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522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5-22
“一带一路”热带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实践论坛系列讲座第二期在寄生虫病所举办
国家疾控局综合监督二司赴湘调研疾控体系改革、生活饮用水和涉水产品卫生工作
Nat Metab:新的候选药物逆转小鼠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
Nature:为何熟能生巧?科学家揭示练习帮助大脑中新型记忆通路形成背后的分子机制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特殊神经肽类所产生的终身影响
研究发现:加拿大大麻合法化后 65岁以上老人中毒人数急剧上升
血液污染丑闻调查结果震动全英 首相致歉:这一天是英国“国耻”
热点追踪
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如何分辨甲亢和甲减?
2024-05-22 人民网
每年5月25日所在的周是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甲状腺是人体至关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用于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吕莉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甲状腺疾病是一种不易被识别但危害性高的慢性病,需要给予更多重视。
吕莉霞介绍,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几乎全身器官都会受牵连。临床中,甲状腺过量分泌甲状腺激素,就会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而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不够用,就会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
“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表现不一定明显,但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起到提示作用,出现下列情况应提高警惕,及早就医筛查。”吕莉霞指出,甲亢有可能出现以下症状:体重下降,紧张、焦虑、易激惹、爱生气,心率很快,眼睛突出、凝视,手颤,肌肉无力,疲乏,脱发,大便次数增加,指甲生长较以前变快,皮肤薄而湿滑,怕热、爱出汗,月经紊乱。甲减有可能出现以下症状:疲乏、易困倦或软弱无力,怕冷,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或难以减重,抑郁,便秘,月经紊乱,关节或肌肉疼痛,毛发或指甲变薄、变脆,皮肤干燥、起皮。
吕莉霞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甲亢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禁食海带等含碘量高的食物。此外,还要减少与碘酒等含碘物质接触。对于甲减患者,因其常并发血脂异常,所以饮食中脂肪摄入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左右,限制食用油炸、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均衡营养,避免过重体力劳动。
“其实,甲亢和甲减就像硬币的两面,既相互对立,也可以相互转换。”吕莉霞强调,甲状腺疾病纷繁复杂,每种疾病的病因、机制和诊治都不同。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甲状腺疾病,最好及时就医,以确保得到正确的诊治和照护。在确诊甲状腺疾病后,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调药或停药,以保证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如何预防甲状腺疾病?吕莉霞表示,预防的核心在于保护好机体免疫系统。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合理膳食,积极锻炼身体;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适量摄入碘盐;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522/c14739-40241098.html
高层动向
雷海潮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研座谈
2024-05-21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
5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雷海潮赴国家中医药局调研座谈。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中医药工作在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雷海潮先后到国家中医药局科技司、医政司、中西医结合少数民族医药司了解情况,并听取了国家中医药局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他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中西医并重,从增强“四个自信”高度,深入谋划中医药传承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丰富中医药治疗手段,开发更多道地药材资源。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持续加强行风和廉政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委局协同,共同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提升能力和优化服务等方面壮大合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健康服务。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bgt/s7693/202405/b2ee5a32d570
“一带一路”热带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实践论坛系列讲座第二期在寄生虫病所举办
2024-05-20 中国疾控中心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球健康学院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热带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实践论坛系列讲座第二期于2024年5月6日在寄生虫病所成功举办。寄生虫病所李石柱所长、曹建平书记出席,相关科研人员、研究生参加此次学术活动。
