星”,能照耀更多我国晚期卵巢癌患者,并给她们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卵巢癌是最致命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在2022年,全球有超过20万女性死于卵巢癌[1],中国占到其中近六分之一[2]。 卵巢癌之恶,体现在三个70%。具体来说,70%卵巢癌发现即晚期、70%患者会在2年内复发、70%的卵巢癌患者生存期不足5年[3]。 在有效的治疗药物出现之前,很多卵巢癌患者被困在“化疗—复发—化疗”的恶性循环之中。显然,减少复发频频次,实现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对于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近日,我国晚期卵巢癌患者终于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福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恒瑞医药研发的1类新药、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胶囊(艾瑞颐®️)新适应症上市,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一线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氟唑帕利的获批是基于FZOCUS-1研究数据,这项完全基于中国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让氟唑帕利从获批开始就更懂、更适合中国卵巢癌患者。此外,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PARP抑制剂首次获批该适应症,也是氟唑帕利在卵巢癌获得的第三个适应症。 “氟”来居上 说起PARP抑制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毕竟PARP抑制剂的全球首批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 PARP的中文全称是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它发现于60年前[4]。作为一种DNA损伤后修复相关蛋白,PARP在识别到DNA上的单链断裂缺口后,会与DNA结合并激活PARP的催化活性;随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会与PARP的活性位点结合,并招募DNA修复蛋白修复受损DNA[5]。在研究PARP功能的过程中,科学家还发现烟酰胺类似物不仅可以抑制DNA损伤的修复,还可以增强DNA损伤剂的细胞毒性[6]。 在人体细胞内,由PARP调控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与由BRCA等蛋白主导的同源重组(HR)修复途径,构成功能互补的一对组合,共同维护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2005年,《自然》杂志发表的两篇论文首次证实,抑制PARP的活性与BRCA1/2突变之间存在“合成致死”关系[7,8]。简单来说,PARP和BRCA调控的DNA损伤修复通路都无法正常工作了,细胞也就活不成了。 以上研究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一个抗癌新方向:开发一种与NAD+竞争的药物在PARP活性位点与其竞争。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PARP抑制剂也就此诞生了。仔细观察已经获得批准的PARP抑制剂不难发现,它们均具有与NAD+相似的烟酰胺结构,可竞争性结合PARP的活性中心;在侧链R基团上,不同PARP抑制剂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就是影响药物吸收、代谢、疗效与安全性的关键。 与其他PARP抑制剂相比,氟唑帕利最独特的地方是在R基团中引入了三氟甲基结构。之所以在PARP抑制剂中引入氟,是因为恒瑞医药的研究人员发现,尽管同类PARP抑制剂有着不错的药效,但在稳定性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为了进一步改善药物分子在人体内的稳定性,研究人员打算引入氟。 从理论上讲,氟原子或含氟基团的引入可以调节药物的理化特性,改变小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以通过影响化合物的构象,增强药物与靶蛋白的结合能力及选择性;此外,还可以通过阻断易代谢位点提高药物代谢稳定性等[10]。 实际上,含氟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有近70年的历史了。早在1955年,美国FDA就批准了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氟化药物9α-氟代皮质类固醇氟氢可的松[11]。到1957年,第一个含氟抗癌药5-氟尿嘧啶出现,氟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于氟化抗癌药物最经典的一对药物是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这两个药物仅仅相差一个氟原子,但是它们的活性和治疗效果却表现出天差地别[12]。 与索拉非尼仅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不同,瑞戈非尼可以靶向参与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生长和肿瘤微环境信号通路相关的多种激酶,包括VEGFR1/2/3、PDGFR-β和FGFR1等,而且对这些激酶的抑制活性也比索拉非尼更强[13]。 更重要的是,虽然仅增加了一个氟原子,但是瑞戈非尼却克服了索拉非尼的耐药问题即瑞戈非尼对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肝癌患者有效并成为肝癌二线首选药物,同时还获批治疗结直肠癌和胃肠道间质瘤,成功拓宽了适应症。 与瑞戈非尼类似,三氟甲基的引入,给氟唑帕利带来的变化也是巨大的。从氟唑帕利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来看,与其他PARP抑制剂相比,氟唑帕利对细胞的IC50值更低,说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更强;氟唑帕利的稳态血药浓度的峰值(Cmax)更高,这与药物的易吸收性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氟唑帕利的瘤内与血浆药物暴露量比值更高,这是引入氟带来的脂溶性增强使得它的组织渗透性提升。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氟唑帕利的血药浓度变异系数(CV)低于其他PARP抑制剂,这也说明氟唑帕利的稳态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小,在不同的患者体内表现可能更稳定。 在临床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与结构类似的奥拉帕利相比,氟唑帕利在肿瘤异种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更高[15]。 以上内容说明,引入三氟甲基不仅改变了氟唑帕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也增强了它在临床前研究中的抗肿瘤活性。让人感到欣喜的是,这种“氟来居上”的优势,也转化成了临床获益。 “氟”星高照 氟唑帕利的首次华丽亮相是在2020年。 那一年9月份,恒瑞医药宣布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领衔的FZOCUS-3研究(当时的研究编号是FZPL-II-OC)达到主要研究终点[16],同年12月,NMPA就批准氟唑帕利用于治疗既往经过二线及以上化疗的伴有胚系BRCA突变(gBRCAm)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 FZOCUS-3研究中的首战告捷,让卵巢癌患者对氟唑帕利充满了期待,让人没想到的是,氟唑帕利的FZOCUS-2研究交出的答卷堪称惊艳。