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927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2-09-27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开征集2023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的通知... 3 消毒技术与个人防护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与评价培训班顺利召开... 4 华中科技大学相文佩团队建立卵巢组织移植新方法,为保护女性生育能力提供新策略 8 新一代靶向KCNQ2通道抗癫痫药物治疗罕见突变型癫痫研究获进展... 9 Nature子刊:上海交大发布中国人胃癌泛基因组学分析... 10 Nature:挑战常规!胚胎时期的造血祖细胞并不由造血干细胞产生... 11 Nature Cancer:张泽民团队揭示肿瘤特异T细胞特征及多癌种水平上免疫治疗作用机制 14 国庆多地倡导就地过节 机票量价齐升 国际航班均价大涨... 18 美国一公司超60种肉类产品因可能受李斯特菌污染被召回... 21 印度近10万头牛感染牛疙瘩皮肤病后死亡 3星期内数字几乎翻番... 21 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内科教研室名誉主任钱素云: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3 坚持政府引领,鼓励多方参与,探索新型模式——安徽滁州营造舒心养老环境... 25 福州鼓楼区提升改造长者食堂,举办多种文化活动——食堂变学堂 幸福乐满堂... 27 探访阿斯伯格患者:“我的孩子这么好,怎么会得病?”... 30 热点追踪
截至9月26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022-09-27 卫生应急办公室
9月2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4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2例(上海18例,广东14例,福建13例,北京12例,四川4例,天津3例,内蒙古2例,辽宁2例,江苏1例,浙江1例,山东1例,湖北1例),含1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2例,内蒙古2例,辽宁2例,四川2例,北京1例,江苏1例,福建1例,山东1例);本土病例173例(四川58例,贵州44例,黑龙江21例,广东12例,西藏11例,云南9例,天津4例,宁夏3例,山东2例,重庆2例,陕西2例,青海2例,浙江1例,河南1例,新疆1例),含3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23例,重庆2例,宁夏2例,浙江1例,贵州1例,陕西1例,青海1例,新疆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4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5例,本土病例196例(四川102例,内蒙古28例,广东16例,贵州13例,广西7例,陕西5例,山东4例,海南4例,西藏4例,北京3例,重庆3例,天津2例,辽宁1例,黑龙江1例,江苏1例,甘肃1例,青海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628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3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85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388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3296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9月2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966例(其中重症病例3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1737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49929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595504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38983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23例,其中境外输入87例,本土636例(宁夏233例,黑龙江115例,西藏83例,贵州81例,天津38例,四川21例,云南20例,广西8例,新疆7例,江西5例,广东5例,青海5例,河北3例,甘肃3例,江苏2例,山东2例,浙江1例,安徽1例,河南1例,重庆1例,陕西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860例,其中境外输入97例,本土763例(西藏246例,贵州105例,四川88例,山东42例,江西40例,广西40例,辽宁27例,湖北27例,内蒙古22例,黑龙江20例,天津16例,甘肃14例,新疆13例,河北11例,吉林8例,广东8例,海南8例,陕西8例,河南7例,上海4例,青海4例,江苏2例,云南2例,福建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4例(境外输入12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1152例(境外输入738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6692250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12663例(出院83716例,死亡1012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3例(出院787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6278794例(出院13742例,死亡10884例)。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yjb/s7860/202209/00ef17a17972468dbbfaaf6239373205.shtml
