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2-07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2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如何防范冻伤?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2

高层动向 2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2中国疾控中心群团处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党员 2

疾控动态 3

2024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召开 3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召开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4

科研动向 5

于君团队研究表明,中药片仔癀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抑制结直肠癌 5

2024-02-06    生物世界 5

WHO发布最新癌症数据:2050年全球新发癌症将猛增77% 6

吸烟、喝酒、肥胖和空气污染是关键推动因素 6

氧气有毒?哈佛大学研究显示,缺氧可延长寿命并改善大脑功能 7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症哮喘调控新机制 8

舆情信息 9

第一届中国病原学发展大会召开,专家呼吁—— 9

用新技术应对变异病毒逃逸 9

一个电极 两种功效 10

脑植入物成功控制癫痫和强迫症 10

锁住HIV表面超快“门闩”可防感染 11

有助开发艾滋病疫苗广泛中和抗体 11

提升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11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12

春运路上乘客突发疾病 列车临时停车紧急救助 12

海南推动医疗消费回流 今年力争医疗旅游人数达40万人次 13

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法治工作会议要求—— 14

全方位推进卫生健康法治建设 14

淮安市一院发现一例罕见低磷软骨病 14

企业食安管理人员考核《指南》《大纲》发布 14

湖北部署雨雪冰冻天气卫生应急工作 15

热点追踪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如何防范冻伤?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2024-02-06    人民网

 

我国中东部地区近期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人体在低温、潮湿和多风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冻伤。那么,冻伤有哪些症状?发生冻伤该如何处理?又该如何预防冻伤呢?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应急总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张海军。

张海军介绍,冻伤是由于外部环境寒冷潮湿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生活中局部冻伤更为多见,好发于四肢末端、面部和耳廓等部位。若受冻时间较长,局部组织和细胞缺氧严重,则会发生坏死。

“一旦外露部位出现痒痛、刺痛、麻木感和皮肤变色时,就要警惕冻伤的发生。发生冻伤后,要尽快离开寒冷环境,并迅速复温,可以用衣物或温热的手覆盖患处,以维持足够的血供,然后尽快用3740℃的温水浸泡受冻部位。”张海军说,不要使用电热毯、烤灯、电暖器等给冻伤部位取暖。冻伤部位已经麻木,这样做很容易引起烧伤和烫伤。

张海军提示,冻伤后切忌用冻伤的脚走路,这样可能会增加损伤;不要用冰雪揉搓冻伤部位,这样可能造成冻伤部位血栓。必要时及时就医。

那么,该如何预防冻伤的发生呢?张海军表示,预防冻伤最重要的是注意保暖。在寒冷天气要根据气温穿适当的衣物,衣服、鞋袜要舒适,避免因过紧而影响血液循环,并且衣物要保持干燥,潮湿后要及时更换。特别要注意面部、耳部及手足等部位的保暖。此外,要注意保持日常饮食营养均衡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摄入充足的热量,增强对寒冷的抵抗力。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06/c14739-40174350.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中国疾控中心群团处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党员

2024-02-06    中国疾控中心

 

  2024131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群团处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党员,支部书记项春同志主持。

  会议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自我革命,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来进行。

  会上,专题学习了卢江同志在2024年中心工作会上作的党建总结报告及《关于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学习了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好”党员评选办法(试行)》,与会党员认真学习讨论。

  支部书记项春同志向支部全体党员述职,报告履职主要情况,汇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支部2024年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中心党委副书记周宇辉同志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组织生活会,围绕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六个方面进行了个人述职。与会党员围绕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国之大者”,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结合实际工作,进行2023年个人述职,并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向。支部按规定组织开展了支部评议及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最后,项春同志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就支部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抓好理论武装,强化党建引领。二是抓好组织建设,建强战斗堡垒。三是抓好作风转变,坚持为民服务。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402/t20240206_272806.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2024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召开

2024-02-05    甘肃省疾控中心

      

25日,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及2024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精神,传达贯彻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批示,回顾总结2023年全省疾控工作,安排部署2024年全省疾控重点工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甘晓洲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后的一年,也是疾控体系迎来改革发展机遇的关键之年,全省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顺利完成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确保新冠疫情始终处于低流行态势。及时开展监测预警和疫情分析研判,有效遏制重点传染病传播流行。疾控体系改革持续纵深推进,省市县三级疾控局均已挂牌工作。省级公共卫生中心项目稳步推进,兰州新区获批全国医防融合试点城市,医防融合创新取得新进展,智慧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立。疾控应急处置队伍能力不断强化。积极开展慢性病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慢病防控取得明显进展。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成效不断提升。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工作执法有力。疾控机构人员保障机制日趋完善。疾控系统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各级疾控部门深入开展疾控系统腐败问题整治行动。