启动于2019年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FZOCUS-2也是由吴令英教授领衔,国内的36个研究单位参与了研究,探索氟唑帕利用于铂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7]。 最终,FZOCUS-2研究的阳性结果也让氟唑帕利在2021年6月被NMPA批准用于铂敏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FZOCUS-2/3研究的成功,为氟唑帕利夺得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这个“圣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020年,吴令英教授等人又发起了FZOCUS-1研究,与前两个研究不同,这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的3期临床研究创造性地设置了三个研究组:氟唑帕利单药组、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组、安慰剂组。研究目的是评估氟唑帕利单药或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晚期卵巢癌一线含铂化疗缓解后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8]。 研究一共纳入了674例新诊断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III/IV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她们接受过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6-9个周期的一线含铂化疗且达到完全/部分缓解,然后再以2:2:1的比例随机分至上面三组。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由BIRC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全人群及gBRCA1/2突变人群的PFS。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第55届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年会上,吴令英教授团队公布了FZOCUS-1研究中氟唑帕利单药组和安慰剂组的研究数据[18]。两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1个月和20.8个月。从BIRC评估的全人群PFS数据来看,氟唑帕利单药组数据未成熟(95% CI: 22.1-NR),而安慰剂组的这一数据为11.1个月(95% CI: 8.3-16.6),显然氟唑帕利的维持治疗显著改善了全人群的PFS(HR=0.49),将卵巢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死亡风险降低了51%。类似地,携带gBRCA突变的患者获益更大,卵巢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死亡风险降低了60%。 在安全性方面,总体来说安全性可控,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因TRAE导致的停药比例仅为0.7%,与之前的研究保持一致;且中期数据显示在治疗期间未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或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吴令英教授团队认为,对于新确诊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而言,在对一线含铂化疗有应答后,使用氟唑帕利单药作为维持治疗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PFS,且安全性可控。因此,FZOCUS-1研究支持将氟唑帕利作为上述适应症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本次NMPA批准氟唑帕利的一线维持治疗正是基于FZOCUS-1研究的这一数据。 实际上,在氟唑帕利获批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前,已经有两个进口药物在国内获批这一适应症,它们分别是奥拉帕利和尼拉帕利。其中,奥拉帕利基于国际研究SOLO-1的数据[19],获批的是BRCA突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尼拉帕利基于国际研究PRIMA的数据[20],获批的是一线含铂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的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卵巢癌成人患者维持治疗(去年围绕中国患者展开的PRIME研究数据也发布了[21])。 虽然上述两个进口PARP抑制剂已经进入我国临床实践,但是我国患者仍迫切需要更多可供选择的PARP抑制剂。作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从研发之初就从服务于中国患者的角度出发,开展的FZOCUS-1/2/3研究均围绕中国卵巢癌患者,因此研究结果更适合中国卵巢癌患者。 总的来说,三氟甲基的引入,让氟唑帕利无论是在药代动力学,抗肿瘤活性,还是临床疗效上,都拥有了“氟”来居上的优势。 无论如何,希望氟唑帕利这个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福星”,能照耀更多我国晚期卵巢癌患者,并给她们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eb282e39202.html
Nat Commun:ADAM9在脑心肌炎病毒感染期间起着以前未知的心脏保护作用 2024-05-26 生物谷原创
该研究首次确定了ADAM9在病毒感染的先天免疫反应中的直接作用,研究者证明ADAM9是MDA5信号传导所必需的,并且在EMCV感染期间作为心脏保护因子具有独特的作用。 脑心肌炎病毒(EMCV)是一种小核糖核酸病毒,是心脏病毒家族的一员。EMCV感染多个器官,包括心脏、大脑和胰腺。在猪、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EMC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心肌炎、脑炎、糖尿病和生殖病理。EMCV感染小鼠是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扩张型心肌病的一个公认模型。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是一种严重的病原体,它引起了大规模的人畜共患病流行,导致家畜种群,特别是猪的大量死亡。人类的有症状感染很罕见,通常是轻微的;然而,人类细胞非常容易受到EMCV感染,并迅速被病毒杀死。人类感染与职业接触动物有关,这表明发生了动物向人传播的EMCV,使EMCV向人类传播的人畜共患可能性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I型干扰素(IFN),包括IFN-β,在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早期产生,在靶细胞中诱导抗病毒作用,随后介导多种下游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I型干扰素对于早期控制EMCV感染以及其他小核糖核酸病毒(如柯萨奇病毒)感染至关重要。诱导早期干扰素反应依赖于先天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快速识别,对控制感染和传播至关重要。rig -I样受体(rlr)已成为一类重要的细胞质传感器蛋白,在病毒感染后启动I型IFN(和其他细胞因子)反应。在RLR家族中,MDA5(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感知小核糖核酸病毒家族成员的胞质RNA,包括EMCV和柯萨奇病毒B3 (CVB3)。 为了了解EMCV感染的复杂生物学和发病机制,研究者在之前的研究中采用了功能基因组学方法来鉴定EMCV诱导的人类细胞裂解感染的基因。利用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选,研究者发现ADAM9是emv的主要依赖因子。