高层动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开征集2023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的通知2022-09-26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
国卫办食品函〔2022〕32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现公开征集2023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具体要求如下: 一、立项范围和安排 (一)建议立项制定、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着重解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证明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以提高标准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产业发展为目的,优先制定、修订风险防控急需的食品安全标准。 (二)强化标准立项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的衔接,有效利用标准跟踪评价结果,以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致病菌限量、食品相关产品、食品添加剂、有害因素专项控制规范、配套检验方法等标准为重点,统筹推进标准制定、修订,使标准范围覆盖我国主要食品类别,涵盖已知安全风险因素,契合我国发展实际和国际先进风险管理理念。 (三)农药兽药残留限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立项建议,由农业农村部门另行征集。 二、立项申报要求 (一)立项建议必须是公众健康保护和风险管理所急需。具体包括:对公众健康保护的重大意义、解决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立项的背景和理由、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国内外产业发展情况、国内外法规标准情况、对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推荐的标准起草单位等。 (二)立项建议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能够解决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证明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具体包括:现有市场监督抽检、行业和企业调查数据、相关毒理学资料、膳食暴露等数据信息,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依据等。 (三)立项建议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依据。具体包括: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的程度、国际影响等情况。 (四)标准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需的技术能力和水平,能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所需要的技术工作;在承担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内无利益冲突;能够提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所需人员、经费、科研等方面的资源和保障条件;承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的,能够按照要求完成相关起草任务。标准项目负责人由标准项目承担单位指定,应当在食品安全及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和业务水平,熟悉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鼓励不少于3家候选单位共同承担。 三、报送程序与时限 (一)各单位、组织或个人提出的立项建议(农兽药残留标准及屠宰规程除外)通过网络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报送。具体方式:登录https://bzlx.cfsa.net.cn/进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征集系统”,按照系统提示的流程在线填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书。如有疑问,可咨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电话:010—52165465)。 (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征集系统全年对外开放,各单位、组织或个人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提交立项建议,供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参考。其中,2023年度立项建议的收集截止日期为2022年10月25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2年9月22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sps/s3594/202209/4d37a2fcafa5462186db0a1233a82664.shtml
疾控动态