本次讲座邀请全球健康学院的张晓溪和殷堃研究员作为主讲人。张晓溪研究员以“全健康绩效评价”为主题,详细介绍了One Health体系绩效评价的研究,包括全健康指数的构建、全健康仿真建模研究,并分享了在崇明试点的全健康理论基地以及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进展。殷堃研究员则以“基于微流控与分子诊断的病原体即时检测”为主题,介绍了课题组在等温扩增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CRISPR/Cas技术和手持式病原检测平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其他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可能性。此次系列讲座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的全球健康学院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共同探讨和分享热带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学科发展。
每周一为报告时间,连续举办六周,每周两个报告,线上线下同步开展。4月29日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球健康学院举办了第一期讲座,寄生虫病所胡媛研究员和尹建海研究员分别作“日本血吸虫感染致宿主肝纤维化机制研究”和“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之挑战”的专题讲座。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zxdt/202405/t20240520_278384.html
疾控动态
第四届长三角区域卫生理化检验论坛在安徽举办
2024-05-21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所
为响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卫生理化检验工作创新发展,增进学术交流,搭建合作平台,共享区域发展经验与成果,由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安徽省预防医学会承办的第四届长三角区域卫生理化检验论坛于5月14日-17日在安徽歙县举办。
大会邀请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了前瞻性的学术报告,内容包括对当前理化检验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探讨,对卫生理化检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此外,会议还交流了“三省一市”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经验,探讨了检测工作难点和今后的合作机会。本次会议活跃了卫生理化检验学术交流氛围,对长三角卫生理化检验领域一体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我中心理化毒理所沈海涛所长带队参会,理化毒理所张京顺博士荣获会议论文一等奖并作大会交流,郑熠斌、田春霞分获会议论文三等奖。
摘引网址:https://www.cdc.zj.cn/ywpd/lhydljy/ywdt/202405/t20240520_17459.shtml
国家疾控局综合监督二司赴湘调研疾控体系改革、生活饮用水和涉水产品卫生工作
2024-05-21 湖南省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科
5月13日-17日,国家疾控局综合监督二司二级巡视员赵月朝、饮用水卫生监督处一级调研员高兴旺、体系建设处一级调研员程晚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研究员廖岩、江苏省卫生监督所徐怡萍、天津市卫生监督所王建鹏等一行6人赴湘针对疾控体系改革、生活饮用水和涉水产品卫生等相关工作开展调研,5月14日上午,前往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座谈会。
省疾控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志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立冬、长沙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激扬、长沙制水公司总经理罗辉虎、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株洲监测站站长易卫红出席座谈会并进行了相关工作汇报,省疾控局监督二处、省疾控中心、长沙市卫生健康委、长沙市疾控中心相关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由省疾控局综合监督二处处长李伟主持。
会上,省疾控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志强汇报了我省监督体系建设情况,介绍了围绕保障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在推进全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随机监督抽查、规范涉水产品卫生行政许可和监管、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和科普宣教、掌握全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新动态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提出从理顺协调衔接机制、统筹推进机构重组、推进监督执法改革等方面深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并对加强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学科体系和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涉水产品监管平台,形成监管合力,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助力提升生活饮用水和涉水产品卫生安全表示期待。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立冬汇报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发布、实施以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面推进新标准执行,开展的标准宣贯、技术培训、水质检测能力调查、能力验证等系列工作情况。
长沙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刘激扬汇报了长沙市监督体系改革现况以及瓶颈,介绍了长沙市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优化行政审批、丰富监管方式、创新监督手段、强化普法教育等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汇报了新标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农村集中式供水、涉水产品、现制现售饮用水等方面监督执法中遇到的困难。
长沙市制水公司总经理黄辉虎从制度体系、管理体系以及应急体系建设方面介绍了供水公司在有力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上所做出的努力。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株洲站站长易卫红在发言中剖析了当前一些新兴污染物,因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标准文件及管控要求,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呼吁强化部门协同,加快相关标准的出台,从源头开展治理,保障饮用水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