ADAMs是一个跨膜金属蛋白酶家族,在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细胞间信号传导、粘附和细胞外基质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ADAMs与一系列人类疾病有关,包括某些类型的癌症、炎症性疾病、伤口愈合和微生物感染;然而,人们对ADAMs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近日,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在Nat Commu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DAM9 promotes type I interferon-mediated innate immunity during 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infection”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ADAM9在脑心肌炎病毒感染期间起着以前未知的心脏保护作用,提出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炎症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I型干扰素(IFN)介导的抗病毒反应可预防心肌炎,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者之前发现ADAM9是病毒发病的重要因素。ADAM9与一系列人类疾病有关,包括炎症性疾病;然而,它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在这里,研究者证明缺乏ADAM9的小鼠更容易受到脑心肌炎病毒(EMCV)诱导的死亡,并且不能产生典型的I型IFN反应。I型IFN诱导的这种缺陷是特异性的阳性意义单链RNA (+ ssRNA)病毒,涉及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 (MDA5) - +ssRNA病毒的k受体。在机制上,ADAM9与MDA5结合并促进其寡聚化,从而在响应EMCV RNA刺激时激活下游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该研究结果确定了ADAM9在先天抗病毒反应中的作用,特别是mda5介导的IFN产生,它可以防止病毒诱导的心脏损伤,并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确定了ADAM9在病毒感染的先天免疫反应中的直接作用,研究者证明ADAM9是MDA5信号传导所必需的,并且在EMCV感染期间作为心脏保护因子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心肌细胞在ADAM9 KOs中受到感染,但无法启动MDA5信号通路,从而产生抗病毒IFN-β和先天细胞因子。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f5d82e248fb.html
2024-05-26 生物谷原创
人们对这一身体-大脑系统的本质仍有许多未知之处:例如,大脑对免疫和炎症反应调节的普遍性、身体与大脑之间的选择性通信线路、神经回路的逻辑,以及监测和调节炎症的迷走神经和大脑成分的身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祖克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发现,大脑能够在意想不到的程度上指挥免疫系统,以便能够检测、增强和抑制炎症。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5月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body–brain circuit that regulates body inflammatory responses”。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兼论文共同通讯作者Hao Jin博士说,“大脑是我们思想、情感、记忆和感觉的中心。得益于回路跟踪和单细胞技术的巨大进步,我们如今知道大脑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正在监测身体每个系统的功能。”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发现靶向这种新发现的大脑回路的药物,以帮助治疗免疫系统出现失控的一系列疾病。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祖克曼研究所的Charles S. Zuker博士说,“这项新发现可能为控制炎症和免疫提供一个令人兴奋的治疗途径。” Zuker实验室和其他研究团队最近的研究已揭示了身体-大脑轴(body-brain axis)的重要性,其中身体-大脑轴是在器官和大脑之间传递数据的重要途径。例如,Zuker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进入肠道的糖和脂肪会利用身体-大脑轴驱动对含糖和脂肪食物的渴望和强烈食欲。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Zuker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Mengtong Li博士说,“我们发现了身体向大脑传达身体当前状态的所有这些方式。我们想了解大脑对身体生物学的认知和控制走了多远。” 这些作者寻找大脑与炎症和先天性免疫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其中先天性免疫是所有动物共有的防御系统,也是免疫系统中最古老的组成部分。适应性免疫系统会记住以前与入侵者的遭遇,以便在入侵者再次入侵时帮助自己抵御它们,而先天性免疫系统则会攻击任何具有病菌共同特征的东西。先天性免疫的相对简单性使其能够比适应性免疫更快地对新的入侵做出反应。 之前的人体研究已表明电刺激迷走神经(vagus nerve)——连接大脑和身体内部器官的数千条神经纤维束,可以减少与特定炎症分子相关的反应。 然而,人们对这一身体-大脑系统的本质仍有许多未知之处:例如,大脑对免疫和炎症反应调节的普遍性、身体与大脑之间的选择性通信线路、神经回路的逻辑,以及监测和调节炎症的迷走神经和大脑成分的身份。 Zuker实验室转而研究一种能引发先天性免疫反应的细菌化合物。他们发现,给小鼠注射这种分子能激活位于脑干内部的孤束核尾核(caudal nucleus of the solitary tract, cNST)。cNST 在身体-大脑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迷走神经的主要靶点。 他们发现化学抑制 cNST 会导致对免疫损伤的炎症反应失控:免疫系统释放的促炎分子水平比平常高出三倍多,而抗炎免疫化合物的水平则比正常水平低大约三倍。相比之下,人工激活cNST可将促炎分子水平降低近70%,将抗炎化合物的水平提高近10倍。 Jin博士说,“类似于恒温器,这种新发现的大脑回路有助于增加或减少炎症反应,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回过头来看,让一名主要仲裁者来控制这种至关重要的反应是有道理的。” 以前在人类身上进行的迷走神经刺激研究已表明这些发现超越了小鼠的范围。这项新的研究也可能与数千年来关于精神对身体潜在重要性的思想相一致。Jin博士指出,“许多心身效应实际上可能与大脑回路告诉你的身体一些事情有关。” 这些作者确定了迷走神经和 cNST 中帮助检测和控制促炎和抗炎活动的特定神经元群体。Zuker博士说,“这为我们了解大脑如何监控和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发现控制这种新发现的大脑回路的方法,可能会带来治疗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疗法,如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和克罗恩病,以及长新冠综合征(long COVID syndrome)、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和COVID感染可能引发的致命的细胞因子风暴。 2023 年发表在Lancet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已表明,大约每 10 个人中就有 1 人可能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Lancet, 2023, doi:10.1016/S0140-6736(23)00457-)。自身免疫协会(Autoimmune Association)称,仅在美国,自身免疫性疾病每年就可能造成1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这一数字可能被严重低估了。 Jin博士和Li博士说,利用这一回路的活性可能会对影响免疫系统的多种疾病产生影响,并有助于治疗免疫疾病和免疫失调患者的炎症失调状态。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a6c82660e22.html