会议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各级疾控人员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疾控体系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将其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重塑协同高效的疾控体系,构建灵敏准确的监测体系,因时因势优化传染病防治策略,提升快速响应的应急能力,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研体制创新发展,加强疾控法治建设,稳妥推进疾控监督机构整合,始终扛牢公益性旗帜,促进医防协同融合发展。

会议要求,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疾控体系完成重塑,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全省疾控系统要以加快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以全方位实施疾控体系能力建设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一是坚持疾控工作的党建引领。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疾控事业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之以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二是全力抓好《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宣贯落实。充分把握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机遇,省级要加快推进省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建设,各市州要加强基层疾控机构硬件设施建设,争取建设项目落地实施。三是积极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各级疾控局要加快推进实体化运行,尽快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上下配套的疾控体系,建章立制,推动机关工作尽快步入正轨。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医防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落实落细。四是密切关注传染病流行态势,抓好常态化防控。强化监测预警,加快推动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持续做好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应对准备,加强综合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五是不断提升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扩大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服务,推进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五进”工作。继续完善“防、诊、治、管、教”五位一体的结核病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加强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持续巩固寄生虫病防治成效,推进重点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六是加强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深入实施公共卫生监测干预,加强医校协同机制建设,提升学校卫生监测干预信息化水平。健全完善伤害防控工作机制。七是持续提升综合监督执法效能。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做好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加大对重点公共场所、用人单位、供水单位等监督检查力度。八是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将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九是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督促落实、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信息发布机制,依法依规推进政务公开。倡导健康理念,引导全社会形成“共谋健康、共建健康、共管健康、共享健康”的健康新生态。

省疾控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永强主持会议,副局长陈发青、王文军出席会议。兰州市、张掖市、庆阳市、陇南市、省疾控中心、兰州市肺科医院作会议交流发言。各市州、兰州新区疾控局和疾控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局机关各处室、省级医疗机构、省疾控中心、省和政疗养院和省两当疗养院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摘引网址:http://www.gscdc.net/html/news/zhongxindongtai/zhongxindo

 

 

返回目录>>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召开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2024-02-05    湖南省疾控中心

 

一元复始龙增岁,万象生辉燕报春。25日,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召开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2023年工作,动员和激励全体干部职工在2024年奋发有为,再立新功。中心党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会议宣读了表彰决定,8个科室获评2023年度先进集体,3个科室荣获“文明科室”称号,64名同志分别获得记功和嘉奖,多名同志获得“文明职工”“科研先进”“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在充满欢乐祥和的热烈气氛中,中心党委班子成员为获得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颁奖。

    会上,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高立冬作2023年度工作总结。2023年,中心坚决贯彻上级部署,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凝心聚力谋发展、务实笃行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中心将把坚定不移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最大的目标,进一步强核心,交出绝对忠诚的政治新答卷;进一步提速度,交出质量齐升的发展新答卷;进一步谋全局,交出笃行实干的改革新答卷。

    中心党委书记李孝君作总结表彰讲话,他强调,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抢抓机遇,奋勇争先。一是坚定信心,在把握大势中赢得战略主动,主动分析大势、谋划大势,把握大势,借机推出一系列举措,推进一系列工作。二是奋起直追,在推动发展中再创新的业绩。通过聚焦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突出问题导向,直面短板差距,勤于学习借鉴,善于改进工作,加强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实效。三是守正创新,在履职尽责中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全体干部职工要勇敢破除思想上的桎梏,始终保持接续奋斗的状态,不断提升管理质效,全面强化核心能力,防范各类安全隐患风险。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拓展新冠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全面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将认真落实上级部署,坚持党建引领、改革创新、系统谋划,用好政策、乘势突破,先人一步谋发展、快人一拍抢机遇、胜人一筹抓落实,继续书写疾控事业的精彩华章。

    摘引网址:http://www.hncdc.com/html/web//news/zhongxind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于君团队研究表明,中药片仔癀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抑制结直肠癌

2024-02-06    生物世界

 

传统中药片仔癀可改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致癌和促炎通路,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

