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731

发布时间:

2024/07/31

浏览次数:

3997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7-31

内容导读

TOC \o "1-3" \n \h \u 热点追踪

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高层动向

曹雪涛副主任出席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卫生合作分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疾控动态

北京市圆满完成2024年肺结核及相关疾病诊疗进展工作培训

中心举办2024年全省丙肝防治师资技术培训班

科研动向

「每日步数超过这个数」就能抵消久坐带来的危害!最新研究:

久坐<10.5小时/天的人,每天走9800步,可降低29%心血管疾病风险

细胞治疗新突破!Cell子刊: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家巧遇“代谢启动”法,CAR-T细胞疗效倍增!

Nature子刊:西湖大学付向东团队揭示CSB蛋白调控衰老与癌症的共同机制

Nat Commun | 付向东/王栋团队合作揭示柯凯因综合征B蛋白(CSB)调控衰老与癌症的共同机制

舆情信息

为何游泳选手都爱拔火罐?缓解疼痛还能加速组织修复

人腺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和疫苗

阿根廷今年已确诊超53万例登革热病例

十四部门联合开展糖尿病防治行动

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印发

三大行动关爱孤独症儿童

消除肝炎危害 推进肝病全程管理

体检领域也需提防“神医”坑民

少糖饮食能使身体更年轻

江苏推进结对帮扶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河南:36种门诊慢病省内直接结算

江西:动态监测因病致贫返贫

福建:8个辅助生殖项目将纳入医保

烧烫伤急救:请抓住“黄金两小时”

针灸助减肥!抓住伏天儿童减肥好时机

热点追踪

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2024-07-30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通知

国卫办医政函〔2024〕2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以下简称“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发现的,除疾病自然过程之外的各种因素所致的不安全隐患或造成负性后果的事件。不良事件管理是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识别医疗服务风险隐患、预防负性事件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方法。多年来,我委不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将“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作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指导行业聚焦相关工作,对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不良事件管理工作,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压实不良事件管理主体责任

各地要指导二级以上医院进一步提高认识,将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作为重要的医疗质量安全日常工作措施,充分理解不良事件管理的重要价值,切实承担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不良事件报告、分类、分析、处置等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不良事件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医院内不良事件管理工作牵头负责部门和协同配合部门的权责及分工,压实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充分利用不良事件管理发现和消除医疗质量安全漏洞。

二、系统设计,健全不良事件闭环管理机制

二级以上医院要不断健全“主动报告、科学分类、重点分析、系统反馈、持续改进”的不良事件闭环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不良事件“非惩罚性”主动报告机制,注意保护报告人隐私,并通过工作会议、宣传栏或信息平台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鼓励员工自愿、主动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处理,能够立即改进的,要明确责任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问题或隐患;对频繁发生或产生严重负面结果的事件要进行重点分析,采用台账管理等方式重点督办。同时,完善不良事件处理情况的常态化反馈机制,尽量将处理情况反馈报告人,增强报告人的获得感,让员工体会到不良事件管理带来的改变。

三、强化培训,提升全员不良事件管理意识

各地要结合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和患者安全专项行动要求,指导二级以上医院强化全员参与的患者安全教育与培训,将不良事件管理作为员工入职培训、日常培训学习等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员工不良事件识别能力和报告意识,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每个人都负有报告不良事件的责任,均可从自身角度对发现的问题或隐患进行报告,着力构建“全员、全流程、全方位”的不良事件管理氛围,塑造人人有责的质量安全文化,发挥文化在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四、深入挖掘,注重不良事件分析运用

二级以上医院要积极探索建立不良事件数据动态监测机制,科学应用质量管理工具,统计分析不良事件常发的时间、区域、人群和类型特点,对不良事件相关的人员、设备设施、药品耗材、管理制度、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开展针对性改进,不断提升挖掘事件成因、协调部门联动、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统筹指导作用,加强辖区内不良事件报告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明确医疗质量安全工作重点方向,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

五、精简优化,完善不良事件报告机制

不良事件报告工作遵循“自主自愿、实事求是、发现即报”的原则。二级以上医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快速便捷的不良事件报告机制,按照“非必要不采集”的原则,精简上报信息、优化方法和流程,保障报告工作的便利性。严禁采取定额定标、任务摊派、罚分扣款等形式主义或惩罚性措施,避免员工误解相关工作要求、曲解相关工作机制。同时,积极引导患者等其他人员参与不良事件报告,发挥患方对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的作用。

为指导和协助做好不良事件上报和管理工作,我委组织开发了国家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网址https://event.ncis.cn),供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自愿使用。国家平台采集的信息仅用于不良事件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工作,不作为开展其他工作的依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参照国家平台建立机构内部的不良事件报告平台,采用多种信息化渠道提升报告的便捷程度。鼓励使用机构内部不良事件报告平台的二级以上医院,在每年1月20日前将本医院前一年的不良事件信息汇总表上传至国家平台。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oglrOQNOB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曹雪涛副主任出席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卫生合作分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2024-07-30 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2024年7月30日,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卫生合作分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由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雪涛与俄罗斯联邦国务秘书、卫生部副部长萨拉盖共同主持。

会议回顾总结了去年以来中俄卫生领域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高度评价两国卫生行政部门间的密切协作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间的务实合作。会上,双方就传染病防控、生物安全、灾害医学、医科大学联盟、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和传统医学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一致同意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持续落实好两国元首共识,深化卫生健康领域合作交流,维护两国人民健康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委医疗应急司、科教司、国际司,国家中医药局国际合作司,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疾控中心,中华医学会,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jhzs/s3582/202407/9c193fa63e5f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北京市圆满完成2024年肺结核及相关疾病诊疗进展工作培训

