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1117

发布时间:

2023/11/17

浏览次数:

1481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3-11-17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中疾控:10月新增127例猴痘确诊病例

2023-11-16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111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官网披露202310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

2023101-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27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17例、上海16例、浙江15例、北京13例、四川12例、河南8例、江苏7例、湖北6例、广西6例、湖南5例、黑龙江4例、福建4例、山东4例、天津2例、重庆2例、云南2例、河北1例、内蒙古1例、辽宁1例、江西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98.2%病例为男性,90.0%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病例中有2例女性。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中仅2人发生感染。三是97.2%为主动就诊发现,1.8%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FNR3AZdvXs

 

 

返回目录>>

 

国家癌症中心:大多数癌症发病并没有呈现年轻化趋势

2023-11-1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15日电 1115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癌症中心党委书记张勇表示,癌症发病是否年轻化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癌症发病的年龄分布差异较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如果单纯从发病的平均年龄看,癌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的癌症发病在总人口当中的占比越来越多。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部分具有长期连续监测数据的人群肿瘤登记数据来看,如果扣除人口老龄化因素的影响,也就是假定人口的结构不变的话,大多数癌症的发病并没有呈现出年轻化或者老龄化的趋势,而是基本保持相对的平稳。但是个别的癌症,比如前列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确实是逐渐趋向于年轻的,而肺癌的发病年龄分布则逐渐上升。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FNPRTMSMYW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力指导开展永聚煤矿办公楼火灾事故伤员救治

2023-11-17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吴倩)1116日晨,山西省吕梁市永聚煤矿办公楼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批示。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马晓伟主任和曾益新、雷海潮副主任立即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批示要求,把救治生命放在首位,安排国家级医疗专家赶赴当地,加强会诊,指导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因伤死亡和残疾。

  事故发生后,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第一时间派出120”救护车和医护人员赴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和转运工作。截至目前,在院收治伤员38人,其中危重伤员3人、重伤员4人、普通伤员31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已随国务院分管领导赶赴吕梁,加强医疗救治协调。1116日下午组织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协和医院等医院重症、呼吸、创伤、消化专业专家和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等11人,对收治伤员进行远程会诊。派出医疗应急司相关负责同志带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重症专家赶赴伤员收治医院,会同当地医务人员组成救治专家组,对收治伤员逐一会诊,一人一策制定救治方案,进行个案管理,全力保障伤员救治效果。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根据救治需要随时增派医疗救治力量,最大限度保障伤员生命安全。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3/1117/491607.html

 

 

返回目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消防疏散演习

2023-11-16    国家卫健委

 

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安全生产能力,1116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北京市西城区消防支队开展了以“预防为主、生命至上”为主题的消防疏散演习,委机关及驻楼单位共400余人参加。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雷海潮同志出席活动并讲话。

演习分为应急疏散和观摩培训两个环节,首先模拟火灾发生,按照规定程序开展初期扑救和疏散救援,办公楼内工作人员根据消防广播提示,有序疏散至楼外安全区域,随即开展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和模拟火灾逃生体验。此次演习组织有序、效果良好,对委机关消防安全工作和干部职工应急能力进行了系统实战检验,达到了排查风险、锻炼队伍、改善技能和宣传教育的目的。

雷海潮同志强调,各司局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刻认清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落实“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要求,通过演习进一步优化应急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消防预案,切实提升消防安全能力,坚决履行好安全生产的底线责任。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bgt/s7693/202311/e3ad78831a2b4ee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新)上线应用培训班在郑举办

河南省疾控

 

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新)(以下简称“专报系统”) 现已完成系统功能建设及业务功能测试,并已纳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为使各地尽快熟悉和掌握新建后系统的使用,我中心于2023116-9日在郑州市举办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新)上线应用培训班。本次培训班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郑州市航空港区寄生虫病防治科长、专报系统管理用户共计12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议特邀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张丽、李元元、尹建海、黄继磊授课,省疾控中心寄防所支部副书记鲁德岭、原虫室科长刘颖参加了开幕式。

通过此次培训,培训学员对新建设的专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了更全面直观的了解,同时基本掌握了系统具体功能操作使用方法,为后续开展县(市、区)级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引网址:http://www.hncdc.com.cn/sitesources/sjk/page_pc/gzdt/sndt/arti

 

 

返回目录>>

 

江永忠、闻胜当选国家疾控局第一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3-11-16    湖北省疾控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成立第一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委员会的通知》(国疾控法规函〔202367号),决定成立第一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委员会,下设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地方病标准专业委员会、环境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学校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消毒标准专业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伤害预防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等8个标准专业委员会,分别涵盖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环境健康、学校卫生、消毒、信息以及伤害预防控制等领域。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永忠主任技师/所长当选消毒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消毒标准专业委员会工作范围:负责消毒产品的卫生质量、检验方法和消毒效果评价标准;传染病传播风险控制相关的消毒标准(医疗机构除外)。闻胜研究员/副所长当选环境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工作范围:负责生活饮用水卫生、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公共场所卫生、环境污染健康影响与健康风险评估、室内环境卫生等卫生健康标准。

江永忠和闻胜两位同志作为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有利于开展本专业标准所需的基础研究,为标准研制提供技术支撑,为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化工作,推动疾控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摘引网址:https://www.hbcdc.cn/xwdt/gzdt/10109.htm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Nature子刊:罗小舟团队首次实现在酿酒酵母中从头合成植物激素茉莉素

2023-11-16    生物世界  

 

研究团队成功建立了植物激素茉莉素的酵母细胞工厂。相较于传统的植物提取,此法在生产上不受时令限制、可规模化放大,为茉莉素的高效和绿色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罗小舟研究员和Jay. D. Keasling教授课题组在 Nature Synthesis 期刊发表了题为:Engineering yeast for de novo synthesis of jasmonat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针对现阶段植物激素茉莉素在生产上面临的化学合成难度大、植物提取得率低等挑战,提出在酿酒酵母中重构茉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建立微生物细胞工厂以实现高效和绿色生产,为茉莉素在农业及化妆品行业的规模化应用铺平道路。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天然产物的异源生产成为可能。自1962年从素馨花中首次发现并分离茉莉酸甲酯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茉莉素生物合成通路的解析,完整的合成途径在2012年问世。

茉莉素在植物中的合成过程较为复杂,通路长,酶促类型多样,还涉及中间产物在不同细胞器间的转运:磷脂酶先将α-亚麻酸(α-LeA)从叶绿体膜上释放;α-LeA在叶绿体内,由多酶复合体催化形成12-氧代-植物二烯酸(OPDA);OPDA在过氧化物酶体中,经过3轮β-氧化生成茉莉酸(JA);JA在细胞质中被转化为下游衍生物茉莉酸甲酯(MeJA)、茉莉酸异亮氨酸(JA-Ile)等。

公认安全的酿酒酵母因含有多种细胞器,被该团队优先选择为茉莉素异源从头合成的微生物底盘。合成途径的复杂度为重构工作带来不少挑战,其中,在酵母中找寻适合中间体α-LeAOPDA合成的场所,是途径重构首要解决的难题。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首先在酵母的内质网中合成α-LeA。α-LeA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被合成,而酵母缺少叶绿体结构;酵母虽不能从头合成α-LeA,却可以在内质网中合成α-LeA的前体。受启发于此,该团队尝试在酵母的内质网中合成α-LeA。通过在酿酒酵母中引入克鲁维酵母来源的FAD,实现α-LeA在酵母的从头合成(图2A),但α-LeA的产量仅0.7 mg/L,远不够进行下游转化。共聚焦实验表明,相关基因均成功定位在内质网(图2B)。同时,研究人员还基于改造自由脂肪酸的代谢通路(图2C),将α-LeA的产量提升至51.2 mg/L(图2D)。

其次,在酵母的细胞质中合成OPDAOPDA在植物的叶绿体中被合成,同样需要在酵母中寻找适合OPDA合成的场所。细胞质和过氧化物酶体是潜在的候选选项:若在细胞质中合成OPDA,后续需要OPDA转运进过氧化物酶体完成下游转化;若在过氧化物酶体中合成OPDA,则需要底物α-LeA先行转运至过氧化物酶体。考虑到α-LeA在过氧化物酶体中被降解的可能性,该团队尝试将OPDA合成途径(LOXAOSAOC)定位至酵母的细胞质中。首先对不同来源的LOX进行活性筛选(图3A)和组合表达,将中间体13-HPOT的产量提升至10.8 mg/L(图3B)。继续引入AOSAOC,成功实现OPDA的生产,产量4.9 mg/L(图3C3D)。共聚焦实验表明,相关基因均成功定位在酵母的细胞质(图3E)。

紧接着,在酵母的过氧化物酶体中合成JA。鉴于植物和酵母在β-氧化过程上的相似性,该研究直接模仿植物中JA的合成过程,在酵母中引入保留了自身过氧化物酶体定位肽的相关酶(OPRACSACXMFPKAT),在过氧化物酶体中成功实现JA的合成,产量达9.6 mg/L(图4A4B),进一步饲喂底物α-LeAJA的产量可达19.0 mg/L

最后,在酵母的细胞质中合成MeJAJA-Ile等衍生物。在产JA的酵母底盘中引入JMT以合成MeJA,产量3.1 mg/L(图5A5B);引入JAR合成JA-Ile,产量7.0 mg/L(图5C5D)。

至此,研究团队成功建立了植物激素茉莉素的酵母细胞工厂。相较于传统的植物提取,此法在生产上不受时令限制、可规模化放大,为茉莉素的高效和绿色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93180106181.html

 

 

返回目录>>

 

感到焦虑抑郁?可能是你的肠道菌群在“作祟”!Nature子刊:

