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201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3-02-01
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 2 2023年北京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培训会圆满结束... 6 当爹要趁早!Nature子刊最新研究:父亲年龄越大,传递给后代的基因突变越多!... 7 重大突破!科学家利用iPSC首次培养出高度成熟神经元,... 8 Int. J. Biol. Sci: 血清M6PR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一种新的预后标志物... 10 重磅研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缺乏通过下调Sirt1基因表达加速衰老相关骨关节炎 11 BJP: 吗啡通过抑制质子泵抑制TLR2信号诱导胃微生物失调,从而引起胃炎症... 12 科学界最新揭示了Sesn2调控线粒体吞噬的机制为腰椎间盘退变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 12 日本2月5000余种常见食品将涨价 全年"涨"声一片... 27 热点追踪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2023-02-01 中国疾控动态
1、奥密克戎变异株 CH.1.1 是什么? 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许多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变异株。 2、CH.1.1 致病性会更强吗? 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3、CH.1.1 全球流行特点 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4、CH.1.1我国检出情况 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5、CH.1.1能引发第二轮感染吗? 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6、如何面对CH.1.1?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WPAUvoRD0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23-01-3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第五十条规定,编制本年度报告。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22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一、总体情况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紧紧围绕卫生健康中心工作,推动卫生健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主动公开工作情况 一是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卫生健康标准信息。主动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公开工作,全年共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68件。积极做好卫生健康标准公开发布工作,全年主动公开卫生健康标准共计32项。公告75种“三新食品”、发布及修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0项。 二是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及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发布各项疫情防控动态及相关政策文件,在委官方网站每日更新全国新冠疫情最新情况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定期发布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月度和年度信息。 三是机构及人员信息。在委网站及时更新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情况;依法依规在中组部公务员考录专题网站、我委官网等及时公开、公示公务员考录有关信息。 四是部门预决算信息。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主动公开我委2022年度部门预算和2021年度部门决算,加强对所属预算单位预决算公开工作指导,委预算单位按时完成2022年度部门预算和2021年度部门决算公开。 五是卫生健康相关规划信息。及时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积极做好《规划》的宣传解读工作。 六是做好委公报的编辑发行工作。2022年度,编辑发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公报》11期,及时在委官方网站公开公报电子版。 (二)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 2022年,我委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940件。其中,通过委官方网站提交申请表的800件,占比85%;通过信函提交申请的140件,占比15%。公民个人提出申请913件,占比97.1%;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申请27件,占比2.9%。经查,2021年收到,结转至2022年作出答复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51件。2022年收到,结转至2023年作出答复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0件。综上,2022年度我委共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971件。 (三)政府信息管理 一是加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管理。对主动公开文件中已宣布失效的文件进行“已失效”标注,共标注文件约200件。 二是加强政策解读。积极主动做好重要政策性文件及卫生健康标准的政策解读工作。按照“谁起草谁解读”“无解读不发布”的原则,坚持政策文件与政策解读同时发布。 (四)平台建设 一是持续发布权威信息。组织召开46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及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国家疾控局、国家中医药局相关负责同志及各领域专家出席,介绍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相关政策及科普信息。组织召开21场国家卫生健康委“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系统梳理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各领域工作进展成效。 二是加强健康科普宣传。通过发布会、委官网、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专家访谈等渠道持续发布健康科普信息。在健康中国公众号开设“健康幸福过新年”专栏,发布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健康、戒烟限酒、伤害预防等科普知识,总浏览量超过1.48亿。 (五)监督保障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2022年我委本级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的行政复议申请25件;行政诉讼9件(未经复议直接起诉案件1件),无判令违法及败诉案件。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尚存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发布形式不够准确等问题;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网上提交平台使用便利性、运行稳定性尚有欠缺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栏目管理,调整规范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栏目。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交平台运行维护,提高平台运行稳定性和用户友好度。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无 摘引网址: http://www.nhc.gov.cn/bgt/s7693/202301/87daddd0bc2d4342a86982243b67ff19.shtml
中国疾控中心领导新春开展走访慰问送上温暖祝福2023-01-3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2023年1月29-30日,沈洪兵主任、卢江书记带领中心领导班子走访直属各单位和总部各处室,向干部职工致以亲切慰问,送上新春问候和美好祝愿,鼓励大家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在新的一年再创佳绩。 中心领导对大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表示,过去一年,各单位认真履职、扎实工作,中心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和汗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希望大家立足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结合中心工作会部署要求,制定好年度工作计划,一手抓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抓中心改革发展,重点从监测预警、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发挥疾控国家队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发力,以疾控体系改革为契机,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国际一流疾控中心建设。 中心领导强调,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加强办公区域内的安全保障工作,特别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同时做好职工健康安全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摘引网址: 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301/t20230131_263563.html
第七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总结会圆满召开2023-01-3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办公室
1月13日,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得实集团和万步网等提供支持的第七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总结会暨第八届主办城市评选会圆满召开。2022年,全国共有28个省的455个县区组织队伍参赛,共计194378人参加了坚持每日万步健走100天的精英赛,还有8个省市174个县区的99242人参了拓展赛。当天,在第八届主办城市竞选中,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成为第八届大赛主办城市。 会议主会场设在第七届大赛主办城市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各级领导,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疾控中心领导与活动负责人,全国健走示范城市代表等在内,共计近5000人通过网络收看。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慢性病的死亡占到全死亡的88.46%,为国家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缺乏身体活动是重要的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健走对提高我国人群的有效锻炼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中国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周宇辉在致辞中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规律地参与适当运动,对提升个人免疫力非常重要。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陈明,甘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赵新福分别表达了主办第七届大赛对推动当地慢性病防控与健康事业的有着重要意义。得实集团董事长张可治先生发来贺词,表达了对本届大赛成功举办的祝贺。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在大赛总结报告中指出,根据健康行为学“阶段变化理论”原理,充分结合职业人群组织性强和身体活动碎片化的特点,促使参赛选手持续100天完成每日一万步的健步走运动,并结合中等强度运动健走处方,推行科学健走。在2022年“创青春”首届全国卫生行业青年创新大赛中,“万步有约”获得银奖。 大会以在线形式,分别颁发了健走奖、组织奖和传播奖三大类奖项。 在未来的赛事中,“万步有约”大赛将持续优化完善赛制,扩大参赛范围,突出奖项激励重点,提高健走示范城市的含金量与推广力度,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的健康促进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摘引网址: 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301/t20230131_263562.html
