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1-18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 2024-01-18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郭蕾)1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人口方面,2023年我国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发布会指出,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为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为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发布会介绍,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为72032万人,女性人口为6893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为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118/492862.html 返回目录>> 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发布 2024-01-18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李季 通讯员 郑金铎)日前,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全国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以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团队牵头制定。 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院长丁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广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担任《方案》编写审定专家组顾问。《方案》历时一个多月的编写,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审核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予以发布。 《方案》针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提出预防、治疗、康复具体意见,并针对不同证型分别推荐中药方药、穴位贴敷、小儿推拿等中医药特色疗法。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118/492853.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16部门联合部署开展2024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2024-01-17 光明日报 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等16部门近日印发通知,围绕思想引领润童心、家教指导育童心、安全教育护童心、爱心妈妈暖童心四个方面,联合部署开展“把爱带回家——真情暖童心 相伴护成长”2024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通知指出,各地各相关部门聚焦“童心向党”,用好当地红色资源和身边鲜活教材,精心组织开展读经典书籍、访红色地标、讲家风故事、看家乡新貌、观主题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聚焦“童贺新春”,深入开展“欢乐中国年”系列活动,组织家长和儿童在写春联、做灯笼、剪窗花、猜灯谜、闹元宵等富有“年味儿”的民俗活动中,品味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通知要求,要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孩子时间管理、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网络使用、儿童呼吸道疾病预防等内容,集中推出一批家教指导课程,组织开展亲子阅读、益智科普、运动健身、劳动实践类亲子活动,丰富儿童假期生活。 通知强调,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将儿童安全作为关爱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针对寒假易发多发的烟花爆竹、溜冰滑雪、冻伤摔伤、交通事故等意外风险,通过多种方式普及应急避险和安全自护知识。要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动员志愿服务力量,与留守困境儿童结对子,提供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安全照护、学业辅导、节日慰问等暖心帮扶,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117/c14739-40160658.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自治区疾控中心召开纪委(扩大)会议 2024-01-17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中心 为提升中心纪检监察干部和党支部纪检委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党支部纪检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纪检委员日常监督作用,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下坚实基础,1月12日,中心纪委召开2024年第1次中心纪委(扩大)会议,会议由中心纪委书记李红主持并讲话,纪委委员、各党支部负责纪检工作的同志、监察室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纪委书记李红带头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检监察工作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教育整顿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同时,传达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加强全区公立医院党支部建设的意见(试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方面的内容,研究讨论《自治区疾控中心党支部纪检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实施办法(试行)》,部署2024年纪检监察工作计划和要点。 会议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党支部纪检委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层重要力量,身份重要、使命光荣,始终坚守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线。二是从严自我要求,认真履职尽责。党支部纪检委员作为纪检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锤炼过硬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三是坚持原则,善于斗争。党支部纪检委员身在基层,处于监督一线,距离党员干部最近,必须充分发挥监督“探头”作用,当好党纪条规的“宣传员”、权力运行的“守门员”,以切实有力的监督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 摘引网址:https://www.gxcdc.com/html/xwzx/2024/0117/14598.html 返回目录>> 省疾控中心完成2023年度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2024-01-17 青海省疾控中心 为确保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心质量体系要求和省疾控中心2023年度内部审核计划,于2024年1月11日至12日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本次内审由中心副主任、质量负责人汪春翔主持,质管科组织中心相关科室参加,以分组的形式,对中心中心管理层、综合办、业务部、质管科、卫检中心、职卫所、传染所等相关部门展开内部审核。 1月11日,汪春翔副主任在首次会议上明确落实了各组组长、组员的分配情况、审核范围及内容,要求各检查组对照相应“内审检查表”,采取多方式、多途径、全覆盖的方式开展工作。特别强调要对2022年内审不符合项整改有效性、2022年管理评审输出项落实情况及生物安全核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落实再查验再跟踪。 1月12日下午,汪春翔副主任组织并主持内部审核末次会议。三组内审员、各科室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上,各小组组长分别对此次审核情况进行了反馈,对开具的不符合项表述理由和原因分析,并在现场与责任部门进行了确认。经讨论,本次内部审核共开具4项不符合项。 本次内审工作得到了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各所(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 摘引网址:http://www.qhcdc.org.cn/xwzx/gzdt/content_3655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减肥新选择,何必使用减肥药? 