产生丁酸盐的肠道菌群丰度降低、促炎菌群丰度增高会加重焦虑抑郁症状

2023-11-16    生物谷

 

 “不想上班,不想出门,只想躺着”、“莫名其妙地担心、纠结”……焦虑抑郁像一只住在大脑里的怪兽,吞噬着患者的快乐和活力,又像是一场情绪“重感冒”,为无数伙伴带来深深困扰。

目前,微生物组的潜在作用是临床神经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其中大多数研究是有关胃肠道中数万亿的常驻微生物,即肠道微生物组。肠道微生物组与多种疾病有关,除了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肥胖、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之外,还与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在内的精神健康障碍疾病息息相关。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健康个体与焦虑抑郁患者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之间存在差异。

肠道微生物组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互养关系和对营养的竞争影响着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稳定、组成和功能。迄今为止,多数研究只考虑了单个细菌分类群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而未考虑到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和群落特性,而该特性可能是了解细菌-宿主通讯如何影响宿主生理的关键因素。

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Leveraging the microbiome to understand clinical heterogeneity in depression: findings from the T-RAD study”的研究论文[1],发现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中丁酸盐的分类群丰度降低和炎症相关分类群丰度的增加可能会加重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纳入了德克萨斯抗抑郁研究(T-RAD)中的179 名参与者(女性124 名),平均年龄为46.2岁。通过健康问卷(PHQ-9)评估抑郁症的严重程度(0-27,分数在20-27之间为严重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7项量表(GAD-7)用于测量焦虑症状。维度快感评定量表(DARS)评估四个领域的快感缺失,DARS 总分范围为0-68,分数越高反映了更大的动机、努力和快乐。结果显示,50%的参与者患有中度或更严重的抑郁症(PHQ-9总分≥10),37%的参与者患有中度或更严重的焦虑(GAD-7总分≥10)。

研究者收集了受试者粪便样本并进行16S rRNA测序,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先进生物信息学工具-加权相关网络分析(WCNA)用于识别肠道微生物群的共生网络。该工具整合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群落性质,通过定义高度相关的分类群,识别高度连接的中心分类群,并比较不同相邻矩阵的网络结构来研究生物网络的结构。通过WCNA 鉴定了三个细菌模块,分别标记为绿松石、蓝色和棕色,分别代表共同出现的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化网络。

模块特征分类群(ME)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显示,棕色模块与焦虑和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并与快感缺乏正相关,提示该微生物网络的丰度较低与临床症状增加有关。紧接着,研究者对棕色模块的微生物组成进行了进一步调查,确定枢纽类群和临床显著的类群。

模块枢纽类群被定义为模块网络中连接度最高的分类群,棕色模块枢纽类群是属级分类群,包括Ruminococcaceae 家族分类群、Christencenellaceae家族分类群和Clostridiales vadinBB60组家族分类群。研究者将Pearson 相关系数>0.35的棕色模块枢纽类群在硬阈值相关网络中可视化,也显示了以上三种分类群的存在,并且该三种分类群与其他几种产生丁酸盐的细菌有关,其中,Ruminococcaceae家族分类群最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丁酸盐有助于维持肠屏障的完整性和肠通透性以及抗炎作用,可改善抑郁症和焦虑。丁酸盐是肠上皮细胞的主要燃料来源,支持肠上皮细胞的稳态增殖,有助于维持肠屏障的完整性和肠通透性的生物标志物,已证明与抑郁和焦虑症有关。此外,丁酸促进肠道调节性T细胞分化和生产的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 -β,同时降低成熟抗原呈递树突状细胞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表明其在免疫调节中的直接重要性,失调的免疫反应与更严重的抑郁症状有关,产生丁酸的菌落减少与抑郁和焦虑等情绪症状有重要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分类群和模块之间的关系代表了临床特征和细菌群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GAD7(广泛性焦虑障碍)分类群与棕色模块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同时分类群与模块之间的高度相关性表明,驱动焦虑的是整个棕色模块菌群,而不是由模块中的单个菌群决定的。PHQ9(评估抑郁症的健康问卷)分类群与棕色模块相关性较弱,而DARS(维度快感)分类群与棕色模块无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棕色模块与焦虑之间存在强烈关系,与抑郁的关系不稳定,而与快感缺乏之间的关系较弱。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根据来自抑郁症参与者样本的微生物组测序数据确定了三个共同出现的菌群模块,其中棕色共现模块与临床抑郁和焦虑显著相关。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者提出,丁酸产生类群的丰度降低和炎症相关类群的丰度增加可能导致抑郁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增加。

无独有偶,也有文献[2]曾指出,食用长双歧杆菌1714后,海马依赖的视觉空间记忆表现有细微的改善,额叶中线脑电图活动性也有增强,提示菌群微生物与减轻压力和改善记忆有关。近年来,以上所提及的新兴的精神生物学概念得到广泛关注,即具有潜在精神健康益处的活微生物有可能成为一种管理压力相关疾病的新方法,这项研究进一步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注心理健康,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探寻到与焦虑抑郁和解的方法,愿心灵沐浴阳光,快乐填满胸膛。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3868011e41a.html

 

 

返回目录>>

 

中医药重要突破!Science子刊:首次使用现代科学,解释中医的治疗原理

2023-11-16    梅斯医学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以及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华人民的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可谓是“华夏瑰宝”。

中医药的起源还得追溯到原始社会,在人们不断地与自然灾害、猛兽、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经验并能对食物有所甄别。

而到了氏族公社后期,为了挽救更多无辜的生命,神农帝开始尝百草、定药性,经过整理和编撰形成了《神农本草经》,为中国传统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谈历史缺乏实感,那就看看近现代的中医药发展。

“脍炙人口”的莫过于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其中,屠呦呦为青蒿素的重要发现者,该奖项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而在新冠肆虐的日子里,中医药抗疫方案“响彻”全球,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智慧,将中国中医药再一次推向了国际视野。

然而,在理解中医药的机理根源方面一直存在着两大挑战,造就了其“难被认可”的局面:

i)中医经典理论缺乏科学依据,阻碍了从现代生物医学角度对中医的理解;

ii)中草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以及化学物质的治疗蛋白靶点往往是未知的,因此采用传统的“蛮力攻击”来筛选中草药/化学物质的方法并不可行。

近日,来自中国和美国多校联合的研究团队建立了网络医学框架,揭示了中医的治疗系统原理,即疾病症状与中草药靶点在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上的拓扑关系。这项研究或成为“破局”的开始——让传统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不再是“神话”,通过真实世界临床数据验证,首次建立了解释中药治疗原理的科学理论。

其实,传统中医里不存在“疾病(disease)”的概念,因此将TCM与现代生物医学关联起来的确是“困难重重”,比如「疾病模块」相关的研究结果无法直接运用于中医。

为填补这一空白,研究者提出了中药的网络医学理论与方法,认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中的“对症下药”能通过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拓扑关系来解释。在这个方法中,研究者更关注症状而非疾病,该理念也与中医本身的“根据症状表型来诊断和治疗”的做法一致。

这里需要补充两个概念: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omePPI)和网络医学(Network medicine)。

PPI是一个由蛋白质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通过物理的方式相互作用和相互连接。

而网络医学是利用PPI揭示疾病和药物模式。网络医学表明,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往往会在PPI中形成局部聚类模块, 当两个疾病模块之间的网络距离较短,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共病现象。同时,网络医学的建立还有助于预测药物疗效,从而开发出药物再利用的方法。

研究设计

首先,研究者尝试使用症状表型来描述中医的适应症和功效,探究症状的人类PPI模式。当然,之所以能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基于症状表型”的事实,同时有“症状表型中疾病分类学和蛋白质/基因关联数据”作为进一步的支持。

于是,研究者依靠症状-基因关联数据集确定了与各种症状相关的基因,并将这些基因映射到PPI中相对应的蛋白质上。

计算发现,两个症状的共有疾病数量与PPI模块之间的平均网络距离(Dab)呈负相关。即症状模块之间的网络距离越近,它们在疾病中的共现程度就越高,在生物学上也更为相似。

举例来说,发热和腹泻这对症状的网络距离Dab1.25,远低于平均值2.01;因此,这两个症状的共病数达到1278,远高于平均值236。这也与认知一致,腹泻和发热会同时出现在很多疾病中,如炎症性胃肠病、新冠感染等等。

相反,眼痛和厌食的Dab较大(2.91),所以它们的共病数仅为13

人类PPI的症状模式

下一步,便是将中草药引入其中,确定中药-症状网络来描述治疗效果。研究者开发了一种由8个“管道(Pipeline)”组成的多模式方法,每个“管道”都会为每对草药-症状生成一个基于网络的指标。

为帮助大家更为直观地理解,还是以“发烧”症状为例,来探寻治疗该症状的有效草药。

中药银柴胡与“发热”症状相关蛋白模块之间的接近z评分为-4.32,高负值的网络接近z评分意味着该药物对症状有着明显的疗效。这与真实情况一致,中国药典(CHPH)中记录银柴胡为治疗发热的中药,也经常被中医用作治疗温病最后阶段的虚热。

接近z评分为-2.82的黄柏,同样是中医公认的治疗发热的草药,可用于治疗肺炎和肺结核。具体来说,黄柏中的主要活性化学成分为小檗碱,具有抗炎和解热的作用。

相反,与PPI“发热”模块相距甚远的草药,比如:川乌的接近z评分为1.77,该分数意味着川乌不太可能对发热有效,这也与专家认知一致。在草药-症状网络上,川乌更接近于“腹痛”,z评分为−1.25,其抗炎、镇痛和抗肿瘤的作用也得到CHPH和中医的认可。

草药-症状网络的构建过程

以发热为例的草药-症状网络

至此,网络医学框架便被成功地搭建了起来,但其有效性和科学度究竟如何呢?