疾控动态
2023年北京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培训会圆满结束2023-02-01 北京市疾控中心中心办公室
2023年1月31日下午,北京预防医学会于线上举办团体标准化工作培训会。各会员单位和各专业委员会相关人员、已发布团体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以及对团体标准工作感兴趣的单位和个人161人参会。 培训特邀中国疾控中心标准处处长雷苏文研究员做“标准助力信任、标准化助力信心-浅谈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化之顶层设计”的专题报告,他从标准化基本概念、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我国卫生健康标准化法律环境、我国卫生健康标准化体系现状暨简析、健康中国建设卫生健康标准化顶层设计解读、中国标准化工作国际化进程和“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简介等七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 北京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李玉青介绍了北京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化工作情况及2023年团体标准化工作内容,并对《北京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2023 年版)》和《2023年北京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编制手册》进行解读。 通过培训,与会代表对北京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的定位和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对2023年北京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内容尤其是编制工作要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培训班的举办对做好2023年团体标准编制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动员作用。 摘引网址: https://www.bjcdc.org/article/74981/2023/2/1675213450638.html
科研动向
当爹要趁早!Nature子刊最新研究:父亲年龄越大,传递给后代的基因突变越多!2023-01-31 生物谷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晚婚晚育的现象也日渐普遍。提到“生育年龄”,人们第一反应总联想到女性,“高龄产妇”、“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热点话题。男性在生殖过程中担任的角色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其实男性也有“最佳生育年龄”。那么男性生育年龄较大,对后代会有什么影响呢? 近日,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发表一篇题为“Transcriptional and mutational signatures of the aging germline”的研究论文[1],发现与年轻雄性果蝇相比,年长雄性果蝇可能会给后代传递更多的新生基因突变,可能与年长果蝇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清除突变的能力较差有关。 来自洛克菲勒大学进化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将雄性果蝇作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羽化后48小时的果蝇为“年轻组”,羽化后25天的果蝇为“年长组”。研究者对两组果蝇的睾丸生殖细胞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同时对体细胞组织进行了基因组测序(DNA测序)。需要说明的是,体细胞是一个相对于生殖细胞的概念,体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会像生殖细胞那样遗传给下一代。 本研究使用Seurat 4[2],将生殖细胞分为6种类型,根据精子发生的过程依次列出:生殖系干细胞(GSC )/早期精原细胞、晚期精原细胞、早期精母细胞、晚期精母细胞、早期精子细胞和晚期精子细胞。 研究者通过单细胞 RNA 测序推断基因组突变,然后将它们与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将突变与它们发生的细胞类型相匹配。如果这种突变不存在于同一只果蝇体细胞的 DNA 中,则判定为这是一种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 为了评估年轻组和年长组果蝇之间的突变负担,研究者比较了每种细胞类型中至少检测到一种突变的细胞比例。结果发现,在GSC/早期精原细胞中,与年轻组果蝇相比,年长组果蝇的突变细胞比例稍高,但在统计上十分相似,均约50%的GSC/早期精原细胞至少有一种新生突变。但在随后的细胞类型中分化明显,年轻组果蝇晚期精子细胞只有8%发生突变,年长组果蝇晚期精子细胞40%发生突变! 研究者比较了年轻组果蝇和年长组果蝇6种突变类型的比例,发现在年轻组果蝇中主要发生T>G和T>C突变。而在年长组果蝇中,突变类型主要为T>A突变。这提示在精原细胞产生过程中可能存在与年龄相关的突变偏倚或基因突变修复偏倚。那么这些突变特征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年长组果蝇的GSC/早期精原细胞中基因组维持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年轻组果蝇,表明可能是年长组果蝇中基因组维持基因的低活性影响了突变偏倚。 随后,研究者对211个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进行了差异表达测试。发现在年轻组果蝇GSC/早期精原细胞中24个DNA损伤反应基因显著富集,而在年长组果蝇中仅有4个基因富集,基因组维持基因表达不足可能会影响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修复效率。 紧接着,研究者发现年轻组果蝇 研究者通过比较dN/dS值,探究了衰老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失调对进化是否存在影响。首先,我们了解一下dN/dS值是什么,简单来说,dN/dS值越大越好,即正向选择占主导地位,有害突变占比越小。 结果发现,在年轻组和年长组果蝇中,晚期生殖细胞富集基因比GSC/早期精原细胞富集基因具有更高的dN/dS值,这一结果表明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是快速进化或正向选择的来源,突出了晚期精子发生在转录和功能创新中的重要性。出乎意料的是,在相似的细胞类型中,与年长组果蝇相比,年轻组果蝇细胞中富集基因dN/dS更高,提示年轻果蝇比年长果蝇具有更大的进化优势。 综上所述,该研究为男性生殖细胞的转录和突变特征提供了新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中的突变是针对转录本的检测,然而不同细胞间存在差异,后续可通过同时对单个细胞进行RNA-seq和全基因组测序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并且该研究结果在人类身上是否适用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2f2e57578de.html
重大突破!科学家利用iPSC首次培养出高度成熟神经元,有望治疗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2023-01-31 生物谷
自 2006 年山中伸弥等发现了将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奥秘后,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聚集到了这一领域。人们相信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可被用于广泛的体外研究,甚至用于更加精准的定制化细胞疗法中。不过,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可以分化干细胞成为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在功能上还是不成熟的,这极大的影响了iPSC衍生神经元的应用和研究潜力。 2023 年 1 月 12 日,西北大学的研究者们在体外条件下由 iPSC 创造出了高度成熟的人类神经元,这项工作将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创伤治疗领域的研究开辟新的机会。 Samuel I. Stupp 博士与 Evangelos Kiskinis 博士团队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supramolecular nanofiber)生成适用于神经元的细胞外环境(ECM),诱导了细胞的分化以及功能形成。该项研究以 Artificial extracellular matrix scaffolds of mobile molecules enhance maturation of human stem cell-derived neurons 为题,在 Cell Stem Cell 期刊上线上发布。[1] 超分子纳米纤维——新型 ECM 利用 iPSC 模型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相对体内研究有着诸多优势。然而其重大的限制之一是无法有效模拟成熟神经元的功能。文章通讯作者 Stupp 博士说:“将 iPSC 诱导成为神经元,我们得到的是初生神经元。但想要在疾病治疗的研究中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成熟的神经元。否则就如同让一个孩子去干成人才能完成的活儿了。”[2] 为了突破这一难题,研究团队试图从神经元的 ECM 入手。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 ECM 对于细胞功能的维持、细胞分裂、自体更新以及干细胞分化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 针对 iPSC 诱导神经元的研究,当前的可及的 ECM 方案主要采用了二维平面上包被 laminin的方式,而 laminin 是体内神经元 ECM 的主要成分之一并在成熟的脊髓的细胞中高表达。然而,在类似的二维环境中,神经元常常产生大量聚集,这不仅使得利用高分辨率显微镜进行观察极其不便,也不可避免地阻碍了神经元的成熟,以及后续的相关研究。于是,研究团队创造性地利用超分子纳米纤维生成了神经元 ECM。 该种超分子纳米纤维由肽两亲分子(peptide amphiphiles,PA)自组装形成,暴露在表面的是源于 laminin α-1 的肽段(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研究团队针对性地对中间的链接部分进行了优化改造,从而创造出了三种具有不同移动性的超分子纳米纤维 PA1、PA2 与 PA3。团队首先利用冷冻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cyro-TEM 与 SEM)验证了肽两亲分子的成功自组装,接着用窄角 X 光散射(SAXS)、广角 X 光散射 (WAXS)、原子力显微镜(AFM)、弛豫核磁共振光谱(T2-NMR)等验证了超分子纳米纤维的结构,并展示了 PA2 相对于 PA1 与 PA3 的高流动性、高移动性与高水合性。 超分子纳米纤维支持神经元成熟化 团队将由人类 iPSC 诱导的运动神经元生长在由 PA1、PA2、PA3 超分子纳米纤维形成的 ECM 或者商业化的 laminin ECM 上,均观察到有效的细胞贴附。纳米纤维培养的细胞β1-integrin(ITGB1)高表达,且在纳米纤维上的细胞贴附依赖于 ITGB1。 接着,团队将细胞培养的时间延长到 60 天,惊奇地发现在纳米纤维上细胞生长良好,而 laminin 上的细胞层厚度大大减小。通过蛋白质谱以及基因聚类分析,团队识别到多个重要通路,包括“细胞-基质贴附”、“肌丝-微观组织”、“细胞运动调控”以及“细胞凋亡”等通路在纳米纤维上的运动神经元中得到调控。而这些通路中的大多数都已在之前的研究中被确定可以被 intergrin 调控。