这种不含药的减肥胶囊临床试验成功,可实现安全快速减肥 2024-01-17 生物世界 研究团队在猪身上进行了测试,在进食前20分钟服下这种机器胶囊,不仅刺激了饱腹感相关激素的释放,还使它们的食物摄入量减少了约40%。 2023年1月16日,来自以色列的一家公司 Epitomee Medical 宣布其开发的减肥胶囊——Epitomee胶囊,成功完成了关键临床试验,在BMI为27-40之间且无并发症的超重或肥胖病成年人中,大部分参与者在24周的治疗期内实现了5%-15%的体重减轻(相当于5-15公斤),有27%的参与者至少减重10%,有11%的参与者至少减重15%。而且,该减肥胶囊具有出色的安全性,未发生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 Epitomee Medical 公司开发的这种减肥胶囊,其由超吸水聚合物和pH敏感聚合物包膜构成,可以吸收并保留大量水分(约为其干重的100倍)、膨胀为三角形的弹性结构并保持数小时,抵御胃蠕动和收缩,产生饱腹感信号,整个结构在pH值为6.5以下保持稳定,在pH值超过阈值时,在弱剪切力下分解,然后通过正常排便排出体外,不会被身体吸收。 减肥胶囊在胃中吸水膨胀为三角形结构,产生饱腹感 此次公布的是一项在美国进行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共279名BMI在27-40之间且无并发症的超重或肥胖病成年人参与,以评估该减肥胶囊与安慰剂胶囊对照组相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减肥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参与者接受了为期24周的治疗,以及额外4周的观察,结果显示,服用减肥胶囊的参与者,大部分(56%)比基线体重减轻了5%及以上,且他们比对照组减掉的体重更高,这表明了减肥胶囊的减重效果优于对照组。 服用减肥胶囊的大部分参与者在24周内实现了5%-15%的体重减轻,有27%的参与者体重减轻了10%及以上,11%的参与者体重减轻了15%及以上。重要的是,该研究证明了 减肥胶囊具有出色的安全性,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此外,该研究还通过IWQOL-Lite-CT评分,评估了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变化。评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服用减肥胶囊的参与者生活质量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善。 这项临床试验清晰地验证了Epitomee®胶囊在用于体重管理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在提升健康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开发用于减肥的胶囊外,该公司还在研究将该胶囊用于生物制剂(抗体、信号蛋白、激素、多肽、小分子、微量元素)递送,口服该胶囊后进入小肠后,对肠道pH值反应并膨胀成半刚性空心六角形管,其空心结构不影响肠道中食物和消化液的流动,其携带的生物制剂可实现在预定时间的可控释放。 目前,该减肥胶囊已经获批在以色列和欧洲销售,此次临床试验是目的是获得美国FDA的批准并上市销售。 诺和诺德开发的司美格鲁肽(GLP-1受体激动剂),以及礼来开发的替尔泊肽(GLP-1受体和GIP受体双重激动剂),为减肥药物设置了难以超越的良好效果。 Epitomee®胶囊的减肥效果可能也难以超越这两款GLP-1类药物,但该胶囊不含药物成分、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无需注射给药、价格也更低,这些优势有望让其在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减肥药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麻省理工学院的 Giovanni Traverso 团队在 Science Advances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可食用振动生物电子刺激器(VIBES),它会在胃里振动,这些振动会激活胃部的拉伸感受器,产生一种虚假的饱腹感,从而减少食欲。 研究团队在猪身上进行了测试,在进食前20分钟服下这种机器胶囊,不仅刺激了饱腹感相关激素的释放,还使它们的食物摄入量减少了约40%。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技术可以安全地用于人类,这种机器胶囊可能会提供一种微创、经济的方法来治疗肥胖症。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598809e9775.html 返回目录>> Nature子刊:纳米机器人携带核药,将膀胱肿瘤减少 90% 2024-01-17 生物世界 这些研究的结果为使用其他具有更大诱导治疗效果能力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更安全的局部治疗打开了大门。 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Nanotechn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Urease-powered nanobots for radionuclide bladder cancer therap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使用单次尿素驱动的纳米机器人治疗,成功地将小鼠膀胱肿瘤的缩小了90%。这种由硅基多孔球体组成纳米机器人,它们的表面携带了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组分,其中包括脲酶(Urease,一种催化尿素分解的酶),使纳米机器人能够自行推进。另一个关键组分是放射性碘131I(一种常用来局部治疗肿瘤的放射性同位素)。 论文通讯作者 Samuel Sánchez 教授表示,该研究显示,单次治疗就让膀胱肿瘤缩小了90%,考虑到膀胱癌患者通常需要6-14次住院治疗,而这种基于纳米机器人的治疗方法有望提高治疗效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为创新的膀胱癌治疗铺平了道路。团队接下来将进一步探索治疗后肿瘤是否会复发。 膀胱中的奇妙之旅 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证实了纳米机器人的自驱动能力,其能够到达所有膀胱壁。这与目前的膀胱内药物治疗相比优势明显,因为使用这些药物进行膀胱内治疗时,患者必须每半小时改变一次身体姿势,以确保药物到达所有膀胱壁。 这项最新研究进一步证明,基于纳米颗粒的纳米机器人不仅在能够在膀胱中的移动,而且在肿瘤中的特定聚集性。研究团队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以及研究完成后取出的小鼠膀胱组织的显微3D成像证明了这一点。 纳米机器人穿透膀胱肿瘤 创新显微技术实现对纳米机器人的定位 常规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缺乏足够的分辨率来定位组织中这些微小的纳米机器人。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激光片照射样本的显微技术,通过与组织和颗粒相互作用的光散射来获取3D图像。但肿瘤本身会散射部分激光,产生干扰,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偏振光的新技术,可以抵消来自肿瘤组织和细胞的散射光。 这一创新使得无需事先使用分子标记即可实现对纳米机器人的可视化和定位,从而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识别和定位整个膀胱器官中的纳米颗粒。该研究观察到,纳米机器人不仅到达了膀胱肿瘤,而且还进入了肿瘤组织,从而增强了放射性药物(放射性碘131I)的作用。 但解释这些纳米机器人为什么能够进入肿瘤是一个挑战,因为纳米机器人缺乏识别肿瘤的特异性抗体,而肿瘤组织通常要比健康组织更“硬”。研究团队观察到,这些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自发化学反应提高局部pH值,从而分解肿瘤的细胞外基质。这种现象有利于向肿瘤组织的穿透,并有利于在肿瘤组织中优先积累。 基于上述发现,研究团队得出结论,对于纳米机器人而言,尿路上皮就像一堵墙,而肿瘤组织就像有弹性的海绵,纳米机器人可以穿透肿瘤组织并在集中积聚。此外,纳米机器人的移动性增加了其到达肿瘤的可能性。 已成立公司转化 该研究使用的纳米机器人技术,Samuel Sánchez 教授及其团队已经开发了七年多时间,并在最近获得了专利授权。2023年1月,他创立了 Nanobots Therapeutics 公司,并于2023年6月完成了第一轮融资。该公司旨在通过改善治疗药物在靶组织的积聚来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团队表示,携带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的纳米机器人的局部给药降低了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并且在肿瘤组织中的高积累有利于放射治疗效果。这些研究的结果为使用其他具有更大诱导治疗效果能力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更安全的局部治疗打开了大门。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fc480969456.html 返回目录>> 《科学》:重大进展!首个全面绘制B/T细胞抗原受体全长序列及谱系的技术诞生, 为研究感染、疫苗和癌症的免疫反应提供新工具 2024-01-17 网络 但相对现有技术,Spatial VDJ提供了一种全新且较为简单的解决方案。 近期,卡罗林斯卡学院和KHT皇家理工学院的科学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新研究成果,他们在Visium空间转录学(Spatial GEX)的基础上开发了VDJ序列空间转录组学(Spatial VDJ),可同时捕获人类组织中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受体序列、并揭示细胞克隆动态,为研究感染、疫苗接种以及癌症的免疫反应提供了新的工具。 在人类扁桃体的GEX文库中,其实可以观察到足够的B细胞受体(BCR)和T细胞受体(TCR)表达,但是它们在整个文库中的占比较小。