2024-07-30 北京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部

  为进一步强化结核病临床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全面提升结核病规范化诊疗水平,7月24日,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部在京举办了“2024年肺结核及相关疾病诊疗进展学习班”,各区结核病防治所、市区两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主管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会议由结核病门诊部副主任李波主持,中心副主任贺晓新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贺晓新副主任指出,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一直是结核病防治的核心环节,结核病诊疗做到及时和精准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及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成效。为使区县结核病诊疗能力不断提高,要求各专业技术人员高质量完成培训,并将所学的知识带回本机构做好二次培训,切实提高诊疗能力。

  本次培训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相关专家进行授课,主要培训内容包括:高孟秋主任医师讲解了《特殊人群结核病治疗》、侯代伦主任医师结合NTM的影像学特点再次详尽讲解了《结核病影像学诊断基础与研究进展》的相关知识、潘丽萍研究员结合日常实际工作,用列举案例的方式介绍了《结核感染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心职位所王如刚主任医师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向大家介绍了《尘肺病诊断标准及相关政策》;此外,中心结核病门诊部李波副主任讲解了对2023年《.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患者发现质量的评估试点报告》进行了较详尽的解读。

  结核病门诊部精心组织了此次培训,为定点医疗机构临床医务人员在临床、基础和影像及相关疾病等多方面梳理了基础知识,通过较丰富的案例分析使大家增长了实践经验,课程内容合理而充实,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本次培训切实提高了临床工作者的结核病诊疗水平,并且为下一步结核病诊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达到了预期目的。

摘引网址:https://www.bjcdc.org/cdcmodule/jkdt/bsxw/2024/109880.shtml

返回目录>>

中心举办2024年全省丙肝防治师资技术培训班

2024-07-29 河南省疾控中心

  7月23日~26日,中心在郑州市举办丙肝防治技术师资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魏来副院长和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书记刘中夫、丙性室主任李健、韩晶和丁国伟现场授课,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线上致辞,王宇作了以《国家消除肝炎危害的目标及实施路径》为主题的授课,他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把它称为“沉默杀手”,患者发现身体不适就诊时很可能已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魏来在进行主题为《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授课时建议,采取数字平台开展随访、数据持续评估、数据挖掘等,为临床工作提供准确全面的诊疗依据,同时向患者传递丙肝防治知识,督促和改变患者就诊意愿,加速和促进丙肝消除。刘中夫在作《中国丙肝流行状况及控制策略》主题授课时建议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扩大检测发现和积极开展治疗,强化治疗覆盖,有效治愈丙肝病人,避免罹患肝硬化和肝癌。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郭万申现场表示,一是强化标准培训与数据核查,推动丙肝报告数据质量大幅提升。二是设立28个丙肝哨点,开展主动监测,及时掌握特定人群感染状况、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三是“控增量”和“减存量”。四是加强例行风险评估,结合特殊病例流调结果,综合研判丙肝疫情暴发风险,及时预警处置,实现了12年无丙肝疫情发生。五是启动2市5县的省级消除项目,试点地区全部落实医保政策。六是在国家艾防中心、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支持下,启动了4个国家级防治项目,覆盖31个县区,启动覆盖9个县区的既往丙肝病例随访管理项目,参与了国家级肝病死因调查和丙肝全流程管理项目,再为国家战略贡献了一份河南力量。此次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提高河南省基层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水平,助力实现“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奠定基础。

摘引网址:http://www.hncdc.com.cn/sitesources/sjk/page_pc/gzdt/sndt/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每日步数超过这个数」就能抵消久坐带来的危害!最新研究:

久坐<10.5小时/天的人,每天走9800步,可降低29%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4-07-31 生物谷原创

无论你的年龄大小,无论你是久坐办公室的工作者,还是充满活力的运动爱好者,增加每日步行量都是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一个简单又极具性价比的方式~

倘若举行一场“坐凳子大赛”,想必不少人能够轻松挺进决赛圈,毕竟久坐已成为现代生活的常态 —— 不论是在办公室里埋头工作的职员、长时间驾车的司机,还是埋首于书本中的学生,“坐”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这个久坐成为生活习惯的时代,许多人或许未曾察觉到,这种生活方式正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健康。但别担心,这个关于久坐危害的警告,可以通过一项简单的日常活动——走路,来对抗!

为了揭示了步数与健康之间的神奇联系,特别是它们如何与我们的寿命和心脏病风险相关联。Matthew N Ahmadi等人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发现,每天走一定数量的步数,不仅能显著降低早逝的风险,还能减少心脏病的威胁,即使对于那些长时间坐着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该成果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杂志上,题为“Do the associations of daily steps with mortality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ffer by sedentary time levels? A device-based cohort study”。

这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招募了72,174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61.1岁的,其中57.9%为女性。通过佩戴类似于运动手表的加速度计,来测量每日的步数和身体的活动,活动类型包括久坐行为、小幅度实用动作、步行和跑步。主要研究指标为每日静坐时间(低<10.5小时/天和高≥10.5小时/天)和每日步数。

在研究期间一共记录了1633例死亡和6190例心血管疾病事件。

每日步数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研究显示:步数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既每天走更多的步数可以降低死亡风险。具体来说,对于高久坐时间组(≥10.5小时/天),全因死亡率的最低风险出现在每天9000至10500步之间,风险比(HR)为0.61(95% CI 0.51至0.73)。