消毒技术与个人防护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与评价培训班顺利召开2022-09-26 江苏省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年9月18日至21日,消毒技术与个人防护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与评价培训班在南京召开。省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徐燕出席会议。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全省各级疾控系统共836人从事消毒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徐燕副主任在讲话中回顾了新冠疫情以来江苏消毒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她强调,全省消毒专业技术人员要珍惜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认真领会,确保落地见效。她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参会人员要及时把本次培训情况汇报单位领导,确保各地消毒工作有序有效进行,并把学习的知识融入当地防控工作;二是今后在工作中继续加强多部门、跨区域联动,发挥专业机构的指导作用;三要各设区市相关人员要重视能力提升,进一步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培训,提升消毒专业能力和水平;四要结合常规工作,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科学研究;五要加强消毒、个人防护等健康知识科普宣传。 本次培训班特邀多名全国知名消毒与感染控制相关领域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研究员、沈瑾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夏彦恺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六亿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刘运喜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魏秋华副研究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佟颖副主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仁义主任医师、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晔副主任医师、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徐庆华主任医师、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常桂秋副主任、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医院感染办公室宋培新主任和省疾控中心徐燕主任医师、谈智主任技师、康国栋副主任医师等就消毒技术与个人防护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进行讲解。各位专家结合亲身参与疫情处置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的从新冠病毒研究、科研课题设计、《方舱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共识》解读、奥运会保障-消毒与个人防护、医疗机构涉疫后的快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消毒、集中隔离点感染控制要点、新冠流行期间防疫物资的储备要求、规模性新冠疫情中消毒工作的组织实施、医疗机构应对奥密克戎精准防控的策略与经验分享、上海抗疫经历一一方舱医院运行早期需要重点关注的感控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消毒评价、消毒新技术对新冠病毒杀灭机制研究、终末消毒的疫点排查、重大活动保障疫情防控实践、集中隔离场所督查要点交流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系统培训,内容全面,指导性强。 本次培训立足于现场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全省落实消毒技术与个人防护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科学应用奠定了基础,受到了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将对全省的消毒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摘引网址:https://www.jscdc.cn/zxzx/zhongxinzixun/202209/t20220926_74353.html
科研动向
我国首台质子治疗系统获批上市2022-09-27 科技日报
9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质子治疗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该产品是“十三五”期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专项”的重点支持项目,也是我国首台获准上市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该产品的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国产化又迈出一步,对于提升我国医学肿瘤诊疗手段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此次获批上市的质子治疗系统由加速器系统和治疗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加速器系统包括注入器系统、低能传输系统、主加速器系统、高能束流传输系统和辅助电气系统,治疗系统包括固定束治疗系统、180°旋转束治疗系统和治疗计划系统。产品提供质子束进行放射治疗,在实现肿瘤部位高剂量的同时,可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剂量,特别是靶区后组织的剂量,适用于治疗全身实体恶性肿瘤和某些良性疾病,具体适应症应由临床医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上发布提醒,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产品批准的适用范围使用产品,同时应当严格遵守卫生健康部门的诊疗规范。 现代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三大类。质子治疗由美国科学家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在21世纪初得以快速发展。临床经验表明,质子治疗对20多种类型的肿瘤的治疗优势明显,尤其是脑部、复发、儿童肿瘤等。