2024-05-24 网易健康
米酵菌酸中毒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中毒食品主要为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常见的有三类: 一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如酸汤子、臭碴子、糯玉米汤圆、吊浆粑等。 二是变质鲜银耳。 三是发酵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由鲜湿粉(如河粉)、凉皮及泡发木耳引起的中毒事件。 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是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与一般细菌毒素不同,该毒素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可抑制线粒体膜的通透性,造成肝、脑、肾、心脏等实质脏器的损伤。 米酵菌酸中毒有哪些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皮下出血、昏迷、谵语、少尿、血尿等肝、脑、肾的损害症状,重症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潮式呼吸,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一般无发热。 如何远离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的耐热性极强,即使100摄氏度的高温煮沸和高压烹饪也无法将其破坏,只有通过良好的卫生操作规范和饮食习惯才能杜绝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家庭和小作坊一般不制作或销售酵米面类食品。 消费者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2UR28S000388050.html
2024-05-24 网易健康
近日,重庆一男子健身把自己“吊死”引发网友热议。该男子在公园内看到其他老年人进行一种“吊脖子”的锻炼方式后,决定亲自尝试。他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视频,观摩了其他人的动作后就进行了所谓的“吊脖子”锻炼。目击者称,他因用力过猛,导致颈椎受到严重损伤,不幸离世。 “吊脖子”是个什么运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伤科五区主治医师赵文涛介绍,“吊脖子”如果在医院中正规操作,称为颈椎牵引。颈椎牵引的前提条件,首先要确诊颈椎病,其次要排除禁忌症(如颈椎有骨质破坏、结核、肿瘤、失稳等情况)。有禁忌症的人不适合进行颈椎牵引,否则可能导致疾病加重。 “即便可以进行颈椎牵引,但在牵引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新的症状和不适,操作时需要医生对患者细致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因此,颈椎牵引在医院中也需要慎重操作。”赵文涛指出,做颈椎牵引应考虑牵引力度,正常情况下的牵引力度为6-8公斤(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肌肉情况调整)。“不少老年人在公园里牵引时,大多将身体整体牵引,力度很大,非常危险。案例中的男子出现生命危险,推测可能造成了颈椎脱位或高位颈椎损伤出血。” 正确缓解颈椎病的锻炼应遵循缓慢、舒适、低强度的原则。 缓慢是指缓解颈椎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生活中应避免久低头、枕高枕;舒适、低强度则指锻炼时应舒缓,避免高强度。赵文涛建议,人们日常可做背向运动,如手扶桌子,头向后仰等,可以锻炼颈后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这种运动锻炼过程相对舒缓,可以自己掌握力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二科副主任医师郭恒冰指出,日常颈椎保健,可以试试平卧法和靠墙站。 平卧法:在一个相对较硬的平面上,比如瑜伽垫,将一个小毛巾卷放在颈部后方,头后方不枕枕头,身体平卧、放松;用脖子的后方去压小毛巾卷,持续7-8秒,放松7-8秒,再压,重复几次。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肩部放松,同时深呼吸,这样可以增加颈椎肌肉力量,稳定颈椎。 靠墙站:找一面平整的墙,将脚后跟、臀部、背部,特别是两个肩胛以及后脑勺都贴在墙上,放松双肩,肩膀自然下垂,同时挺胸收下巴,慢慢深呼吸,深吸气的同时双肩往下降。这样也可以锻炼到颈椎深部肌肉,还能放松肩关节,缓解长期伏案工作产生的疲劳感。 除了“吊脖子”,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锻炼方式? 心血来潮剧烈运动 一些年轻人平时不爱运动,突然心血来潮去健身房剧烈运动,很可能导致肌溶解,出现肌肉损伤的情况。建议人们循序渐进运动,运动是一个时间加强度的过程,非一次性高强度。 用后背“撞树” 一些老年人喜欢在公园中用后背“撞树”,他们“撞树”后会有舒适感,认为这样可以打通血脉、经络,但大多数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轻微的力度就可能造成骨折。 高抬腿锻炼肌肉力量 如果此前没有保持好的柔韧性,不建议进行这种锻炼,否则很容易在锻炼过程中造成失衡,如果骨质疏松加上剪切力非常容易造成骨折,老年人锻炼更要注意平衡,做好保护。 短时间内暴走 膝关节不好的老年人不推荐短时间内“暴走”,“暴走”会对膝关节造成一定损伤,容易对膝关节内部的半月板和关节软骨造成一定磨损;还可能造成局部软组织、韧带损伤。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2UQNQPF0038804U.html
2024-05-27 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黄超)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5月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等联合举办。活动中,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平台建设启动。该平台将运用符合中国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对全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监测,发挥监测、评估和干预等功能作用,为地方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支持。 据介绍,教育部近期举办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和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下一步,将通过持续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身心一体促健康、全面促进家校医社协同治理、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普及、聚焦重点狠抓落实等举措,进一步推进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xXGm002PG
2024-05-27 人民日报