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在胃肠病学顶级学术期刊 Gastroenterology 发表了题为:Traditional Medicine Pien Tze Huang Suppresses Colorectal Tumorigenesis through Restoring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传统中药片仔癀通过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产物抑制结直肠肿瘤发生)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在小鼠模型和人类结直肠癌患者癌细胞来源的类器官中证实,传统中药片仔癀可改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致癌和促炎通路,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

于君,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香港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消化病学研究实验室主任,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片仔癀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方剂,因其对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潜在有益作用而备受关注。片仔癀主要由麝香、牛黄、蛇胆和三七组成。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在体外实验中,片仔癀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然而,片仔癀作用的生物学基础以及其与肠道菌群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仍未被探索。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于君团队利用自发性结直肠癌和无菌小鼠模型研究了片仔癀-肠道菌群交互作用在预防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并证明了片仔癀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该研究发现,片仔癀通过丰富肠道中的益生菌及其有益代谢产物来逆转结直肠癌相关的肠道生态失调,这有助于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抑制致癌信号级联。研究团队还在无菌或抗生素治疗的小鼠中检测了片仔癀对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效果。最后,研究团队阐明了肠道菌群和片仔癀代谢产物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片仔癀在结直肠癌中的疗效。

具体来说,该研究显示,片仔癀可抑制AOM/DSS处理的小鼠(常用的炎症诱导结直肠癌模型)和Apcmin/+小鼠(自发产生肠道肿瘤的模型)的结直肠肿瘤发生,且呈剂量依赖性。进一步检测显示,片仔癀的治疗改变了小鼠的肠道菌群,其中,益生菌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 xylanivorans)、黏液真杆菌(Eubacterium limosum)的丰度增加,而致病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产气柯林斯菌(Collinsella aerofaciens)和兔嗜肽杆菌(Peptoniphilus harei)的丰度降低。此外,片仔癀增加了有益代谢产物牛磺酸和次牛磺酸、胆汁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显著恢复了肠道屏障功能。

转录组分析显示,片仔癀抑制了PI3K-AktIL-17TNF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信号传导。值得注意的是,片仔癀的化学预防作用涉及肠道菌群依赖和非依赖的机制。将片仔癀治疗后的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部分重现了片仔癀对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片仔癀的成分人参皂苷-F2和人参皂苷-RE对结直肠癌细胞以及结直肠癌患者细胞来源的类器官有抑制作用,并且片仔癀还抑制了AOM/ dss处理的无菌小鼠的肿瘤发生。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片仔癀是结直肠癌的潜在化学预防剂,并揭示了片仔癀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是其对结直肠癌治疗反应的关键因素。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4ba812355b2.html

 

 

返回目录>>

 

WHO发布最新癌症数据:2050年全球新发癌症将猛增77%

吸烟、喝酒、肥胖和空气污染是关键推动因素

2024-02-06    生物世界

 

2022年全球估计有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970万例癌症死亡,其中,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由于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

202421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 IARC)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的报告:Global cancer burden growingamidst mounting need for services

该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估计有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970万例癌症死亡,其中,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预计到2050年,全球癌症新发将超过3500万例,与2022年相比猛增77%。而吸烟、喝酒、肥胖和空气污染是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关键因素。

在这项报告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85个国家,涉及36种癌症类型,分析了全球最新癌症负担,并预估了2050年全球癌症数据。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有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970癌症死亡,20223种主要癌症是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对于新发癌症,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新发病例达250万例,占总数的12.4%,其次是乳腺癌(230万,11.6%)、结直肠癌(190万,9.6%)、前列腺癌(150万,7.3%)和胃癌(97万,4.9%)。

对于癌症死亡,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80万人死亡,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18.7%,其次是结直肠癌(90万,9.3%)、肝癌(76万,7.8%)、乳腺癌(67万,6.9%)和胃癌(66万,6.8%)。

此外,不同性别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女性来说,乳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肺癌和结直肠癌。而对于男性来说,肺癌是主要原因,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是新发病例第二、第三原因,肝癌结直肠癌是死亡病例第二、第三原因。

不仅如此,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还指出了全球癌症负担存在惊人的不平等。例如,在人类发展指数非常高的国家,每12名女性中就有1名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每71名女性中就有1名死于乳腺癌。相比之下,在人类发展指数较低的国家,虽然只有二分之一的女性在一生中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但每48名女性中就有1人会死于乳腺癌。

研究人员指出,与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的女性相比,低人类发展指数国家的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的可能性要低50%,但她们的死亡风险却要高得多,这主要是由于诊断较晚和缺乏治疗机会。

最后,研究人员还预估了2050年全球癌症数据。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将超过3500万例,比2022年的2000万例增加77%