相较于常用的X线治疗,质子治疗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治疗精准、副作用小、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目前,全球成功运行的质子放疗系统主要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为满足国内临床需求,打破国外质子治疗技术垄断,促进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联合研发“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此次获批上市可谓“十年磨一剑”。 该项目于2012年正式立项开工建设,总体建设目标是研制出国内首套可供临床应用的质子治疗装置,包括一台250MeV同步加速器和一个固定束治疗系统、一个180度旋转治疗系统、一个眼束线治疗系统;2016年,进一步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专项支持,研制内容增加一个360度旋转治疗系统;2021年11月30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获批上市,有望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和医疗成本,为众多恶性肿瘤患者提供可及性更高的先进治疗技术和设备。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
新型抗氧化剂还能抗菌抗肿瘤2022-09-27 科技日报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开发出一组隶属派生吩噻嗪的新型抗氧化剂,有望在医学领域以及食品和化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抗氧化剂》杂志上。 抗氧化剂或者化合物能够吸收游离氧,广泛用于包括心血管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并且可用作食物和化妆品的添加物。 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自然资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部教授叶莲娜·科罗特科娃称,派生吩噻嗪被用作抗组胺制剂,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结核病具有抗菌和抗肿瘤效果。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使所得化合物表现出抗氧化性的最优条件。研究人员未来计划合成此种级别的性能改善的新型化合物,并且找到应用它们的新方法。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
以毒攻毒!疱疹病毒“变身”癌症克星2022-09-27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科学家在近期举办的2022年欧洲肿瘤医学会(ESMO)上提交论文称,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疱疹病毒可能给已经穷尽所有其他疗法的癌症患者带来希望:在一个有39名患者参与的试验中表现出了显著疗效。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名为RP2的病毒是一种转基因的单纯疱疹病毒,通过“连环出击”,对付晚期癌症:先破坏它们的细胞,然后让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将RP2直接注射到肿瘤中,它会在癌细胞内大量繁殖,然后从内部使癌细胞破裂;它还能阻断一种名为CTLA-4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充当着免疫系统的“刹车”;而且,经过改造的RP2可以产生刺激免疫系统的特殊分子。 研究人员解释说,他们在注射RP2前后对患者进行了活检,发现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即肿瘤周围的区域——发生了积极变化。注射导致该区域有更多的免疫细胞,包括CD8+T细胞,并“开启”了与抗癌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 参加试验的病人罹患多种癌症:皮肤癌、食道癌和头颈癌。已经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可用,即使现代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对其无济于事。在参加试验的39人中,9人只使用了RP2,另外30人使用了RP2结合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 结果表明,仅接受RP2治疗的3名患者的肿瘤缩小了,其中涎腺癌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而且15个月后仍未复发癌症。另外两名食管癌和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癌症缩小了。而接受组合疗法的7名受益者中,6人的癌症在14个月中一直没有恶化。此外病人报告的副作用大多数是发烧、发冷和疲劳,无需医疗干预。 该研究负责人凯文·哈林顿说:“我们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一些癌症晚期患者——包括那些对其他形式的免疫疗法没有反应的患者,这种转基因疱疹病毒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选项。” 接下来,研究人员希望继续探索RP2在更多癌症患者身上的治疗潜力。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9p0ajFnnsY
“细胞漫游者”可在细胞内部世界探险2022-09-27 科技日报
“细胞漫游者”的艺术演绎图。“细胞漫游者”是一种细胞内天线,,用于探索细胞的内部世界。 科技日报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可在活细胞内无线操作的微型天线,该天线具有实时监测甚至指导细胞活动的潜力,为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研究其他科学过程开辟了新的前景。研究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人员将这项技术命名为“细胞漫游者”,形容其像火星漫游车一样探索新的科学前沿。他们首次演示了可在细胞内工作并与3D生物系统兼容的天线。研究者表示,典型的生物电子界面大小为毫米甚至厘米级,不仅具有高度侵入性,而且无法提供与单个细胞无线交互所需的分辨率,特别是考虑到即使是一个细胞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个生物体。新开发的天线比细胞小得多,在对卵母细胞的研究中,天线占细胞体积不到0.05%,不会损坏细胞。 