对于低久坐时间组(<10.5小时/天),全因死亡率的最低风险则出现在每天10300步,HR为0.69(95% CI 0.52至0.92)。换句话说,不管你是不是经常坐着,如果你每天走9000到10500步,你的死亡风险都会显著降低。

同样,研究发现:步数与CVD发病率之间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久坐时间组的最低CVD风险出现在每天约9700步,HR为0.79(95% CI 0.72至0.86)。低久坐时间组的最低CVD风险出现在每天约9800步,HR为0.71(95% CI 0.61至0.83)。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天走大约9700到9800步,你的心脏病风险会降低。

研究还分析了久坐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你每天坐的时间少于10.5小时,那么走相同数量的步数,你的心脏病风险会比那些每天坐超过10.5小时的人更低。

最优的每日步数阈值

那么,每天最少需要走多少步才能看到健康益处呢?该研究确定了全因死亡率和CVD风险的最小和最优化步数阈值。结果显示,对于全因死亡率,最小步数分别出现在每天4100步和4400步,而最优化步数则在9000至10500步之间。对于CVD风险,最小步数在两组中均为每天4300步,最优化步数则在9700至9800步之间。

即使在考虑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如腰围、血糖A1C、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血压和甘油三酯)后,步数与死亡率和CVD风险之间的关联模式也保持一致。

最后,研究还分析了不同年龄之间步数的影响,研究者发现,在60岁以下的年轻参与者中,低久坐时间与CVD风险之间没有显著关联,而在高久坐时间的年轻参与者中,步数与CVD风险之间存在逆向关联。换句话说,如果你坐的时间不多,那么每天走的步数对心脏病风险的影响不大。但如果你每天久坐时间很长,那么,每天多走几步就能产生不小的健康益处。而对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不管坐的时间长短,每天多走几步都能降低心脏病风险!

小结

这项研究深刻地强调了提高日常活动量,特别是步行量,对于降低死亡率及心脏病风险的重要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精准的数据:每天行走9,000至10,500步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研究结果也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应尽可能减少长时间静坐,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

总的来说,无论你的年龄大小,无论你是久坐办公室的工作者,还是充满活力的运动爱好者,增加每日步行量都是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一个简单又极具性价比的方式~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2228369321f.html

返回目录>>

细胞治疗新突破!Cell子刊: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家巧遇“代谢启动”法,CAR-T细胞疗效倍增!

2024-07-30 生物谷原创

最近使用这种新方法培育的T细胞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63%的患者肿瘤在一定时间内出现部分或全部缩小,相比之下,以往未采用此两步法的临床试验中,仅有15%的患者肿瘤有类似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威斯康星发现研究所的Dan Cappabianca和Krishanu Saha及其同事们在尝试改良T细胞疗法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提升疗法效率的方法。他们的研究聚焦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这是一种被设计用来精准打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

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Molecular Therapy—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etabolic priming of GD2 TRAC-CAR T cells during manufacturing promotes memory phenotypes while enhancing persistence”。

T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对抗疾病和肿瘤的关键战士,可以通过基因工程被赋予特殊武器——嵌合抗原受体,使其能够锁定并消灭癌细胞,尤其是实体瘤中的癌细胞。在首次遭遇敌人后,T细胞会“铭记”敌人的特征,若再次相遇,便能迅速且有力地发起反击,这一机制与疫苗促使免疫系统识别并抵抗特定病原体的原理相似。然而,要让T细胞成为癌症治疗的利器,必须在实验室中精心培养。

Cappabianca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插曲:“我们在对比两种营养成分不同的T细胞培养基时,一次不经意的失误——将T细胞置于错误的培养基中,竟意外地成为了整个研究的核心发现。”

在实验室环境中,研究团队先是在低营养的培养基中激活T细胞,这种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浓度较低,随后将它们转移到富含营养的培养基中。这个“代谢启动”的过程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初步的营养限制给T细胞带来压力,激发了它们的特殊机制,增强了其对肿瘤的针对性,促进了记忆T细胞的生成,同时也筛选出了在低能量环境下仍能生存的更为坚韧的细胞。

接下来的高营养阶段则加速了T细胞的生长和复制。经过这样处理的T细胞,保有了类似干细胞的特质,这意味着它们具备更强的抗癌能力,能更长久地存活于体内,并转变为持久的记忆细胞。

Cappabianca补充道:“通过暂时减少糖分供给,类似三天的生酮饮食,我们观察到在制造过程结束时,T细胞的成熟度有所降低。T细胞的成熟度越低,它们在患者体内对抗癌症的时间就越长。”

这种两步法还加强了T细胞的记忆能力,这对于CAR-T细胞疗法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它意味着T细胞能够更高效地识别和对抗癌症,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更加显著。最近使用这种新方法培育的T细胞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63%的患者肿瘤在一定时间内出现部分或全部缩小,相比之下,以往未采用此两步法的临床试验中,仅有15%的患者肿瘤有类似反应。

为了深入了解如何让这些CAR-T细胞保持活力并有效对抗实体瘤,更多研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团队期待,这种“代谢启动”特定类型CAR-T细胞的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应用,最终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Saha引用了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德的名言:“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他感慨道:“我们这次意外的培养基更换,确确实实是偶然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新发现的大门。”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90b83550e2b.html

返回目录>>

Nature子刊:西湖大学付向东团队揭示CSB蛋白调控衰老与癌症的共同机制

2024-07-30 生物世界

研究团队运用了R-ChIP、ChIP-seq、PRO-seq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体外转录系统和机器学习算法,全面解析了CSB在转录调控和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的核心作用。