研究指出,全球癌症负担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以及人们接触危险因素的变化,其中一些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烟草、酒精和肥胖是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关键因素,而空气污染仍然是环境风险因素的主要驱动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2023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殷鹏、齐金蕾、首都医科大学李梦龙等人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trends in cancer burden in China2005-20an analysis of national mortality surveillance data 的研究论文。

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31个省,根据国家死亡率监测系统分析了总体癌症死亡率和23个特定部位癌症死亡率,评估了2005-2020年中国国家和地方癌症负担的变化。

研究显示,2005-2020年,中国癌症相关总死亡人数增加了21.6%,在男性和女性中,前三大致命癌症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a3681243044.html

 

 

返回目录>>

 

氧气有毒?哈佛大学研究显示,缺氧可延长寿命并改善大脑功能

2024-02-06    生物世界

 

最近在玻利维亚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地区,90岁和百岁老人的数量显著增加。此外,成年后搬到高海拔地区可能对健康有益。

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在 PLOS Bi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Hypoxia extends lifespan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ging(在衰老小鼠模型中,缺氧延长了寿命和神经功能)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氧气似乎真的是一种“慢性毒药”:在衰老小鼠模型(Ercc1Δ/-小鼠)中,慢性持续缺氧(11%的氧气浓度,相当于珠峰大本营的氧气浓度)可以将小鼠寿命延长50%,并改善了老年小鼠的神经功能。这是“氧气限制”首次在哺乳动物衰老模型中被证明是有益的。

随着全球老龄化浪潮的加剧,抗衰老研究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许多研究工作已经确定了不少化合物可以延长健康寿命,并在哺乳动物实验模型中显示出令人兴奋的效果。例如,二甲双胍目前正在老年人身上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对常见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率的潜在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系列抗衰老干预措施中,饮食限制(Dietary RestrictionDR)脱颖而出,这种抗衰老疗法不仅容易实施,并且在酵母、线虫、果蝇、小鼠和大鼠等广泛物种中均有延寿效果。由此发人深思,饮食限制体现于对机体新陈代谢的控制,那么氧气限制是否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呢?

实际上,此前已有研究证实,在酵母、线虫和果蝇中,氧气限制与寿命延长有关,但迄今为止,它对哺乳动物的影响仍然未知。为了探索氧气限制在哺乳动物中的抗衰老潜力,研究团队选取了衰老小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小鼠被培育得比其他正常小鼠衰老得更快,同时全身都显示出哺乳动物衰老的典型特征。

氧气限制(11%氧气浓度)显著延长了小鼠的寿命

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饲养这些易衰老小鼠。与在正常氧气浓度(21%)下生活的小鼠相比,生活在11%氧气浓度(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氧气浓度相似)的衰老小鼠模型的寿命更长,其平均寿命为23.5周,而在正常氧气水平下这些小鼠的寿命仅为15.7周,相当于限制氧气让它们延寿了50%

氧气限制改善了衰老小鼠模型的神经功能

鉴于之前的研究表明,饮食限制同样也可以延长衰老小鼠的寿命,研究团队想知道,氧气限制是否仅仅是通过改变动物的饮食习惯来延长它们的寿命。然而,他们发现,氧气限制并不影响小鼠的食物摄入,也不会显著影响DNA损伤或衰老的标志物。

这表明氧气限制不仅仅是减轻了Ercc1突变的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未知的机制作用于下游,导致Ercc1Δ/-小鼠的寿命延长。

氧气限制对小脑转录组的影响

论文第一作者 Robert Rogers 博士表示,慢性持续缺氧在至少三种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小鼠模型中被报道是有益的,在这些不同的模型中,缺氧减轻大脑退化的能力要么表明限氧的多效作用,要么表明存在下游和趋同的神经保护机制。

有趣的是,氧气限制的延寿效应在人类中也有体现。例如,最近在玻利维亚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地区,90岁和百岁老人的数量显著增加。此外,成年后搬到高海拔地区可能对健康有益:1965年至1972年间,一项对两万多名印度陆军士兵的纵向研究发现,驻守高海拔地区的士兵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更低。

小脑基因表达随基因长度变化的累积分布功能

总而言之,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氧气限制在哺乳动物乃至人类中的抗衰老潜力。当然,目前关于氧气限制带来延寿效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例如具体分子机制是什么,这种机制与已知的、与衰老有关的信号通路有多大程度的重叠,这种机制是否在所有器官中都有效地起作用。