传统天线的尺寸与其发射和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长相当,而缩小天线尺寸会增加频率,高频会产生对活组织有害的热量。此次研究人员使用磁致伸缩材料制造微型天线,将电磁波转换为声波,使波长小了5个数量级,并开发了一种使用非均匀磁场将“细胞漫游者”引入细胞的新策略。 因此,用“细胞漫游者”来检查细胞内部,不会像往常那样破坏细胞,能监测细胞的发育或分裂,检测不同的化学物质和生物分子,如酶、物理变化和细胞压力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在体内实时进行。 研究人员称,递送技术也能与“细胞漫游者”集成在一起,结合的聚合物等材料会因化学或生物分子变化而发生质量或应力变化,可检测和监测与疾病相关的生化和电学变化,从而在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药物发现等领域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细胞漫游者”还代表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巨大进步,这是一个创新概念,因为它将传感、通信和信息技术嵌入活细胞中,这为极其精确的诊断、治疗和药物发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并在生物学和电子设备的交叉领域创造了新的研究方向。因此人们可以把“细胞漫游者”想象成在探险——探索细胞的内部世界。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
华中科技大学相文佩团队建立卵巢组织移植新方法,为保护女性生育能力提供新策略2022-09-26 生物世界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相文佩教授团队等在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 期刊发表了题为:Multi-biofunctional graphene oxide-enhanced poly-L-lacticacid composite nanofiber scaffolds for ovarian function recovery of transplanted-tissu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针对女性生育力保护领域难点——卵巢组织移植移植后卵泡大量丢失、组织存活困难的关键问题,创新性的与材料工程学结合,建立了卵巢组织移植新方法。这项研究表明了生殖医学和材料学结合在生殖医学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为保护女性生育能力提供了新的策略,并为未来的临床和转化研究提供了指导作用。 研究团队首先创新性地构建了聚乳酸/氧化石墨烯(PLLA/GO)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其亲水性表面和多孔网络的特殊结构对细胞浸润和植入后的浸润高度有利,适合广泛的组织工程应用;并进一步确定了培养颗粒细胞的PLLA/GO复合纳米纤维支架中氧化石墨烯浓度的最佳条件,为卵巢组织的联合移植的材料使用提供基础;接着,应用卵巢早衰(POF)小鼠模型探究1.0wt% PLLA/GO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包裹正常卵巢组织联合移植的作用效果,多指标实验结果联合表明与材料共移植可促进移植卵巢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移植卵巢与POF小鼠受损卵巢的融合生长,有效恢复了POF小鼠的卵巢功能;最后,根据所观察到的PLLA/GO纳米纤维支架对血管生成的有利作用,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了PLLA/GO纳米纤维支架促进血管生成的具体分子途径,由表及里,细致探索,最终揭示PLLA/GO复合纳米纤维通过调控体内一氧化氮(NO)微量产生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提高卵巢组织移植后存活。该研究不仅为女性生育力保护提供了新策略,也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思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相文佩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宇亮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肖先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勇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相文佩教授长期从事生殖医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致力于卵巢衰老与干细胞转化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著50余篇,相关成果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Aging-US、Antioxid Redox Signal、Human Reproduction 等杂志上。相文佩教授团队的系列原创成果,为维护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7a9e4092615.html
新一代靶向KCNQ2通道抗癫痫药物治疗罕见突变型癫痫研究获进展2022-09-26 上海药物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高召兵课题组与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教授Maurizio Taglialatela合作,在Neurobiology of Disease上,发表了题为Epilepsy phenotype and response to KCNQ openers in mice harboring the Kcnq2 R207W voltage-sensor mutation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携带KCNQ2癫痫致病突变R207W且模拟人类癫痫表型的小鼠模型,并采用新一代KCNQ通道激动剂类抗癫痫新药派恩加滨(HN37)进行治疗研究,显示该药物在动物水平对KCNQ2突变相关癫痫有较好的治疗效应。 KCNQ2通道在神经兴奋性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报道的KCNQ2致病突变已有上百种,其中重症患者多为错义突变。