近日,西湖大学付向东教授团队联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王栋教授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Cockayne Syndrome Linked to Elevated R-Loops Induced by Stalled RNA Polymerase II during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以R-loop结构为锚点,深入探讨了CSB蛋白分别在小鼠和人源神经元细胞基因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揭示了CSB基因突变导致衰老以及癌症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病理机制。

研究团队运用了R-ChIP、ChIP-seq、PRO-seq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体外转录系统和机器学习算法,全面解析了CSB在转录调控和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的核心作用。他们发现,CSB缺陷会导致RNA聚合酶II(RNAPII)在转录延伸过程中,特别是在T-run序列区域出现暂停,进而引发R-loop(RNA-DNA杂合结构)的形成,最终加剧基因组不稳定性。

首先,研究团队利用之前开发的R-loop高分辨率测序技术R-ChIP,分析发现CSB敲低导致R-loop数量和大小均增加。ChIP-seq数据显示,CSB结合位点与R-loop和RNAPII暂停位点高度重合,尤其是在基因体(Gene bodies)内。并且,CSB敲低导致RNAPII信号显著减弱,这种现象在RNA 转录本3'端尤为明显。此外研究团队发现,许多由CSB敲低诱导新生成的R-loop都包含T-run序列。为验证T-run序列导致RNAPII暂停的假设,他们设计了体外转录实验并观察到T-run序列确实引发了RNAPII暂停,而添加Rad26(CSB的酵母同源物)能显著缓解这种暂停。

由于CSB缺陷与神经病理学表型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团队在多种来源的小鼠和人源神经细胞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CSB敲低主要影响神经元功能相关的长基因表达。在人源细胞中,这些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在小鼠细胞中,由于进化导致的内含子长度差异,CSB敲低对小鼠基因表达的影响较为有限。上述跨物种的表型差异有助于回答为什么CSB基因突变在小鼠中主要引发癌症,而在人类中却导致早衰和严重的神经发育缺陷的科学问题。

这项研究深入揭示了CSB通过帮助RNAPII克服转录障碍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机制。当CSB缺失时,RNAPII在这些位点暂停,导致R-loop形成,进而引发基因组不稳定。这一机制解释了为何CSB缺陷在人类中主要影响神经系统,而在小鼠中则主要导致癌症。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研究为理解衰老和癌症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全新视角。基因组不稳定性作为衰老和癌症的共同特征,而CSB通过精密调控R-loop形成来维持基因组稳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图1)。该研究也为探索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的衰老和癌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有望通过精准调控R-loop形成从而减缓衰老进程或抑制癌症发展。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8cde83596587.html

返回目录>>

Nat Commun | 付向东/王栋团队合作揭示柯凯因综合征B蛋白(CSB)调控衰老与癌症的共同机制

2024-07-30 生物探索

研究团队运用了R-ChIP、ChIP-seq、PRO-seq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体外转录系统和机器学习算法,全面解析了CSB在转录调控和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的核心作用。

柯凯因综合征 (CS) 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CSA或CSB基因突变引起。CSB基因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但先前研究显示,CSB基因突变在小鼠中主要导致癌症,而在人类中却引发早衰和严重的神经发育缺陷【1,2】。CSB蛋白功能多样,涉及染色质重塑、核仁蛋白调控等过程。作为SWI/SNF家族的ATP酶,CSB在RNA聚合酶II的转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缺陷与CS的直接关联仍不明确【3】。

尽管CSB在TC-NER和转录延伸等方面作用显著,但CS的临床表现常常在无明显DNA损伤迹象的情况下出现,这表明CSB的单一功能缺陷不足以全面解释疾病机理。目前普遍认为CS与基因组不稳定性及转录中断有关,但CSB这种普遍性调控机制如何特异性地影响神经元相关基因表达仍不清楚。最新研究在携带CSB截断突变的小鼠中发现了小脑皮层显著萎缩及脱髓鞘现象,但这些发现仍不足以全面反映CS的复杂病理全貌【4,5】。因此,深入揭示CSB突变如何从分子层面逐步累积,并最终导致从小鼠到人类的神经病理表型显著恶化的分子机制,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7月17日,西湖大学付向东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王栋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Cockayne Syndrome Linked to Elevated R-Loops Induced by Stalled RNA Polymerase II during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的研究论文【6】。该研究以R-loop结构为锚点深入探讨了CSB蛋白分别在小鼠和人源神经元细胞基因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揭示了CSB基因突变导致衰老以及癌症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病理机制。

研究团队运用了R-ChIP、ChIP-seq、PRO-seq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体外转录系统和机器学习算法,全面解析了CSB在转录调控和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的核心作用。他们发现,CSB缺陷会导致RNA聚合酶II (RNAPII) 在转录延伸过程中,特别是在T-run序列区域出现暂停,进而引发R-loop(RNA-DNA杂合结构)的形成,最终加剧基因组不稳定性。

首先团队利用之前开发的R-loop高分辨率测序技术R-ChIP,分析发现CSB敲低(KD)导致R-loop数量和大小均增加。ChIP-seq数据显示,CSB结合位点与R-loop和RNAPII暂停位点高度重合,尤其是在基因体(Gene bodies)内。并且,CSB KD导致RNAPII信号显著减弱,这种现象在RNA 转录本3'端尤为明显。此外研究团队发现,许多由CSB KD诱导新生成的R-loop都包含T-run序列。为验证T-run序列导致RNAPII暂停的假设,他们设计了体外转录实验并观察到T-run序列确实引发了RNAPII暂停,而添加Rad26(CSB的酵母同源物)能显著缓解这种暂停。