Robert Rogers 博士,长期生活在11%的氧气浓度下对于多数人而言还是太困难,确定更实用的缺氧方案(如间歇性缺氧)或适度低氧浓度(17%氧气浓度)是否同样可以延长寿命,是十分重要的。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c57812431a7.html

 

 

返回目录>>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症哮喘调控新机制

2024-02-06    上海交大

 

本研究不仅帮助了解不同翻译后修饰之间的调控模式,为糖基化修饰紊乱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新方向,还为临床治疗病毒感染诱导的急性哮喘加重提供潜在药物靶标。

上海交通大学钱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Cullin5 drives experimental asthma exacerbations by modulating alveolar macrophage antiviral immunit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哮喘患者气道微环境诱导的E3泛素连接酶Cullin5是导致哮喘患者抗病毒免疫受损,诱发急性哮喘加重的关键因素。

研究内容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诱导急性哮喘加重的主要原因,哮喘患者气道微环境内抗病毒免疫功能受损是潜在的致病原因,但其机制仍未明确。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通过构建流感病毒(PR8)联合屋尘螨(HDM)诱导哮喘加重小鼠模型并对肺泡巨噬细胞(AMs)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与Genecard数据库进行比较,并利用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进行蛋白水平验证发现Cullin5为具有研究意义的靶标之一;然后通过构建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Cullin5CUL5)的小鼠(LysMCre Cul5fl/fl)并建立PR8以及用双链RNA病毒核酸模拟物Poly(I:C)的两种哮喘加重小鼠模型,发现Cullin5缺失缓解哮喘加重相关病理指标。

通过进一步体内外实验阐明,Cullin5通过抑制MAVS糖基化激活降低IFNβ表达从而促进了哮喘免疫微环境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在分子水平上,Cullin5通过CH结构域和NEDD8结合位点与OGTGTF结构域结合,通过与SOCS3底物受体组合形成CRL5复合物促进MAVS糖基化修饰酶O-GlcNAc转移酶(OGT)多个赖氨酸位点连接了K48泛素链,诱导了OGT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哮喘免疫微环境中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是Cullin5累积的关键因素。Cullin5累积导致肺泡巨噬细胞IFNβ分泌不足是造成病毒诱导哮喘加重的原因。基于此,该团队给予哮喘加重小鼠IFN-β进行试验性治疗,发现与地塞米松相比,IFN-β在维持小鼠生存状态,抑制病毒复制,缓解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和肺组织炎症损伤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总结

病毒诱导的急性哮喘加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阐明其病理调控机制,发现及鉴定新的药物靶点,一直以来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阐明了在过敏性哮喘免疫微环境中,促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促进肺泡巨噬细胞Cullin5的积累,高表达的Cullin5SOCS3组成CRL5复合体可通过降解糖基转移酶OGT抑制RLRs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IFN-β分泌,阻断抗病毒免疫反应并促进中性粒细胞型炎症反应,导致急性哮喘加重。本研究不仅帮助了解不同翻译后修饰之间的调控模式,为糖基化修饰紊乱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新方向,还为临床治疗病毒感染诱导的急性哮喘加重提供潜在药物靶标。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0db8124402d.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第一届中国病原学发展大会召开,专家呼吁——

用新技术应对变异病毒逃逸

2024-02-07    科技日报

 

  气候和环境变化会影响病原体的分布和传播,新病原体的跨种传播时有发生……在日前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病原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表示,面对新病原体和突变株的不断出现及大部分病原体当前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全球持续面临新发传染病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会公布一份优先研究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洪兵指出,加强病原学领域的创新研究十分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启动的新版全球健康危机研究和创新计划以重点病原为突破口,持续关注针对病毒家族的通用应对技术开发。

  新发传染病还会发生吗?下一次如何把它的传播消灭于萌芽状态?如何推进病原学领域的创新与探索以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针对上述问题,多位院士专家在会上给出应对策略。

  像天气预报那样预测新病原体

  “在疫情发生前开展研究,依靠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阻止、减缓或者预防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发生,是病原学领域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介绍,病原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病原体引起人类疫情前,就对其进行发现、鉴定和研究。

  据介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于2012年—2017年资助的“动物源性病原体及其对人类致病性”重大项目支持下,我国微生物学家已经对多种野生动物、媒介生物等携带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大量新病毒。课题形成了“我国可能存在的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名录,包括西尼罗病毒、寨卡病毒、冠状病毒、山羊无形体等17种病原体。扎实的基础研究工作有望做到未雨绸缪、主动防疫。