新华社日内瓦5月26日电 (记者石松、陈俊侠)出席世界卫生大会的中国代表团25日在瑞士日内瓦举办媒体吹风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雪涛、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公使衔参赞杨志伦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出席吹风会并答记者问。 曹雪涛将率团参加27日开幕的第七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他表示,长期以来,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加强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积极参与卫生领域国际组织和区域的合作机制,分享中国经验。 曹雪涛说,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及时向包括世卫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性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先后通报疫情信息近3000次;与全球160多个国家、10余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开展专家研讨或远程会议近300场;向34个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派出38支抗疫专家组;指导长期派驻在50多个国家的中国医疗队协助驻在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曹雪涛还表示,中国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卫生合作协议,建成“一带一路”公共卫生合作网络等合作平台,扩大合作“朋友圈”,促进全球及区域卫生发展。同时,中国还持续向有需要的国家派出中国医疗队员,与43国48家医院开展对口合作,在30多个国家实施白内障复明和心脏病手术义诊,挽救了无数生命。 杨志伦在吹风会上表示,当前,全球各方正在就如何防范和应对大流行病、促进全人类健康福祉等开展对话与合作,探讨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方法和路径。在这一紧要时刻,台湾民进党当局唆使极少数国家再次抛出对抗对立色彩浓厚的“邀请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世卫大会”提案,不合时宜,也不切实际。 杨志伦表示,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1972年世界卫生大会25.1号决议明确指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从政治、法律和程序上干净彻底地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这些法律文件完整、准确诠释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内涵,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涉台提案同一个中国原则背道而驰,是非法、无效的,在法理上行不通。 杨志伦还表示,中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台湾同胞的健康福祉,在一个中国原则前提下,对台湾地区参与全球卫生事务作出妥善安排,充分保障了台湾民众健康权利。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都向中方重申坚持联大第2758号决议、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参加世卫大会,上百个国家通过专门致函世卫组织总干事等方式支持中方立场。这反映了国际社会人心所向和大势所趋。极少数国家利用世卫大会打“台湾牌”,搞“以台制华”,站在绝大多数国家对立面,成为绝对“少数派”,相信大会将再次作出正确的选择。 米锋在吹风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推动全民健康覆盖。目前中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 米锋表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中国政府坚持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用实际行动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人人健康。 第七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将于5月27日至6月1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的一般性辩论主题为“一切为了健康,人人享有健康”。中国代表团表示,将积极深入参与世卫大会各技术议题的磋商,并积极参加世卫组织成员国吹风会、圆桌讨论会等活动,与各方开展交流,推动与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的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xXG2Vc5qU
2024-05-27 人民日报
随着夏天的到来,蚊子开始蠢蠢欲动。蚊子在咬人的时候可能会把一些病毒带到人体内,引发登革热、寨卡热等传染病。 前不久,《科学》杂志报道了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程功教授团队领衔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云南边境地区发现了一种来源于植物汁液和花蜜的环境共生菌——Rosenbergiella_YN46,并通过环境干预有效阻断了蚊虫携带、传播病毒,为重要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蚊媒病毒传染病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威胁之一,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可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蚊媒病毒传染病的疫苗和特效药物。”程功说,大量使用杀蚊剂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杀死其他有益昆虫。 早在10年前,程功团队就开始关注蚊虫的肠道微生物与蚊媒病毒,在清华大学医学院建立病毒传染病学实验室,研究重要蚊媒病毒及其传播。 自然界中,蚊媒病毒主要通过“宿主—蚊虫”传播。蚊虫叮咬感染者,从感染者体内吸食带有病毒的血液,随后病毒感染蚊虫肠道细胞并扩散入体内,使蚊虫携带、传播病毒。因此,蚊虫的肠道组织是病毒首先感染的组织器官。“蚊媒病毒必然会与蚊虫肠道中的微生物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蚊虫对病毒的易感性。”程功介绍,野外蚊虫的肠道微生物可来自孳生水体中的环境微生物,也可来自环境中植物汁液或花蜜中的共生微生物。不同地域中环境微生物组成存在巨大差别,导致不同环境下孳生的蚊虫肠道微生物显著不同。 决定自然界中野外蚊虫感染传播病毒能力的肠道微生物是什么?是否可以通过调控蚊虫肠道微生物来阻断蚊虫携带、传播病毒?2020年5月,程功在云南省成立专家工作站,研究人员深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采集了数千只野外雌性伊蚊,分离出55株蚊虫肠道共生菌并进行功能筛选。 研究显示,在常见的白纹伊蚊及埃及伊蚊的肠道中定植Rosenbergiella_YN46菌,可显著抑制蚊虫通过叮咬吸血感染登革病毒及寨卡病毒。Rosenbergiella_YN46菌是一种能决定蚊虫对病毒易感性的关键肠道共生菌,通过分泌一种葡萄糖脱氢酶将吸血蚊虫肠道环境快速酸化,导致蚊虫肠道微环境重塑,大幅降低蚊虫对病毒易感性。 为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程功团队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设计了一个现场干预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向蚊虫孳生水体中加入Rosenbergiella_YN46菌进行环境干预,孵化出的疫区蚊虫感染登革病毒的比例大幅下降。 “相较于传统蚊媒病毒防控手段,研制Rosenbergiella_YN46菌成本低、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程功介绍,他们已经在一个村落进行大规模现场干预实验,成功后将扩大实验范围,一步步实现共生菌环境干预策略的落地。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xXF4cZSbb