由于CSB缺陷与神经病理学表型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团队在多种来源的小鼠和人源神经细胞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CSB KD主要影响神经元功能相关的长基因表达。在人源细胞中,这些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在小鼠细胞中,由于进化导致的内含子长度差异,CSB KD对小鼠基因表达的影响较为有限。上述跨物种的表型差异有助于回答为什么CSB基因突变在小鼠中主要引发癌症,而在人类中却导致早衰和严重的神经发育缺陷的科学问题。

这项研究深入揭示了CSB通过帮助RNAPII克服转录障碍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机制。当CSB缺失时,RNAPII在这些位点暂停,导致R-loop形成,进而引发基因组不稳定。这一机制解释了为何CSB缺陷在人类中主要影响神经系统,而在小鼠中则主要导致癌症。更为重要的是,这项研究为理解衰老和癌症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全新视角。基因组不稳定性作为衰老和癌症的共同特征,而CSB通过精密调控R-loop形成来维持基因组稳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图1)。该研究也为探索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的衰老和癌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有望通过精准调控R-loop形成从而减缓衰老进程或抑制癌症发展。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fb683580151.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为何游泳选手都爱拔火罐?缓解疼痛还能加速组织修复

2024-07-29 网易健康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爽)中国游泳队亮相法国巴黎拉德芳斯体育馆后,运动员们背上的火罐印就引发了大家关注,被网友调侃为神秘的“东方力量”。“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拔火罐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炎症、加速组织修复,对于缓解慢性疼痛有很好的效果,适合各个项目的运动员。”7月28日,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不仅中国运动员爱拔罐,这一传统中医疗法,也很受外国运动员欢迎。比如,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一身拔罐印就曾吸睛无数,他在发布会上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确实很习惯拔罐,它对我很有效。”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澳大利亚游泳名将凯尔·查默斯的上身,也赫然印着不少深红色的火罐印;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赛上,伊朗选手背上遍布的拔罐印也曾吸引关注……

7月24日,法国巴黎,中国游泳队员们背上清晰可见的火罐印十分抢眼。“新华日报健康”微信公众号 图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冯鑫鑫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拔罐时,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具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产生良性刺激,就可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以游泳运动员为例,长期训练可致局部肌肉慢性劳损,或是肌肉急性损伤但治疗不及时、病势迁延不愈导致的慢性疼痛不适。对此,拔罐疗法不仅可以改善局部疼痛症状、缩短病程,还能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冯鑫鑫说。

李光熙也表示:“运动员的肌肉损伤和疼痛得到缓解后,也能间接帮助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有更好的表现。”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8R3FT9052583KJ.html

返回目录>>

人腺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和疫苗

2024-07-30 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涂端玉)夏季是人腺病毒、肠道病毒、新冠病毒等流行性病毒多发季。美团买药居家快检数据显示:近期,全国范围内人腺病毒整体感染率未见明显上升趋势,仅有部分城市近期内人腺病毒感染率上升较快,感染率出现小幅上涨;此外,全国范围内肠道病毒整体感染率较低,个别城市的感染率出现了小幅上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目前人腺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预防疫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对单纯的人腺病毒感染无效。有合并细菌感染的证据时,医生会根据孩子病情考虑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中国疾控中心此前发布“人腺病毒早知道”健康提示,人腺病毒感染近期关注度较高。据悉,人腺病毒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专家表示,人腺病毒的感染预防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类似,关键在于加强个人防护。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包括疾病流行期尽量减少外出和前往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和口等部位;保持室内通风,减少传播风险;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感染者接触的环境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oqwbsQ06r

返回目录>>

阿根廷今年已确诊超53万例登革热病例

2024-07-30 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7月28日,阿根廷卫生部通报,2024年以来该国已累计确诊登革热病例533610例,数量同比增加3.2倍。

阿根廷卫生部表示,随着全国进入冬季,登革热感染率已连续15周呈下降趋势。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IoqngeV5zF

返回目录>>

十四部门联合开展糖尿病防治行动

2024-07-30 健康报

  本报讯(首席记者 姚常房)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实施方案》指出,到2030年,建立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糖尿病防治体系,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及以上,糖尿病诊疗规范化、同质化基本实现。

  《实施方案》强调,强化糖尿病防治体系,夯实医防融合工作机制。加强县级医院(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内分泌专科建设,规范基层糖尿病门诊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机制;以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的管理机制。

  《实施方案》要求,制定糖尿病城乡社区筛查和健康干预指南及工作规范,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糖尿病筛查能力;提升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能力,强化糖尿病中医药预防及早期干预;推动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建立糖尿病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综合诊治水平;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远程会诊、临床辅助决策等服务。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30/496656.html

返回目录>>

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印发

三大行动关爱孤独症儿童

2024-07-30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吴倩)近日,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提升行动、孤独症儿童教康融合行动与孤独症儿童家庭暖心行动,用5年左右时间,促进完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服务体系,提升孤独症儿童发展全程服务能力水平和保障条件,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成长、发展环境。

  《实施方案》明确,推动县级以上政府新建或利用已有妇幼保健、康复医疗、儿童福利、残疾人康复等机构,开展公益性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实现每个地级市和人口较集中的县均设有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残疾儿童救助定点服务机构,方便孤独症儿童就近就便接受康复服务;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人才培养;规范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管理。