赵月朝巡视员对我省疾控系统在生活饮用水和涉水产品卫生工作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他指出,生活饮用水安全无小事,需高度重视,要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要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作为努力的方向和重点,要进强化多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以有效进行源头管控,要从提高管理效能和强化技术支撑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随后,调研组将前往常德市、益阳市以及宁乡市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走访调研。
摘引网址:http://www.hncdc.com/html/web//news/zhongxindongtai/
科研动向
Nat Metab:新的候选药物逆转小鼠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
2024-05-21 生物谷原创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Nils-Göran Larsson 教授及其团队最近开发出了高度特异性的候选药物,它们可以阻断线粒体功能,从而阻断细胞能量的产生,以治疗癌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可能找到了一种通过靶向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来治疗和相关疾病的新方法。他们指出阻断线粒体功能的一类特定药物可以逆转饮食引起的小鼠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hibition of mammalian mtDNA transcription acts paradoxically to reverse diet-induced hepatosteatosis and obesity”。
线粒体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处理我们所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获取细胞内各种过程所需的能量。它们在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脂肪代谢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Nils-Göran Larsson 教授及其团队最近开发出了高度特异性的候选药物,它们可以阻断线粒体功能,从而阻断细胞能量的产生,以治疗癌症。如今,他们证实这些候选药物对小鼠的新陈代谢也有好处。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博士后研究员Taolin Yuan说,“四周的治疗出乎意料地促进了小鼠体内的脂肪代谢,导致体重急剧下降,肝脏中脂肪堆积减少,葡萄糖耐量恢复。”
他们对喂食高脂肪食物的雄性肥胖老鼠进行了口服治疗。这一惊人的结果表明,阻断细胞的能量产生可以逆转肥胖和糖尿病。
与生物技术公司合作
Larsson 教授说,“我们发现了一种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潜在新策略,这令人兴奋。”他总结道,“我们如今的目标是进一步研究这些候选药物的作用机制。我们还启动了与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看看能否将其进一步开发为在人类中使用的治疗方法。不过,我们还需要很多年才能知道这是否有效。”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cea82661165.html
Nature:为何熟能生巧?科学家揭示练习帮助大脑中新型记忆通路形成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4-05-21 生物谷原创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重复练习或许并不能帮助改善技能,而且还会导致大脑中记忆通路发生深刻改变。
工作记忆,即信息在短时间内短暂保存和操控的过程,其对于大多数认知功能而言至关重要,然而,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工作记忆神经元背后的神经机制和进化机制,研究人员仍不清楚。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Volatile working memory representations crystallize with practic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重复练习或许并不能帮助改善技能,而且还会导致大脑中记忆通路发生深刻改变。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揭示大脑中保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如何通过训练来改善。为了测试这一点,研究人员让小鼠在两周时间内识别和回忆一系列气味,随后他们通过使用一种新型定制化的显微镜来追踪小鼠在完成任务时的神经活性,这种显微镜能对整个大脑皮层中高达7.3万个神经元的细胞活性进行同时成像。
研究者发现,当小鼠长时间重复这一任务时,位于次级运动皮层中的工作记忆回路就会发生变化,当小鼠第一次学习任务时,其大脑中的记忆表现就是不稳定的,然而,当重复练习任务后,其大脑中的记忆模式就开始巩固并“结晶”。如果我们想象大脑中的每个神经元都会发出不同的音符,那么大脑在执行任务时所产生的旋律每天都会发生变化,但随着动物不断练习这项任务时,其就会变得越来越精致和相似。
这些变化或许就能揭示为何重复练习后机体的表现会更加准确和自动化。研究者Golshani说道,这一研究发现不仅能促进我们对机体学习和记忆的理解,而且对于解决记忆相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工作记忆如何在重复实践中逐步凝练,还为探索智能增强、记忆强化以及认知疗法等领域铺垫了理论基石,让我们对大脑如何“记住”学习的过程有了前所未有的洞见。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887826181f9.html
这种网红饮食模式会促进细胞衰老!Science子刊:
生酮饮食会诱导多个器官的细胞衰老,尤其是心脏和肾脏
2024-05-21 生物世界
研究团队发现,小鼠在两种不同的生酮饮食模式(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不同)下,在不同年龄、在多个器官中诱导细胞衰老,尤其是心脏和肾脏。
近日,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癌症中心梅斯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题为:Ketogenic diet induces p53-dependent cellular senescence in multiple organ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生酮饮食会诱导多个器官的p53依赖性细胞衰老。
该研究发现,长期持续的生酮饮食可能会导致正常器官和组织中的细胞衰老,尤其是对心脏和肾脏。但间歇性生酮饮食则没有表现出由衰老细胞导致的促炎作用。