  “名单中的病原体在一些地方出现,引发疫情,得到了印证。”徐建国表示,“过去我们没办法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如今对自然界的微生物进行调查和公共卫生安全评估,可提高传染病疫情的预测能力,实现像天气预报那样的预判,用于指导应对。”

  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特别重视未知传染病的应对。一些发达国家也在加强对未知病原体的监测和预警研究。我国在原有流感监测网的基础上也扩大了病毒监测的范围,同步监测多种病毒。沈洪兵表示,监测对病原学的研究意义重大。我国从去年10月开始进行多病原监测,随着秋冬季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的到来,监测对我国的多病原感染情况实现了快速摸底,监测得出的客观数据表明了中国近期没有出现新病原体。

  通用型药物和疫苗正在研发

  如何有效应对可能到来的下一次“大流行”?王辰指出,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病原体威胁,基于病原体分类学上的科属层级,建立优先布局的病原体清单,开展广谱疫苗、药物和诊断研究,加快储备防治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主任谢晓亮表示,对新病毒进行识别以及测序并鉴定其对应的关键宿主细胞结合蛋白和宿主受体,相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此外,通过单B细胞测序从康复患者血浆中鉴定数百种中和抗体的技术,也已经相对成熟。

  “当前的关键是如何快速找到广谱中和抗体,也就是不易让多种病毒变异株不断逃逸的中和抗体。”谢晓亮表示,“高通量深度突变扫描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我们对病毒变异的预测能力。基于此,可开发出能应对逃逸突变的广谱抗体药物甚至广谱疫苗。”

  群体免疫屏障可以看作是人类抵御传染病流行中形成的“防御工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表示:“国际上倡导的‘大流行’准备方案中有一个‘100天计划’,即面对一个新病原体的突然出现与大流行,在100天内进行快速鉴别鉴定并完成诊断方法的研发,进而成功研制有效疫苗和药物。这就可以成功应对和抵御病毒的传播,最终将其危害控制在低水平。”

  针对新冠病毒JN.1变异株,张文宏介绍,新变异株此前在其他国家引发过新冠病毒感染小高峰。根据截至1月底的中国医院监测数据显示,新冠病毒在我国传播量同样出现了一波上升。由于当前的免疫屏障仍有效,此次新冠病毒感染并未造成非常大的临床压力,但新冠病毒变异引发的逃逸现象仍需持续关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07/c14739-40175007.html

 

 

返回目录>>

 

一个电极 两种功效

脑植入物成功控制癫痫和强迫症

2024-02-07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26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的一名女患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受益于植入式大脑刺激器的患者。这种刺激器通过有效控制,改变了两种让她备受困扰的疾病症状:癫痫发作和强迫症。这项发表于《神经元》杂志的案例研究,描述了一种反应性神经刺激系统(RNS)的交互式编程,该系统可成功控制曾经扰乱这名患者生活的疾病。

  在开始用RNS治疗之前,美国患者艾梅柏·皮尔森因强迫症而每天不停洗手,直到破皮流血。她的手已被洗得非常干燥,仅弯曲手指都会弄裂关节皮肤;她还会反复检查窗户和壁橱,并反复确保炉子已关闭。外出就餐时,她也不能坐在别人身边,因为担心旁人的食物会弄脏她。

  201935日,她接受了一场手术。OHSU医学院神经外科团队在她的脑部植入了电极,起初主要目的是控制她的癫痫发作。

  皮尔森已在2018年接受过治疗耐药性癫痫发作的标准手术,切除了造成癫痫发作的一小部分大脑。但手术仅阻止了她的部分病症而不是全部,所以皮尔森选择植入RNS。这种新型植入物可主动监测大脑活动,并在癫痫发作开始之前发出小脉冲以平息病症。

  在治疗过程中,皮尔森了解到有些人报告说这些植入物还可缓解精神疾病,包括强迫症。于是,她决定尝试一下。

  在大脑植入后的几个月,皮尔森意外发现自己的强迫症有所缓解。4年后,这场手术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强迫症正在逐渐离她远去。她表示“已经能够与生活中的人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研究人员称,双程序植入设备可监视与癫痫和强迫症相关的大脑活动,它是世界上唯一可同时治疗两种疾病的设备,是独立编程的,针对癫痫的方案与强迫症的方案并不相同。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07/c14739-40175004.html

 

 

返回目录>>

 