  《实施方案》指出,扩大孤独症儿童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孤独症儿童特殊学校,鼓励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较大城市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健全孤独症儿童普惠保障机制,推动落实将义务教育阶段孤独症学生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以上,对家庭经济困难孤独症学生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符合条件的纳入资助范围。

  《实施方案》指出,加强孤独症儿童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制度的综合保障作用,减轻孤独症儿童家庭医疗与康复负担,落实将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要求,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基金承受能力加强门诊保障;加强孤独症儿童家庭生活保障;加强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性服务。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30/496654.html

返回目录>>

消除肝炎危害 推进肝病全程管理

2024-07-29 健康报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近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中国疾控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在京共同举办2024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消除肝炎危害行动大会。肝病领域专家学者、医疗卫生人员会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交流肝炎防治经验。如何让病毒性肝炎防治施策更早,加速消除肝炎危害?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综合防控成效显著

  ■感染人数逐步下降,治疗可及性进一步提高

  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我国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加速推进消除肝炎危害的进程。病毒性肝炎感染人数逐步下降,保护了数千万儿童免受乙肝危害,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治愈率达95%以上。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尹遵栋介绍,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全程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有效降低了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2020年,我国1~6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为5.86%,1~4岁儿童乙肝流行率降低到0.3%。

  此外,随着医药科技不断进步,乙肝、丙肝抗病毒药品安全性、有效性明显提升,国家通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大幅降低乙肝、丙肝抗病毒药品价格,加强规范诊疗,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

  防治理念发生积极变化

  ■践行“筛、防、治、管”一体化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编写的《中国肝炎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率、治疗率有待提高,由慢性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及肝癌疾病负担依然沉重。超过70%的肝硬化、超过80%的肝癌与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有关。每年肝癌死亡病例达30万多,超过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0%。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表示,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明确消除丙肝危害的具体目标,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技术层面,近年来,慢性乙肝治疗理念也发生了积极转变。比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就建议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对于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只要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或年龄大于30岁的,均建议采取抗病毒治疗。

  会上启动了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技术支持的“幸福一生”儿童乙肝临床治愈公益项目。该项目将重点聚焦儿童乙肝的临床治愈。

  庄辉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情况下,成年人一生至少做一次乙肝筛查。事实上,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毓辉介绍,自2022年以来,海南省开展病毒性肝炎“筛、防、治、管”一体化防治工作,截至2024年7月,累计筛查近700万人,基本达到对全省成年人肝炎筛查90%的预定目标,并对15万20~40岁年龄段无乙肝保护性抗体人员进行乙肝疫苗免费接种。

  进一步强化早期监测

  ■遏制肝炎进展,减少重症肝病发生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慢性肝病经历的3个阶段,只有遏制肝炎进展,才能减少重症肝病的发生。我国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与会专家呼吁加强多学科合作,促进肝炎患者全病程管理,并针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早期肝癌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肝癌病死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认为,定期监测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建议通过信息手段提醒医患双方加强对肝癌的监测,慢性乙肝患者每6个月至少进行一次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超声检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丁惠国教授介绍,日本应用AFP、AFPL3、可消化性粗蛋白质三项生物标志物检测,联合腹部B超检查,开展高风险人群早期肝癌监测,及时采取治疗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肝癌患者生存率,为国内利用相关技术提供了借鉴。

  据悉,上海市慢性肝炎人群肝癌筛查和长期管理项目通过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和信息化管理,加强医防融合,建立从基层社区医院到三级医院的肝病患者全流程管理体系,设定了慢乙肝患者定期肝癌筛查率超过80%的目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爱卫办指导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国家癌症中心,促进山东省青岛市、海南省海口市、湖南省湘潭市将肝癌综合防治纳入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表示,目前,我国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所需的技术、药物条件均已具备,费用可负担。当下,需要号召全社会积极行动,倡导乙肝筛查和预防接种,扩大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实施标准化肝脏疾病全程管理,积极推动高风险人群早期肝癌监测,同时探索将乙肝患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推进我国肝炎防治工作,加速消除肝炎危害。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29/496630.html

返回目录>>

体检领域也需提防“神医”坑民

2024-07-31 北京青年报

“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原则,是提高癌症治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策略。随着肿瘤筛查手段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肿瘤在早期就能被发现。“一次检查能筛出所有癌症风险”“临床上仅需一滴血就可筛查出癌症”“X光检查能‘揪出’早期肺癌”……目前,网络上流传着不少关于肿瘤筛查的错误说法。(7月30日《科技日报》)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一些“神医”在诊疗环节夸大诊疗效果,而且越难治的病越敢治。殊不知,在体检领域尤其是肿瘤筛查方面也存在“神医”,只不过他们吹嘘的不是药品或治疗方法,而是肿瘤筛查的灵敏度。种种说法虽然听上去十分离谱,但靠这类吹嘘大发横财的“神医”并不少见。部分体检机构的医生、穿梭在小区里的体检推销员等,都喜欢使用这类话术。

体检领域还有一些隐蔽性很强的“神医”,他们的做法让人防不胜防。比如,有些结节多为良性,有些肿瘤标志物没有特异性,正常人也可能超标,这些所谓的“异常”只需观察和定期复查即可,但体检“神医”把小概率当大概率,将肿瘤说得十分凶险与可怕。当事人一旦被这些说法吓到,就会主动要求做多种昂贵的疾病筛选检查。证实一个事物存在相对简单,证实一个事物不存在就复杂得多,要想彻底排除患癌的可能性,通常需要做很多大型检查。虽然当事人往往到最后也查不出什么问题,可是在体检方面花了不少钱,体检机构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相较于体检机构,医院对于检查项目的管理比较完善。比如医院里的医生给患者做大型检查,必须确保患者出现适应症,否则就属于超适应症检查,会被当作过度检查来监管。此外,医生做检查必须考虑阳性率,检查结果总是“没事”,医生的检查阳性率指标就过不了关,同行或相关部门会因此质疑医生的专业水准。不过,这类约束,体检机构却不具备。