全世界有上亿人在使用生酮饮食,因此,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示了我们需要从生酮饮食中休息一下,否则可能会有长期后果,该研究也表明了生酮饮食的有益效果可能会通过有计划的休息来增强。
作为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模式,生酮饮食可以改善某些健康状况,收到很多减肥人士的欢迎,但也有报道显示这种饮食模型有促炎作用。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小鼠在两种不同的生酮饮食模式(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不同)下,在不同年龄、在多个器官中诱导细胞衰老,尤其是心脏和肾脏。这种诱导细胞衰老的作用通过AMPK以及caspase-2导致的MDM2失活来实现的,从而导致p53积累和p21诱导。此外,该研究还发现,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生物标志物在生酮饮食小鼠的血清和生酮饮食临床试验者的血浆样本中升高。
值得一提的是,生酮饮食诱导的细胞衰老可以通过衰老细胞清除剂Senolytic来消除,此外,间歇性生酮饮食也可以预防对细胞衰老的诱导。
论文通讯作者表示,由于细胞衰老与器官疾病的病理有关,这项研究结果对理解生酮饮食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其他营养干预措施一样,生酮饮食也需要“休息一下”。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0b48266326f.html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特殊神经肽类所产生的终身影响
2024-05-21 生物谷原创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肽类依赖性的发育机制或许能促进小鼠机体基本的感觉神经回路的“地形规范化”。
被广泛认为能调节突触交流沟通的神经肽(neuropeptides)能对大脑发育,尤其是神经回路的布线产生独特且终身的影响效应。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Transient expression of the neuropeptide galanin modulates peripheral‑to‑central connectivity in the somatosensory thalamus during whisker development in mic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神经肽甘丙肽(galanin)的存在对于神经元之间的有效连接是必不可少的。
有数据显示,甘丙肽会影响感觉的发育,其在啮齿类动物睁眼之前非常重要,本文研究的稳健性在于甘丙肽在机体基本感觉回路中能有效发挥作用,即须状通路(whisker pathway),其是啮齿类动物中的主要感觉方式,尤其是在睁开眼睛之前。本文研究结果将一种全新的配体(神经肽)家族置于发育神经科学的版图上,这些配体在神经系统中不仅仅是次要的,只是简单地调节强大的快速神经递质(GABA,谷氨酸、单胺)的作用,而实际上,其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作用机制。由于神经肽能作用G蛋白偶联受体,因此其作用是持久性的,因此其或许会通过母乳或直接接触(当母亲移动/与幼崽相互作用)的方式对母亲的操作变得尤为敏感。
研究者Tibor Harkany说道,一些行为障碍会一直持续到后代的成年,其中甘丙肽信号也会受损,这或许就强调了神经肽作用的健全性;细胞和体内回路神经生物学研究能利用遗传和化学修饰来操控神经肽及其受体的表达来进行,而通过收集神经解剖学、生物化学和行为神经科学的读数,研究人员或许才能建立一副全面的结果图像。神经肽是一个具有100多个受体的短信号能干蛋白的大型超家族,其中一些受体会产生刺激信号,而其它则会产生抑制性信号。
研究人员的想法是测试其它神经肽是否会对发育产生影响,从而建立更为广泛的“作用原理”,以及特定受体系统对信号多样化的贡献,并能有效区分有益和不利的影响效应。由于许多肽类受体能尽可能早地被挑选出来作为药物开发的靶点,而药物重新定向或许就是机体发育和先天性疾病发生的关键,其中就会涉及甘丙肽和其它神经肽。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肽类依赖性的发育机制或许能促进小鼠机体基本的感觉神经回路的“地形规范化”。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9fd824603c2.html
舆情信息
京津冀推出社保事项协同帮办服务
2024-05-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石家庄5月21日电 (记者邵玉姿)“原来养老金退休资格认证需要回天津社保机构进行办理,现在有了三地帮办服务,在石家庄就能办了,真方便!”近日,住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的天津退休职工高阿姨在河北省社保中心京津冀协同帮办窗口几分钟就办理完了养老金资格认证。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社保领域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联合推出社保参保登记、养老和工伤待遇资格认证及关系转移接续等11项高频经办服务,编制服务指南。同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宝坻区、南开区,河北省本级、沧州市、雄安新区8个帮办网点于5月10日举行帮办服务揭牌仪式,当天正式同步投用,京津冀三地启动社保公共服务协同帮办服务。据了解,在这些网点试点通办,相关信息在后台可以查询,实时办理,申请人无需再来回跑、交材料。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522/c14739-40240994.html
研究发现:加拿大大麻合法化后 65岁以上老人中毒人数急剧上升
2024-05-22 海外网
据美国《纽约时报》5月20日报道,《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最新发表的研究称,加拿大将食用大麻的销售合法化后,中毒人数增加了两倍,因大麻中毒而到急诊室就诊的群体中,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急剧上升。
上述研究的对象是,加拿大安大略省65岁及以上人群中因大麻中毒而前往急诊室就诊的人,约有2322人,其就诊时间跨度为2015年至2022年。这项研究的作者内森·斯道尔博士称,老年人服用大麻往往是有意的,但有时也存在偶然情况,因为他们可能会把大麻误认为普通食品或零食。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tQ6tYxRlj
血液污染丑闻调查结果震动全英 首相致歉:这一天是英国“国耻”
2024-05-22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史上最大的医疗事故发生:因滥用“染病血液”进行治疗,该国数万患者感染上了肝炎与艾滋病。经过多年的调查取证,英国前法官布莱恩·兰斯塔夫于20日发布了2527页的公共调查报告,详尽披露NHS以及当时政府部门为掩盖这起事故而做出的种种不轨行为,以至于首相苏纳克直呼“国耻”。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0日,英国伦敦,英国首相苏纳克于在下议院公布感染血液调查最终报告后发表声明。(视觉中国)
“失去公众信任”