细胞层面上,纳米纤维培养的细胞存活率较 laminin 更高。而其中 PA2 培养的细胞,则有更大的神经元胞体,更长、更复杂的分支形成以及更广泛均匀的细胞分布。 神经元功能性上,团队展示了 PA2 培养的神经元细胞相较 PA1、PA3 和 laminin 培养的细胞有更高的突触前和突触后相关蛋白表达。利用单细胞膜片钳,团队发现 PA2 培养的细胞产生更强更密集的电位;多电极阵列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这些均说明 PA2 培养的细胞更加成熟,功能也更完备。 超分子纳米纤维支持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型体外模型构建 为了探索利用该纳米纤维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性,团队选取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作为模型。团队将一种被广泛运用的 ALS 细胞模型,SOD1+/4AV 培养在 PA2 上。团队发现与 laminin 培养相比,PA2 培养的突变细胞表现出更多的 SOD1 与 ubiquitin 蛋白聚集,而这正是 ALS 发病的组织学特征之一。 文章另一位通讯作者 Kiskinis 博士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能够在 iPSC 诱导的体外实验中看到成人 ALS 神经元的错误蛋白聚集,这是一项突破。虽然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出现这一症状的原因,但我们期待在未来可以更好地解释该疾病。”[2] 本研究突出展现了利用具备高流动性的超分子纳米纤维构建 ECM,使得 ECM 与神经元的接触更加动态化的新型体外培养方式。这可以更好地维持神经元功能,促进神经元成熟。以该培养方式为基础的体外模型,可以用于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在内的各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更进一步地,提取病人的细胞进行重编程,以生成正常的细胞用于治疗各项疾病也将成为可能。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7ebe575776b.html
Int. J. Biol. Sci: 血清M6PR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一种新的预后标志物2023-01-31 生物谷
胞外体是一类纳米级的胞外囊泡,近年来作为一种非经典分泌途径的新介体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外泌体的分泌受Rab GTP酶成员Rab27a的控制,并依赖于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外泌体是肿瘤微环境(TME)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作为载体在肿瘤细胞之间以及在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之间,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运送功能分子,包括蛋白质、信使RNAs、MicroRNAs、DNA和脂质。对于食道癌,目前只有两篇关于外泌体蛋白在肿瘤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的论文,与大量关于外泌体RNA功能的文献形成对比。 近日,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者们在Int. J. Biol. Sci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6PR- and EphB4-Rich Exosomes Secreted by Serglycin-Overexpressing Esophageal Cancer Cells Promote Cancer Progression”的文章,该研究首次证明外泌体M6PR和EphB4在肿瘤血管生成和恶性肿瘤中起重要作用,血清M6PR是ESCC患者的一种新的预后标志物。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参与了癌症的进展。然而,对癌细胞外泌体传递蛋白的功能研究很少。先前,研究者曾报道丝氨酸甘氨酸(SRGN)过表达促进食管鳞癌(ESC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研究了SRGN过表达的ESCC细胞的外泌体(SRGN Exo)对ESCC细胞侵袭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旁分泌作用,并用质谱仪鉴定了相关的外切体蛋白。阳离子依赖的甘露糖-6-磷酸受体(M6PR)和肾上腺素B受体4(EphB4)在SRGN Exo中显著上调。 上调的外泌体M6PR在体内外均介导了SRGN Exo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而增强的外体EphB4则介导了SRGN Exo在体外对ESCC的促侵袭作用。此外,体外研究表明,操纵M6PR的表达会影响ESCC细胞的存活和迁移。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M6PR和EphB4的表达水平与SRGN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血清M6PR水平高与总体生存率低相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SRGN过表达的ESCC细胞的外泌体在肿瘤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SRGN诱导的外泌体M6PR和EphB4分别具有促血管生成和促进侵袭的功能。GEO数据集的基因表达分析表明M6PR在ESCC中高表达,功能分析表明它对ESCC细胞的迁移和活性具有调节作用,以及它作为血清预后标志物的潜力,进一步证明了M6PR在ESCC中的重要性。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104e5752061.html
重磅研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缺乏通过下调Sirt1基因表达加速衰老相关骨关节炎2023-01-31 生物谷
以疼痛、关节软骨进行性丧失和结构改变为特征的骨性关节炎(OA)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维生素D缺乏也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缺乏或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与常见的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代谢性骨骼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新出现的观察数据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然而,关于补充维生素D后预防骨性关节炎的研究尚无定论。 近日,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在Int. J. Biol. Sci.杂志上发表了题为“1,25-Dihydroxyvitamin D Deficiency Accelerates Aging-related Osteoarthritis via Downregulation of Sirt1 in Mice”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1,25-二羟基维生素D缺乏通过下调Sirt1基因表达加速衰老相关骨关节炎。 新的观察数据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膝骨性关节炎(OA)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然而,维生素D水平与骨性关节炎之间的关系以及补充维生素D在预防膝骨性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分析了6个月和12个月大的野生型和1个α(OH)ase敲除小鼠的关节软骨表型,发现1,25(OH)2D缺乏加速了年龄相关性自发性膝骨性关节炎的发展,包括软骨表面破坏、软骨侵蚀、蛋白多糖丢失和细胞减少,增加了OARSI评分、X胶原和MMP13阳性软骨细胞,并增加了具有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软骨细胞衰老。 补充1,25(OH)2D3可在体内挽救1α(OH)ase敲除小鼠的所有膝骨性关节炎表型,在体外1,25(OH)2D3可挽救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的骨性关节炎表型,包括软骨细胞增殖和软骨基质蛋白合成减少,氧化应激和细胞衰老增加。 研究者还证明了VDR在小鼠关节软骨细胞中表达,并且VDR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现出膝骨性关节炎的表型。此外,1,25(OH)2D3可纠正1α(OH)ase敲除小鼠关节软骨细胞中Sirt1的表达下调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irt1的高表达,而1,25(OH)2D3通过维生素D受体介导的转录上调Sirt1的表达。最后,本研究证明了在MSCs中过表达sirt1可以挽救1α(OH)ase敲除小鼠的膝骨性关节炎表型。 总之,这项研究的结果提供了一个模型,表明通过VDR的1,25(OH)2D通过增强VDR介导的基因转录上调Sirt1,激活p16/p21信号和降低氧化应激,促进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减少关节软骨细胞衰老和SASP,从而预防衰老相关的膝关节骨关节炎。 因此,这项研究不仅确定了1,25(OH)2D缺乏在促进年龄相关性膝骨性关节炎发展中的新机制,而且还可能为潜在地利用1,25(OH)2D3或下游靶点,包括Sirt1激活剂来预防年龄相关性膝骨性关节炎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99de575178a.html
BJP: 吗啡通过抑制质子泵抑制TLR2信号诱导胃微生物失调,从而引起胃炎症2023-01-31 生物谷
阿片类药物是止痛的标准药物;然而,对它们对胃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阿片类药物使用者胃部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导致住院人数增加。疼痛管理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挑战。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症和术后疼痛的最有效的止痛药,也越来越多地用于非癌症疾病。 尽管吗啡是缓解疼痛的主要药物,但使用吗啡也会导致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胃肠运动减少,称为阿片诱导性肠道功能障碍(OBD)。胃肠道转运减少会导致腹胀和特发性便秘,从而导致胃食道反流病。即使是临床剂量的阿片类止痛药物也会引起不良的胃肠道副作用。 近日,来自迈阿密大学的研究者们在Br J Pharmaco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orphine use induces gastric microbial dysbiosis driving gastric inflammation through TLR2 signalling which is attenuated by proton pump inhibition”的文章,该研究将吗啡引起的胃酸列为胃生物失调和病理的驱动因素,并建议将PPI作为临床治疗吗啡相关病理生理学的一种廉价方法。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们研究了吗啡使用对胃病理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另外进一步研究了质子泵抑制对克服吗啡介导的胃炎症的治疗益处。研究者在小鼠体内植入25毫克缓释吗啡和安慰剂微丸。进行胃微生物组分析。检测大鼠胃损伤程度。测定胃液pH值。用无菌小鼠和TLR2KO小鼠研究其作用机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进行胃保护研究。 慢性吗啡治疗会改变胃微生物的组成,并诱导链球菌和假单胞菌等病原菌群落的优先扩张。吗啡导致胃粘膜层的破坏,增加细胞凋亡,并增加炎性细胞因子。此外,在无菌小鼠中,吗啡引起的胃部病变明显减轻,无菌小鼠中吗啡胃微生物群的重建导致胃部炎症。 此外,在TLR2KO小鼠中,吗啡介导的胃炎症也得到了减轻。吗啡引起胃部pH值下降,从而导致胃部生物失调,导致胃部炎症。奥美拉唑治疗抑制胃酸,挽救吗啡引起的胃代谢失调,预防炎症。 综上所述,吗啡引起的胃损伤是由酸性pH引起的胃微生物群改变所致。胃微生物群通过TLR2介导的信号转导诱导胃炎症。奥美拉唑通过调节胃酸分泌,恢复正常胃微生物区系,预防吗啡所致的胃损伤。本研究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表明在吗啡给药的同时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是一种有前途的、安全的、廉价的减少吗啡引起的胃肠道病变的方法。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859e5751508.html
科学界最新揭示了Sesn2调控线粒体吞噬的机制为腰椎间盘退变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2023-01-31 网络