体检医生有很多特殊之处,存在随意操作大型检查的可能。比如,体检名义上是针对健康人,健康人没有适应症,检查结果“没事”属于正常,“有事”则是例外,体检医生就可以由着性子开单做检查,不用担心受到约束与问责。近年来一些临床运用很窄的大型检查(如PET-CT检查等),之所以能被一些体检机构当作普适性体检项目来推广,原因就在于此。体检机构缺乏管理规范,尤其对检查项目缺乏管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体检领域常用话术加以揭露,可以帮助公众看清肿瘤筛查等项目夸大宣传的本质。但治理体检乱象更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体检机构设计体检套餐要因人而异,不仅要避免“一刀切”,也要避免搞“全套”检查。此外,对体检机构的部分大型检查加以限制,对肿瘤筛查灵敏度等夸大体检效果的宣传尤其要强化治理。如此才能避免体检领域也出现很多“神医”,并通过制造恐癌心理等方式坑害民众。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31/c14739-40289381.html

返回目录>>

少糖饮食能使身体更年轻

2024-07-31 科技日报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遵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尤其是不添加太多糖的饮食,与细胞水平上更年轻的生物年龄之间存在联系。相关论文29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版。

该研究是最早表明添加糖与表观遗传衰老之间存在联系的研究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不同种族女性群体中探索这种联系的研究。

参与这项研究的女性每天摄入的添加糖从2.7克至316克不等,平均每天摄入量为61.5克。一块牛奶巧克力含有约25克添加糖,而一罐350毫升的可乐含有约39克添加糖。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添加糖不超过50克。

研究人员研究了三种不同的健康饮食安排如何影响“表观遗传时钟”(一种可以估算健康和寿命的生化测试)。他们发现,人们吃得越健康,细胞看起来就越年轻。其中,坚持地中海饮食与较低的表观遗传年龄相关性最强。研究还发现,即使饮食健康,人们摄入的每1克添加糖也与表观遗传年龄的增加相关。

这项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糖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理解。研究人员表示,表观遗传模式似乎是可逆的,如果坚持每天减少摄入10克添加糖,可能相当于将表观遗传时钟逆转2.4个月。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731/c14739-40289375.html

返回目录>>

江苏推进结对帮扶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2024-07-30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沈大雷)7月25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在宿迁市泗洪县召开结对帮扶省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会。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谭颖介绍,下一步,帮扶医院将帮助受帮扶医院加强急诊科、儿科、麻醉科等科室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机制,指导受帮扶科室医务人员提高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3年4月,江苏省政府印发“结对帮扶省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每家受帮扶市级医院力争建成1~2个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每家受帮扶县级医院建成市级医疗中心,形成市域医疗服务“高地”。

  至今,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已组织16家帮扶医院与20家受帮扶医院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一院一策”为结对医院制定建设方案,结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提升了受帮扶医院的服务能力。

  据统计,一年多来,16家帮扶医院向受帮扶医院派出管理和技术骨干5734人次,开设名医(名师)工作室157个,帮助开展新技术435项;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6个、市级重点专科68个;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入选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据悉,20家受帮扶医院2024年上半年诊疗量超960万人次、手术量超18万台次,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9.25%、7.83%;其中四级手术34757台次、微创手术37552台次,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4.47%、7.94%。

  谭颖表示,聚焦患者转外就医多的疾病,帮扶医院要有计划地派出专家骨干设立工作室,开展精准帮扶,到当地坐诊、手术,努力满足当地群众就医需求;要指导帮助受援市、县级医院加强危急重症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加快打造运转高效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30/496651.html

返回目录>>

河南:36种门诊慢病省内直接结算

2024-07-30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李季)近日,记者从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获悉,在国家已开通5种门诊慢性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上,该中心先后增加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等31种门诊慢性病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过去,河南省门诊慢性病省内异地就医每年有两次集中报销,参保人员报销每次都得回参保地到经办窗口提供票据证明。参保人员不但要两地跑腿,而且报销频次少、审核周期长。如今,36种门诊慢性病实现省内就医直接结算,解决了慢性病异地报销问题。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30/496644.html

返回目录>>

江西:动态监测因病致贫返贫

2024-07-30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易双洪 通讯员 洪怀峰 肖琰)近日,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平都镇的周某遵从医嘱在家康养。“看病花费14万多元,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报销了12万多元。”周某说,这得益于江西省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的惠民政策。他的情况被当地医保部门监测到后,当地医保、民政等部门及时联动、开展救助。

  记者从江西省医保局获悉,该省持续健全完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双预警机制,对脱贫人口中个人年度累计自付医疗费用超过上年公布的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的,进行因病返贫监测;对农村居民中个人年度累计自付医疗费用超过上年公布的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进行因病致贫监测。今年以来,该机制已推送防贫监测数据7.2万条,核定身份并落实待遇4358人。

  江西省还通过医疗救助费用省域内直接结算,积极探索搭建全省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动态监测平台。江西省在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和医疗救助等领域,实现“免申即享”,即由以往的“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防止出现困难群众因申请不及时,享受待遇落空或延迟的现象。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30/496645.html