英国《卫报》20日报道,当日在英国议会下议院,苏纳克就这宗困扰国民半个世纪的特大丑闻公开道歉。苏纳克说,他谨代表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历任政府向每位受到该事件影响的民众道歉,并称这一天是英国的国家耻辱日。他承诺,无论付出多少代价,英政府都会对受害者予以赔偿。英国工党领袖斯塔默也表达了歉意,称这起事故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不公事件”之一,受害群体承担了“无法形容之痛”。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回顾,大约在半个世纪前,输血治疗在医学领域已逐渐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血友病治疗以及其他一些不常见的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由于医疗系统对血浆质量把控不严,NHS血库中混入了大量本就带有各类疾病的血液,直接导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约3万名患者感染上了丙型肝炎和艾滋病,其中约3000名受害者已经死亡。
学生“比黑猩猩便宜”
经过长达5年的调查,兰斯塔夫披露了诸多骇人听闻的真相。在他看来,这起丑闻发生始末,诸多医疗事故都可以得到有效规避,但NHS显然没有把医疗安全置于首位。
BBC举例称,英国的公立医疗机构长期从国外引进血浆,这些有偿血浆很多出自“高危献血人”,比如美国监狱的囚徒、瘾君子,涉事医疗机构并未对这种本不该投入使用的血浆进行标注与分类。报告还记载,英国医疗机构对国内“高危人群”的采血一直持续到1986年。
据《卫报》报道,20日当天约1000名“染病血液”受害人在伦敦会展中心听取兰斯塔夫的报告摘要。现年47岁的安迪·伊万斯幼年同时感染了艾滋病和丙肝,他表示20日“意义非凡”,自己如今终于可以证明“这确实就是发生在英国的事情”。
58岁的理查德·沃里克表示,他幼年时在汉普郡一所招收残疾儿童的学校就读,同时接受输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他先后罹患乙型肝炎和艾滋病。据他披露,在校方的医疗类试验中学生们被当作“耗材”,约有80名学生被害死。他甚至在校方的一封通信中亲眼看到“(这些学生)比黑猩猩便宜”的说法。
政府机构“掩盖事实”
在兰斯塔夫的报告中,医疗机构与政府部门无视风险、欺瞒患者的案例不胜枚举。BBC举例称,早在1983年,英国顶尖传染病专家加布尔雷斯就发现了“染病血液”的问题,警告政府应当从NHS血库中全面下架从美国进口的血浆并进行艾滋病筛查,政府却直接忽略了他的意见。
兰斯塔夫表示,英国当局明显存在“掩盖事实”的情节——涉事单位或个人为“挽回颜面、节省经费”,不约而同地对公众隐瞒大部分的真相。比如报告记载,英国卫生部上世纪90年代有意销毁了一批文件,这批文件中包含“延迟实施丙型肝炎血浆筛查”的相关材料。此外,不少涉事医院及医疗委员会也有大量的医疗记录存在空白,这些记录或被销毁,或直接“消失”。
兰斯塔夫还批评说,NHS、英国政府间的“相互维护”极大阻挠了公共调查工作的开展。据报道,直到特雷莎·梅执政,英政府才迫于政治压力正式展开公共调查,然而此时许多关键证人或是死亡,或是因身体原因无力提供证据。
约3000名幸存者在2022年获得总额3亿英镑(1亿英镑约合9.2亿元人民币)的“临时赔款”,因为当时很多关键证人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英国天空新闻网称,英政府或将在21日至22日间披露最终赔偿方案,赔款总金额约为100亿英镑。因医疗记录缺失,部分受害人或家属可能会遇到申领困难的问题。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tPHqQtB7s
青海启用急救“120”无障碍信息服务平台
2024-05-21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高列)近日,在青海省卫生健康委、省人民检察院、省残疾人联合会和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的共同推动下,青海“120”急救平台首次启动了“一键呼救”和“视频呼救”功能,标志着这两项功能在微信小程序和青海省政务平台“青海青松办”小程序上线运行,青海急救“120”无障碍信息服务平台正式启用。
据了解,2024年青海省“120”急救中心专门组建项目研发小组,经过3个多月的系统研发、安装调试和反复测试,实现了“视频呼救”和“一键呼救”功能的上线运行。残疾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等弱势群体,在急需救助的危急情况下启动“一键呼救”等功能后,即可实现便捷呼救和位置定位。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青海省人民检察院、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和青海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将持续加强常态化协作,逐步扩大“一键呼救”和“视频呼救”功能在全省各市(州)、县(区)“120”急救平台的适用范围,更好地推动弱势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21/495198.html
河南中小学心理健教宣传月活动启动
2024-05-21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李季)日前,第三届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在郑州市举行。该启动仪式由河南省教育厅、省检察院、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主办。宣传月以“坚持五育并举促进身心健康”为主题,在此期间,将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启动仪式上,与会人员听取了郑州市管城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分享,还现场观摩了郑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示。宣传月活动主要包括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举办一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活动,举办一次考前心理辅导活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关爱行动,开展一次教师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活动,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组织参加一次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不断提升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21/495197.html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交流会召开