基因编辑小鼠是研究遗传性疾病的重要工具,但多数KCNQ2点突变小鼠不具备自发性癫痫发作,无法充分模拟癫痫患者的疾病表型。科研团队在前期工作中对大量KCNQ2致病突变进行功能筛查发现,病人队列中高频出现的跨膜区突变R207W具有独特的生物物理特性,为功能缺失型突变(loss-of-function)。研究采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了KCNQ2-R207W点突变小鼠,经过系统的脑电分析与行为学监测发现KCNQ2-R207W小鼠中存在自发性癫痫发作,表现为抽搐、肌阵挛及全身性强直等,这是目前全球首个KCNQ2电压感受区突变导致小鼠自发癫痫发作的报道。同时,研究应用多种诱导因素评价突变小鼠的癫痫易感性,发现小鼠对于噪声、高烧、电刺激及化学刺激等因素均表现癫痫阈值的下降,提示KCNQ2突变对小鼠大脑的神经兴奋性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应用抗癫痫新药派恩加滨对癫痫小鼠进行治疗,发现小鼠的癫痫表型在用药后得到缓解,提示KCNQ2通道激动剂类药物可能对此类癫痫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抗癫痫新药派恩加滨由上海药物所自主研发,国内权益已转让,目前已完成临床Ⅰa期研究(CTR20201676),安全性和代谢特征良好。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0dde409190c.html
苏国辉院士:中医药在防治血管性老年痴呆症有优势2022-09-26 网络
2022年全国第七届防治老年痴呆症高峰论坛21日在广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在论坛上发表《中药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他表示,中医药在防治中老年人血管性老年痴呆症与心脑血管疾病上有着独特的疗效。 当天的高峰论坛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认知症好朋友中国工作团队等主办。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是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力减退为最主要的早期症状。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因此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呈现着增长趋势。 根据国家卫健委今年9月发布的数据,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最主要的类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近年来,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潜在靶点探索,以及开发作用于潜在新药靶点的药物一直是各大科研院所探索的方向。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脑病个性化防治跨学科研究所所长陈刚指出,老年痴呆症是一个隐蔽性很强的疾病,针对已经发生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好,因此预防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中医的优点就是治未病。 苏国辉表示,老年痴呆的4个常见类型,其中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这占所有痴呆病因约六成,有异常脑组织改变;血管性痴呆是第二种最常见的病因,由脑部供血障碍引起。 苏国辉表示,与化学药相比,中药具有多途径、多方式、多靶点优势,机理明确。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复方丹参片多成分、多靶点,能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其中,丹参酮IIA能改善记忆,防治痴呆,丹酚酸B能保护并促进神经元发生;而三七总皂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语言、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 当天,论坛上还举办了首届“守护记忆让爱回家”认知症主题公益影画展揭幕仪式。据悉,影画展将在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岭南宫内持续展出一个月,该画展的作者拍摄不同社会和经济背景下老年痴呆症人士的生活,同时展现了老年照护机构中长者和护理人员的相处情况。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040e4090874.html
Nature子刊:上海交大发布中国人胃癌泛基因组学分析2022-09-26 生物世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正纲、于颖彦、上海交通大学陈红专、韦朝春等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Pangenomic analysis of Chinese gastric canc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将全新的泛基因组研究方法用于人类肿瘤基因组研究。通过构建胃癌人群泛基因组,再以泛基因组作为参照将每一例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予以比对,刻画到胃癌个体基因组的存在-缺失新型变异。而那些与参考基因组无法匹配的序列中存在一组人类参考基因组中漏掉的新基因。研究成果为解析中国人胃癌高发的分子遗传学背景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1年发布的人类参考基因组“草图”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大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疾病基因组与癌症基因组研究。由于构建人类参考基因的DNA样品取自少数几位捐献者个体,存在样本选择不足、难以完整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基因组多样性。 