椎间盘退变(IVDD)是一种由细胞凋亡介导的致病过程。髓核(NP)和环状细胞的凋亡在IVDD中起着重要作用。椎间盘细胞的凋亡破坏了椎间盘的动态平衡和代谢,包括胶原的合成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最终导致椎间盘组织不能保持生物和力学的完整性。 细胞凋亡和自噬在退变的椎间盘中很常见。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炎症性营养物质枯竭、生物和非生物应激以及病毒感染。因此,对椎间盘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的研究将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近日,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在Int. J. Biol. Sci.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esn2 Serves as a Regulator between 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and Mitophagy in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UPRmt可通过上调Sesn2诱导的有丝分裂吞噬作用而减轻IVDD。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Sesn2调控线粒体吞噬的机制,为IVDD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可以诱导有丝分裂,保护细胞免受未折叠蛋白的侵袭。然而,UPRmt如何诱导有丝分裂来保护细胞尚不清楚。因此,Sesn2被认为是在椎间盘中传递UPRmt和有丝分裂的关键分子。 沉默Sesn2可逆转烟酰胺核苷(NR)对髓核(NP)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抑制UPRmt诱导的有丝分裂。UPRMT通过Eif2ak4/eif2α/ATF4上调Sesn2,进而诱导有丝分裂。Sesn2分别促进胞质Parkin和Sqstm1向缺陷线粒体的移位,从而增强有丝分裂吞噬。胞质Sqstm1向缺陷线粒体的移位依赖于Parkin。 Sesn2的两个功能域是Sesn2与Parkin和Sqstm1相互作用所必需的。Sesn2在Parkin和Sqstm1之间的胞质相互作用不依赖于PINK1(人类称之为PINK1),但线粒体的易位依赖于PINK1。Sesn2-/-小鼠表现出更严重的退变,NR不能完全减轻Sesn2-/-小鼠的椎间盘退变(IVDD)。 UPRmt通过Sesn2信号通路诱导有丝分裂减少NP细胞的凋亡,改善NP细胞的代谢,从而减轻椎间盘退变。UPRmt和有丝分裂调控机制的紊乱可能是IVDD的一个危险因素。UPRmt激动剂NR有可能成为治疗IVDD的药物。 摘引网址: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ff2e575146a.html
舆情信息
《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近日发布——这项标准为老年人生活能力“打分”2023-02-0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全社会的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依据该标准,可以对老年人的生活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并划分相应等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照顾服务。 老年人能力评估,是由专业人员依据相关标准,对老年人个体的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等进行的分析评价工作。“通俗来说,老年人能力评估有点类似体检,体检的主要检查内容是人的健康或疾病状况,而老年人能力评估的主要内容是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状况,这些能力包括老年人穿衣吃饭洗澡等自理能力、行走上下楼等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等能力等。”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说。 如何精准评估老年人生活能力?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介绍,本次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共分6个部分,主要包括“评估指标与评分”“组织实施”“评估结果”以及《老年人能力评估基本信息表》《老年人能力评估表》和《老年人能力评估报告》3个规范性附录。标准中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自理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等4个方面;二级指标包括进食、穿脱衣物、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记忆、理解能力、视力、听力、社会交往能力等26个方面。 条目加和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能力水平越好。标准将老年人能力分为能力完好、能力轻度受损(轻度失能)、能力中度受损(中度失能)、能力重度受损(重度失能)、能力完全丧失(完全失能)5个等级。较2013版行业标准增加了“完全失能”。“《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科学划分老年人能力等级,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规范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等提供基本依据。”国焕新说。 李邦华表示,老年人能力评估将在养老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老年人和家庭来说,老年人根据需要参与评估,有助于了解自身的能力状况,更加合理地安排晚年生活,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专业服务或者申请相关保障政策。老年人和家庭也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能力状况,及时采取一些预防衰老的措施,改善身体机能,给予老年人更有针对性的照顾。 对于养老服务机构来说,可以根据评估结果更加准确了解每个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在征得老年人同意的前提下,制定个性化的照护服务方案,提高养老服务的适配性和效率,并有效防范服务风险。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能够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提高政策措施的精准度。 李邦华介绍,未来将指导各地广泛应用国家标准,依据国家标准的评估结果为失能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入住公办养老机构、制定照护服务计划、为养老服务机构发放差异化运营补贴、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做到精准服务有效保障。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526.html
河南周口:用好中医药 抗疫有良方2023-02-01 光明日报
“这是专家研制的中药汤剂,能提高免疫力,更好抵御病毒。”1月1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巴集乡段寨村,从郑州返乡的大学生段贝贝收到村卫生所送来的特殊“礼品”,惊喜之余倍感温暖。 周口市按照国家“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要求,组织全市中医药专家制定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系列方剂,并制成汤剂、颗粒剂和香囊,发放给群众。 “这些中药汤剂是县中医专家根据近期疫情发展和诊疗效果精心熬制的,在应对春节返乡人流高峰和保健康、防重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同送药的巴集乡卫生院医生李平说。 像段贝贝一样,郸城县外出返乡人员和在家重点人群都收到了这样的“礼品”,全县总计发放60余万袋,群众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中医药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项城市丁集镇村民刘春梅,“阳康”后双膝关节酸痛,难以行走,家人非常着急。在镇卫生院,医生使用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治疗后,刘春梅的酸痛等症状逐渐缓解。刘女士感慨:“没想到只花了20多块钱就治好了让人担心的病。” 走进市中医院煎药房,药剂人员在不停地抓药、称重、浸泡、熬制、封装,一锅锅沸腾的汤药升腾起大量的蒸汽,屋内烟雾缭绕、药香四溢。 “从近期统计看,对新冠轻症单用中医药就可以解决问题,提前使用中药能阻止轻症转重,多数有症状患者病情都能得到控制。”正在查看生产情况的市新冠病毒感染中医预防救治技术指导组组长、市中医院副院长史卫东说。 “我们将大力支持各诊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深度参与‘保健康、防重症’防控救治工作,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周口市卫健委主任胡国胜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91.html
科学家揭示光照影响血糖代谢机制2023-02-01 科技日报
薛天团队发现光通过激活视网膜上特殊的感光细胞,经视神经至下丘脑和延髓的系列神经核团传递信号,最终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外周的棕色脂肪组织,从而压抑了机体的血糖代谢能力。 生命体要生存就必须要根据外界环境条件控制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平衡哺乳动物已经进化出了精确和复杂的调控网络用于持续动态调控血糖代谢。大量公共卫生调查显示夜间过多光源暴露显著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患病风险。而作为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光是否直接调控血糖代谢?其中涉及哪类感光细胞、何种神经环路以及外周靶器官,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答。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团队在《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光通过激活视网膜上特殊的感光细胞,经视神经至下丘脑和延髓的系列神经核团传递信号,最终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外周的棕色脂肪组织,直接压抑了机体的血糖代谢能力。 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是“信号发生器” 该团队首先对小鼠和人执行葡萄糖耐受性检测,发现数个小时的光暴露显著降低了人和小鼠的血糖耐受性。哺乳动物光感受主要依赖于视网膜上的三类感光细胞。除了视锥和视杆细胞介导图像视觉感知外,光也能直接激活视网膜上的第三类感光细胞——视网膜自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它依靠自身表达的视黑素对波长靠近480纳米的短波长蓝光敏感。ipRGC支配诸多下游脑区进而调控如瞳孔对光反射、昼夜节律、睡眠和情绪认知功能。光降低血糖耐受性通过何种感光细胞介导?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该团队逐一“敲除”了以上三类感光细胞的感光能力,发现光诱发血糖不耐受由ipRGC独立介导。 紧接着,该团队探究了小鼠视网膜至脑内的哪些核团参与了光调控血糖代谢这一生理过程。下丘脑是调控机体代谢的重要区域,其中ipRGC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核团和视上核(SON)核团发出密集的神经纤维。已知数周的异常光照模式能够通过影响SCN核团,造成小鼠生物钟节律失调,进而间接影响其血糖的代谢功能。该团队分别损毁或利用化学遗传手段操控接受ipRGC投射的SCN核团和SON核团,发现光急性降低血糖耐受性这一过程独立于生物钟节律系统,而由ipRGC投射至SON核团的神经环路直接介导。 通过影响棕色脂肪组织压抑葡萄糖代谢 光是依靠影响外周血糖代谢器官来影响血糖代谢的。换句话说,该团队还得找到光阻止血液中的葡萄糖代谢是由什么器官介导的。他们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血糖“消耗大户”——棕色脂肪组织上。 棕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肩胛间区、腋窝及颈后部,它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燃烧葡萄糖或脂肪,直接产热以维持体温稳态。研究人员同时也观察到光能显著压抑棕色脂肪组织的温度。 该团队确定了光降低血糖耐受性正是通过压抑棕色脂肪组织产热,进而减少该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实现的。 小鼠昼伏夜出,作息时间与人相反。人体的血糖代谢能力是否也受光的调节呢?该团队分别使用ipRGC敏感的蓝光与ipRGC不敏感的红光,测试人在不同波长光照射下的血糖耐受性。结果显示,只有在蓝光的照射下,人的血糖耐受性显著下降。该团队使被试者处于热中性温度环境下(热中性温度下棕色脂肪组织活性被压抑)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光不再压抑血糖耐受性。上述实验提示,光可以降低人的血糖耐受性,而且其机制很可能与小鼠相同,即光也被人的ipRGC感知并且通过人的棕色脂肪组织介导。 这项光调节血糖代谢的机制研究,提示现代人应该关注光线环境对健康的影响,针对夜间光污染造成的罹患代谢疾病风险的提高,人们应考虑生活环境中夜间人造光线的波长、强度以及人在其中的暴露时长。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89.html