聚智献策 助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2024-05-21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高艳坤)5月18日,由健康报社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技术支持,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协办,辽宁省盘锦市卫生健康委承办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交流会在盘锦市召开。此次大会以“有序共享融合”为主题,旨在强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交流,挖掘分享典型经验,助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来自27个省份的7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付强围绕“新形势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中的医疗资源配置方式创新”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核心在于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要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统筹卫生健康事业水平提升和卫生健康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适老化”重塑;坚持以健康结果收益为导向,统筹优质资源配置与利用,从以疾病治疗为核心转变为更加突出健康干预。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洪斌介绍,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辽宁省以盘锦市和阜新市为试点,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作为深化医改、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稳步推动。各医疗集团科学规划网格,有序推进一体化管理和资源下沉共享,持续完善投入保障、人事薪酬和绩效考核等配套政策。医疗集团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医疗资源供需不断匹配,居民就医需求也不断得到满足。
盘锦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贾洪琳介绍,盘锦市把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从统筹资源、科学布局、体制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初步形成了集顶层设计、实践路径、要素保障为一体的盘锦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高,系统连续的分级诊疗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当前该市正在全力争创国家级健康城市样板市。
健康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邓海华表示,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的重要举措。《健康报》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的新型主流媒体,将持续关注和报道各地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中的改革之举、创新之措,为试点城市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深入发掘和宣传典型经验,充分发挥试点带动作用,助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会上,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系主任黄奕祥围绕“新时代区域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构建”,联影医疗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围绕“新质驱动,模式新生:全面助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表主旨演讲。盘锦市卫生健康委、盘锦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11家单位作了主题发言。会议还围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利益机制如何建立”举行了圆桌讨论。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21/495195.html
辽宁:到2030年全面消除麻风危害
2024-05-21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郭睿琦 闫奕涵)“到2025年,进一步巩固全省基本消除麻风危害成果;到2030年,达到全面消除麻风危害目标,全省麻风患病率大于1/10万的县(市、区)数为0。”日前,辽宁省疾控局、省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联合制定《辽宁省全面消除麻风危害可持续发展规划(2024—2030年)》,提出上述目标。
据了解,当前,辽宁省麻风病仍面临复发、输入性病例等问题和挑战。《规划》要求各地做好输入性麻风病例监测预警和麻风畸残者的康复,维持好消除危害的良好局面。
《规划》提出,优化防治体系,提升队伍能力。根据麻风防治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完善辽宁省麻风病防治中心能力建设,强化病例发现,阻断疾病传播,早期发现患者,管理流动人口,提高基层首诊医生对麻风的警惕性和诊断能力,提高诊断水平。规范病例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加强麻风联合化疗及治疗麻风反应药物日常管理。创新麻风患者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医防协同、检查诊治、康复随访全流程服务机制。致力精准治疗,开展麻风耐药监测,针对难治患者、艾滋病合并麻风等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强化畸残预防、促进全面康复,加强健康教育,优化信息管理、提升监测能力,及时掌握麻风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21/495193.html
中华慈善总会大健康工作委员会成立
2024-05-21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吴倩)5月19日,中华慈善总会大健康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举行了中华慈善总会大健康工作委员会揭牌仪式,并向大健康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副总干事、秘书长及专家委员会顾问、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颁发了聘书。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大健康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据了解,中华慈善总会大健康工作委员会的业务范围包括:筹募善款善物,开展相关慈善救助及援助工作;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助医助残事业和拥军优属工作;促进健康事业与慈善融合发展;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等。