研究者认为,在进行片段化步骤之前,可以从Visium cDNA中PCR扩增CDR3序列,对这部分包含空间信息条码的序列进行测序,是一种可行的确定抗原受体转录本克隆和位置的方法。 研究者开发了两个不同版本的Spatial VDJ,长读(LR)版可生成全长的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TR)抗原受体转录物文库;短读(SR)版仅用于TR序列,使用CDR3相邻的V引物进行两步半巢式PCR扩增。两种方法都使用针对TR和IG恒定区的杂交捕获探针来富集抗原受体转录本,同时保留空间条形码、唯一分子标识符(UMI)和全长受体序列。 研究者首先在人类扁桃体组织中测试了LR和SR Spatial VDJ的效果,共鉴定出62533个独特的IG和TR克隆序列。从可视化分布图中可以看出,LR和SR检索到的克隆序列具有重叠的空间分布,表明二者的结果是有可比性的。 抗原受体在扁桃体基因表达谱中的分布并不均匀,在标记为同型转换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和B细胞滤泡/生发中心的组织区域中,IG克隆计数最高。TR克隆计数则在T细胞相关区域最高。 研究者比对了Spatial VDJ和Spatial GEX数据集,抗原受体链表达是一致的。研究者使用Stereoscope模型对GEX数据反卷积来推断细胞类型分布,数据也是匹配的。可以认为,Spatial VDJ能够有效描述特性B细胞和T细胞克隆的空间分布,与典型的次级淋巴组织结构和细胞分布一致。 接下来,研究者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测试了Spatial VDJ的效果,针对两个未经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肿瘤(P1和P2)分别生成Spatial GEX和VDJ文库;为了更好地分析瘤内异质性,研究者还将活检组织分为多个区域,均包含肿瘤、肿瘤边界和临近的非肿瘤组织,最终鉴定得到每个患者数千个独特的IG克隆序列和数百个TR序列,其中瘤外区域发现的不同克隆数量最多。 扩增的肿瘤浸润B/T细胞克隆代表潜在的局部抗原特异性相互作用和抗肿瘤能力,研究者尝试寻找这部分细胞。用过去的方法是难以在表型丰富的淋巴细胞中找到直接与肿瘤相互作用的亚群的,但是使用Spatial VDJ联用单细胞VDJ RNA测序,匹配活检数据,可以清楚发现扩增的T细胞克隆更富集于肿瘤边界。 为了预测抗原受体配对,研究者开发了一个名为repair计算框架,并在P1上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精确度最高可以达到95.8%。不同的IG受体对在肿瘤内不同区域分布,研究者认为Spatial VDJ+repair的组合可以用于预测人体组织中成对的新生IG受体,为筛选肿瘤相关抗体提供了方便。 最后,研究者还使用Spatial VDJ分析了B细胞发育谱系,揭示了不同B细胞滤泡/生发中心内部和之间的B细胞克隆家族多样性,在确定了谱系树的同时,还能够追踪B细胞的空间位置扩散。 Spatial VDJ的性能受检测材料质量、淋巴细胞丰度、组织与Visium方案相容性、抗原受体表达水平、克隆细胞计数和克隆组织分布影响,对非扩增克隆或抗原受体表达水平低的克隆,Spatial VDJ的性能还有不足。而由于TR链配对数据的缺乏,目前的repair框架还不能完成TR相关的匹配。 但相对现有技术,Spatial VDJ提供了一种全新且较为简单的解决方案。研究者认为,Spatial VDJ能够在感染、疫苗接种、癌症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为阐明未知的免疫机制提供帮助,更可以用于抗原特异性克隆筛选并应用于工程细胞或基于抗体的治疗。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00e80969ebc.html 返回目录>> Nat Commun: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人类痤疮的新型靶向性疗法 2024-01-17 生物谷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痤疮疫苗,其或能成功减少小鼠痤疮模型机体的炎症,这种疫苗能中和痤疮上官细菌所产生的特定酶类突变体,同时还使得健康的细菌酶类保持完整。 痤疮是一种皮肤疾病,其与人类共生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之间存在较强的病理学关联,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显型痤疮丙酸杆菌往往与人类痤疮发生有关,而另一些则与健康皮肤有关。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Functional divergence of a bacterial enzyme promotes healthy or acneic ski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痤疮疫苗,其或能成功减少小鼠痤疮模型机体的炎症,这种疫苗能中和痤疮上官细菌所产生的特定酶类突变体,同时还使得健康的细菌酶类保持完整。 大约70%-80%的个体在其一生的某个时间点会发生痤疮(粉刺),最常见的是在青春期,通过归咎于多种因素,比如遗传学因素、环境因素和细菌因素等;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们距离帮助大幅降低这种常见疾病的严重程度又近了一步,文章中,他们采用了比目前更加精准且破坏性更小的治疗方法。研究者George Y. Liu博士说道,我们正在努力开发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或许更适合我们所知道的诱发痤疮的原因,而并不仅仅指示普通的能阻断炎症。我们希望能通过理解细菌诱发痤疮的机制,从而研发出一种单一或组合性的疫苗策略,从而比现在更有效地治疗痤疮。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开始试图通过研究回答一个在科学界长期存在的问题,即关于一种与痤疮相关的细菌:痤疮丙酸杆菌(C. acnes),其在每个人的皮肤中都非常丰富,如果机体皮肤表面都存在这种细菌的话,那么为何仅有一部分人会患痤疮呢?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识别出了由痤疮丙酸杆菌所产生的两种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突变体,其中一种突变体名为HylA,严格来讲其是由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另外一种名为HylB的突变体则是由与健康皮肤相关的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当分析两种酶类的结构和遗传差异时,研究人员发现,HylA能通过引发炎症而恶化痤疮,而HylB实际上似乎能减少炎症并促进皮肤健康,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了HylA和HylB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但其却进化出了不同的效果。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人类痤疮的新型靶向性疗法。 尤其是,研究人员调查了两种突变体在皮肤中分解透明质酸方式的差异,结果表明,HylA能产生更大片段的透明质酸,从而导致更强烈的炎性反应,而HylB则能产生较小的抗炎性片段。当研究人员从健康和痤疮相关的痤疮丙酸杆菌中移除透明质酸酶时,细菌就会变得同样无炎性表现。基于这一研究发现,研究人员随后开发出了一种能靶向作用HylA的治疗性方法(包括疫苗和抑制剂),并能成功减少炎症发生,该研究还指出了理解痤疮丙酸杆菌的遗传因素对于指导开发靶向性痤疮疗法的价值。 研究者指出,这种新方法或能让大量痤疮患者受益,因为迄今为止尚无有效治疗痤疮的疗法;这项研究的主要优势就是团队的跨学科性和多样性,研究者有两大共同的目标,即扩大关于痤疮发病机制的理解,并将其作为一种治疗痤疮的新方法。这项研究建立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之上,此前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合成脂质开发了一种与人类痤疮非常相似的新型小鼠模型,从而就能直接比较好与坏的细菌菌株。随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微调选择性HylA抑制剂和痤疮疗法疫苗的使用,他们对这一初步研究成果感到非常鼓舞,并希望能开发出一种产品,从而改变许多遭受痤疮或有痤疮风险个体的生活。 研究者Irshad Hajam说道,我们的抗痤疮定向疗法有可能通过提供更具靶向性的疗法来彻底改变痤疮的治疗,这项研究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如今我们能在保持健康皮肤微生物组的同时或的更直接且更有效的抗痤疮疗法,这或许就是痤疮疗法取得的重大进步。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HylA和HylB的功能差异是痤疮丙酸杆菌健康和痤疮表型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且靶向作用HylA或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痤疮疗法。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828808599fb.html 返回目录>> PNAS:靶向作用不可药用蛋白质的mRNA或有望帮助抵御人类帕金森疾病 2024-01-17 生物谷 来自Scripps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能通过靶向作用形成α-突触核蛋白的mRNA来对抗α-突触核蛋白,这一策略或为解决多种人类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打开研究大门。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是帕金森疾病疗法的一种重要的药物靶点,但同时其也是一种内在无序缺乏典型小分子结合口袋的蛋白质,相比之下,编码SNCA mRNA在其5’非翻译区(UTR)中具有有序的结构区域。