孕妇进补 应警惕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2023-02-01 科技日报
冬季来临多补一点,增强抵抗力多吃一点……这让不少孕妇出现了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科技日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获悉,该院近期收治了多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易导致多脏器衰竭、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严小丽介绍。该病在妊娠各个阶段皆可发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中度重症、重症三种类型。如果孕妇不幸患上该症,将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严小丽表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又分为妊娠合并胆源性胰腺炎和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两种。“这两种病症除了受孕期激素的影响外,还与孕妇摄入过量的高脂饮食,孕期营养过剩,体重过度增加有关。综上所述,孕妇要避免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需做到科学饮食。”严小丽说。 她提醒,孕妇除了要定期进行产检外,还要坚持科学饮食,尽量避免食用各类含脂较高的肉汤,适当食用纯瘦肉,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广大孕妈妈需控油控糖,适量摄入水果蔬菜,让体重保持在一个比较健康的区间。如果孕妇出现了早期消化道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重症发生。”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88.html
健康生活方式可帮助老年人预防痴呆2023-02-01 科技日报
记者1月28日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获悉,该院贾建平教授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6种生活要素与延缓记忆下降高度相关。 影响记忆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增长、生活方式和遗传易感性等,然而如何找到影响记忆的具体因素及提高记忆的具体方法,仍然是目前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贾建平团队在长达10年的队列研究中发现,如果中老年人坚持7种推荐的饮食、每周大于等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大于等于75分钟的高强度体育锻炼、每周大于等于两次的社会活动、每周大于等于两次阅读思考和书写等,同时控制烟酒,记忆能力会更好,痴呆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 该研究有力证明了找回记忆、预防痴呆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实现。这种方法可总结为“管住嘴,迈开腿,勤动脑,多社交,记忆好”。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APOEε4携带者更容易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或者痴呆,出现记忆下降症状。目前,我国有2.7亿人携带APOEε4基因。该研究分析了上述健康生活方式对APOEε4基因携带者的影响,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抵消APOEε4所带来的发病风险。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87.html
“无细胞治疗”为延缓皮肤衰老提供新策略2023-02-01 科技日报
1月29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整形外科主任肖志波教授团队在延缓皮肤衰老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研发了一项基于细胞外囊泡的“无细胞治疗”新方法,可有效改善皮肤光老化,为紫外线损伤皮肤修复、抵抗皮肤衰老提供治疗新策略。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化学工程》上。 肖志波介绍,人的衰老最直观表现于皮肤。与人体其他器官不同,皮肤不仅受到内在老化过程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紫外线辐射成为导致皮肤光老化的主要原因。与皮肤内在老化不同,光老化可导致皮肤角质细胞活性降低、更新减慢,表皮层的屏障功能减弱,使皮肤变得粗糙、松弛、起皱。 肖志波团队在紫外线照射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囊泡(HDF-EVs)中,检测到393个差异表达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其中miRNA-22-5p显著改变。随后的研究发现,miRNA-22-5p能够直接对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起作用,GDF11与皮肤老化密切相关。当把HDF-EVs植入经UVB照射的裸鼠皮肤时,裸鼠皮肤光老化得到了改善。 该研究将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移植体内,其功能近似于将外泌体来源的母细胞移植体内所发挥的作用,但却有效避免了母细胞移植体内可能导致的生物安全问题和复杂的调控问题,因此这种“无细胞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逆转或延缓皮肤衰老提供了较好的策略和方向。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未来该研究成果有望转化应用于改善面部皮肤质地、延缓皮肤衰老。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85.html
破解“种牙贵”难题,从集采开始2023-02-01 科技日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技耗分离、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牙冠竞价挂网等形成了种植牙专项治理“组合拳”,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种植牙耗材的供应结构,有利于国产种植体生产企业的销售和研发,促成了符合市场竞争规律和群众预期的合理价格。 “不看牙,牙疼;看完牙,心疼”牙病患者的这种感觉有望成为历史。近日,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在四川开标,39家企业产品拟中选,拟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平均降幅达55%。再加上此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治理通知》)对于种植牙服务费用的调控,使得种植一颗牙的费用有望由数万元降至几千元,让人们实现“种牙自由”。那么,种植牙为什么一直这么贵?如何破解“种牙贵”?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专家。 材料进口、技术门槛高导致“种牙贵” “为了保障种植牙的成功率,要让种植体‘锚定’牙槽骨,形成牢固的骨结合,整个种植过程环环相扣。”1月28日,参与集采的民营医疗机构、威海华怡口腔负责人周小东告诉记者,种植牙本身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因此收取的医疗服务费也较高。 “目前种植体的价格从三四千元到一两万元不等。”周小东说。之所以价格存在差异,一方面与材质有关。目前的种植体一般可分为钛锆合金、四级钛、四级冷作钛、五级钛等。“四级冷作钛是目前市场上相对较好的材质,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用上十来年’的需求。”周小东解释,四级冷作钛是在四级钛的基础上进行冷加工处理,经过处理后既保留纯钛生物相容性,又达到五级钛的机械强度,坚固不易折裂,性能优于四级钛和五级钛。因此选择四级冷作钛材质的种植体价格就会高一些。此外,种植体的品牌不同也会导致价格差异。目前来看,进口品牌占据了市场主体。同国产品牌相比,进口品牌价格较高。 可见,大多数材料来自进口以及技术门槛高是种植牙价格昂贵的部分原因。 “三步”挤掉泡沫、以量换价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解读《专项治理通知》时表示:“为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降低种植牙医疗费用的诉求,我们创新性地开展了种植牙全流程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控。” 国家医保局在解读《专项治理通知》时指出:群众对口腔种植“天价收费”、宣传虚假补贴、用低价广告欺骗患者、用“好处费”“介绍费”买卖客源等问题反映强烈。 在专项治理中,曾经名目众多、雾里看花的种植牙收费渐渐规范化、透明化。通过专项治理,种植牙行业逐步实现更好评价、更好计价、更好监督的“阳光医疗”模式;医疗机构也走上了通过透明价格、优质服务、规范管理、良好口碑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技耗分离是专项治理的第一步。分离后,消费者种植一颗牙的费用非常明确地分为了三个部分,即种植体耗材、牙冠耗材和医疗服务费用。国家医保局通过对公立医院设定调控目标,引导市场收取医疗服务费不超过4500元/颗。 收费名目的透明化挤掉了因获客竞争等市场行为带来的价格泡沫。过去医疗机构通过打包价收费,从种植牙材料和供应链差价中牟利的方式不再行得通。 2023年1月11日开标的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是破解“种牙贵”的第二步。这次被称为“史上最难”的集采最终平稳落地,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平均降幅55%。集采汇聚了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的287万套种植体系统需求,约占国内年总量的72%。专家表示,民营医疗机构和企业均积极参与,中选产品丰富,可有效满足临床需求。 以价换量对于种植体的生产企业来说,不仅通过“预售”模式节约了营销成本,更重要的是占据了不小比例的市场份额。 民营医疗机构也乐见其成。周小东说:“种植牙整体采购成本的降低,对民营医疗机构降低采购成本、降低种植牙的市场定价等有着积极意义,也会激发医疗机构提高效率、优化流程的积极性,通过自身实力的提升谋发展。” 牙冠竞价挂网将成为破解“种牙贵”的第三步。《专项治理通知》明确,牙冠制作的翻模精修、扫描设计、打印切削、烧结上釉、上色调改等具体操作作为成本要素计入种植牙牙冠价格。四川医保局将于近期对牙冠组织竞价挂网,形成牙冠价格的参照系,其他省份做好价格联动,以点带面,促进牙冠价格阳光透明。 让我国种植牙业态逐步走向成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种植牙专项治理“组合拳”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种植牙耗材的供应结构,有利于国产种植体生产企业的销售和研发,形成了符合市场竞争规律和群众预期的合理价格。 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种植牙业态应该是什么样的?总体来说,它应该既让产品和服务回归合理价格区间,又助力企业和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它应该既兼顾人才的培养,也探索居民医疗费用保障的合理方式。 据介绍,以往种植牙一直被列入医疗美容范畴,整个过程的费用均不在医保报销目录内。目前,浙江、安徽、内蒙古等地正探索将种植牙纳入医保。周小东说:“我们咨询了内蒙古各市、盟的医保局,以锡盟为例,种植牙以门诊统筹的方式接入医保。种植牙纳入医保,起到了减少患者医疗总费用的积极作用。” “由于价格的大幅下降,很多以前因为经济原因而未接受治疗的群众,现在都能承担得起种植牙治疗的费用。”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据估算,口腔种植体系统费用的降低将带来国内种植牙数量的增长。 面对即将到来的蓬勃市场,我国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牙医。 “种植牙虽然是局麻小手术,但手术效果和种植牙的使用寿命与医生的技术有直接关系。”周小东解释,和其他学科的主刀医生一样,牙医也要在临床实践中增长“经验值”,医生的临床经验越多、技术越好,患者种牙后的咀嚼力、舒适度越好,种植牙使用寿命越长。 技术创新是一个行业生机蓬勃的关键要素。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主任满毅告诉记者,通过引入数字化导板技术、数字化导航技术、智能化机器人种牙技术等科技手段能让种植体植入更加准确,减少手术的时间,甚至能完成一些常规不能完成的病例治疗。 尽管起步较晚,多家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也开始进入种植体生产领域,并成为集采中选企业。随着国内消费群体的增加、市场进一步成熟,包括种植牙材料在内的国产高值医用耗材也有望获得更多用于临床的机会。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84.html