会上,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了价值2.26亿元的善款善物。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21/495192.html
陕西艾滋病丙肝防控工作推进会举办
2024-05-21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张晓东 特约记者张芳)近日,陕西省疾控中心在西安市举办2024年陕西省艾滋病丙肝防控工作推进暨疫情分析培训班。会议通报了2023年全省艾滋病丙肝防控工作进展,分析各项防控指标,并对2024年具体工作进行安排。
会议要求,各地要深入分析辖区疫情,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问题和重点环节,实施重点攻坚。要以问题为导向,依靠创新破解难题,在扩大检测上下功夫。要加强多部门合作,积极联合公安、司法、高校、医院等部门和机构合力推进艾滋病丙肝防控工作。要做到多病同防,结合艾滋病防控开展丙肝防控,同时做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试点工作。培训班邀请西安市、宝鸡市、渭南市相关单位代表进行经验分享。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21/495187.html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成立
2024-05-21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郭蕾)5月18日,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自然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小汤山 大健康”自然医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召开。
北京小汤山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江华当选自然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朱江华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自然医学分会将以自然医学研究及应用为基础,构建自然医学“科学家、企业家、医学家”三家合一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模式;将围绕服务国家、社会、政府、行业、会员“五服务”理念,重点开展科普宣传、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咨询服务、制定团标、学术交流、专业培训、书刊编辑、建立平台、协同创新10个方面的工作。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21/495185.html
江西南昌出台完善医卫服务体系方案
2024-05-21 健康报
本报讯 (特约记者黄钰 周翔)日前,江西省南昌市出台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该市将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鼓励和引导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资源短缺或服务能力薄弱地区延伸、转移;加快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扩大接续性服务供给,推动医防融合发展。此外,该市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计划,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到2025年底,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8个以上,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30个以上,力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取得新突破。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21/495183.html
重庆夯实突发事件医疗应急体系
2024-05-21 健康报
■建立市—区域—区县三级应急救治体系
■组建多专业、多层级的医疗应急队伍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
本报讯 (特约记者欧阳方怡 喻芳)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印发《重庆市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提出,建立市—区域—区县三级应急救治体系;根据灾害事故、传染病疫情、中毒、核辐射等不同类别的紧急医学救援组建多专业、多层级的医疗应急队伍和专门的心理救援队伍;建立市级—区域—区县—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应纳入院前急救网络。
在信息报送方面,《办法》明确,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现场医疗应急处置,同时进行信息报告;接到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根据事件的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重大事件及以上应在30分钟内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属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的单位,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在医疗应急处置方面,《办法》提出,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对伤病员进行初次检伤分类、持续评估,分别用绿、黄、红、黑4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进行分类,以便按照类别开展处置。危重症患者标红色标,应第一优先处置、转送;重症患者标黄色标,第二优先处置、转送;轻症患者标绿色标,可第三优先处置、转送;死亡者标黑色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最快到达”原则将伤病员迅速转送至具备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
《办法》提出,伤病员救治应按照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伤病员、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首选收治在医疗救治能力和综合水平强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医疗救治工作组,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筹资源开展医疗救治工作。重症患者应按照“一人一策”原则进行救治,必要时开展多学科会诊和远程会诊,保证救治质量。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521/495182.html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