锁住HIV表面超快“门闩”可防感染

有助开发艾滋病疫苗广泛中和抗体

2024-02-07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26日电 (记者张佳欣)美国杜克人类疫苗研究所研究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表面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观察到,HIV包膜上有一种糖蛋白,可在百万分之一秒内打开和关闭。如果能够将抗体特异性地附着在这个小结构上,防止它突然打开,将是阻止感染的关键。这一发现有望带来一种新的病毒表面处理方法,最终开发出艾滋病疫苗的广泛中和抗体。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HIV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转录和复制。为此,它会向外伸出一个大“钩子”,并将其遇到的T细胞牢牢勾住,然后将其致命的遗传密码“货物”运送进去。此时,HIV表面的一小块突然打开,并开始了感染过程。这个大“钩子”是一种名为包膜糖蛋白的结构,是影响病毒对接T细胞受体CD4能力的关键部分。包膜的许多部分不断移动,以逃避免疫系统,但疫苗免疫原被设计为保持相对稳定。

  为了观察病毒在打开、关闭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不同状态,研究人员使用了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电子加速器,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波长可以识别分辨率小至单个原子的物体。

  研究人员解释说,当病毒在人类T细胞上寻找最佳连接点时,宿主细胞的CD4受体是它第一个依附的目标。正是这种联系触发了包膜结构打开,进而暴露出一个共同的受体结合部位,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一旦病毒的两个分子都与细胞膜结合,病毒RNA的入侵过程就会启动。如果病毒进入细胞,感染就是永久性的。

  研究人员发现,移动结构保护了病毒上敏感的共受体结合部位。该结构如同一个门闩,既能开又能关。用一种特定的抗体将其锁住,可阻止感染过程。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07/c14739-40175002.html

 

 

返回目录>>

 

提升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4-02-0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性特征。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亿,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养老服务在实现老有所养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性作用。要加快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快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发展,制定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支持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型养老服务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养老事业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基础,养老产业助推养老事业提质增效。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是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美满晚年的切实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主要环节。要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促进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到位。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培育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机遇。要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精准对接养老服务需求。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发面向老年人各种活动场景的监测提醒功能,利用大数据方便老年人的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推动老年健康领域科研成果转化,遴选推广一批老年健康适宜技术,提高基层的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要强化社会敬老,实施中华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和创新工程,弘扬孝老爱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中华传统美德,营造良好敬老社会氛围。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充分发挥老年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07/c14739-40174968.html

 

 

返回目录>>

 

春运路上乘客突发疾病 列车临时停车紧急救助

2024-02-0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郴州25日电(鲁毅 王梦君 贺尊国)“郴州站,K4112次列车有一名旅客突发急症,需在你站临时停车,请紧急送医。”“收到,马上准备!”232315分,湖南郴州站信号楼接到广铁集团客运调度信息,第一时间电台通知客运值班员。

当天22时许,由广州白云站开往信阳站的K4112次列车上,一名55岁的男性旅客突发疾病,晕倒在车厢内。得知消息后,列车工作人员立即广播寻医,经医护工作人员初步诊治,建议立即送医。经请示同意后,铁路部门决定在前方最近的郴州站临时停靠,将旅客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列车停靠几站台?”“K4112次列车进1站台,2328分到,停车7分。”距离列车到达只有13分钟,时间紧迫,值班员一边通过电台确认列车停靠位置和到站时间,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请求派出所支援。

接到求助后,郴州站派出所第一时间部署警力迅速赶往K4112次列车将停靠站台,同时联系车站开辟北头消防通道供救护车停靠,避开人流确保路线畅通。执勤民警等候在绿色通道处等待医护人员,协助医护人员进出站,打通绿色救助通道。

2328分,K4112次列车与救护车同时到达站台。值班员快速与列车长办理交接,民警与车站工作人员协助医护人员小心将旅客送下车,并转移到担架上。2330分,旅客被送往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因送医及时,该旅客现已转危为安。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GTScnrzeSa

 

 

返回目录>>

 

海南推动医疗消费回流 今年力争医疗旅游人数达40万人次

2024-02-0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海口25日电 (记者 张茜翼) 记者从5日召开的2024海南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获悉,海南将持续推动医疗消费回流,重点打造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乐城先行区”)肿瘤、罕见病、医美等特色优势学科,力争医疗旅游人数达40万人次。

被称为中国“医疗特区”的乐城先行区,享有“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等特殊政策,是国际创新药械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主要通道,也是海南吸引境外医疗消费回流的主要区域。