泛基因组是指某个群体中所有个体基因组的总和,相较于单个人类参考基因组更能反映遗传多样性,在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组学研究中以泛基因组作为参照可能更为合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胃癌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基因组学研究团队携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团队,历经五年联合跨学科科技攻关,先后自主构建了人类泛基因组自动化分析流程(Genome Biology, 2019, 20:149)及本项胃癌基因组测序样本的应用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13:5412 )。 该研究中使用HUPAN分析了185对胃癌及癌旁组织(共370个样本)的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数据,构建了包含人类参考基因组(GRCh38)和80.88 Mbp新序列的胃癌泛基因组。其中,新序列中至少包含14个新基因。再将个体基因组以泛基因组为参照比对,识别到胃癌患病个体的新型遗传学变异——基因的存在-缺失变异(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s, PAVs)。 胃癌人群中总计发现261个非必需基因,其中195个非必需基因属于癌旁和癌组织共有基因(186个人类参考基因组基因和9个新序列基因)。再将这些基因与公共数据库内不同种族健康人群的基因组测序数据集对比发现,有些非必需基因的存在或者缺失可以增加胃癌易感性。比如,非必需基因ACOT1、GSTM1、SIGLEC14和UGT2B17在胃癌人群的缺失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 对那些人类参考基因组以外序列预测到的新基因,研究团队利用三代测序的长读长序列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成功将新基因GC0643定位到9q34.2位点。 利用细胞系模型体外过表达GC0643基因明显抑制了肿瘤细胞生长、迁移侵袭、细胞周期进展并促进细胞的凋亡,此种肿瘤抑制效应可以通过基因再敲低而逆转。GC0643新基因已经被国际NCBI数据库认证(GenBank: MW194843.1)。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f0fe4091623.html
Nature:挑战常规!胚胎时期的造血祖细胞并不由造血干细胞产生2022-09-26 生物谷
造血干细胞(HSC)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受到严格控制以维持成人骨髓中的HSC平衡。在胎儿发育过程中,HSC的扩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造血细胞的产生(分化)都是维持造血系统以便身体生长所必需的。然而,目前仍不清楚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过程是如何在短暂的胚胎期内完成的。 胎儿肝脏是胚胎阶段的主要造血器官。一般认为,胎儿肝脏的造血层次结构是通过胎儿HSC的分化建立的。这种观点认为,造血干细胞和后代祖细胞之间的关系从胚胎到成年时是保守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熊本大学、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东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谱系追踪和HSC缺失的突变小鼠发现在胎儿发育期间,大多数造血祖细胞是直接由HSC前体细胞而不是HSC产生的。此外,谱系追踪还显示,胎儿HSC在出生前对造血祖细胞的产生贡献最小。他们认为这些发现表明,胚胎中的大多数血细胞是不依赖HSC的,并促使人们重新考虑干细胞在胚胎体形成中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9月22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dependent origins of fetal liver ha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关于造血系统的形成,这些作者还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HSC的起源。以前的移植实验结合体外培养提出,造血干细胞主要产生于胚胎内的主动脉-性腺-中期肾(aorta-gonad-mesonephros, AGM)区域。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子和体内证据,这一发现一直存在争议。如今,这项新的研究首次发现转录因子Evi1在胚胎内动脉中特异性表达,并且是造血干细胞产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妊娠晚期胎儿肝脏中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图片来自Nature, 2022, doi:10.1038/s41586-022-05203-0。 具体而言,这些作者利用小鼠体内的遗传追踪来分析来自胚胎动脉内造血集群的HSC和造血祖细胞的形成,这些胚胎动脉内造血集群含有HSC前体细胞并表达转录因子肝脏白血病因子(hepatic leukaemia factor, HLF)。通过动力学研究,他们观察到HSC和特定的造血祖细胞---以前被认为是HSC的后代---从HLF+前体细胞群体中同时形成,随后在胎儿肝脏中以一种与HSC无关的方式迅速形成造血细胞群体的层次结构。转录因子EVI1在HSC前体细胞群体中异质表达:EVI1较高表达的HSC前体细胞主要定位在胚胎内的动脉,并优先产生HSC。通过遗传操纵EVI1的表达,他们能够改变体内来自HSC前体细胞的HSC和造血祖细胞输出。利用命运追踪,他们还证实了胎儿HSC在妊娠晚期慢慢被用来产生短期HSC(short-term HSC)。这些数据表明,胎儿HSC在出生前对造血祖细胞和功能性血细胞的产生贡献很小。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种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iPS/ES细胞)特异性产生HSC的方法。因此,需要对HSC和胚胎中造血系统的形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再生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这项新研究中的发现为改进培养系统以获得临床相关的HSC提供了重要证据。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熊本大学的Tomomasa Yokomizo博士说,“我们知道为什么HSC难以产生。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Evi1的表达可能是在体外诱导它们产生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HSC在对抗一些血液疾病和免疫疾病的过程中非常重要。Yokomizo博士和他的团队试图使在实验室中产生HSC变得更加容易,以便用于移植。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在出生前HSC是如何产生的。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b42e40600d7.html