于是,研究者从湖北省中医院收集到1936例肝硬化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共记录到114种症状、218种草药和23413对草药-症状网络。接着,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验证“草药-症状对的网络接近度能预测草药治疗症状的有效性”。

首先,研究者比较了患者数据集中出现的(代表医生开处方中的草药)和临床数据集中缺失(代表医生未开出的草药)的中草药-症状的网络接近度,观察到在所有的8个邻近管道中,患者数据集中的中草药-症状的网络接近指标明显低于临床数据集中缺失的。

这意味着,中医医生倾向于开出治疗目标接近PPI中症状模块的草药,即近段草药更有效,也与医生专业知识一致。

患者使用的草药和临床未使用的草药

接着,研究者对草药的“有效性”进行了定义,即接受草药的患者比不服用的情况下恢复得更好,则被认定为“有效的”。筛选后得到986对有效的草药-症状组合,而这些有效的草药-症状对往往有着更低的网络接近度值。上述结果与假设一致,也就是说,有效的草药-症状对位于网络近段。

986对有效草药-症状组在网络中的表现情况

最后,研究者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的方法,从888对草药-症状组合中筛选出86对,这86对病例治疗组的症状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在中医网络框架中,这86对有效的草药-症状组合有着更低的网络指标,均处于网络近段,与PSM法评估得到的结果一致。

PSM与网络指标接近性、

举例来说,白术与食欲不振这对草药-症状组合。

在真实世界中,研究者对比了接受白术治疗的食欲不振患者(病例组)和未接受白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匹配。结果发现,白术明显改善了患者食欲不振的情况;具体来说,病例组恢复率为79.53%,对照组恢复率为72.5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网络临近性显示,白术的蛋白质靶标与食欲不振症状模块之间的z评分为-2.45,即白术在改善食欲不振方面具有潜在疗效。与上述结果对比可见:网络接近性的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

中国药典中记载,白术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一味重要的中药。先前有研究表明,白术中提取出的白术内酯1能够调节胃肠功能,有效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发挥改善患者食欲的功效。

综上,本研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首次从复杂网络与系统角度提出了中药治疗原理的现代科学解释,并纳入真实临床数据论证了该网络医学框架的有效性。研究者依据草药靶标和症状关联搭建起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上的拓扑关系,构建了新的中药原理研究范式,或成为中医药理研究的热点方向。

“中医药同样是现代医学的医疗手段”。未来,随着更多的科研铺路,期待中医药这块瑰宝也能受到更多的关注,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dcd8011e35c.html

 

 

返回目录>>

 

Nat Metab:意外!减少维生素B5可以减缓小鼠乳腺癌的生长

2023-11-16    生物谷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帝国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表达一个称为Myc的癌症驱动基因的乳腺癌细胞在生长和存活过程中严重依赖维生素 B5。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11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论文标题为“Vitamin B5 supports MYC oncogenic metabolism and tumor prog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这些作者研究了癌症驱动基因Myc对代谢的影响。在Myc高度表达的肿瘤细胞中,Myc干扰正常过程,推动细胞生长,并使肿瘤细胞依赖某些营养物质。这些依赖性可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加以利用,但由于Myc在整个肿瘤中的表达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很难在人类肿瘤中恰当地鉴定和靶向代谢依赖性。

这些作者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小鼠体内培育乳腺肿瘤,这两种细胞的Myc含量有高有低。他们还将人类乳腺癌肿瘤组织移植到小鼠体内,这些肿瘤组织也混合了Myc高表达区和Myc低表达区。

通过使用一种名为质谱成像的技术,这些作者发现维生素 B5 与小鼠和人类移植肿瘤中的 Myc 高含量区都有关联。在乳腺癌患者的活组织切片中也观察到了这种关联。

他们发现Myc 增加了一种称为SLC5A6的多维生素转运体(multivitamin transporter)的数量,从而使更多的维生素 B5 进入乳腺癌细胞。当他们让这些癌细胞产生更多构成SLC5A6的分子时,更多的维生素 B5 进入它们内部,即使是 Myc低表达的乳腺癌细胞也是如此。这足以使这些癌细胞更快地生长,就像Myc通常所做的那样。

此后,他们给这些小鼠喂食缺乏维生素 B5 的食物,结果发现,与喂食标准食物的小鼠相比,混合Myc低表达的癌细胞和Myc高表达的癌细胞的肿瘤的生长速度更慢。人类乳腺癌组织移植到小鼠体内后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这些作者认为这种与肿瘤生长的关联是由于维生素 B5 在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维生素 B5 一旦进入癌细胞,就会转化为一种叫做辅酶 A 的分子,该分子然后可用于许多代谢途径。这最终会产生更多能量和物质(如脂肪、蛋白和碳水化合物),使这些癌细胞得以生长。

虽然这项新研究将维生素 B5 与肿瘤生长联系在一起,但仅仅限制癌症患者摄入维生素 B5 的做法过于简单---维生素对于免疫系统反击肿瘤也很重要。这些作者目前正在制定策略,在不影响免疫系统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削弱肿瘤,以增加临床结果良好的可能性。

论文第一作者兼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前博士后研究员Peter Kreuzaler说,“以前,肿瘤代谢是大批量测量的,无法深入了解肿瘤区域如何以不同方式使用维生素等分子。在这项新研究中,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的专业成像技术,我们可以看到肿瘤各处的代谢有何不同,而且只需减少一种维生素就能阻止一连串的癌症驱动事件。但这还不是全貌--这项新研究中使用的小鼠免疫系统较弱,因此下一步要看的是在强大的免疫系统中去除维生素B5的影响。”

追踪维生素 B5 水平还可能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来帮助科学家们和医生了解患者肿瘤的遗传组成。这些作者还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合作,正在开发维生素B5的示踪剂,用于在临床试验中识别更有可能对Myc特异性治疗产生反应的患者。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癌基因与肿瘤代谢实验室高级组长Mariia Yuneva说,“许多人的癌症对治疗没有很好的反应,或者现有治疗方法毒性太大。在癌症小鼠模型中,肿瘤的代谢依赖性已被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了探索,并显示出了希望。然而,人类肿瘤要复杂得多。我们必须了解不同遗传特征的作用,以及肿瘤与人体自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设计出靶向人体肿瘤代谢的有效疗法。”

“机体正常功能需要维生素 B5,因此试图限制肿瘤获取维生素 B5 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维生素 B5 是由肠道中的微生物产生的。但如果能测试一下改变维生素水平如何对治疗产生影响,或者我们如何利用维生素B5代谢来表征一个人患的是什么类型的肿瘤,以及它是否会对不同的治疗方法产生反应,那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癌症大挑战计划主任David Scott说,“看到Rosetta团队如何应用其开发的质谱成像管道来更好地了解肿瘤代谢,揭示维生素 B5 对肿瘤生长影响的重要见解,真是太棒了。”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5e680052125.html

 

 

返回目录>>

 

Nature:我国科学家揭示蛋白CHIT1促进灵长类动物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衰老

2023-11-16    生物谷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团队探究了与小胶质细胞相关的蛋白CHIT1在衰老中的作用。他们确定了衰老脊髓中与衰老相关变化有关的小胶质细胞的不同状态。他们将它们的存在与运动神经元的衰老联系起来,并提出将CHIT1作为衰老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HIT1-positive microglia drive motor neuron aging in the primate spinal cord”。

这些作者利用多种技术,包括液滴微流控技术和单细胞标记逆转录测序技术,分析了脊髓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在猴子和小鼠体内进行的涉及CHIT1处理的实验表明,运动神经元传导能力受损,身体活动能力下降。他们观察到小鼠脊髓中不存在 CHIT1+小胶质细胞,这表明这是一种灵长类动物特有的现象。

在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活组织切片中,CHIT1 的特异性表达升高,这标志着一种以前未报道过的神经毒性小胶质细胞状态。这些作者将这种状态称为“衰老诱导的运动神经元毒性 CHIT1 阳性小胶质细胞(aging-induced motor neuron toxic CHIT1-positive microglia, AIMoN-CPM)”。他们发现,CHIT1阳性小胶质细胞优先定位在运动神经元周围,在年老猴子和老年人的脑脊液和血清中观察到CHIT1的水平升高。

这一发现提示着,这个已发现的小胶质细胞亚群及其与运动神经元衰老的关联可能成为抗脊髓衰老治疗干预的潜在靶点。这些作者提出了潜在的干预策略,包括用抗体阻断 CHIT1 的神经毒性、使用现有的转化生长因子β 受体抑制剂以及用诸如抗坏血酸(维生素 C)之类的保护性化合物进行治疗。

这些作者的结论是,CHIT1阳性小胶质细胞是与年龄相关的脊髓变性的关键因素,导致运动神经元衰老。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运动神经元在衰老过程中的脆弱性是否可以通过治疗干预来抵消CHIT1诱导的影响,从而延缓脊髓衰老。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227800e79d5.html

 

 

返回目录>>

 

《自然·神经科学》:APOE4的超强致阿尔茨海默病毒性,终于有解了!