2024-05-24 海外网
据美联社5月23日报道,一项基于全美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2022年,美国日常吸食大麻的人数首次超过了日常饮酒的人数。 报道称,去年美国约有1770万人表示每天或接近每天使用大麻,说自己每天或接近每天都饮酒的人则只有1470万。研究显示,1992年,全美报告每天或接近每天饮用酒精的人数是同样频率吸食大麻人数的10倍,只有不到100万人表示自己几乎每天都吸食大麻。从1992年到2022年,全美报告每天或接近每天使用大麻的人均比率增长了15倍。 该究基于美国“全国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NSDUH)的统计数据,并于5月22日发布在美国期刊《成瘾》上。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v3khQaxZK
2024-05-24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电 (甄文、张亚恒)近期,国家医保局组织全国各省份开展人工关节集采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5月21日在天津开标。本次接续采购共有6000多家医院参加,填报需求量58万套,比首轮集采略有增加,其中髋关节28.6万套,膝关节29.4万套。与首轮集采结果相比,本次接续采购中选价格稳中有降,平均下降6%左右。 2021年9月,人工关节高值医用耗材首次纳入国家集采范围,我国人工关节价格从国际较高水平降至国际较低水平。中选结果执行2年来,中选产品使用量超110万套,占所有人工髋膝关节的使用量比例超过90%。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接续采购共有54家企业的167个产品中选,其中既包括首轮集采中选的主流内外资企业,也有部分新企业,中选产品供应更加多元。中选产品的价差平均从首轮集采的2.8倍缩小至1.1倍,市场竞争更加公平,企业供应更有保障。髋关节中,耐磨性能更好、安全系数更高的新一代含陶瓷材质髋关节产品比例从集采前的87%上升至95%,患者使用人工关节的材质结构将更加优化。 该负责人介绍,此次接续采购坚持“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原则,在巩固首轮集采降价成果基础上,优化采购规则,包括坚持竞价入围,引导首轮中选价格较高的产品进一步降价;引导有序竞争,保障供应稳定多元;实行梯度带量,充分体现量价挂钩的激励作用;将首轮集采履约情况纳入考量,对履约不佳的企业予以约束。 据悉,接续采购中选结果将于6月份在全国落地实施,与上一轮集采平稳有序衔接。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v3MyrLQIZ
2024-05-24 人民日报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回应群众诉求、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往深水区挺进的必然要求 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北京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近日印发。根据方案,医学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共181项,医学影像检查互认项目共300项。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惠民之举。不少患者都有这样不愉快的就医体验:看同一种病,换一家医院甚至换一个院区、换一个科室,检查检验还得再来一遍,费钱又费时。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检查检验费用在患者医疗费用中占比约三成。可见,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此外,患者不用做重复检查,也可节约就医时间,提高就诊效率,改善就医体验。 2022年3月正式施行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应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相关部门持续落实和推进,但群众在就医过程中重复检查检验现象依旧存在。原因何在?一些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质量不高,是其他医疗机构不认结果的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及时制定和完善统一的技术和质控标准,推进各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项目同质化,既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又能让人民群众在求医问药时不闹心、更省心。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助力打通数据壁垒的有效方法。比如,上海市建立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市、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甘肃省打造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200多家二级医院接入平台,共享各类检查检验报告8000多万份。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将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化,有助于实现医院间共享。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也要完善监管职能,强化医疗健康数据保护,保护好患者隐私。 不可否认,如果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相关业务量会减少,收入难免受到影响,因而缺乏互认的动力。这就需要通过机制创新来激发医院的内生动力。率先推行互认服务的浙江省,针对互认导致医院收入减少的情况,采取了医保区域预算总额和单个医疗机构预算总额均不做调减的办法,以消除医院方面的顾虑。从实践看,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应同步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合理确定医保基金总额预算,更多体现检查检验外的医疗服务的价值,引导医疗机构更加注重医疗服务质量。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回应群众诉求、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往深水区挺进的必然要求。加强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打通难点、堵点,积极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将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v3CSktsEg
2024-05-24 人民日报