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题为“Decreasing the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 α-synuclein levels by targeting its structured mRNA with a ribonuclease-targeting chimera”的研究报告中,来自Scripps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能通过靶向作用形成α-突触核蛋白的mRNA来对抗α-突触核蛋白,这一策略或为解决多种人类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打开研究大门。 文章中,研究人员引入了Synucleozid-2.0和Syn-RiboTAC,其是mRNA结合和降解组合,能通过靶向作用α-突触核蛋白编码mRNA来调节高度不可药用的蛋白质α-突触核蛋白。神经变性疾病(尤其是帕金森疾病)由于难以靶向作用诸如α-突触核蛋白等特殊蛋白,因此给临床疗法的开发带来了极大困难,α-突触核蛋白的水平往往会随着疾病进展而增加。 诸如抗体或反义寡核苷酸等传统方法在靶向作用诸如α-突触核蛋白等无序蛋白质时常常会受到限制,因为其缺乏稳定的三维结构、典型的小分子结合位点或口袋结构,而这些都是药物和化合物的常规作用靶点。通过开发一种方法在形成蛋白之前靶向作用编码mRNA的结构,研究人员就开发出了一种特殊工具,其能通过限制最初的生产水平来绕过靶向作用完全形成的蛋白质的困难。 在帕金森疾病患者机体衍生的神经元中,Syn-RiboTAC能间接恢复大约一半失调基因的表达,而α-突触核蛋白水平的降低或能通过允许一些引起异常积累而中断的失调基因的恢复,α-突触核蛋白减少的下游效应还能减缓机体的细胞压力,从而就能促使细胞恢复正常的功能和基因表达模式。这一结果或许是一项突破,其阐明了,诸如α-突触核蛋白等传统不可药用的蛋白质或能通过mRNA的结合来被靶向作用,从而就能通过小分子结合剂和降解剂来扩大疾病相关蛋白的成药性。 由于帕金森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因此研究人员就需要开发出有效的疾病症状减缓疗法来维持其生活质量,这一新型策略需要再临床治疗环境下进一步进行研究,而目前很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迫切需要扩大目前不可药用蛋白质的成药性。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小分子结合剂和RiboTAC降解剂来靶向作用编码mRNA,从而就有望极大地扩展蛋白质组成药性。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545808695da.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杭州探索全国首个“午休躺睡”规范 2024-01-18 北京青年报 自2023年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中小学生“午休躺睡”开始,学生午休成为全民关心的话题。怎么躺睡,如何推广,浙江、福建、河南、湖南等多地学校推出相应办法。有的学校采用可折叠桌椅、折叠床,有的学校将空闲教室、活动室改造成午休室。前天,浙江省中小学“午休躺睡”现场会在钱塘区幸福河小学举办,会议现场发布《钱塘区中小学生“舒心躺睡”管理与服务规范》,明确提出应尊重学校和学段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开展“舒心躺睡”工作,务求实效。这是全国首个由县(市、区)制定的中小学午休躺睡标准,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中小学“午休躺睡”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时,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提交建议,在全国尽快实施中小学“午休舒心躺睡”工程,为孩子躺着午睡创造条件。随后,学生如何午休成了社会关心的话题。 2023年11月,教育部官网针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份“关于尽快实施午休‘舒心躺睡’工程的建议”作出答复称,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校作息时间规范管理,保证中小学生足够的睡眠时间。 教育部在答复中提到,目前不少地方已经结合具体实际,开始校内午休的探索实践。例如,山西逐步在全省城市主城区和县城公办非寄宿制小学提供午休及午间活动服务。郑州市郑东新区教文体局鼓励学校将多功能室、阅览室、体育馆等场所在午休时间向学生开放,配备午休设施,加强午休管理,提高学生午休质量。山东省实验小学在教室四周安装靠墙式折叠收纳床柜,折叠为柜、拉开为床,改善学生睡眠条件。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引导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统筹现有办学条件和设施设备,因地制宜创造学生午休条件。 浙江、福建等多地向中小学推广 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已开启校内午休的探索实践,一些地方在全市学校推广午休服务。对于“午休躺睡”,场地和经费是最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学校因地制宜想出对应的办法,积极推进“午休躺睡”。 福建泉州部分小学2023年推广校内午休,一些学校试点使用可躺睡桌椅。使用椅子上的旋钮,课桌椅很快变成一张“午睡床”。在泉州市东星实验小学的一年级教室,午休时间,同学们娴熟地摆动椅子上的旋钮,课桌椅很快变成“午睡床”,一些同学还会拿出自己准备的枕头被褥,教室就变成一个午休的临时“宿舍”。这些“可折叠”桌椅还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身高、体重灵活地调节它的倾斜度,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对椅子进行适当的改装,可以节省教室的空间,这个方法在浙江省的部分学校也出现过,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竞潮小学,同学们的椅子表面铺了一层灰色软布,课桌下方有一块可移动板,只要调高课桌高度、拉开椅子踏板,平时上课的课桌椅就可以变成午休床。 除了改装课桌椅,一些学校尝试将校内不用的教室改造成午休室,让同学们安心休息。在河南郑州,郑东新区龙腾小学由于只教学四个年级,因此将暂时空置的五年级、六年级教室改造成午休室,统一为孩子们准备防潮垫、被褥、枕头等用具,让孩子每天中午能够躺睡午休。此外,学校还给每一个班级安排两个配班老师。在郑东新区的永昌小学,学校的空余教室被改造出来给学生们午休使用。该校已按照最大招生人数进行统筹计划,学校的室内运动场、活动室都将列入供学生未来躺睡午休使用。永昌小学校长郑冬芳表示,要先保证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午休,他们在最需要成长的时间,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这个时间要过渡好,所以先保证他们。目前,郑东新区已有18所学校实现学生“午休躺睡”,对于老城区的部分学校无法完全实现学生躺睡的问题,当地也因地制宜对学校加强了学生睡眠制度的管理。 在城市之外,一些乡村小学也在积极探索“午休躺睡”的新方式。在湖南株洲醴陵茶山镇梅霞完全小学,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张可以躺着午休的折叠小床,女生在单独的教室里集体午休,男生们则会在各自班级的后方空间铺床休息,大家每天中午保证至少有40分钟的躺睡时间。据了解,茶山镇梅霞完全小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并且距离学校有一定的距离,六成以上的学生不具备回家午休的条件。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了解到,九成以上学生反映,趴着睡容易手酸、肚子胀气、流口水、头部出汗。因此,在2023年5月,梅霞小学在学校条件和资金都有限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尝试让同学们实现“午休躺睡”。最初规划的躺睡模式,是在水泥地上铺一层防潮垫和拼接的泡沫地垫。到了新学期,长沙市一家公益组织向学校捐赠了130张定制折叠小床,在这之后,在校学生午休开始实现从“趴桌上睡”“打地铺睡”变成“躺睡”。目前,醴陵市茶山镇4所中学、8所小学的2952名学生中,已有近1000名学生实现午休躺睡。 杭州钱塘区以自身经验形成“钱塘标准” 各地纷纷探索午休“躺睡”,由于地区、学校条件不同,多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建议,午休“躺睡”可更多采用“一校一策”方案,为学生提供午休条件。校舍特别紧张的,可在教室内“打地铺”,由专项资金采购防潮地铺设备;没有学生宿舍的,可更换可躺式桌椅;也可在同一校区采用多种方式。 对此,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以自身经验形成了“钱塘标准”,为其他区县提供参考方案。前天,浙江省中小学“午休躺睡”现场会在钱塘区幸福河小学举办。会议现场发布了《钱塘区中小学生“舒心躺睡”管理与服务规范》(简称“《规范》”),这是全国首个由县(市、区)制定的中小学午休躺睡标准。 《规范》不仅在躺睡服务的目标、原则和流程做了相应的指导,而且在服务流程中,还对获取躺睡需求、整合躺睡场地、选择躺睡方式、躺睡寝具和明确躺睡流程这些方面做了指导。《规范》明确提出,应尊重学校和学段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开展“舒心躺睡”工作,务求实效。同时,《规范》中提到,教室空间不足的可以利用图书馆、体育馆、社团活动室;躺睡方式可以选择折叠床、躺睡垫、睡袋、卡通床等不同寝具,实现十种躺睡方式。 之所以在杭州钱塘区形成“钱塘标准”,是因为从2023年5月,杭州就为钱塘区投入专项经费570万元,帮助该区46所学校5.7万名学生全面实现“午休躺睡”。据了解,钱塘区幸福河小学2021年起让学生“躺睡”午休,2022年开始尝试“帐篷躺睡”,采购睡垫,设计睡前阅读、听音乐,醒后做操、整内务等流程,目前已从“帐篷1.0版躺睡模式”升级为“个性化多场景3.0版躺睡模式”,使用普通教室以及社团活动室、音乐教室、图书馆等场地,设置沙发床、卡通床、帐篷等供不同年级、性别的孩子使用,还定制了毛毯。对精力旺盛或没有午休习惯的学生则安排阅览室,由老师带领进行阅读。 