2023-11-16    奇点糕

 

斯坦福大学Michael E. Belloy团队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这项发表在著名期刊JAMA Neurology上的研究发现,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AD)最强风险基因APOE4对东亚人伤害最大,而且散发型AD最强保护基因APOE2也不保护东亚人[1]APOE基因这种“厚此薄彼”的行为,着实伤了很多读者的心。

在那篇文章的留言中,有很多读者留言问我们APOE4在不同人群中的携带率。今天我们查了下相关的文献,发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2020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及了相关数据,亚裔携带APOE4的频率为9%,西班牙裔为12%,白人为14%,非洲裔为19%[2]

不难看出,虽然APOE4对东亚人伤害大,但是亚裔的APOE4携带率相对较低。这多少算是个好消息。

不过,我们今天就要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真正的好消息。

今日,由美国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黄亚东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自然·神经科学》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3]

他们发现,在将2019年发现的家族性AD保护性突变APOE3 R136S[4]引入APOE4中之后,可以消除APOE4的毒性。具体来说,纯合的APOE4 R136S突变可完全防止APOE4驱动的Tau病理、神经变性和神经炎症。

由于APOE4是最强AD风险基因,且55%-75%AD患者携带APOE4。因此,这项研究意味着,科学家已经吹响了围剿“最毒”基因APOE4的号角,为AD的治疗打开了新大门。

关于APOE3 R136S的发现过程,我们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2019年,哈佛医学院等22所研究机构发现这个突变时,我们就做了深度报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超链接跳转回顾一下。

在黄亚东看来,APOE3 R136S突变的发现,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是个里程碑事件。不过当时的研究发现,它可以保护PSEN1-E280A携带者免受早发性AD的影响[4],对于这个突变是否可以消除APOE4的不良影响还无人知晓。

为了了解R136S突变对APOE4的影响,黄亚东团队分别在Tau病理小鼠模型(PS19)和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中,研究了不同拷贝数APOE4 R136STau病理的影响。

他们构建了PS19-E4(纯合APOE4)、PS19-E4-S/S(纯合APOE4 R136S)、PS19-E4-R/S(杂合)和PS19-E3(纯合APOE3)四种小鼠模型。在用AT8抗体标记不同小鼠模型大脑中p-Tau的积累水平时,他们发现PS19-E4小鼠的AT8阳性p-Tau覆盖面积是PS19-E3小鼠的两倍,PS19-E4-S/S小鼠的p-Tau水平与PS19-E3相当,PS19-E4-R/S小鼠的p-Tau水平未见减少。

纯合APOE4 R136S的保护作用初现

随后,基于APOE4纯合型AD患者的hiPSCs,黄亚东团队发现,在APOE4中引入R136S突变,会减少神经元中p-Tau的积累。

具体来说,与E4神经元相比,E3神经元的p-Tau水平显著降低;E4-S/S神经元的p-Tau水平降低了约40%E4-R/S神经元的p-Tau水平没有下降。另一种检测方法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R136S对神经元Tau水平的影响

由于神经细胞对Tau蛋白的摄取是由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s)介导的,而在APOE4中引入R136S,会破坏HSPGsAPOE4蛋白的结合,进而导致神经细胞对Tau的摄入减少。

从数据上来看,如果用神经元的中位荧光强度(MFI)来反映单个细胞摄取Tau-488的中位水平的话,与E4神经元相比,E4-S/S神经元的MFI降低了约50%,表明Tau-488摄取减少;E3神经元也显示出Tau-488摄取减少约20%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E4-R/S神经元的MFI没有显著差异。

黄亚东团队还注意到,APOE基因被敲除的细胞系(EKO)对Tau-488的摄取明显减少,大约只有E4-S/S神经元的水平。

以上数据说明,E4-S/S可减少人神经元对HSPG介导的Tau摄取,进而减少p-Tau在神经元中的积累。

R136S抑制Tau摄取

以上两个研究证实了R136S抑制Tau摄取和积累,接下来黄亚东团队探索了APOE4 R136S对小鼠模型Tau病理的影响。

在前面提及的四种小鼠模型10个月大时,黄亚东团队探索了小鼠大脑的病变情况。

他们发现,与野生型小鼠和PS19-E3小鼠相比,PS19-E4小鼠的海马体积明显缩小。让他们吃惊的是,PS19-E4-S/S小鼠的海马萎缩程度与野生型小鼠和PS19-E3小鼠相似。PS19-E4-R/S小鼠的海马萎缩部分得到挽救,虽然没有达到PS19-E3的水平,但也接近了。不过,在所有小鼠6个月大的时候,它们的海马体积没有明显差异。

此外,与PS19-E3小鼠相比,PS19-E4小鼠的侧脑室明显增大,而PS19-E4-S/S小鼠的侧脑室没有扩大,PS19-E4-R/S小鼠的扩大幅度较小。

以上数据表明,R136S突变可改善Tau病理小鼠模型中APOE4驱动的神经退行性变,而且纯合突变是实现彻底拯救所必需的。

R136S对海马和侧脑室的影响

在研究的最后,黄亚东团队探索了APOE4 R136S对脑细胞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APOE4 R136S会增加具有保护作用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亚群,并减少与疾病相关的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亚群,而且这种相关性具有基因剂量依赖效应。简单来说,纯合APOE4 R136S的作用最强。

总的来说,黄亚东团队这项研究成果证实,在APOE4R136S突变具有保护作用,纯合APOE4 R136S甚至能完全抵消APOE4Tau病理等的促进作用。

未来,有必要研究APOE4 R136SAβ病理以及小鼠模型认知的影响,以及阻断APOE4HSPGs的结合,是否可以重现APOE4 R136S的效果。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特效药,或许就藏在这个研究的背后。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360e80105812.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人造皮肤组织中首次3D打印出毛囊

2023-11-17    科技日报

 

  由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科学家领导的团队首次在实验室培养的人类皮肤组织中3D打印出毛囊。尽管距离设计出能长出头发的皮肤移植物还需几年时间,但这项研究在再生医学和药物测试方面仍有潜在应用。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一项概念验证研究,证明可以使用3D生物打印以高精度、可重复性的方式创建毛囊结构。这种自动化过程是使未来制造皮肤成为可能的必要步骤。

  使用人源细胞重建毛囊一直是个挑战。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在3D环境中培养这些细胞,它们可能会产生新的毛囊或毛干,新研究则建立在这项工作的基础上。

  科学家首先让皮肤和毛囊细胞样本在实验室中分裂和增殖,直到有足够的可打印细胞为止。接着,他们将每种类型的细胞与蛋白质和其他材料混合,创造出打印机使用的“生物墨水”。打印机用一根极细的针来沉积生物墨水,一层又一层地建造皮肤,同时也创造了沉积毛细胞的通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皮肤细胞迁移到毛细胞周围的这些通道形成的结构就如同真实皮肤中存在的毛囊结构。

  目前,这些组织的寿命为23周,未来的研究旨在延长这一期限,让毛囊进一步成熟,并为它们在药物测试和皮肤移植铺平道路。

  研究人员表示,当前模仿人类皮肤的工程结构非常简单,通过添加毛囊来增加其复杂性,将会提供更多关于皮肤如何与局部产品相互作用的信息。同时,这项新研究在开发和测试针对烧伤和其他皮肤疾病的更佳疗法方面迈出了令人兴奋的一步。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7/c14739-40120385.html

 

 

返回目录>>

 

新型可穿戴设备能“识音辨病”

2023-11-17    科技日报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推出一款新型软质、微型可穿戴设备,其性能远远超出了医生听诊检查时获得的间歇性测量结果。这些设备轻柔地黏附在皮肤上,可在身体任何区域的多个位置同时无线连续跟踪体内的微妙声音。这项新研究16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

  团队在15名患有呼吸和肠道运动障碍的早产儿和55名成年人(其中20名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身上测试了这些设备。

  每个设备均采用柔软硅胶封装,长40毫米、宽20毫米、厚8毫米。在如此小的体积内,却包含闪存驱动器、微型电池、电子元件、蓝牙功能和两个分别朝向身体内外的微型麦克风。通过捕获两个方向的声音,算法可分离外部(环境或邻近器官)声音和体内声音。

  在开发新设备时,研究人员考虑到两个弱势群体: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早产儿和手术后的成年人。

  新设备可在婴儿清醒和睡眠期间连续无创监测,不会打扰他们,还提供了安全确定婴儿与空气运动(进出气道和肺部)、心音和肠道蠕动相关“特征”的机会,同时关注昼夜节律。此外,对于儿童和婴儿,心肺和胃肠道问题是生命前5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胃肠道问题伴随的肠鸣音是大量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这一设备可监测这些声音,除了提供持续监测外,还能使重症监护婴儿摆脱连接到床边监视器的各种传感器、电线和电缆的束缚。

  团队也在成年患者身上展开测试,在所有受试者中,设备同时捕获不同位置的肺音和身体运动的分布,使研究人员能够分析整个肺部一系列区域的单次呼吸。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持续实时监测这些声音,他们可确定肺部健康状况是好转还是恶化,并评估患者对特定药物或治疗的反应如何,然后针对个别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

  “识音辨病”设备的主要优点是能同时获取和比较器官不同区域的声音。举个例子,这就像十几名训练有素的医生用听诊器同时聆听肺部不同区域的声音,从而对肺部健康状况进行连续、动态的评估。与此同时,其不仅具有临床级的准确性,还提供了临床护理的新功能,只需轻轻地黏附在皮肤上,就形成一个全面的、非侵入式传感网络,捕捉声音并将这些声音与身体相关联。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7/c14739-40120384.html

 

 

返回目录>>

 

援外医疗“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2023-11-17    科技日报

 

  中国的红枣汤让马里受伤男孩在意志低落时心情有了起色、一根小小银针在科威特收获了不少“中医粉”、中国援外先驱梅庚年先生的墓地由当地两代人守护48年……在1116日举行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回响在发布厅中,令在场者动容。

  用中医帮助当地治疗常见病

  “他现在已经成为马里的一名大学生了。”第14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第25批援马里医疗队队员,湖州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朱惠芳提起自己曾经悉心照顾两个半月的马里孩子满是欣慰。她回忆道,车祸导致这名爱动的男孩尾骶部压力性损伤,严重感染,一度失去了康复的信心。