海南省卫健委主任周长强介绍,2023年,乐城先行区接待医疗旅游人数30.25万人次,同比增长60.05%;海外就医回流23.43万人次,同比增长66.17%;营业收入46.98亿元,同比增长67.66%。乐城先行区已使用的未在国内上市创新药械累计达376种,使用特许药械患者28646人次,同比增长60.45%

今年,海南将加快乐城先行区“医、药、研、产、城”一体化建设,力争特许药械使用5万人次。同时推进医疗旅游、气候康养、森林康养等健康产业发展。依托展会论坛,做好医疗健康产业专题招商,积极协助五指山、保亭、琼中等相关市县推动康养产业项目落地。

周长强说,海南今年支持国企办医工作,将加强与海旅投大健康产业基金的合作,做好海南省大健康产业基金投资的引导和协同,支持国有企业涉足基本药品供应保障和配套保障服务,支持公立医院与国企办医的合作发展接续性医疗服务,支持国企办医在数字疗法、互联网诊疗和健康数据利用等方面大胆创新与探索。此外,海南还将加强与港澳台之间合作交流,积极对接引入国内外优质医疗健康资源。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GTSZKfO5Y1

 

 

返回目录>>

 

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法治工作会议要求——

全方位推进卫生健康法治建设

2024-02-07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刘嵌玥) 129日,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法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雷海潮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3年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和扎实成效;2024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依法行政,全方位推进卫生健康法治建设。要推动卫生健康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医疗卫生机构法治建设,加强行政审批制度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强化重点领域机构监管、行为监管、职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深入做好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从严开展法制审核,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发挥好卫生健康法治重点城市示范引领和绩效评价引导激励作用,着力建强法治工作队伍,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法治保障。

  有关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直属和联系单位,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重点城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207/493204.html

 

 

返回目录>>

 

淮安市一院发现一例罕见低磷软骨病

2024-02-07    健康报

 

  本报讯(通讯员 周玲玲 冯颖 特约记者 程守勤) 近日,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一例肿瘤相关的低磷软骨病病例。据介绍,该疾病是遗传性或获得性原因导致的以低磷血症为主要特征的骨骼矿化障碍性疾病,非常少见。

  3年前开始出现全身疼痛不适,行走活动能力逐步下降;近3个月感觉右侧髋关节疼痛明显,伴有活动受限,拄拐只能行走20米左右,检查后发现髋部及耻骨多处骨折……日前,一名患者到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发现,该患者腹壁有一肿块,内分泌科主任毛莉诊断该患者患有肿瘤相关的低磷软骨病。接受手术后,患者的血磷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正常,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目前,该患者仍在进一步康复中。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207/493200.html

 

 

返回目录>>

 

企业食安管理人员考核《指南》《大纲》发布

2024-02-07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吴少杰)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指南》和《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大纲》,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掌握哪些内容、怎么对其组织抽查考核进行明确。《指南》和《大纲》将自202431日起施行。

  根据《指南》,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专业部分的内容,也应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食品标准和抽样检验、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等内容。监督抽查考核工作可以单独组织进行,也可以与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查、监督检查、风险排查等工作结合进行。监督抽查考核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可组织集中考试,也可现场进行。

  《指南》明确,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规定,AB级主体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合格分数线为90分,CD级主体为85分。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无正当理由缺考或违反考场纪律的,视为考核不合格。不合格的企业,由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督促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大纲》对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特殊食品等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按照职责岗位分别明确了考核要求。《大纲》指出,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分别掌握与特殊食品生产、经营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重要规定,落实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制规定和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要求,以及基于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和月调度等有关要求。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207/493206.html

 

 

返回目录>>

 

湖北部署雨雪冰冻天气卫生应急工作

2024-02-07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萧济康 通讯员 孙苗) 近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及2024年春运期间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要求该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与应急、交通、民政、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顺畅的信息通报机制,及时掌握险情灾情预测预报和相关灾情信息,扎实做好本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和春运期间卫生应急工作。

  《通知》要求,该省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医疗保障。针对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情况,疾控部门要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传染病防控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要落实急诊24小时应诊,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应急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各类医疗救援、卫生防疫应急队伍实行值班备勤,接到通知后,立即出动参加救援任务。

  《通知》要求,该省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防范和春运期间卫生应急队伍、药品、器械和车辆准备,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卫生应急力量能迅速投入;当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引发灾情险情和突发事件时,在当地政府统一指挥下,要及时启动卫生应急预案,快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医疗救援;此外,针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要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人体健康气象风险预警,及时发布风险提示或预警信息。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207/493207.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