目前,该《规范》正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开征求意见,市民可以对《规范》提出反馈意见。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118/c14739-40161365.html 返回目录>> 处方“网红化”越过了医疗安全红线 2024-01-18 北京青年报 进入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进入高发季,时下,不少“网红处方”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比如治疗肺炎支原体的所谓“网红三件套”,治疗流感病毒的奥司他韦、速福达等,都在网上卖得很火。一些心焦的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往往掏出手机搜索攻略,然后照着“网红处方”在网上买药。有网络平台数据显示,呼吸道感染用药整体需求量持续攀升,尤以奥司他韦销量增长明显。(1月17日《文汇报》) 处方“网红化”是近两年在互联网上出现并逐渐扩散的一种趋势。比如防疫套装、新冠感染治疗路线图、成人使用美林攻略、“阿奇霉素+布洛芬+愈酚甲麻那敏”用药套餐、抗病毒套餐等“抢药攻略”“用药宝典”先后出现,并受到一些人的追捧,甚至一度成为“网红”商品。不少人按图索骥抢购药品,却不顾其中有很多药品都属于严格管控的处方药。在网上似乎有一些看不见的手,在根据社会热点搭配处方,然后将之催热标红。 在一些人看来,现在凡事皆可成“网红”,处方“网红化”似乎不足为奇。一些患者短时间内染病,而医院部分科室人满为患,自我诊疗不仅可让患者免受长时间候诊之苦,而且还为医院减轻压力。因此,难免有人认为“网红处方”有其存在的意义。更何况,肺炎支原体感染就使用抗支原体的抗生素,病毒感染就使用抗病毒药品,两者混合感染就一起搭配使用,也似乎符合医学原理。 对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受到追捧的“网红处方”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药品既有治疗作用,更有毒副作用,处方药之所以比非处方药管理更严,是因为处方药的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都不好把控。即使是医生,在给病人开具处方药药方前也要三思,在使用过程中还要严密观察,一旦发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还要能够迅速采取更换药品或停药等方式应对。药品有适应症和禁忌症,用药要因人而异。如果使用处方药也搞“一刀切”,一定有人会深受其伤,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 “网红”虽然是一种社会风潮,却不应该渗透到医学专业领域。让“网红”归网红,医学归医学;将防治疾病的民间策略控制在非医疗层面,把处方权交还给医生;不因部分处方药太抢手,就盖上“网红印章”搭配销售,更不因别人违规抢购处方药,就跟风追捧“网红处方”……如此才能划清红线、坚守底线,避免呼吸道疾病多发之后,处方药“网红化”的危害又接踵而至。 处方“网红化”趋势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对制造“网红处方”的幕后黑手和违法销售处方药的行为,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盲目跟风的普通居民,应强化药品知识的宣传引导,并为他们提供更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让他们有条件且有觉悟远离“网红处方”。如此才能防范处方“网红化”形成长期趋势,避免“网红处方”损害医疗的专业性和严肃性,使居民远离健康新威胁。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118/c14739-40161359.html 返回目录>> 并非越“鲜”越好 南极磷虾宜加工后食用 2024-01-18 科技日报 在阿蒙森海,“雪龙2”号艉甲板上,随着对讲机里传出一声“收网”,绞车钢缆快速回收,又一网南极磷虾样品被拖上甲板。 南极磷虾一直广受关注,背后原因为何?它能被食用吗?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员、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杨嘉樑对此进行了解答。 “从全球来看,磷虾分布范围较广,有80多种。”杨嘉樑说,其中南极磷虾有8种,数量最多的是南极大磷虾,成虾体长多为45毫米至60毫米。 “人生除了扎堆还有什么?”“接着扎堆。”动画电影《快乐的大脚2》中,两只南极磷虾的对话道出了它们的生活习性——成群结队。通常情况下,扎堆的虾群厚度有二三十米,长度达几百米,可使大片海域呈现红褐色。“由此可见,南极磷虾数量之多,目前估计蕴藏量可能有6亿至10亿吨。”杨嘉樑说。 为什么南极海域能孕育如此庞大的磷虾种群?研究显示,这主要与该海域的洋流有关。来自北部温暖洋流的水体在此处形成上升流,水体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且水温较高,使得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 在南大洋,常常能看到鲸张开大嘴冲向虾群,以及海豹、企鹅等往来穿梭于虾群间捕食。“在南大洋生物食物链中,磷虾是关键一环。”杨嘉樑介绍,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饵料,同时又是鲸、海豹、企鹅等动物的主要食物,堪称南极这座生物大厦的基石。 此外,南极鳞虾还被誉为“蛋白质仓库”。“南极磷虾的肉富含高蛋白质,含量远高于牛肉和一般鱼类,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杨嘉樑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建议人类直接食用磷虾。 他接着解释说,由于南极磷虾外壳中氟含量较高,且磷虾死亡后其体内消化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解虾肉,导致外壳所含的氟渗入虾肉,因此南极磷虾通常需要在出水后10小时内立即加工。 “如果作为食品,相关要求则更加严格,必须在3小时内完成脱壳处理,并加工成虾糜或虾仁。”据杨嘉樑介绍,受限于捕捞环境及食品加工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南极磷虾的主要产品还是冻虾、虾粉,以及后续加工成为磷虾油、水产养殖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等。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118/c14739-40161348.html 返回目录>> 给鸡蛋涂层膜就能保鲜? 2024-01-18 科技日报 眼下,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逢年过节,许多人喜欢把鸡蛋当作贺礼。近来,有网友在储备年货时发现,自己买的鸡蛋上有一层膜。 那么,这层膜到底是什么?它会不会有食品安全风险?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膜的主要成分是液体石蜡 “涂膜是洁蛋工艺中的一个环节。工作人员会对来自养殖场的鸡蛋表面进行清洁、消毒,而后对鲜蛋进行涂膜处理。经过这一系列的处理后,鸡蛋即可上市。”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教授李留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之所以给鸡蛋涂膜,主要是为了保鲜。 “蛋壳不是铜墙铁壁,表面有上万个小孔。”李留安进一步说,鸡蛋被长时间存放后,之所以会变得不新鲜,就是因为细菌、霉菌等会通过气孔进入鸡蛋内部。同时,鸡蛋内的水分和气体会通过气孔排出,从而影响鸡蛋的新鲜度和口感。 涂膜后,鸡蛋表面会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封闭蛋壳气孔,抑制蛋壳表面微生物的繁殖,阻止微生物侵入鸡蛋内部,减少蛋内水分的挥发,最终达到延长鸡蛋保质期的目的。 李留安说,给鸡蛋涂膜操作简单,在常温下即可延长鸡蛋保鲜时间(25摄氏度条件下储存7周后仍可食用),便于远距离运输。这种方式较日常所用的冷藏保鲜法,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常用的气调贮藏保鲜法,成本更低。 那么,这层膜是否会影响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在食用时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吗? “符合国家规定的保鲜涂膜,均属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消费者不用担心。如果实在有顾虑,用盐水洗掉就可以。”李留安介绍,蛋壳保鲜涂膜的主要成分是食品级液体石蜡。除了液体石蜡外,单甘脂、植物油、凡士林、壳聚糖、聚乙烯醇、蜂胶等也是常见的食品级涂膜材料。 “液体石蜡成本低、成膜效果好。石蜡无毒无害,微量口服可治疗便秘,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李留安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指出,液体石蜡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为5克/千克。 食物保鲜方法多种多样 涂膜保鲜是主要的食物保鲜方法之一。该保鲜方法除了被应用在鸡蛋上,还被应用在果蔬(柑橘、苹果、柠檬、黄瓜等)和肉制品(冷鲜肉、火腿等)上。 “水果涂膜材料多选择纯天然、无毒、无害的可食性壳聚糖、果蜡、动物油、植物油等,将其以浸渍、喷洒等方式涂于果实表面,可以达到保鲜的目的。”李留安说。 食品保鲜不只涂膜保鲜这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还有气调贮藏保鲜、热处理保鲜、低温贮藏保鲜以及辐射保鲜等。 气调贮藏保鲜是通过调节密封包装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比例,使密封包装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降低氧气含量,就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繁殖,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李留安说。 