  朱惠芳为他清理伤口、换药按摩,为他买来奶粉,给他煮红枣汤喝,还和他约定互相用对方的语言打招呼。在朱惠芳的护理下,那个又大又深的压力性损伤奇迹般愈合了。有一次小男孩回医院复查,正好碰到媒体采访,他冲着镜头介绍朱惠芳:“这是我的中国妈妈。”

  仁心仁术让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当地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医疗队员与当地居民建立了友好的感情,也让当地居民更深入地认识了中国和中国文化。

  “我最初到科威特时,当地人对小小银针能治病表示怀疑。”第478批吉林省援科威特中国医疗队队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刘春说,针灸、拔罐甚至会让他们恐惧。但当发现针刺、拔罐、穴位贴敷等中医治疗方式能帮他们治疗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这些常见病,还能消除失眠、湿疹、腹泻、便秘这些日常烦恼时,他们却一点点变成了“中医粉”。

  “后来我们中医诊所的病人络绎不绝。”刘春说,太极拳、八段锦这些中式健身方式也渐渐地走进了当地民众的生活中。

  为当地培养1600余名公共卫生医师

  20148月,第24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长暨国家埃博拉防控专家组组长、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逆行出发,前往当时的埃博拉疫区。“能不能去、去了做什么、风险有多大,这些都是当时担心的问题。”王振常说,经过国家卫健委和各级部门严格科学判断部署,团队按期出发开展调研、分析工作,到援助点开展防控工作。此外,团队还有一个特别的任务。

  “我们按照国家部署为几内亚培训公共卫生医师。”王振常说,这项工作历时两个多月,大家冒着较大感染风险,超额完成1000名的培养任务,为当地培养了1600多名公共卫生医师,获得了“几内亚共和国勋章”。

  第234批援多米尼克中国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德熙发挥所长,在多米尼克开展了第一例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术、第一例动态心电图监测、第一例动态血压监测等“多个多米尼克首例”。“援外经历让我意识到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的迫切性。”吴德熙说,因此,援助工作还要“授人以渔”把技术留在当地。吴德熙努力当好当地同行、医学生的老师,同时积极推动创立了多米尼克首个心血管内科,推动成立了中多心血管影像学中心和中多远程医学中心。

  60年来,中国向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了3万余人次医疗队队员。在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讲述中,人们深切感受到援外医疗队超越国界的医者仁心,他们在异国他乡抚平创伤病痛、治疗疑难杂症;他们与当地的同行亦师亦友,把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行医经验倾囊相助,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7/c14739-40120378.html

 

 

返回目录>>

 

你做的这10件事正在破坏免疫力

2023-11-17    北京青年报

 

  呼吸道疾病横行,自身免疫力就是最好的防护服。盘点10件破坏免疫力的事,快来自查,看看您有没有做过。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会让您更容易感染病毒或病菌,而且一旦感染,您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康复。这是因为您的身体无法制造出足够多的抗感染细胞和抗体,因为只有在睡眠时,身体才会释放某些有助于免疫系统的蛋白质(细胞因子)。

  焦虑

  只要有焦虑的想法,就会在短短30分钟内削弱免疫反应。持续的压力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使您更难抵御流感、疱疹、带状疱疹和其他病毒。

  缺乏维生素D

  强健的骨骼和健康的血细胞都需要维生素D,此外,维生素D还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鸡蛋、多脂鱼以及牛奶和谷物等强化食品中都含有维生素D。阳光是另一个重要来源。在夏天,通常每周2-3次,每次在手、脸和胳膊上晒5-15分钟就足够了。在冬天,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

  蔬菜和水果吃太少

  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制造更多抵御感染所需的白细胞:新鲜蔬果、坚果和种子含有大量的锌、β-胡萝卜素、维生素ACE以及健康身体所需的其他营养素。植物性食物还含有纤维,有助于降低体内脂肪比例,从而增强免疫反应。

  高脂食物吃太多

  油脂会阻碍白细胞与病菌的斗争。长期高脂肪饮食会破坏肠道中有助于免疫反应的细菌平衡。要选择不加糖的低脂奶制品,以及海鲜、火鸡和鸡肉等瘦肉蛋白,或者切去明显脂肪的瘦牛肉。此外,肥胖似乎更容易患流感和其他感染,如肺炎。

  很少户外活动

  阳光可以激发免疫系统中被称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帮助抵抗感染。户外活动还能带来其他好处,比如树林中的许多植物会产生植物杀菌剂和其他物质,呼吸到这些物质可能会增强免疫功能。

  吸烟

  香烟、咀嚼烟草或任何其他来源的尼古丁都会削弱人体抵抗病菌的能力。电子烟也会,而且,除尼古丁外,电子烟液体中的其他化学物质也会抑制免疫反应。

  过量饮酒

  只要过量饮酒一次,就会使身体抵抗病菌的能力减弱长达24小时。长期过量饮酒会削弱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增加患肝病、肺炎、肺结核和某些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最好不喝酒,如果饮酒,女性应尽量控制在每天一杯,男性应控制在每天两杯。

  悲伤

  有证据表明,悲伤,尤其是持续很长时间的悲伤,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力。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6个月,如果悲伤很深或无法缓解,则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缺乏运动

  经常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人体抵抗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疾病,这是因为运动能帮助血液更有效地在体内流动,这意味着抗菌物质能到达它们需要到达的地方。科学家们仍在继续研究运动到底是如何帮助增强免疫系统的。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7/c14739-40120375.html

 

 

返回目录>>

 

重感冒多休息 剧烈运动易“伤心”

2023-11-17    北京青年报

 

    前不久,来自重庆的一名知名主持人因病去世,年仅42岁。据悉,他是患重感冒后未痊愈,在晚上大运动量锻炼时,诱发了心肌梗死。消息一出即冲上热搜,惋惜之余也引发公众对感冒时到底能不能运动的关注。

  有人认为,运动有助恢复元气,也有人认为这时该多休息。正值各种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又赶上大风降温,医生给感冒人群提个醒,锻炼视情况,重感冒时用力过猛容易伤了心肌。

  感冒运动要分情况

  在临床上,这种情况并不十分少见。我曾经接诊过一名感冒期间跑步,突发心脏病的女大学生。当时患者送到医院时,心跳和脉搏非常微弱,我们持续按压、开放气道、推注肾上腺素等,才慢慢出现了积极的效果。后来又经过一系列紧张激烈的除颤抢救,最终渡过了危机。

  针对此类事件,也有网友给我留言咨询:感冒后运动真的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吗?感冒了就一点不能锻炼了?

  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众所周知,感冒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感冒后患者通常会出现鼻塞、流鼻涕、浑身无力、发低烧等症状。如果只是轻微感冒,症状也不明显,除了遵医嘱服用感冒药、多喝水,这时候可以考虑适当地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拉伸等较温和、舒缓的项目。

  如果感冒比较重,特别是出现了胸痛、胸闷、心慌、心悸、频繁咳嗽、气喘加重、四肢乏力等症状,一定不要剧烈运动(如长跑、打球、力量训练、游泳等都不合适),否则会加重发热、恶心、呕吐等感冒症状,使得免疫力进一步下降。这不仅会导致感冒症状加重、病程延长,甚至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流感病毒最爱攻击心肌

  感冒后剧烈运动,重者可能会诱发暴发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等严重问题。

  小小感冒为啥会引发心肌炎?感冒与心肌炎的相关性,主要在于病毒。虽然得感冒发生心肌炎的几率并不高,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可掉以轻心!

  能引起心肌炎和感冒的病毒类别很多,其中部分病毒有交叉,可同时引发两种疾病,比如艾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对我们的心肌细胞“情有独钟”,一旦免疫力下降,就会组团对心肌组织发动攻击,造成病毒性心肌炎。而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又高度可变,治疗不及时可能转变为致命的暴发性心肌炎。

  年轻人更要关注血管健康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年轻化,心梗患者中不乏平时有运动习惯的人。部分年轻人只关注自己的运动状态,却忽略了心血管情况。由于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作息时间紊乱、喜爱重口味饮食等原因,很多中青年人早早出现高血压,血管“质量”下降。

  这时再剧烈运动,身体耗氧量会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就容易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如果血管内“潜伏”着不稳定的斑块,一旦剧烈运动导致心血管负荷超过“临界值”,就会引发斑块破裂,从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以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

  总之,大家要在平时就多关注血管健康,定期进行体检评估,减少突发的心血管意外。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7/c14739-40120373.html

 

 

返回目录>>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发布——

全国健康城市水平稳步提升

2023-11-1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电  (陈渡归)日前,“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3”城市健康专题论坛在京举办,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写的《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以下简称《指数》)在会上发布。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介绍,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是通过系统监测和多维对比进行的健康城市评价,能够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指引。

  “整体来看,全国健康城市水平呈稳步提升态势。”李栋介绍,自2020年至今,全国城市健康指数逐年提升,其中,2023年的健康指数相较去年提升了1.29分,提升幅度2.1%,为历年最高。

  在城市健康水平等级结构方面,《指数》将参评城市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引领级、优质级、平均级、发展级和追赶级。李栋介绍,相较去年,引领级城市数量增加了3个;优质级城市数量增加了24个;发展级、追赶级城市数量都有所减少。

  “在城市排名上,上海跃居第一,与北京、南京、杭州、深圳一道引领全国健康水平,唐山、鞍山、南充、济南、保定等城市的名次提升较多。”李栋介绍,《指数》对养老体系等专题进行了拓展,通过融合民政登记、工商登记、生活消费、在线地图等多项源数据,构建了国内首份可动态更新的养老设施清单。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7/c14739-40120293.html

 

 

返回目录>>

 

防控呼吸道疾病 这份指南请收好(健康直通车(120)

2023-11-1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进入冬季,气温降低,近期包括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等多种类型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有所增加。

  怎样甄别不同的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公众尤其是“一老一小”应如何科学应对?针对公众热点关切,多位专家进行了解答。