换桌椅、改照明 呵护学生体质健康2023-02-01 科技日报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教育部门正在加快推进一项惠民工程,今年将继续投入8000万元,为全市中小学生更换课桌椅。 2020年5月,南京市启动中小学课桌椅标准化改造工程,计划对全市约500所中小学校67万套学生课桌椅进行标准化改造。南京市教育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南京市区两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亿元,完成45万套学生课桌椅标准化改造,其中新购30万套、整改出新15万套。 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峰介绍,课桌椅高度与孩子身高不匹配,易造成坐姿不规范、脊柱侧弯,影响视力,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学校、家长认识有误区,以为桌斗越大越好,造成桌斗到地面空间变小,学生腿放不进去,继而整体抬高桌面高度,导致学生眼睛离桌面低于一尺,对体质健康不利。 为降低学生近视率,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南京市在江苏全省率先启动了课桌椅标准化改造工程。今年,南京市计划再投入8000万元,力争年底前全市中小学课桌椅适配度平均达90%。 北京东路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之前已根据学生身高调整了桌椅,这次主要改造桌斗。按照相关标准,要把1000张课桌的17厘米桌斗换成12厘米桌斗。再通过全校整体调节,让全校学生身高和课桌椅高度的适配度平均达95%以上。 此外,南京市还启动了中小学教室健康照明工程,投入8000余万元,改造全市563所中小学的1.7万间普通教室照明,目前已全面完成。 张峰呼吁,各学校和老师也要从学生健康成长角度出发,改变教室课桌必须整齐划一的管理理念,根据学生身高的变化调整课桌椅高度。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83.html
饮食营养素影响疾病图谱创建2023-02-01 科技日报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款新工具,可预测不同饮食对癌细胞和健康细胞的影响。最新研究有助于揭示与不同营养素相关的微妙代谢变化,提高人们对饮食与疾病之间联系的理解。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i科学》杂志。 代谢指一系列使生物体利用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发挥作用的过程,饮食中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决定了细胞可获得多少“燃料”,以及这些细胞如何处理营养物质。 在最新研究中,伦敦国王学院科学家首先创建了小鼠体内所有代谢途径的完整图谱,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科学家随后收集了实验数据,测量了小鼠肝脏和肝脏肿瘤中的基因表达水平,以完善模型。 研究发现了与不健康饮食相关的新陈代谢特定变化,这些变化被认为促进了癌组织和健康组织中甘油和琥珀酸的产生。他们还观察到,在食用不健康饮食时,健康细胞和癌细胞之间的代谢差异最高,这表明肿瘤能更好地利用不健康饮食来促进生存和生长。 研究小组还模拟了饮食成分各种组合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健康饮食中也存在一些癌症特有的代谢功能,但它们也可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有限的情况下逆转许多代谢功能。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的潜在应用非常深远。不良饮食会严重破坏人体的新陈代谢,导致肥胖、引发肝病,进而发展成癌症。最新研究有望用来指导饮食变化,以补充针对不同疾病的疗法。但其最有效的用途是帮助人们选择进食哪些食物,从而预防更多疾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82.html
机器学习鉴别出八种戒烟药物2023-02-01 科技日报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可通过计算机程序分析数据集的模式和趋势来识别药物,他们借此鉴定出了8种有助戒烟的药物,包括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右美沙芬等。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 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虽然吸烟行为是后天学习的,但此前的一项研究发现,拥有某些基因的人更容易对烟草上瘾。 在最新研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使用机器学习研究了130万人的遗传数据,其中包括个人基因和他们自我报告吸烟行为的特定数据。 研究团队识别了400多个与吸烟行为相关的基因,并确定了为什么其中一些基因与吸烟行为有关以及每个基因在吸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利用这些信息,研究团队鉴别出了有助改变烟民吸烟行为的已获批药物。 鉴于这项研究中的大部分遗传数据来自欧洲人,研究人员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了调整,纳入了一个包含约15万名亚洲、非洲或美国人的小数据集。最终他们确定了至少8种可能被用于戒烟的药物,如常用于治疗感冒和流感引起咳嗽的右美沙芬,以及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加兰他敏。 研究人员表示,使用大型生物医学数据和机器学习对药物进行重新评估可节省资金、时间和资源,新发现的一些药物已在临床试验中进行了测试,证明其具有帮助戒烟的能力。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81.html
一种治疗脑部疾病的神经芯片出炉首次使用片上分类器检测帕金森震颤2023-02-01 科技日报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将低功耗芯片设计、机器学习算法和柔性植入式电极相结合,制作出一种神经接口,可识别和抑制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IEEE固态电路》杂志上。 得益于256通道高分辨率传感阵列和节能机器学习处理器,名为“神经树”的该系统可从真实患者数据和疾病动物模型中提取广泛的生物标志物并分类,从而实现高度准确的症状预测。 研究人员称,神经树得益于神经网络的准确性和决策树算法的硬件效率。这是第一次能将如此复杂但节能的神经接口集成到癫痫发作等二元分类任务,并用于手指神经修复等分类任务中。 “神经树”通过从脑电波中提取标志物(已知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电信号模式)发挥作用。它会对信号进行分类,并指出它们是否预示着即将发生的癫痫发作或帕金森氏震颤等。一旦检测到症状,就会激活同样位于芯片上的神经刺激器,发送电脉冲来阻止。 与此前最先进的技术相比,“神经树”的独特设计使该系统具有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多功能性。与之前的机器学习嵌入式设备只有32个输入通道相比,该芯片拥有256个,从而允许在植入物上处理更多高分辨率数据。 该芯片面积的高效设计意味着它尺寸非常小(3.48平方毫米),还具有扩展更多通道的巨大潜力以及很高的能源效率。 除了这些优势之外,该系统还可检测比此前设备更为广泛的症状。该芯片的机器学习算法在来自癫痫和帕金森病患者的数据集上进行了训练,成功对来自这两个类别的神经信号进行了准确分类。 这是一种多功能可拓展的神经芯片。它功耗低,集成性强,能够执行多种任务,是跨学科之作。这种神经接口不仅可以识别和预判即将发作的癫痫和震颤,还可以指挥神经刺激器及时释放出对应的脉冲,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它背后强大的支撑系统可以从真实患者数据中提取和分类神经标志物,帮助芯片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对有脑部疾病困扰的患者来说,未来在脑部植入一个类似的芯片,协同对抗令人困扰的震颤发作,或许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80.html
近七百个传感器,每天两千多万条数据……科技让西红柿更有滋味儿2023-02-01 科技日报
消费者想吃何种味道的西红柿,种植者就能把它种成什么味道。这一场景发生在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智慧农业产业园里。春节期间,该园区“西红柿可定制新滋味”的新闻登上热搜。 什么是“可定制新滋味”的西红柿?它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德州财金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付文琦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我们用科技可让西红柿的口感提升得更好,并使产量提高。 在占地33.6公顷、约相当于47个足球场的植物工厂内,付文琦向记者梳理了一颗“可定制口味”西红柿的成长之旅。 “五分甜一分酸,是西红柿口感的最佳糖酸比。”付文琦表示,为实现这种口感,就需要种子与阳光、雨露的配合。 在园区里,技术人员播下一颗种子,在湿度90%左右、积温达到88℃时,幼苗萌发了。每天8小时的“阳光浴”让其铆足劲儿成长——藤蔓每天攀爬2.5厘米,果实孕育而出。 糖分的形成关键在水肥和光照。每天清晨,当太阳升起时,辐照传感器便开始追踪,累积光照达到每平方厘米100焦时,触发灌溉系统,大约三分钟之内便完成了对所有植株浇灌100毫升营养液的目标。 二氧化碳浓度关系着植物的产量。当清风徐来,传感器便感知到了风力和风向,大棚天窗变动角度,内外空气定时定量融合到了一起。 温度变化左右着果实的生长进程。当温度升高、湿度下降时,气象盒子传感器接收信号,控制器发出指令,遮阳布合拢,高压喷雾洒下甘露。 夜幕降临时,水肥机定时定量灌溉,地热风管机启动,用暖流抵御严寒。 此外,无土栽培技术、熊蜂授粉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使得果实更安全更新鲜。而这种智慧化数字化的种植模式,使得西红柿挂果达到了20多穗,产量也是普通大棚的3到4倍。 那么,上述种植环境是如何实现的? 记者注意到这座植物工厂里近700个各式各样的传感器,1700多个控制器每天都能产生2000多万条数据,自动化接管了绿色工厂。 与西红柿打了近30年交道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侯丽霞向记者表示:“从口味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类,即甜味儿重一些的西红柿或者酸味儿重一些的西红柿。”侯丽霞介绍,西红柿要实现酸甜可口的目标,品种选择和种植环节都很重要。 记者了解到,这两年,侯丽霞和同事们研发的“嘉红100”新品种以150万元技术服务费转让给了企业,并在2021年获得“浙江精品番茄评选”金奖,其酸甜可口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79.html
我国首批体细胞克隆优秀奶牛诞生2023-02-01 科技日报