热处理保鲜常被用于罐头生产制作中。这种方法是以纯物理手段将罐头加热到一定温度,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低温贮藏保鲜包括冷藏和冷冻。冰箱和冰柜保存食物就是应用了这种方法。低温可以降低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在10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和腐败菌的繁殖能力大大减弱;当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时,微生物基本已经停止了对食物的分解;当温度降至零下10摄氏度时,大多数微生物将不能存活。低温还能降低食物和微生物中一些酶的活性。 除此之外,还有辐射保鲜法。该方法利用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能量,对新鲜肉类及其制品、粮食、水果、蔬菜、调味料等进行杀菌、杀虫等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食品保质期。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118/c14739-40161344.html 返回目录>> 食盐中发现四种微塑料 2024-01-18 科技日报 印尼安达拉斯大学科学家对该国21个食盐品牌进行了抽样,发现每个品牌都含有4种不同的微塑料。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全球环境科学与管理杂志》。 微塑料被定义为从5毫米到1微米的塑料碎片,大多数来自瓶子和食品包装等一次性塑料。这些塑料降解缓慢,在被分解为越来越小的碎片时会产生微塑料。人类和其他生物摄入微塑料后,可能对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未知的影响。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从市场和超市购买了21个品牌的食盐。他们先从每个品牌中称量出50克盐,然后将其与水混合以去除有机杂质。接着,他们将烧瓶中的剩余样品置于热板上,并在65℃条件下以每分钟300转的速度搅拌30分钟。随后,他们将样品在室温下冷却并搅拌,直到盐完全溶解。最后,团队通过显微镜观察烧瓶中剩下的物质,根据形状、大小和颜色识别出4种类型的微塑料。其中塑料碎片最常见(67.49%),其次是纤维(23.82%)、薄膜(6.08%)和颗粒(2.61%)。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微塑料与癌症、心脏病和痴呆症的发展以及生育问题相关联。而且,他们在每公斤食盐中检测出多达33个微塑料颗粒,这意味着人们每年会摄入相当数量的微塑料。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118/c14739-40161340.html 返回目录>> 中国科学家领衔发布人类肢体细胞发育“路线图” 2024-01-1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新华社电 (记者郑天虹、杨淑馨)记者近日从中山大学获悉,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张宏波课题组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论文,发布了首个人类肢体发育单细胞时空图谱,解析了胎儿四肢的细胞演变路径和细胞空间位置决定过程。 这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肢体发育的详细调节机制、肢体发育异常的细胞生理机制,乃至更广泛的发育和再生过程中细胞命运调节机制和空间位置建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这项研究中,张宏波团队与合作者试图回答两个关键问题:肢体细胞的发展如何决定?例如,为何原本一样的细胞,有的后来变成了纤维细胞,有的成为骨骼的一部分?细胞的空间位置如何决定?例如,一只正常发育的手为什么是五个手指,为什么大拇指的方向跟其他四个手指不一样? 张宏波从第五周初到第九周胚胎连续取样,获得超过10万个细胞,每个细胞约2000个基因,通过计算分析,团队率先构建起精细的、包含所有细胞类型的人类四肢发育单细胞图谱。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宏波团队博士后张宝介绍,利用这一图谱,能够直观地追踪特定时间和区域产生的细胞类型,鉴定到全新的细胞类型,并且可以刻画不同种类细胞激活的关键基因。 “四肢发育异常是全球报告最多的出生综合征之一,全球大约每500个新生儿即可发现一例。”张宏波指出,图谱刻画出正常的肢体发育,提供一个正常发育的细胞演变时空“路线图”。如此一来,便可以帮助发现肢体发育异常的病变原因、发生时间等,为下一步的医学干预提供基础。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118/c14739-40161317.html 返回目录>> 肿瘤免疫逃避新调节因子现形 2024-01-17 科技日报 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确定了一种以前未知的肿瘤免疫逃避调节因子ATXN3基因。研究显示,抑制ATXN3增强了小鼠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并提高了PD-1抗体疗法的疗效。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临床研究杂志》。 抗肿瘤免疫疗法药物靶向的一种常见免疫检查点是PD-L1蛋白。它在免疫细胞表面表达,在某些癌症细胞表面也会增加,以帮助它们逃避免疫系统。因此,鉴定出PD-L1在肿瘤中表达的新调节因子或能提高抗肿瘤免疫疗法的疗效。 在最新研究中,团队开发了一个基于CRISPR的筛选平台,对小鼠和人开展了研究。结果发现ATXN3基因通过在转录水平上促进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实现肿瘤免疫逃避。借助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开展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在80%以上的人类癌症中,ATXN3和编码PD-L1的CD274基因之间存在正相关。ATXN3也与肺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黑色素瘤中PD-L1的表达及其转录因子呈正相关。 研究团队使用CRISPR和其他靶向基因表达技术,在PD-L1肺癌小鼠模型中敲除ATXN3基因。这增强了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并提高了PD-1抗体治疗的疗效。结果表明,ATXN3是PD-L1肿瘤表达和肿瘤免疫逃避的阳性调节因子。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117/c14739-40160699.html 返回目录>> 气候变化加剧抗生素耐药性 2024-01-17 科技日报 随着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会导致细菌的基因发生变化,促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图为2022年飓风伊恩导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尔斯堡的街道上遍地洪水(资料图片)。图片来源:《自然》网站 加纳大学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专家阿德沃阿·帕迪基·纳蒂在2021年雨季感染了细菌,导致扁桃体肿胀。在此之前的一年,她也出现过同样症状。两次感染都发生在雨季。在这个季节里,高湿度和水分会刺激微生物生长。医生给纳蒂开具了抗生素,但这些药物不起作用,因为细菌已经产生耐药性。随后纳蒂的扁桃体肿胀得越来越厉害,幸好两种抗生素携手治好了她的感染。 纳蒂的遭遇,是气候变化和抗生素耐药性蔓延这两大“杀手”联合导致的。中国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廉平对科技日报记者强调称:“深入探究气候变化与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联影响是非常迫切且重要的研究议题。建立全球性的耐药菌监测网络,实时监测耐药菌的分布、传播和变异情况至关重要”。 抗生素耐药性与日俱增 英国《自然》杂志的报道指出,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不断增加。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化生物学家帕梅拉·耶解释称,关键问题是抗生素经常被滥用。细菌会通过DNA突变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些突变会改变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拥有分解抗生素或将其泵出细胞的能力。 此外,使用错误的抗生素来治疗感染,或者使用了正确的抗生素,但剂量不足以杀死微生物。微生物将有更多时间繁殖、进化或传播耐药性。 气温升高或是“罪魁祸首”之一 现在,不少科学家正在研究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上升是如何影响抗生素耐药性的。 2022年11月,杨廉平及同事首次报告了3种重要的耐药菌(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与室外气温的关联情况。结果显示,平均气温每升高1℃,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增加14%和6%。该团队2023年发表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气温每升高1℃,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会分别增加2.7%、4.7%;耐碳青霉烯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会增加32.9%。 “气候变化与多种耐药菌之间存在关联影响,协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抗生素耐药性是当务之急。”