  预后较好,不需要担心

  “前几天夜里孩子咳嗽、发烧,我们带孩子挂了急诊,确定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了几天,现在孩子明显好多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门诊大厅,李女士和丈夫带着半岁的宝宝等待就诊,“孩子还小,每次输液只能开一天的量,输液前医生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决定是否换药,这样对孩子更安全。”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近期我们临床上观察到流感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数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增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贺航咏介绍,近期医院儿科门诊量明显增多,北京朝阳医院本部院区、石景山院区和常营院区3个院区每天的儿科门诊量共计可达约1000人次。为有效减少患儿候诊时间、减少多次往返诊室问诊等问题,朝阳医院各院区通过增派医师、弹性排班、灵活调配诊室等举措,优化调整医疗服务。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都是冬季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国家流感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各地正逐渐进入流感流行季,目前流行的流感毒株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

  新冠疫情之后,一些人感觉身边呼吸道传染病似乎变多了,公众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每年冬季是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常见的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比夏季或春季活跃,导致感染的人群明显增加,这些疾病特征与往年一样,预后较好,不需要担心。”童朝晖表示,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大家采用严格的呼吸道防控措施,因此包括支原体、流感等急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比其他年份有所下降。随着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今年这些疾病又回归到疫情前的发病率水平,这是正常的,所以今年大家感觉呼吸道疾病增多了。近3年全球范围监测支原体感染率均处于较低水平,结合肺炎支原体自身有其流行的规律,每37年出现周期性流行,因此,今年儿童支原体肺炎呈流行趋势,大家要引起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的关键。

  童朝晖表示,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症状相似,可以通过抗原及核酸检测的方式明确病原学诊断,“建议大家确认病原学以后再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支原体用药“三件套”有风险

  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频上热搜,究竟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与细菌相比,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结构,因此,作用于细胞壁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都无法杀死它。”贺航咏介绍,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多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

  童朝晖介绍,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之一,北方地区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夏秋季流行,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在起病时表现为剧烈、阵发性、刺激性的干咳,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与往年相比,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低龄化趋势,但病情没有明显加重。

  童朝晖透露了其所在医疗机构近日的检出率: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来看,成人占5.59%、儿童占40.34%;从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来看,成人感染比例为29.67%,儿童为4.94%=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贺航咏介绍,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健全,比如,儿童的鼻腔、气道纤毛运动和咳嗽反射较弱。同时,肺炎支原体本身传播性较强,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而学校和幼儿园人群密集程度较高,病原体容易较快传播。

  “对于已经确诊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学龄儿童,还是要坚持居家休息,不建议带病上学。”贺航咏说,这既有利于孩子的尽早康复,也是对学校其他孩子的保护。同时,建议学校方面在保证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勤开窗通风,引导孩子们做好手卫生、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近期,网络上出现“支原体用药三件套:阿奇霉素+布洛芬+愈酚甲麻那敏”等支原体感染诊疗建议,这三种药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管用吗?患者可以根据这个建议自行用药吗?

  “这三种药物选择有一定的道理,但每个孩子病情不同,所需药物也不一样,擅自使用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还是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贺航咏提醒,感冒发烧并不一定就是支原体肺炎,需要到正规医院确诊后才能使用相应的药物,“对支原体感染患者来说,阿奇霉素可以起到直接清除病原体的作用,但它是处方药,而且它的耐药率较高,因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布洛芬是一种止疼退烧药,当患者出现高热,一般建议38.5摄氏度及以上再用退烧药治疗,38.5摄氏度以下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愈酚甲麻那敏是一种复方药,有止咳、通鼻子、减轻嗓子疼及化痰等多种作用。”

  “虽然肺炎支原体的名字中有‘肺炎’,但肺炎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贺航咏提醒,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咳嗽通常为干咳,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但有的孩子症状不典型,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如此。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喘憋、精神状态差,或者伴有持续的高热,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必要的时候需要拍胸片。

  预防性服用感冒药不可取

  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贺航咏提醒,不论是流感、新冠病毒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一般成年人感染后实际症状都较轻,但儿童、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人群抵抗力相对较差,是可能发展为肺炎和重症的高风险人群。

  “对重症高风险人群来说,在早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及时针对性用药很关键。” 贺航咏建议,重点人群若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咳黄痰等肺炎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测病原,并正确用药。

  “当流行的病原体增加,出现混合感染的概率也会增加,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预防。”贺航咏强调,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公众尤其是“一老一小”群体,如果没有禁忌证、符合接种条件,建议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国家流感中心近期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于是,有人想通过服用板蓝根、感冒灵等药物来预防呼吸道疾病,这种做法靠谱吗?

  “这种做法不可取,也没有必要。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药物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反而损害健康。”贺航咏强调,防范呼吸道疾病重点在于提高人体抵抗力,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科学的预防方法,降低发生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贺航咏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同时,要注意提高个人和家庭卫生习惯,减少感染的风险,例如在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家庭成员在护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时候要注意佩戴口罩。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而言,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前往,则建议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

  第三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在京举行

  近日,第三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各界嘉宾围绕“大流行应对与挑战”主题展开研讨,分享国内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经验,介绍各国预防措施及创新健康策略,为世界卫生健康事业汇聚智慧。

  世界卫生健康论坛主席、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陈冯富珍表示,面对流行疾病可能带来的挑战,应建设适应力强、稳健的医疗保健系统以增强健康危机的应对能力,同时应推动全球合作、完善全球卫生治理框架。此外,还须强化科技创新力量,发挥其在提升监测系统与提升精准度方面的作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7/c14739-40120286.html

 

 

返回目录>>

 

新技术助力肺癌治疗更精准(医说新语)

2023-11-1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每年的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1117日是“国际肺癌日”。目前,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居首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肺癌出现了什么新型治疗手段?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多位专家进行了解答。

  肺癌热消融技术相对安全

  胸外科六病区主任赵亮介绍,肺癌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分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肺癌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虽然肺癌的治疗方式已经相当丰富,但由于高龄患者增多、有的存在既往肺癌手术史和肺癌晚期肺部寡转移等原因,部分肺癌患者面临无法接受传统手术的治疗困境。对此,需要利用新的诊疗技术,结合现有治疗方式,构建新的治疗模式。”赵亮介绍,当前疾病谱不断变化,传统胸外科手术方式发生了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等变化,胸外科需要更多的介入技术参与协助手术。

  肺癌治疗有什么新技术?赵亮介绍,近年来兴起的肺癌热消融技术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针对肺部特定的一个或多个肿瘤病灶,利用热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直接导致病灶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或凝固性坏死,研究显示,消融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肺功能几乎没有不良影响。

  “肺癌热消融技术有多种治疗方式:射频消融的稳定性高、安全性好,但受血流和气流影响较大;微波消融的消融时间短、消融范围大,适合治疗较大的肿瘤和临近大血管的肿瘤;冷冻消融易于监测,适合治疗临近重要脏器的肺部肿瘤。”赵亮分析,对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肿瘤,3种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肺癌热消融技术有哪些并发症?赵亮介绍,气胸是这项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61.1%,可以通过规范操作来避免,如避免多次穿刺、穿刺与胸膜垂直、避免穿过叶间裂及肺大疱等。

  手术切除肿瘤后仍需考虑放化疗、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专家介绍,肺癌的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肺癌早期不愿意或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达到与手术类似的效果),以及不适合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包括立体定向放疗、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辅助放疗、新辅助化放疗和预防性放疗等。

  一些患者认为,手术切除肿瘤后就不再需要放疗。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吗?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刘文扬指出,肿瘤切除后,部分肿瘤细胞可能通过脉管系统或直接浸润分布在组织中,只是没有形成影像上可见的肿块,因此,患者仍需结合分期等情况考虑进行放化疗根治疾病。

  放疗患者身上会携带辐射吗?刘文扬介绍,对于放疗中最常用的外照射放疗手段,射线照到患者身上不会导致人体出现放射性;对于粒子植入、核素治疗等治疗手段,患者在治疗后短期内会出现轻微放射性。

  术后有效咳嗽能促进肺的复张

  肺癌术后患者如何尽快康复?胸外科六病区护士长任娜介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尽早开展有效咳嗽、活动等术后锻炼。

  “咳嗽既是为了排痰,也是促进肺的复张,帮助患者早日拔除胸管。”根据临床经验,任娜总结出有效咳嗽三步骤:第一步,用腹式呼吸进行深呼吸,第二步,在吸气末屏息憋气两秒,第三步,突然打开口腔和气道爆发性咳嗽两声。

  在活动方面,任娜介绍,患者应根据具体手术情况,在病情允许时,手术当天可进行床上活动,在术后第一天尽早下床活动。“早期活动可以起到预防血栓、促进排气、预防压疮等作用。患者在活动前应该先进行床上、床旁独立坐位,同时切忌行动过猛拉扯伤口,并小心身上的管路。”任娜提醒。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7/c14739-40120287.html

 

 

返回目录>>

 

五名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分享援外故事——

坚守医者仁心 造福当地人民(权威发布

2023-11-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日前,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16日,国新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其中5名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不畏艰苦,守护当地人民健康

  第二十四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长暨国家埃博拉防控专家组组长、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回忆,医疗队20148月出发时,正是国际上埃博拉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能不能去、去了怎么办、去了风险有多大?经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各级部门严格科学判断,医疗队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要求和部署,按期出发。”王振常说。

  “这个过程既害怕又担心,但是又有荣誉感和成就感。”王振常说。面对埃博拉疫情,医疗队没有一个人退缩,到达之后开展调研、分析,以及埃博拉防控具体援助点的工作。几内亚政府高度肯定整个医疗队和中国埃博拉防控组的工作,医疗队和防控组在援几内亚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几内亚共和国勋章”。