绵羊“多莉”的诞生让克隆技术广为人知。27年后,中国人将它用到了良种奶牛快速繁育上。 1月31日,宁夏科技厅正式发布消息称,春节前夕,3头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复制的高产长寿奶牛在灵武市陆续出生,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克隆技术对现存群体中终生产奶量高于100吨的优良荷斯坦奶牛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及良种繁育。 “这批克隆牛是百吨明星奶牛群体的核心成员,也是培育自有知识产权良种奶牛的核心资源,向破解相关‘卡脖子’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宁夏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表示。 高产长寿奶牛在宁夏获得重生 良种是养殖业的“芯片”,然而不争的现实是,我国奶牛良种对国外的依赖度高达70%。 纵观国内奶牛群体,适应性良好、终生奶产量超过100吨、总生产性能指数超过2400的优秀奶牛是进行良种选育的珍贵资源,但其总量不足万分之五,且分布非常分散。 2021年,在宁夏科技厅和灵武市政府的支持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良种繁育创新团队在灵武市奶牛养殖园区启动实施相关项目。 “克隆优秀奶牛的首要目标,就是将分散在国内不同区域养殖场、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超高产的奶牛种质资源集中,以细胞和活体两种形式保存。”徐小涛告诉记者。 这批克隆牛的原本个体,产奶胎次超过4胎、年产奶量在18吨以上、终生产奶量大于100吨,家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副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靳亚平形容其为“贵夫人”。 2022年12月30日,首例体细胞克隆优秀奶牛呱呱坠地。 “体格较大,剖腹产降生。体重56.7公斤,体高76厘米,体斜长113厘米,体型花色与体细胞供体奶牛完全一致。出生半小时开始进食初乳,健康状况良好。”灵武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吴大伟说。 采集耳缘组织培养成克隆胚 体细胞克隆技术的高妙之处在于,只需采集优秀奶牛的耳缘组织,带回实验室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再利用核移植技术生产胚胎,就能让这些个体重生。 靳亚平认为,这种做法既规避了引进活牛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也极大地挽救了濒临淘汰的优质种质资源。 首批移植的120枚克隆胚,初检妊娠率达到42%,200天以上在孕率达到17.5%,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表明奶牛体细胞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成熟。”他说。 “这是继2022年10月奶牛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OPU-IVP)技术应用取得成功之后,我们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良种奶牛繁育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灵武市科技局局长马元福表示。 近年来,灵武市聚焦打造“高端奶之乡”目标,在宁夏科技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入开展奶牛良种快速繁育技术研发实践。 今年,灵武市计划胚胎牛移植1000头、出生500头,移植克隆牛300头、出生30头,利用克隆牛生产体外性控胚胎100枚,实现胚胎特别是高产克隆牛批量繁育。 良种奶牛快繁,这是一小步 作为全国奶业十大主产省区之一,此次也是宁夏首次培育出克隆奶牛。 2022年8月,宁夏科技厅启动首批4个“揭榜挂帅”项目,实施《优质高产奶牛OPU-IVP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 通过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宁夏整合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等单位,着力构建良种快速繁育创新高地,为宁夏和全国提供优质奶牛。 “目前,项目已集成应用体细胞克隆及活体采卵—胚胎体外生产—胚胎移植等技术,建成体外胚胎生产中心4个,组建包含开放式奶牛核心群和青年母牛核心群的优质种质资源群各300头,用青年母牛基因组选择+活体采卵—胚胎体外生产技术生产优质体外胚胎2991枚,培育优质后备种公牛10头。”宁夏回族自治区反刍动物分子细胞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宁夏大学教授马云介绍。 漫漫征程,这只是一小步。按照科技厅项目规划,整体分三步走。 先是完善OPU-IVP技术体系,推进试管奶牛工厂化生产;再是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进一步遴选超高产顶级牛;最后以此为基础,将干细胞技术与基因组检测技术结合,实施实验室育种。 “这是我们开辟的新赛道。”徐小涛如是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201/c14739-32615478.html
反对64岁退休,法再次迎来全国性罢工2023-02-01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法国特派、特约记者 于超凡 董铭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卢长银】“今天不是普通的一天。”当地时间1月31日,法国左翼领导人梅朗雄在马赛发表讲话,对法国民众走上街头反对政府提高最低退休年龄的做法表示支持:“很难看到如此壮观的群众动员”。在法国8家主要工会的号召下,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公务员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走上街头,抗议法国政府日前推动的养老金改革。 法国马赛,人们参加示威活动,抗议计划中的退休年龄从62岁提高到64岁的改革。 超首轮示威,罢工队伍更加壮大 据法国《解放报》31日报道,巴黎警察局估计当天有7万至10万人在巴黎参加反对养老金改革的示威游行,这一数字超过1月19日的首轮示威人数。为应对伴随示威活动产生的混乱和暴力事件,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南宣布在全法动用11000名警察和宪兵维护秩序。 工人罢工直接冲击市政交通、能源、教育等重要领域。在公共交通领域,五分之一的商业航班被取消,接近三分之一的高速列车和五分之一的普通列车停运。在能源供应方面,法国燃油冶炼暂时中断、电力减产。根据法国总工会此前数据,此次罢工包括道达尔能源集团炼油厂、油仓超过四分之三的员工。法国电力集团数据显示,当地时间30日晚以来,4家核电站和3家热电厂发电量明显下降。 除工人外,部分在校学生、教师也发起罢课、封锁学校等行动参与抗议。当天,学生封锁了巴黎政治大学、雷恩政治大学、巴黎一大、格勒诺布尔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等法国知名高等学府。抗议浪潮甚至蔓延至高中学生,巴黎、里昂等地近200所高中也被封锁。 此次罢工示威直观展现了民众对政府养老金改革的强烈不满。在圣埃蒂安市参与示威的护士拉艾蒂娜表示,自新冠疫情开始,医护行业一直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工作到64岁”令人难以置信。 马克龙政府态度很坚决 当地时间1月10日,法国总理博尔内首次公开阐述养老金改革的主要内容,延长法定退休年龄至64岁。改革法案关乎大多数法国民众切身利益,引发轩然大波,民意调查显示,超7成民众不同意延长退休年龄。法案公布后,左翼联盟和工会呼吁民众通过罢工抵制政府改革,1月19日,逾百万各界民众走上街头参与示威。 尽管受到人们的罢工抗议以及在野党的联合抵制,马克龙政府仍表示将继续推进此项改革,总理博尔内公开称推迟退休年龄“没有任何商量余地”。据法新社30日报道,提高最低退休年龄的目的是保障法国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中间派政治家贝鲁表示,法国养老金体系长期以来处于极其严重的赤字状态,法国政府每年需增加300亿欧元贷款以弥补赤字,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养老金改革是无法避免的”。 据法国政府公共服务网站消息,按照目前法国生产和就业状况,即便是在经济好转、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法国养老金赤字在2030年也将达到每年700亿欧元,到2050年,该赤字将增长到1000亿欧元。如今,法国每10个退休人员中就有一人拿不到养老金,如果不做改革,2030年之后,拿不到养老金的人数比例将达到六分之一。 改革和人均寿命的增长也有关系,如果退休年龄保持不变,到2050年,法国退休总人数或将达到2300万。 有哪些让步和缓和可能 路透社报道称,政府在起草立法之初做出了一些让步。马克龙原本希望将退休年龄定为65岁。 在人们罢工的压力下,法国政府曾暗示在一些具体措施的实施上还有回旋余地,比如为从很年轻就开始工作的人、因照顾孩子而中断职业生涯的母亲以及中途继续接受教育的人提供特别优惠条款等。 工会一边团结抗议,一边也在给政府“出谋划策”。有工会表示,政府除了进行改革缓解财政赤字,还有其他增收的方法,比如向超级富豪征税,要求雇主或较富裕的养老金领取者“多做贡献”…… 这场关于退休年龄与养老金的博弈远不会因为31日抗议结束而停歇,养老金改革法案在法国的审议之旅仍旧漫长。根据相关时间表,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将先后审议该法案,3月26日前,议会须就养老金改革作出最终决定。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WPRf2RGRv
日本2月5000余种常见食品将涨价 全年"涨"声一片2023-02-01 海外网
海外网2月1日电 据日本NHK电视台2月1日报道,日本2月份将有5000多种食品及饮料提价,继2022年10月日本的涨价潮达到30年来最大规模后,日本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日本帝国数据银行在统计日本国内主要食品及饮料厂商数据后表示,2月份,共5463种商品将形成“实际提价”状态,即价格再次上调,或价格不变但减量。2022年10月,日本共7864件商品全面提价。2月份的数据将成为2022年10月后提价商品种类最多的一次。 2月份主要涨价的商品多为冷冻食品、调味料、点心等家庭常见食品。NHK电视台称,已经计划提价的商品今年共计12054种,涨价速度比2022年更快。受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日本商品价格平均涨幅约16%。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WPChQ5vHr
韩国解除室内口罩令,多数人仍不愿摘2023-02-01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时隔2年3个月,韩国政府于1月30日正式解除室内戴口罩的义务令(医院等场所除外),但大多数韩国人仍不愿摘下口罩。据韩联社1月30日报道,在室内口罩令解禁的第一天,无论是银行、学校、百货店还是候车厅内,戴口罩的人仍占大多数。一名地铁义工表示,他看到的所有乘客都戴着口罩候车,感觉人们已经适应了在人群密集场所戴口罩。一名上班族说,周围所有乘客都戴着口罩候车,如果只有自己不戴口罩会被围观,加上他已不适应在人多的场所露出全脸,所以戴上口罩比较方便。 韩联社称,庆尚南道一所小学的教室内,18名学生中不戴口罩的仅有3人。班主任称,大多数孩子觉得“还是戴口罩比较方便”。一名幼儿园家长表示:“除了新冠病毒外,戴口罩还可预防其他传染疾病,从这个角度看,戴口罩并非坏事。况且,难得让孩子养成戴口罩的习惯,若摘下口罩后再让孩子重新戴上口罩,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WP1omLAzx
美国5月将取消新冠疫情紧急状态2023-02-01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准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美国即将结束新冠疫情国家紧急状态以及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当政府不再支付疫苗、检测、治疗等费用,数千万美国人面临医疗保障的“不确定”。 英国路透社1月31日报道称,当地时间30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于今年5月11日正式结束该国2020年延续至今的新冠疫情国家紧急状态以及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回归常态化管理。 美联社报道称,2020年1月31日,美国宣布国家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同年3月13日,时任总统特朗普再次颁布政令,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在紧急状态的非常时期,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保障医疗、民生。2020年4月,《家庭第一新冠响应法案》生效,民众可以免费进行新冠检测,企业员工获得14天的带薪病假。此外,政府还为各医疗机构提供大力支持,收治新冠患者的医院可以获得更多可支配资金。 紧急状态结束的同时,也意味着这些保障性的法规、免费医疗及纾困措施逐一失效。关注医疗保健问题的美国非营利机构凯泽家族基金会负责人詹·凯特表示:“人们很快就会注意到,他们得为一些紧急状态期间免费的东西埋单。”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目前美国绝大多数公民都是联邦医疗保险、医疗补助险,或其他私营医保项目的参保人,他们在紧急状态期间基本都可以享受免费的核酸检测与治疗。而美国一旦结束紧急状态,多数联邦医疗保险的参保人需要为新冠治疗、居家检测等项目付费。数百万贫困家庭也将失去政府的营养餐补助。 此外,一旦政府停止疫苗采购,该类产品的价格会迅速飙升。辉瑞和莫德纳已经宣布,他们新冠疫苗的商业价格可能在每剂82美元到130美元之间,大约是政府支付价格的3到4倍。 《纽约时报》报道称,在过去3年的时间里,新冠病毒逐渐不再颠覆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人群通过接种疫苗和感染对病毒获得一定防护力。不少美国官员认为疫情已经进入了一个不那么可怕的新阶段。 但紧急状态的结束将带来一系列复杂的情况,美国政府对疫情的应对将进入新阶段。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特别强调,国家紧急状态的突然终止只会令医疗体系陷入“大面积的混乱与不确定性”,这种“混乱和不确定性”将波及各州医院以及千万美国民众。 白宫1月30日表示,美国需要有序过渡,希望将紧急状态再维持几个月,这样医院、卫生部门就可以为紧急状态结束后的一系列变化做好准备。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WP0emkSg6
北京已建立临时免疫保护?疾控专家研判2023-01-31 新京报