杨廉平表示。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微生物学家德雷克·麦克费登团队也曾发现,美国41个州和欧洲28个国家的平均最低气温升高与抗生素耐药性增强有关。细菌在温暖的环境中比在寒冷的环境中更容易共享基因,包括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基因,从而加剧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极端天气“助纣为虐” 杨廉平解释称,随着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会导致细菌的基因发生变化,促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在2018年开展的一项研究中,帕梅拉团队让在41℃下生活得很好的大肠杆菌在44℃或12种抗生素下生长。结果表明,在极热或极冷条件下进化的细菌,可能对某些抗生素更具耐药性。 韩国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学家姜顺金指出,极端温度也可能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加剧耐药性的传播。当气温很高时,人们更愿意在室内,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为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及传播提供了“温床”。 应对耐药性刻不容缓 为应对抗生素耐药性,人们需要改善清洁水和卫生设施,并提高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认知。 一些尝试取得了成功。黎巴嫩传染病科学家苏哈·坎杰及同事2018年开启一个项目,教导医生如何减少碳青霉烯抗生素在医院的使用。结果显示,当地对碳青霉烯产生耐药性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从项目开始时的81%降至2020年的63%。加拿大公共卫生署的史蒂文·霍夫曼强调,各国还需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例如制定一项应对耐药病原体的国际条约。 杨廉平建议,将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视为一个整体,综合施策。在人类医疗领域与动物养殖领域,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此外,还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GCrbWlvqJX 返回目录>> 人参、西洋参、灵芝被纳入备案原料目录 畅通传统中药材进入保健食品渠道 2024-01-17 科技日报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西洋参》《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灵芝》及配套解读文件,将人参、西洋参、灵芝纳入保健食品备案原料目录(以下简称原料目录),并规定其原料名称和品种来源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同品种项下内容保持一致。 人参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种植时间长、成活率低、营养价值高,一直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西洋参和灵芝也是较为常用的两种中药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人参等传统滋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人参等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产品日益增多。相关部门公布三个原料目录意味着什么?将给传统中药材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以传统中药材为原料备案产品的监管思路有何变化? 加速中药材原料保健食品上市 中药材是中药产业链的源头。通过不同形式的精深加工,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产品形式愈发多样。除了传统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外,近年来中药材在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配方产品、药食同源普通食品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次三个中药材品种纳入保健食品备案原料目录,开辟了传统中药材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可单方在备案产品中使用的先例。这将大大提升中药材原料的保健食品研发上市的速度,意味着中医药作为我国保健食品领域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中国方案’加速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董政起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药材首次进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表明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审批政策更加宽松,市场对保健食品的宽容度更大,是推进保健食品注册和备案“双轨制”管理的有力举措。 人参、西洋参和灵芝是保健食品中常见的中药材原料。此前,生产含有此类中药材的保健食品需要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注册,耗费时间长,且注册有效期只有5年。正式纳入原料目录后,以人参、西洋参、灵芝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就可以采用备案制,即企业只需向所在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材料,进行备案即可。这将为企业降低成本,为新品开发节约经费和时间。 广东药科大学研究员肖炜说,现行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实行备案和注册审批的“双轨制”。保健食品原料和保健功能实行目录管理,原料目录界定了注册与备案的通道,纳入原料目录的可以直接备案。这意味着以这三种中药材为原料的产品可以直接备案为保健品,加速了优质产品的上市,可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中药材用于保健食品和用于药品的规定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肖炜介绍,如中药材在保健食品和药品中的定义不同,在保健食品中,中药成分通常被视为具有功能活性,而在药品中,则被视为具有药效活性。两者的审批程序、应用范围也不同,中药材用于保健食品的标签要求不能涉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功能,而中药材用于药品则可以声明对特定疾病有治疗效果等。 “总的来说,中药材用于保健食品和药品的规定存在一定差异。保健食品强调的是调节机体功能,而药品则是具有治疗疾病的目的。无论是保健食品还是药品,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肖炜强调。 需关注中药材原料的道地性 目前,现有注册的以人参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产品较多。关于人参生长年限的相关规定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热点。此次发布的目录显示,保健食品中所使用的人参是人工种植的,年限为5年及以下。这与目前的注册产品要求保持一致。 “保健食品使用中药材作为原料的优势,在于中药材具有很强的中医传统功效。因此,要高度关注中药材原料的道地性。”董政起说,保健食品相比于药品,具有低剂量长期服用的特点。中药材作为保健食品原料时,需要更关注其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外源污染物的安全性指标。 对此,原料目录明确规定,纳入原料目录的中药材的原料名称和品种来源与现行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同品种项下的内容保持一致。本次列入原料目录的原料在产品备案时,仅可使用单方原料,不可与其他原料复配使用。对于有多个品种来源的原料,在产品备案时应明确使用的品种。 质量方面,人参、西洋参和灵芝必须采用正品,不允许使用劣质品或赝品伪品;须采用干燥、无杂质、无虫蛀、无变质等符合药典质量标准的中药材。原料目录对人参、西洋参和灵芝的有效成分也进行了限定,确保其含量达到一定标准,并且规定了保健食品中使用人参、西洋参和灵芝的最大用量,防止过量使用造成不良反应。 肖炜认为,人参、西洋参、灵芝作为名贵中药材,纳入原料目录后,通过规定原料名称和品种来源,限制保健食品市场中使用非正规、劣质原料等,有助于减少虚假宣传和低质产品。同时,通过明确保健功能声称和原料使用规定,可以增加市场透明度,有助于提升保健食品产业的信誉和形象,引导消费者做出合理选择。 加强质量监管尤为重要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不规范的中药材原料产品也开始流通,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专家表示,传统中药材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对规范中药材行业发展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加强质量监管尤为重要。 在肖炜看来,当前,对以传统中药材为原料备案的产品监管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质量标准不统一、标签不准确、产地难追溯等。他建议,要加强核实中药材原料的来源和质量。