  第四、七、八批吉林省援科威特中国医疗队队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刘春介绍,中医是中国援科威特医疗队的鲜明特色。1999年至2010年间,她曾先后3次赴科威特参加援外医疗工作,援科威特6年间累计治疗患者6000余人。

  “我最初到科威特的时候,当地人对针灸的认识还很少,人们对小小的银针能治疗疾病也表示怀疑。”刘春说。后来,医疗队通过开展针刺、拔罐、穴位贴敷等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的治疗方式,向患者推广中医疗法,进而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有些患者在治疗结束以后也成为医疗队的好朋友、“中医粉”,在他们的口口相传下,来中医诊所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仁心仁术,服务好每一名患者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朱惠芳先后两次参加援外医疗队,累计在我国政府援建的中非友谊医院和马里医院工作了三年半的时间。她被非洲当地的孩子们亲切地唤作“中国妈妈”。

  一次,一名16岁的马里男孩在上学途中发生了车祸,导致颈椎损伤伴有脊髓损伤,原本喜欢中国武术和运动的他,只能躺在床上养伤,情绪也很低落。朱惠芳带着马方的护士一起给他清理伤口换药,之后的每一天都会在他的病床前多待一会儿,鼓励他树立康复信心。通过两个半月的精心照料,他的伤情好起来,心情也逐渐好转。、

  “有一次小男孩回医院复查,正好碰到媒体采访,他冲着镜头就说‘这是我的中国妈妈’,直到现在我们还有联系,他已经成为马里的一名大学生了。”朱惠芳说,“当腼腆的非洲孩子们从陌生、害怕到熟悉,甚至依偎在我的怀中喊我‘妈妈、妈妈’的时候,自己心里既感到欣慰,又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

  第十批援埃塞俄比亚中国医疗队队员、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梅学谦谈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梅学谦的父亲梅庚年是第一批援助埃塞俄比亚的医疗队队长兼党委书记,1975811日在埃塞俄比亚殉职,并安葬在埃塞俄比亚。“在非洲,父亲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救治了不少非洲患者,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大使馆的赞扬和认可。”梅学谦说,“对我来说,我有一个完成他未竟事业的念头。作为医生,我也想到埃塞俄比亚为当地的群众服务。”

  授人以渔,推动当地医疗技术发展

  “要真正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授人以鱼’更需要‘授人以渔’。”第二、三、四批援多米尼克中国医疗队队员、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德熙说。

  在中多友谊医院,吴德熙开展了多次心血管相关讲座、临床教学查房和多学科病例讨论,示范和教授新技术,让当地的医生能够掌握新技术、知识和理念。同时,结合当地的情况推动当地学科建设,建立了首个心血管内科,推动了中多对口合作项目的落地,中多心血管影像学中心和中多远程医学中心正式启动。

  “很多患者和家属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国虽有界,医者无疆’,这段珍贵难忘的经历,让我对医生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将继续坚守医者初心,守护好人民的健康,在推动中多卫生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中作出新的贡献。”吴德熙说。

  王振常表示,第二十四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在埃博拉疫情状态下,在医疗技术上同样开展了很多工作。比如,当地原本的神经外科手术是肉眼直视手术,经过各种培训以后实现了显微外科手术。“我们特别希望,通过我们的医疗技术服务受援国的老百姓,更希望为他们培养人才,留下技术。”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7/c14739-40120269.html

 

 

返回目录>>

 

世界气象组织: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创新高

2023-11-17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116日电 (记者张佳欣)当地时间15日,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警告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在2022年创下历史新高,而且上升趋势仍在持续,这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推动的。WMO表示,3种主要温室气体,即导致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水平去年都打破了纪录。

WMO在其第19份年度温室气体公报中表示,温室气体水平意味着气温将进一步上升,也意味着出现更极端的天气和更高的海平面。

报告发现,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作用最大,约占64%。同时,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50%,并且在2023年继续增长。大气中的甲烷是导致气候变化的第二大因素,约占全球温室效应的16%。甲烷在大气中仅保留约10年,但其对变暖的影响比二氧化碳大得多。此外,一氧化二氮水平约占全球温室效应的7%2022年其增幅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

WMO总干事佩特里·塔拉斯说:“尽管科学界长达数十年发出警告,发布了数千页的报告和数十次气候会议,但我们仍然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

WMO科学家表示,2022年的数据强调,按照目前的轨迹,地球变暖程度可能会远远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1.5℃阈值。

“目前,将气温控制在1.5℃的限度内相当困难。”塔拉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正朝着(全球气温升高)2.5℃或3℃的方向前进。”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FOEeEiMD7k

 

 

返回目录>>

 

一粒药,立省185元!正式公布!它们都便宜了

2023-11-17    央视财经

 

今天(16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正式公布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的41种药品和价格 ,本次集采中选结果将于20243月实施,具体执行日期以各地发布通知为准。

本次集采涵盖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急抢救药、短缺药等重点药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胶囊20235月专利到期后及时纳入集采,每粒从平均约200元降至15元,每月可节约药费3880元左右 ,患者负担明显减轻。治疗胃肠道疾病的雷贝拉唑口服常释剂型、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干混悬剂等3个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价格明显降低。治疗心律失常的胺碘酮注射剂、用于抢救休克的多巴胺注射剂、用于催产的缩宫素注射剂等5种短缺药品和急抢救药品,通过“带量”采购方式稳定企业预期,实现保障供应与合理降价的多元目标平衡。

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开展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374种药品,平均降幅超50%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FOEUJ5Ns4E

 

 

返回目录>>

 

消炎药就是抗生素?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就吃消炎药,这个习惯很害人

2023-11-17    网络

 

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多种疾病交织叠加,许多人出现了发烧、咳嗽、流涕、头痛、咽痛等症状。一出现症状,很多患者的第一反应是吃“消炎药”,但患者往往分不清消炎药和抗生素类药物的区别就自行服用,造成健康隐患。

实际上,人们口中的消炎药和抗生素并不是一种类型的药物,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林筠提醒,切勿擅自服用“消炎药” 。

炎症不等于感染

要弄清什么是消炎药,就要先知道什么是“炎”。炎症是人体应对外源刺激或身体损伤时产生的一种免疫性生理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常伴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和功能障碍。此时,大脑动员起身体的免疫机制,开始应对这些入侵和损伤,进而引发炎症。

炎症可以由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引发的感染,是炎症发生最常见的原因;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如外伤)、化学性因素(如强酸、强碱)、免疫反应性因素(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简言之,感染是引发炎症的因素之一。

出现症状不建议自行吃消炎药

消炎药最主要的作用是缓解炎症反应。消炎药能够抑制身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各种炎性物质,减轻或消除红肿热痛的症状,但对导致症状的各种病因无直接作用,也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

在医学上,抗炎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有消炎、镇痛、退热等作用,多用于非感染性炎症,如头痛、关节炎、肌肉扭伤等,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抗炎药物之一。虽然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非处方药,但不能过量使用,否则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当用药剂量超过一定水平时,不仅不能增强药效,反而不良反应将明显增加。

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主要包括: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主要用于过敏性和免疫性疾病。这类药物是激素类药物,可能会掩盖身体某些症状,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判断,所以一定要遵医嘱谨慎使用。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不可滥用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因而抗生素常常被误认为是“消炎药”。但事实上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因为抗生素并不针对炎症本身,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致病菌。使用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病原体,因病原体被抑制或清除使得炎症反应减轻,所以间接起到了消炎作用。

抗生素只能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的炎症完全无效。例如,普通的咽喉炎、感冒等多为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完全无效。

朱林筠强调,在发生感染后,有些患者会自行服用抗生素,这样的做法不可取。需警惕的是,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促进产生超级耐药菌,从而导致免疫力低下患者出现难以治疗的感染,最终危及生命。 如果出现炎症反应,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切不可滥用抗生素。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FOESXkqbni

 

 

返回目录>>

 

VOX网站:美国新生儿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2023-11-17    环球时报

 

美国VOX网站119日文章,原题:美国新生儿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美国疾控中心(CDC)最近的数据传递出明显令人沮丧的信息:在美国,新生儿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危险。CDC前不久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的婴儿死亡率20年来首次上升。最近该机构发布报告称,过去十年来先天性梅毒(即在子宫内感染梅毒)的发病率上升10倍。这样的趋势源于许多不同的风险因素,但可以确定的是:母婴难以获得医疗保健且该情况不断恶化。一些专家担心,情况会变得更糟,因为财政和社会压力正迫使供应商远离许多最被需要的地方。

“我们听说更多(产科医生)离开,更多产科病房关闭”,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专门研究生殖健康问题的儿科医生特蕾西·威尔金森说。“我很害怕,不知道明年的数据将变成什么样子。”梅毒和婴儿死亡率数据都代表着,母婴医疗多年改善后又遭遇巨大的挫折。梅毒是致命的,但上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发现可用青霉素治愈早期梅毒。几十年来,先天性梅毒已经在美国变得罕见,但随着避孕套使用率的下降,梅毒的传播有所增加。CDC性传播疾病部门的科学家报告说,2022年全美报告3700多个先天性梅毒病例,较2012年增加1000%

30年来,美国的婴儿死亡率一直呈稳步下降趋势。但2022年美国的婴儿死亡人数增加600人——该年龄组的死亡率同比增加3%2021年,非裔、西班牙裔等母亲所生婴儿患先天性梅毒的可能性更高。在婴儿死亡率方面,非裔新生儿的死亡率最高,每千名活产婴儿中近11人死亡。