从源头管控新冠,系统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仍是主要的工作思路。 1月3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接受新京报专访,他介绍,北京已建立临时的人群免疫保护,近期发生流行的风险较小,80岁以上老年人可在此“窗口期”及时接种疫苗。 下个月,北京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调查,全面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 北京此轮疫情进入尾声,病例处于散发状态 春节已过,人群陆续返京,北京疫情形势如何,是否会迎来一波反弹? 王全意介绍,北京这一轮疫情已过高峰,进入尾声,目前处于病例散发状态,主要流行毒株依旧是BF.7和BA.5.2。 根据北京市对流感样病例的采样监测数据,2023年第4周(1月23日至29日),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累计监测门、急诊就诊人数中流感样病例的人数较前一周下降了40.8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4.53%,较本流行季高峰下降93.74%;北京共采集、检测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标本453件,其中新冠病毒核酸阳性23件,阳性率5.08%(前一周为11.59%)。 高峰过去之后,人群已建立了临时的免疫保护,加上目前国际流行的病毒和北京此轮流行的毒株有一定的交叉保护,因此近期至少三个月内,发生疫情流行的风险较小。随着春节结束,人群返京,但在全国高峰已过的背景下,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他提醒,北京市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较低,作为重症高风险人群,老年人应当及时接种疫苗。目前仍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市民应做好日常预防,注意勤洗手、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日常开窗通风。 北京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调查 随着疫情进入尾声,疾控部门将开展总结性的调查研究。王全意介绍,为全面评估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情况,了解社区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北京即将开展人群血清抗体调查。该研究将为未来优化资源配置和新冠防控提供参考。 该调查计划于2023年2月至3月完成,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北京市16个辖区和经开区中选取约5000名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标本采集。调查表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核酸和抗原检测情况、发病就诊转归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 王全意告诉记者,考虑到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也会自然下降,将来根据需要,可能开展动态评估。 “乙类乙管”时期,病毒监测将在本土及入境人群中展开 根据北京市“乙类乙管”方案,北京将采取分级分类社会防控。基于多维度监测数据开展定性分析,并综合考虑疫情流行强度、严重程度和医疗资源占用等因素,建立完善专家风险研判机制,及时开展疫情预警,提出疫情风险分级防控建议。 王全意介绍,风险评估是接下来疾控部门要开展的重点工作。立足北京、放眼全球,从源头管控,系统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仍是主要的工作思路。从具体的做法上,一方面是监测病毒变异情况,一方面是监测疫情流行强度。 对病毒变异的监测覆盖了入境和本土两大类人群,疾控部门和海关、医疗机构等多部门进行合作,进行核酸检测及病毒基因测序。 他以入境监测举例,海关对于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人员会进行抗原和核酸检测,发现新冠阳性且Ct值小于32的样本会送到疾控进行基因测序;入境时处于潜伏期的人员,就医时医务人员会询问过去七天的入境史,如采样阳性、满足测序条件,也会送往疾控中心。这些数据可帮助专业人员掌握病毒变异及输入的情况。 监测疫情流行强度将结合北京现有的流感样病例监测体系。北京一级以上医院都会对流感样病例进行报告,目前有39家医院开展病原学监测。来自临床的监测数据经相关模型计算,可反推社会面感染人数及流行强度。结合动态的社区调查、网络调查等多渠道数据相互佐证,便于疾控提供疫情预警和医疗机构进行响应。 此外,疾控部门还将进行研究性监测,如在不同人群中研究新冠病毒演化规律、在动物中研究病毒感染和演化情况等。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131/22/HSEO2BED0038804U.html
米糠、麦麸重回餐桌 健康食用有门路!2023-01-31 成都商报
“吃糠咽菜”再也不是生活所迫,而是饮食健康的一种选择。 春节假期刚过,当不少人还沉浸在大鱼大肉的氛围中时,近日,一则“卫健委传来好消息,米糠、麦麸有望重回百姓餐桌”的文章引起网友议论,该文称,米糠中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营养物质,比精米、白面营养更丰富,并且还引用了国家卫健委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促进米糠回归人类食用提升国民营养的建议》的相关答复。 米糠对于当代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这种东西能吃吗?营养吗?对于米糠回归食用的建议,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梁清月表示,目前,“吃糠咽菜”再也不是生活所迫,而不失为饮食健康的一种选择。 无害化米糠 将被列入“食药两用名单” 前述网传文章称,米糠、麦麸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营养物质,不仅比精米、白面营养更丰富,同时还能避免很多因饮食过于精细而引发的“富贵病”,此外,米糠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记者查询得知,此事起源于1月19日国家卫健委对于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促进米糠回归人类食用提升国民营养的建议》的一则答复,该答复表示:目前,米糠主要用于生产饲料,作为粮食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米糠油。近年来,国家卫健委积极推动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发展米糠产业,挖掘米糠营养价值,有利于促进粮食减损增效和国民营养健康。 针对“支持米糠安全食用产业发展”等建议,国家卫健委在答复中回应:支持米糠安全食用产业发展,引导相关企业综合利用碎米、米糠、稻壳、麦麸等副产物,开发米粉、米线、米糠油等食品或食品配料;建立米糠无害化评价体系,完善相关食用安全标准;将无害化米糠(即食米糠或食用米糠)列入“食药两用名单”和《药典》…… “吃糠咽菜”不可能 单独作为主食供人食用 米糠就是稻子或谷子上脱下来的皮。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梁清月表示,米糠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但按照当前的食品安全法规,米糠不属于普通食品原料,是不可以添加到食品中给人吃的。 不仅如此,米糠也不可能单独作为主食供人食用,因为它难以下咽、难以消化。“米糠要成为食品原料,只能走深加工和少量添加的路线,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当代人因为吃大量精米白面而缺失的营养。” 日常吃的精米、白面,都属于精制碳水,主体成分是淀粉,仅含有少量蛋白质。梁清月表示,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和资料表明,米糠中富含各种营养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这些营养成分恰恰是人体所必需的,正是当代人饮食结构中相对缺乏的,这就是吃粗粮的意义所在。老百姓常说“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就体现了米糠的药用价值。《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五谷为养”的论述,五谷指的就是带有糠的谷物。 针对部分网友对米糠上桌持怀疑态度,梁清月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糠咽菜”再也不是生活所迫,而是饮食健康的一种选择。很多人印象中,米糠就是用来喂牲畜的饲料,而用现代碾制技术生产出来的食用级米糠,富含各种营养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约占米糠总重量的80%、营养的90%以上,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帮助降低血脂等功效。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131/22/HSEO4K8900388050.html
矫正期间如何控制牙菌斑?教你洁齿方法2023-01-31 科普中国
龋齿和牙周病是牙齿矫正过程中常见问题,严重时可导致治疗中断。 牙菌斑是多种细菌组成的团体,具有很强的组织架构和抵抗外来侵袭的能力。龋齿和牙周病是牙齿矫正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严重时可导致治疗中断,这两者都与牙菌斑的控制密切相关,而对牙菌斑的控制关键在于患者。 怎样预防牙菌斑的生成呢?建议患者认真刷牙。刷牙时,尽可能让牙刷的刷毛伸进托槽、弓丝之间的部位,以清除托槽近、远、中面上的菌斑。刷牙的力量不可过小,选用的牙刷刷头要小,刷毛中等硬度。弓丝下方被遮挡的牙面可使用间隙刷来清洁,还可以使用牙线来清洁,确保托槽龈方、牙龈边缘和带环周围清洁。 日常可以分两个步骤来刷牙。以刷上牙为例,第一步,将牙刷刷头与牙面、牙合面呈现45°角并向下,先清洁牙齿上半部分,即托槽的龈方表面;第二步,将牙刷的刷头旋转朝上,但仍然与牙合面呈45°角向下,主要清洁牙齿的下半部分,即托槽的牙合方表面和牙龈边缘部分。 牙齿邻间清洁可使托槽两侧和接触点附近洁净,我们可以用硬头牙线(或使用牙线穿引器)来清洁邻间隙,从而预防邻面龋和牙龈乳头炎。 牙缝刷可以帮助清洁托槽邻面和大的牙间隙,牙齿排列不齐的位置也可以使用单束刷或电动牙缝刷头进行清洁。 与普通手动牙刷相比,电动牙刷在清除正畸患者菌斑、控制牙龈炎方面更为有效,但需要保证使用频率和每次使用时间,建议至少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2分钟。 此外,含有氟化物的牙膏能减少两次刷牙之间牙菌斑的再生,有效预防龋齿。还要提醒大家,减少甜食及粘性饮食的摄入,也有助于减少菌斑的滋生。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131/22/HSEO6QD300388052.html
解酒食品效果有限 一旦醉酒应就近就医2023-01-31 新京报
醉酒与酒精中毒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很难将两者区分开来。 市场上有不少宣称有解酒功能的饮料,还有一些家人朋友口口相传的解酒“偏方”。专家表示,这些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醉酒症状,一旦醉酒应就近就医。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介绍,有的保健食品包含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和保护作用这一项,而这并不等同于有解酒或预防醉酒的功能,商家的这种宣传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公众。 那么,蜂蜜水、酸梅汤、番茄汁可以解酒吗?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于仁文指出,蜂蜜水中含有较多糖类物质,有助于肝脏解毒,其分解酒精的作用与其他一般饮品差距不大。 一位原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提醒,醉酒与酒精中毒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单从症状来看,很难将两者区分开来。一般来说,醉酒称之为酒精过量。人们对酒精的分解能力不同,分解速度较快的人群酒量相对较大,分解速度较慢的人则是“一杯倒”。“对个人来说,酒精过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出现醉酒,建议就近就医。因为普通百姓不具备专业知识,很难判断酒精中毒的严重程度。” 从症状上来看,酒精中毒可能会表现为昏迷,却会被误解为睡眠状态,反而延误最佳救治时间。有些人酒精中毒后也会在昏迷的过程中出现呕吐的情况,造成气道阻塞甚至窒息。此外,酒精进入人体后变成乙醛,会影响糖的代谢,有些人在饮酒后会出现诸如低血糖、维生素缺乏等症状,久而久之,就会对肝功能造成损伤。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131/22/HSEO3IP20038804V.html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白智彤 罗燕 编排:聂孝汉 审校:张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