缩短养老院和医院间距离,就近提供医疗救治资源;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行业,初步建成三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加强健康监测,实现家庭医生精准服务……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多措并举,持续改善老年人养老和就医环境。 养老院的隔壁,就是医院。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当地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建成这样6家医养结合机构。如此一来,老人急病过一道门,就能进医院。 这只是当地改善老年就医养老环境的举措之一。石河子76万市民,15.2万人是60岁以上老年人。为了给他们提供方便可及的专业健康养老服务,近年来,当地不断探索,逐步建成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搭建绿色通道,就近提供医疗资源 颐心园康养中心是石河子的一家民营养老院,位于石河子市经开区医院C区。他们在这里租下了3层楼,和医院一墙之隔。 “租医院的楼,就是为了用好医疗资源。”养老院院长程国娣说,“我们以前的院址比较偏远,老人一旦需要就医,120急救车路上就得半个多小时。现在医院就在隔壁,打个电话,医生就能赶过来。老人急病,我们推着床直奔急诊科,最多也就10分钟。” 前段时间,入住的崔一桂老人突然左胸剧痛。程国娣赶紧给经开区医院老年呼吸科主任刘苏平打去电话。在医生电话指导下,护理员立刻开展救护,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医院给我们开设了2条‘绿色通道’。一是在物理距离上,养老院和医院中间的墙开了一扇门,老人突发疾病,可以迅速得到救治。二是对情况危重的老人,可以直接住院治疗,入院手续回头补办。”程国娣说。 “把院区租给养老院,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016年这个新院区设计施工时,我们就做了提前考量,留出了用于探索医养结合的空间。”石河子市经开区医院党支部书记唐雪介绍,在硬件设置上,养老院租下来的这3层楼,既有养老所需的生活设施,比如晾衣房、洗澡间,也有医疗救护所需的制氧机和病房专用床。 在机制上,医院提前谋划,由老年呼吸科和心脑血管科医生与养老院建立联系,医生每周定期巡诊。同时,医院通过一款管理软件为养老院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做到对每一个老人的身体状况、病史、用药情况都有据可查。 医生周金艳巡诊时,就发现一名90岁的老人面部出现疱疹。周金艳说:“经诊断是带状疱疹,我们现场指导护理人员用药,教他们怎么做好皮肤护理。一周后再次巡诊,老人的疱疹结痂,症状好转。及时干预,起到了很大作用。” “和以前的养老院模式相比,‘医’的介入提升了老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尤其是紧急情况下可以就近获取医疗资源,及时救助老人,也让子女能更加安心。”唐雪说,颐心园康养中心投用一年多,100来张床已经住满了。 三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我们有450张床位,最多的时候入住了440多名老人。这些老人里,60%都是失能老人。”石河子天健养老院院长梁晓西介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康复治疗和看护问题,对普通的家庭来说是大难题。 “子女会担心,自己照顾,身心俱疲,还不一定能照顾好;交给养老院,也不放心,怕老人受委屈。”梁晓西说,为了破解这一痛点,天健养老院就建在了天健医院的旁边。两家都是民营机构,在同一个院子里毗邻而居,携手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我们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资金进入养老服务业。更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的模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石河子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刘晓晶介绍。 “养老院每层楼,我们都有责任医生。夜间也安排了值班医生。定期不定期,都会组织医生巡诊。”石河子天健医院业务院长王燕介绍,“相对于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有了医生的定时巡诊,老人一旦发病,就能更好地被提前发现,医护人员在早期及时介入。” “尤其是无知觉的失能老人,本人无法表达,护工也很难准确判断他们的情况。所以,他们是我们巡诊的重点。”王燕说,“每次巡诊,医护人员都会通过测血压、脉诊、体格检查等方式进行预防保健。一旦发现老人有异常情况,能及时判断潜在的病情,立刻进行治疗,并调整慢性病药物的服用,避免病情加重。推行医养结合以来,养老院老人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上转治疗的老人已经很少了。” 在石河子,养老机构达到32家,床位5622张。其中民营养老机构29家,床位数占总数的90%以上。通过改建、扩建、租赁等方式,石河子已建成6家医养结合机构,26家养老院开设了医务室。一个以大型公立医院、团场医院为龙头,民营养老机构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平台为支撑的三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我们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通过多种方式发力,为他们提供精准有效的医养结合服务。”刘晓晶介绍,“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网底作用,对居家养老人员提供经常性的病理咨询、特殊照护。石河子65岁以上老年人,84.4%享受了规范化的健康管理。” 在石河子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上,标注着市区5个街道57个社区设置的14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4个长者食堂,基本形成全市范围全覆盖。 依托这个“智慧基层医生惠民工程”信息平台,当地还将老年市民健康管理、慢性病随访管理纳入其中。通过平台分析,及时向家庭医生推送居民健康预警信息。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的同时,实现家庭医生精准服务。 “老年人手机下单,或者电话联系,还可以在平台上预约助医助餐助行等18类相关服务。”平台负责人介绍,平台服务人员的服务工单都要留痕、接受审核。他们还会对老人进行回访,确保服务质量。 “兵团非常重视医养结合工作。我们师市把医养结合纳入经济社会规划和养老服务发展总体部署,相继出台了9个政策性文件,从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保障政策、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多项措施。”刘晓晶介绍。 不只是石河子。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快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打造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医养结合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还在不断加强医疗机构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根据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在就医、护理、康复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开辟预约就诊、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医养服务。”刘晓晶说,“石河子医养结合的实践效果显示,确实能为老人解忧,也为其子女解难。”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v3BJR2dXr