孕妇感染梅毒会给母婴健康带来巨大风险,因此美国很多州都要求进行孕期梅毒检测。但这种检测方式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每位孕妇都能获得产前护理且每个检测呈阳性者都能得到治疗。数据显示,约15%的美国孕妇没有得到足够的护理。这导致梅毒流行。婴儿死亡与早产息息相关,而当孕妇没有得到足够产前护理时,婴儿就更可能早产。

如今,近11%的美国育龄女性生活在孕产妇护理不足的地区。因此,正如孕产妇护理荒漠正在蔓延一样,早产及危及母婴的相关风险也在与日俱增。雪上加霜的是,导致早产的许多社会和健康风险因素也在变多,如肥胖、缺乏医保等。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FOEJTHVkBH

 

 

返回目录>>

 

印度机构:印4/5活体捐献者是女性,4/5接受者为男性

2023-11-17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印度快报》15日报道,印度国家器官和组织移植机构的数据显示,1995-2021年间,印度有逾3.6万人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其中4/5的活体捐献者是女性,4/5的接受者为男性,这些惊人的数字在印度引发广泛关注。

该机构主任库马尔表示,印度93%的器官捐献手术为活体捐献,而80%的活体器官捐献者为女性,主要是母亲或妻子捐给儿子或丈夫。有分析认为,家庭经济压力大和女性被教育要照顾家庭的文化是更多女性捐出器官的主因。库马尔说:“显然,印度家庭希望优先保护有收入的男性成员。”

“假设男性和女性罹患需要移植器官的疾病的概率相似,而需要器官移植的女性却未得到治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库马尔认为,“亟待提高大众意识以扭转这种局面。”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FOE9431uqd 

 

 

返回目录>>

 

国家药监局通告:20批产品不合格 涉隐形眼镜、穴位磁疗贴等

2023-11-16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1114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通告,通告称,为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保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有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电动洗胃机等11个品种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共20批(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具体情况通告如下:

一、被抽检项目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医疗器械产品

(一)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1批次:南昌贝欧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涉及顺应性不符合标准规定。

(二)软性接触镜3批次:分别为美帝奥斯株式会社 Medios Co.,Ltd.DUEBA Contact Lens杜柏隐形眼镜、ICK Co., Ltd. 爱喜科株式会社生产,涉及光透过率不符合标准规定。

(三)贴敷类医疗器械(远红外治疗贴、磁疗贴、穴位磁疗贴)6批次:分别为安徽金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瑞康药业有限公司、安徽众康药业有限公司、东莞市鸿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独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弘德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涉及检出“按照补充检验方法要求不得检出的相关药物成分”。

(四)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膜1批次: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涉及无菌不符合标准规定。

(五)医用射线防护用具1批次:山东卡卡医疗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涉及尺寸不符合标准规定。

(六)Nd:YAG激光治疗机1台:四川航天世都制导有限公司生产,涉及激光脉冲全宽不符合标准规定。

(七)电动洗胃机3台:分别为江苏科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天津市亚坤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扬州慧科电子有限公司生产,涉及流量、冲吸转换装置、限定压力不符合标准规定。

(八)输液泵1台:上海蓝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涉及输入功率不符合标准规定。

(九)心电图机1台: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涉及振幅测量的要求、间期测量的要求不符合标准规定。

(十)医用氧气浓缩器(医用制氧机)1台:湖南泰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涉及氧浓度状态指示器、时间指示器不符合标准规定。

(十一)婴儿光治疗设备1台:佛山六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涉及输入功率、设备或设备部件的外部标记、分布、寿命检查不符合标准规定。

二、对抽检中发现的上述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要求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等要求,及时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并向社会公布。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对抽检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医疗器械缺陷的严重程度确定召回级别,主动召回产品并公开召回信息;督促企业尽快查明产品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期整改到位。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FNPLij5fQD

 

 

返回目录>>

 

校园普及急救教育的必要性在哪里?专业人士这样说

2023-11-16    央视新闻客户端

 

1114日,教育部官网公布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新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幼儿园,实现了学校类型的全覆盖。第一批试点试出了什么?试点持续推进中,如何避免流于形式?共同关注:急救教育,从娃娃抓起!

校园普及急救教育,必要性在哪里?首批试点前后有何变化?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副校长 赵峰:试点前后变化还是挺大的,比如我们通过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学生在生命的认识方面,在自我防护的意识方面,都有了很显著的增强。我最大的欣慰是学生学会了在关键时候有意识、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朋友、家人,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价值。

校园普及急救教育,软件方面还有哪些短板待解决?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副校长 赵峰:师资方面,目前我校还是依托体育老师、校医,来完成这方面的培训,但是体育老师、校医有本职工作,精力有限。另外,虽然我们注重对全体老师在急救教育方面的校本培训,效果与预期仍有差距。试点过程中,我们曾经也邀请比如安徽省红十字会的专业人员到学校来指导和培训,提高老师们的急救教育能力,但是距离全体老师都具备相关素养,还有差距。所以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够借助社会资源,开设一些急救培训课程,比如通过扩大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医院、消防部门的协作和联动等措施,去促进教师急救教育能力的提升。

校园普及急救教育,如何避免流于形式?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副校长 赵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以学习为主,我们也想利用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能够更多去参与,比如说对急救课程设置一些他们喜欢的方式。哪怕有一个孩子通过这种急救教育,在关键时候能够帮助到他,我们觉得就是有价值的。在未来,我们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条件、硬件更加成熟或者是更加完善的时候,急救教育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必备课程来进行考虑,进一步去加强我们对学生急救教育的整体规划。

推广校园急救教育试点,硬件和软件上该如何保障?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首席科学家 李宗浩:硬件配备根据需要的特点,比如我们需要急救包,需要一些必要器材,需要一些必要辅料,比如心肺复苏我们需要AED,这些东西都应该要保障。软件配合最主要的是我们将来要做一个很好的急救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做不同的教材,这样的话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不要把很深的东西让低年级的孩子学习。

推广急救教育,并不是鼓励低年级学生救火救人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首席科学家 李宗浩:我们提升急救意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技能,和鼓励低龄学生去救火救人,不是一回事。低年级孩子们让他们有急救意识,首先应该是安全逃生,或者是及时呼救,而不是去抢救,因为他们年龄的特点、知识的层面和体力等方面,我们不能鼓励低年级学生去做救火救人的事情。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FNP80Yze

 

 

返回目录>>

 

“药到emo除”?吃了这东西半夜笑醒,还能美白淡斑?医生提醒

2023-11-16    环球网资讯

 

近日,“逍遥丸”在社交平台上热度持续高涨,

昨日,话题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

众多网友发帖称

逍遥丸专治各种“不开心”

“药到emo除”

“吃对了甚至有淡斑、美白、祛痘的功效”

“心情好了,饭量变大了,总感觉饿”

“吃了逍遥丸之后半夜笑醒”

“吃完傻乐一上午”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

搜索“逍遥丸”

相关帖子达1万多篇

相关话题浏览量达4千多万

有网友说

吃完确实心情变好

但也有人表示

“吃完不仅没有效果,还上火”

“可能是心理作用,

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逍遥丸对于缓解情绪

真的如此有效吗?

网友们自发购买、自行用药

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一起听听医生怎么说

解郁、助眠、美白淡斑……

逍遥丸真的有”奇效“?

“可能是某些平台里有比较多的推广信息,恰好也有某部分人正好证型合适,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非人人适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睡眠心理科负责人刘恩益教授表示,在睡眠心理门诊不时会接触到一些患者,之前曾经自行服用过逍遥丸但没见效,前来就诊。

刘恩益介绍,逍遥丸是中医经典方,功效包括疏肝理气、养血柔肝、健脾益气、温运和中、兼散肝郁等作用,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型的抑郁患者。

至于网传逍遥丸还有淡斑、美白等功效,刘恩益解释,当一些女生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或者睡眠质量不太好,就可能会影响到内分泌,因此出现面色泛黄,甚至出现黄褐斑等情况。如果确实是因为肝气郁结而导致的面色偏黄和黄褐斑,用逍遥丸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另外,逍遥丸里还有当归等成分,主治的是肝郁血虚脾弱的证型,对调经养血也有一定的作用。

医生提醒:

这药不能自行随意服用

虽然“逍遥丸”对郁症中肝郁血虚脾弱的证型有效,但医生提醒,这药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切勿自行乱服!

刘恩益提醒,逍遥丸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比如孕妇就要尽量避用,确有需要的话,须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酌情使用,另外像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也需要在医师指导下经过辨证分型后再确定能否使用。儿童也不建议服用。

刘恩益提醒,就算证型适用,逍遥丸也不适宜长期服用。用药一两个月后,建议做一些肝肾功能方面的检查,在身体情况维持稳定两三个月之后,再复诊确定是否继续用药。在患者对自己的证型和身体状况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更是不建议尝试用药。

情绪不好怎么办?

不开心、失眠、气色不好怎么办?

应对季节性情绪问题

医生有这些良方

刘恩益表示,季节转换会对情绪、睡眠带来一定影响。对于调整季节性情绪问题,中西医都推荐的方法是多晒太阳,此外,运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打太极、练八段锦、五禽戏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既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也可以改善紧张的情绪。、

心情不好就吃甜食?医生:不建议!“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因为情绪不好而暴饮暴食的患者,多以吃甜食或者油炸类食品为主,这对身体会造成比较大的创伤,比如体重增长、血糖血脂显著增高等,这也会带来较多负面的后续影响。”

刘恩益建议,在情绪波动大、很想吃甜食的时候,不妨吃一些水果来适当缓解,比如像葡萄、秋梨、橘子等,或者像黄瓜、小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对于办公室族来说,适量吃点坚果或者海苔、海藻之类的零食,也可以起到补血补肾的功效。

总而言之

逍遥丸是药品

不是什么”快乐丸“

正确用药,合理用药

才能带来身心舒适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JLKRAEC0514R9OJ.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聂孝汉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