返回目录>>

福建:8个辅助生殖项目将纳入医保

2024-07-30 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 陈静)近日,福建省医保局印发《关于规范完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明确自9月1日起,将“取卵术”等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通知》明确,将经卫生健康部门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取卵术”等8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2类可另行收费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目前,福建省符合条件的辅助生殖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有17家。考虑到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在门诊开展即可、无需住院,福建省医保局明确,纳入医保支付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限门诊支付。

  《通知》规定,福建省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在符合条件的辅助生殖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辅助生殖费用和另行可收费耗材费用,由医保统筹基金和参保人员共同负担,不设起付线,不区分医疗机构等级,参保人员按项目价格先行自付15%后,职工医保报销 80%、居民医保报销 60%,支付额度计入当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共用封顶线。“精子优选处理”“取精术”按男方参加的医保种类享受医保待遇,其余项目按女方参加的医保种类享受医保待遇。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730/496643.html

返回目录>>

烧烫伤急救:请抓住“黄金两小时”

2024-07-30 网易健康

烧烫伤,这一突如其来的意外,无论谁都有可能遭遇。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伤害,您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今天,整形外科朱海医生带大家一起揭开烧烫伤急救的神秘面纱,学习如何在关键时刻守护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1.黄金两小时,冲洗降温是关键

烧烫伤后的最初两小时,是降低伤害、减少后续痛苦的黄金时期。此时,最简便且高效的方法便是使用自来水进行持续冲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受损部位的温度,还能有效阻止热量继续向深层组织传递,避免二次伤害。记住,水流不宜过急,必要时可选择浸泡方式。

能否冷敷:

冷敷可取,但不是最佳的方案,建议用于后期减轻疼痛,或用于急诊就医过程中使用。

能否冰敷:

建议尽量不要冰敷。尤其是冰块、冰袋直接接触,可能不但没有任何好处,还可能造成损伤的进一步加重。

2.衣物处理需谨慎,避免二次伤害

面对衣物覆盖下的烧烫伤,切勿盲目撕扯,以免加重伤害。应在确保不增加损伤的前提下,轻柔去除或剪开衣物。

3.外用药使用有讲究,偏方慎选

初期以散热为主,后期可适当使用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的药物,比如生长因子、百多邦等。但请远离那些未经证实的偏方,如蜂蜜、芦荟等,它们可能阻碍热量散发,增加感染风险。至于牙膏、酱油等日常用品,更是急救中的大忌,切勿尝试。

4.包扎还是暴露?视情况而定

条件允许时,建议使用无菌敷料进行适当包扎,以提高舒适度并减少感染风险。但需注意选择防粘连的敷料,以免更换时造成新的损伤。

5.水疱处理需谨慎,切勿随意挑破

水疱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一般不建议自行去除。挑破水疱不仅会加重疼痛,还可能增加感染机会。

6.紧急就医的指征要牢记

遇到面部、眼、口腔、颈部等敏感部位或大面积烧烫伤时,应立即就医。特别是当烧烫伤面积超过一定比例(成人15%,儿童10%),或伴有感染、发热等症状时,更需警惕休克及生命危险的发生。此外,电击伤、腐蚀伤等特殊类型的烧烫伤也应迅速就医处理。

记住,正确的急救措施往往比后期治疗更为重要。在关键时刻,这些知识或许能挽救一条生命。若需进一步治疗或美容修复,可咨询整形美容外科专家。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BP6NJ305347D6Z.html

返回目录>>

针灸助减肥!抓住伏天儿童减肥好时机

2024-07-31 网易健康

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又被称为“长夏”,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是养生的最佳时期。而对需要减肥的儿童来说,这段时间更是不可多得的黄金期。

“在伏天,可以通过针灸疗法,帮助孩子健康减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于梦芸认为,伏天是调整体质、祛除寒湿、增强抵抗力的最佳时机,也是减肥的理想时段。

儿童肥胖不仅仅是体重超标的问题,还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伏天采取有效的减肥措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成年后肥胖及相关疾病。

于梦芸指出,伏天的高温有利于毛孔张开,汗液排出,增强针灸疗效。此外,伏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更有利于脂肪的分解和排出;伏天针灸可以增强儿童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身体健康;也可以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长期保持体重,防止反弹。

“针灸减肥的操作包括针刺、艾灸等方法,医生可以针对孩子不同的肥胖类型,采用不同穴位组合。”于梦芸介绍,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针刺:针刺是最常用的针灸方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等,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

艾灸:艾灸利用艾草燃烧热力刺激穴位,调节体质,伏天艾灸可以温阳补气,增强减肥效果。

耳针:耳针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全身功能,耳针可以有效抑制食欲,减少进食量,帮助减肥。

撳针:对于怕痛、不能保证到院治疗的小朋友,也可以选择揿针进行留针延伸治疗,增加累积刺激量,以时效积累量效,从而起到持续治疗和强化治疗的作用。

拔罐:拔罐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治疗方式。通过闪罐或留罐可以刺激穴位、祛除湿气、疏通经络、促进脂肪分解和代谢。配合我科特色中药制剂“化浊消满”膏,将中药与玻璃罐的作用结合,更有助于减脂束形的功效。

于梦芸提醒,儿童减肥需要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在伏天进行针灸减肥的同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品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增加运动,鼓励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增强体质,增加能量消耗;保持良好作息,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睡眠,促进生长发育;心理支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减肥观念,避免因肥胖产生自卑心理。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8DS1PHT0038804V.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