监管部门应对提供中药材原料的生产企业进行审查和备案,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同时,应加强对中药材原料的种植、采收、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还要制定监管标准和规范,建立区别于药材标准的中药材保健食品原料质量标准,明确原料的植物基原和种植年限,对指标成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等作出限量规定。 “各方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生产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地方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构建高质量的监管体系。企业应当严把进货关,加强原料采购管理,对采购的原料质量负责,积极建立原料溯源体系。监管部门在生产许可、体系检查等事中事后监管环节,也要加强原料供应商资质检查,逐步构建以查验‘合格证’为基础的监管体系。”董政起补充说。 作为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专家建议,可关注并优先选择生产企业所用中药材原料来源于道地产区,原料种养殖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原料基地通过绿色、有机认证或使用绿色、有机种植技术等的产品。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GCrYWoy2c4 返回目录>> 快检检出4个“阳”?专家:别自行用药 2024-01-17 网易健康 元旦前后,冬季流感进入新一波小高峰。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每100个门急诊病人中就有10个左右有流感样症状,这其中,约一半人(52.5%)检测出了流感病毒感染。 2024年元旦前后,冬季流感在南方省份进入新一波小高峰。 随着呼吸道快检产品的推广应用,有网友发现,使用多种病原联检产品检测后,自己“阳了个大的……结果出来一看惊呆了”:竟然同时感染了肺炎链球菌、新冠病毒、甲流、乙流病毒4种病原体。 检出了多个“阳”,可以自行使用对应药物吗?医生紧急提醒:不要自行用药!测出阳性不代表就是致病病因,症状和流行病学史有时比检测结果更重要,该看医生还是要看医生。 症状、流行病学史有时比检测结果更重要 “测出有,但不代表它一定‘致病’”,对于联检产品测出呼吸道“多重感染”的情况,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印根权解释,这些病原体有的是定植菌,比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甚至一些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健康人的口咽、鼻咽部也可能有,但它们不一定是导致症状的元凶。 “怎样判断它是不是致病菌呢?要看孩子的症状表现以及当时的流行病史,症状与病史有时比检测结果还要重要”,印根权打比方说,如果孩子发烧、咳嗽、全身酸痛,班里有很多同学都是流感,这种时候,即使流感检测是阴性,也不代表能排除流感。 再比如,在此前支原体高发时期,如果孩子高烧三五天不退,咳嗽剧烈,查血时白细胞正常,C-反应蛋白稍高一点点,这些表现就是典型的支原体感染,“这种情况,就算你支原体测出是阴性,我也不能排除支原体”。 “总体来说,这种检测结果并不是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只是一种辅助”,印根权强调,要让检测结果发挥作用,需要结果医学知识和流行病学观点,由医生来判断。 “更不能说测出什么病原体就是什么病、就用什么药,这是错误的方式”,印根权特别强调,家长和患者不能直接根据检测结果来用药,用药必须根据病人的状态、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其他检查化验结果来综合评判。 该去看医生时不要“拖” 除了不要自行用药,印根权提醒,家长也要仔细观察孩子情况,把握好送孩子去医院的时机,不要太依赖检测结果。 比如发烧时,如果孩子发烧在两三天之内,一般情况都很好、精神也不错,可以在家观察;如果三五天后还在高烧,或者三天内每天都烧得很厉害、不退烧,就要及时看医生,不要自行买药、用药。 再比如咳嗽时,咳个三五天之内,如果孩子一般情况还好、精神也不错,可以在家观察,如果到5天、一礼拜还不好,甚至咳得更凶,咳到吐、咳到眼泪鼻涕一大把,就要早点去看诊。 印根权提醒,近段时间,腺病毒也在儿童中高发,腺病毒感染后,孩子可能出现眼睛充血、口咽部充血甚至有白色分泌物,高烧不退,孩子整体状态也不太好,这种情况,需要拍胸片看看有无肺部实变,“如果遇到重症的腺病毒感染,医生也会紧张起来,因为会留后遗症的,需要提前干预治疗”。 另外,孩子出现精神不好、食欲非常差、呼吸很快、脸色苍白等等表现,也是需要警惕的,“要随时到医院去,不要在家‘拖’”。 自行采样要确保手法规范、到位 对于居家快检,印根权强调,采样方法要做到规范也很重要,“咽拭子取样,要在咽后壁‘使劲’刮三圈,要找对位置,用点力,才能刮到细胞、测到核酸,如果只是在口腔里轻轻蘸一蘸、涂一涂,地方也没找对,标本都不合格”。 另外,自行采样也要避免污染样本,比如拭子不要碰到手、嘴唇,“我们皮肤上是有很多细菌的,如果污染了样本,测出来就没有价值了”。 流感测出阳性?若发烧了可以尽快用药 如果居家快检测出了甲流、乙流阳性,因为抗流感药有48小时之内的最佳使用期,可以尽快自行使用抗流感药吗? “有发烧了再考虑用药,没有发烧就不要用”,印根权表示,流感最典型表现是高烧、头痛、喉咙痛、全身酸痛,如果孩子有明显的症状,身边也有流行病学史,测出来是阳性,“早点用药我不反对”。 “但不管怎么说,用药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一方面家长更放心,另一方面用量把握得更好”,印根权表示。 快检产品方:进一步问诊后,在医生、药师指导下用药 针对如何科学使用快检检测结果的问题,1月15日,美团买药相关负责人答复记者称,多种流感及呼吸道感染疾病混合传播,明确病原对治疗很有意义。美团买药居家快检检测报告中除了明确显示12种呼吸道感染相关的病毒、细菌等是否检出,也会提供应对建议,如常见症状、需要就医的情况,以及用药建议。 美团买药相关负责人也提示,如果检测出病毒细菌阳性,建议在线上或线下进一步问诊后,在医生及专业药师的指导下用药,切勿盲目用药。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IOJHN55400388052.html 返回目录>> 这种被吹上天的油真不建议吃,别再花冤枉钱买了! 2024-01-17 网易健康 椰子油作为一种烹饪用油和美容产品,近年来 备受推崇和关注。 椰子油被宣称好吸收,不堆积脂肪,帮助减肥, 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滋润皮肤、美容。 到底这些是不是真的? 椰子油到底是啥?为什么被吹捧? 椰子喝了椰汁后,可以看到椰子的内壁有一层Q弹的白色椰肉。由于椰肉的脂肪含量高,所以可以从里面提取出油脂,就是我们所说的椰子油。 椰子油被市场追捧,主要是源于里面含有中链脂肪酸、月桂酸和维生素E等成分。而美容和瘦身,是大部分女性的追求。 椰子油真的可以减肥吗? 这个说法的来源,是来自椰子油富含“中链脂肪酸MCT”。这类脂肪酸由于具有相对短一些的碳链,被认为能够快速分解、吸收,所以能快速提供能量而不会囤积脂肪。而其他常用的植物油,则以“长链脂肪酸”为主,容易堆积脂肪。 不过,原理归原理,中链脂肪酸是否真的能减肥,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虽然有些实验发现能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有些研究发现中链脂肪酸可能有助于减少腰围和体重,但是其他研究则未发现明显的减肥效果。因此中链脂肪酸虽然对减肥有良好的前景,但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去验证。 此外,椰子油≠纯中链脂肪酸。椰子油中的中链脂肪酸虽然有54%,但其中占大头的月桂酸(C12),代谢方式与长链脂肪酸类似。 实际上椰子油里帮助 “减肥”的脂肪酸很少。 而且,椰子油本身就是 99% 的脂肪,热量超高, 100 克 的椰子油含有 895 千卡 的热量。想靠椰子油减肥,可能肥没减下来,又增了不少脂肪。 椰子油可以降低心血管病? 关于降低心血管发病率的说法,主要有这2种:椰子油富含中链脂肪酸,可以升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有利于血脂的健康。另外,椰子油不含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有好处。 但是,椰子油能升高“好胆固醇”吗?2020年3月发表在顶级心血杂志《循环》上的系统综述,通过汇总16项临床试验的数据显示: 与其他食用油相比,椰子油会显著升高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而这两种胆固醇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椰子油会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但无法抵消 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害处,所以并不一定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也就是说,虽然能带来好的一面,但是带来的坏影响更 大。 2017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在《饮食脂肪与心血管疾病》明确反对食用椰子油。 椰子油含维生素E能护肤美容吗? 椰子油能护肤美容的宣传,是源自里面含有抗氧化的维生素E。 但实际上,椰子油里的维生素E含量并不高。不要指望它能用来抗氧化、美容护肤了。 最后,椰子油也并非一文不值。椰子油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与非饱和脂肪酸相比,饱和脂肪酸的结构稳定,耐高温。所以如果想要油炸,椰子油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因为椰子油里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所以最好浅炸,不建议反复油炸使用。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OIC61K0052583KJ.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