2024-05-24 人民日报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持之以恒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改革,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23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 三明医改有了新的突破。福建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闽红介绍,三明在巩固提升原有改革成效的同时,朝着“大健康”方向再出发、再探路,着力构建全民健康保障新体系: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医共体内人、财、物等一体化管理,为全方位做好县域健康服务管理奠定基础;通过县域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探索按健康绩效取酬的岗位年薪制等,激励县域医共体全面守护百姓健康;结合实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做强市内3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各地因地制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介绍,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改、一抓到底,绝大部分地市和县(市、区)都是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工作。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推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更好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提速扩面,国家层面已开展9批药品和4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盐城市学习三明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让群众看好病、降低看病负担、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探索。”江苏省盐城市市长张明康介绍,聚焦肿瘤、心血管等转外地就医较多的病种,盐城通过建名医工作室、远程协作网等,把优质资源引进来,建成360个名医工作室,让群众在本地就能看名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2023年住院次均费用较上年下降10.1%。2019年以来,投入近200亿元,全面改善了市、县、镇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条件。 湖北省宜昌市推动落实分级诊疗,不断推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宜昌市副市长徐伟营介绍,宜昌做强市级、整合三级医院优势学科资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打造技术攻关团队;做优县级,巩固城市三级医院组团帮扶机制,推动县级医院提升服务能力,9个县市全部建有紧密型医共体;做实基层,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在每个社区居委会建设1个社区医务室,配备“一医一护一公卫”和基本药物,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248个。 贵州省遵义市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遵义市副市长明岩说,新进村医招聘纳入县级公开招聘计划,按照乡镇卫生院编制人员管理,稳定村医队伍。从2021年起,全市村医定额补助标准每月提高200元,为符合参保条件的在岗村医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遵义还组织全市村医分批次到广东省珠海市的大医院轮训,目前已经达到5000余人次,提升了服务能力。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v39QgWkfv
2024-05-24 人民日报
“去年我父亲看门诊和住院花费了41万多元,没想到异地报销29万多元后,还能享受追溯救助政策,最近又收到了4.9万元医疗救助金。”这笔救助资金,让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吉水街道吉水社区居民姚先生喜出望外。不只是姚先生,在全国各地,自己没申请就拿到补助、救助的医保参保人越来越多。 实际上,这是医保“待遇找人”措施落地的具体体现。群众能够自动享受到医保待遇,是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成果,彰显出政策惠民温度。 全民医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在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医保待遇有了较大提升,看病有基本医保,育龄女性有生育保险,职工还有工伤保险;同时,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医保好政策也有效减轻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自己的待遇都有哪些,跨省就医能享受多少报销比例,门诊慢特病有哪些特殊政策,生了孩子去哪里报销医药费、领取生育津贴……医保待遇提升的同时,参保人也要面对诸如此类的专业问题。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底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34亿人。这样大的参保群体,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医保政策通”,因此,让参保人自己找对应待遇,好政策可能就堵在了“最后一公里”。尤其是身处偏远、文化程度较低、身体不便的参保人,因为不了解政策或者申请不及时,往往出现享受待遇落空或延迟的现象。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保领域的便民服务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医保经办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医保治理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与医保相关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被列为工作重点事项,进一步推动医保服务更高效、更便民。 今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2024年度医保“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主动拓展高效服务事项范围,向社会承诺推动线上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更多医保服务网上办、掌上办、视频办,提高全程网办水平,提供智能化办事引导,实现更多事项“免申即享”;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推动传统服务模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缩小服务体验差异,保障不同人群平等享受服务。目前,在生育津贴、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和医疗救助等领域,多地已经由以往的“人向医保要待遇”转变为“医保按待遇找人”。 毋庸讳言,目前,“待遇找人”对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考验统筹协调的能力。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更多协作,更多主动作为,相信好政策能够精准服务更广参保人群。 便捷、人性、创新的医保服务暖民心、得人心、赢支持,不仅托举全民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期待“待遇找人”覆盖面进一步拓展,让人民群众乐享更多医保便捷服务。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v38drVQrg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