害得你被蚊子盯着咬的气味到底是什么?2022-09-26 生物探索
埃及伊蚊(学名:Aedes aegypti)在英语中又称为黄热病蚊子,是一种能传播登革热、屈公病、兹卡热、黄热病等疾病的蚊子,每年可导致数千万人患病或死亡。虽然起源于非洲,但随着大约500年前的奴隶贸易和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如今埃及伊蚊在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区域均有发现。在中国,北纬22°以南的沿海地区也已查明有埃及伊蚊的存在。 过去的研究认为,蚊子通常在数米内被宿主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羽流(Plume,流体力学中的一种模型概念,可理解为分布近似一片羽毛的流体状态)所吸引。然而,二氧化碳并不是蚊子在一米左右的范围内贴近宿主并降落的原因。温度、湿度和视觉线索对于寻找宿主也很重要,不过对于蚊子在宿主身上降落这一行为需要单独考量。已经确定,二氧化碳、乳酸、氨、短链羧酸、短链饱和醛以及1-辛烯-3-醇能够使得人对于雌蚊具有诱惑力,但这些气味仅能在数分钟内吸引中等数量的蚊子。而且,这些气味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招蚊子”。这些都暗示仍有一些尚未探明的化学分子在吸引蚊子降落中起到快速而强烈的决定性作用。 在另外的风洞研究中,涂有人类脚臭的玻璃珠吸引了埃及伊蚊的降落。为了搞清楚具体是人类脚臭中的哪种化合物或哪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才是真正的主角,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昆虫学家Ring Cardé和现就职于害虫防治公司Provivi的化学家Jan Bello共同分离和鉴定了人类脚臭提取物的成分,并分析了这些化合物的计量与降落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以“Compounds from human odor induce attraction and landing in female yellow fever mosquitoes(Aedes aegypti)”为题于2022年9月21日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图1)[1]。他们发现,二氧化碳加上两种化学物质(2-酮戊二酸和乳酸)构成的气味,是吸引蚊子降落的关键。 埃及伊蚊的降落反应 Cardé和Bello在一个充斥着4%浓度二氧化碳的小笼子中投放蚊子,并在6分钟内每隔30秒测算这些蚊子被人类脚臭沾染的玻璃珠吸引降落或被对照组玻璃珠吸引降落的百分比。结果显示脚臭玻璃珠引起了66.8±0.84%的平均降落,而对照组的平均降落率仅为3.72±0.27%(P<0.0001,图2A,视频S1)。 在把实验者(即Jan Bello)的脚臭收集到玻璃珠上后,使用丙酮作为溶剂提取气味。粗制人脚臭提取物(Human foot-odor extract,HFE)的平均降落率为36.9±1.31%,而丙酮对照组的降落率为3.27±0.49%(P<0.0001,图2B)。 进一步对HFE提取物进行正相液相色谱分离,依次用戊烷、乙酸乙酯和甲醇洗脱,只有甲醇馏分复刻了HFE的降落率。使用硅胶柱色谱进一步分离甲醇馏分,共取得85个馏分。其中馏分66-67诱导了22.82±2.29%的平均降落率(P<0.01),馏分73-80诱导了34.15±1.46%的平均降落率(P<0.001),表明吸引短程降落(short-range landing)的化合物就存在于这些活性馏分中。 层层筛选确定活性成分 假定活性化合物至少是半挥发性是合理的,否则不可能在一定距离内对蚊子起到作用。因此,使用耦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作进一步分析,但在对馏分66-67和馏分73-80的初步分析中,未检测到任何化合物,表明馏分中的化合物在分析条件下发生了热降解或具有极强的极性,需要对活性成分进行衍生来掩盖极性官能团。 GC-MS对于衍生馏分的分析表明,馏分66-67中含有4种主要成分包括衍生乳酸(Lactic acid,LA)、丙酮酸(Pyruvic acid,PA)、未知成分化合物U1和U2。但在非活性馏分68-72和活性馏分73-80中也发现了U1和U2。馏分73-80中含有8种主要成分包括乳酸、2-酮戊二酸(2-ketoglutaric acid,2-KGA)、丝氨酸、苏氨酸和四个未知化合物(U1-U4)。结合以往的研究和半挥发性的假设,上述那些含有α-羟基酸和α-酮酸部分的成分极有可能是这次的目标。 Cardé和Bello随后测试了PA+LA组合和2-KGA+LA组合,以及PA、LA、2-KGA单独的降落率。PA+LA的平均降落率为22.74±1.56%(P<0.0001),与馏分66-67相当。2-KGA+LA的平均降落率为58.19±2.35%(P<0.0001)。单独成分均未引起更高的降落反应,表明PA+LA和2-KGA+LA这两组混合物成分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作用。 浓度配比很重要 为了确定这两组混合物成分配比的变化对降落是否产生影响,Cardé和Bello测试了1:10~1:100,000比例的2-KGA+LA组合和1:10~1:10,000,000比例的PA+LA组合。由于乳酸是人体汗液的最主要成分,这些配比中乳酸的含量都保持在5µg不变。结果显示,对于2-KGA+LA组合,当2-KGA的剂量降低到5ng(1:1000)以下,将导致降落率显著减少(P<0.0001,图3)。对于PA+LA组合,当PA剂量在50ng(1:100)和500pg(1:10,000)时,降落率相比更高的PA剂量发生了显著的提升,而当PA剂量继续下降时,降落率又发生了回落(图4)。 本项研究明确指出了人体汗液中吸引蚊子的关键成分组合:乳酸和丙酮酸,及乳酸和2-酮戊二酸。这些组合对其他蚊子是否同样充满诱惑,还有是否还存在其他对埃及伊蚊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人类代谢化合物还有待研究,但本研究足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吸引、诱捕乃至杀死蚊子的新手段。脚臭因为其易于大量收集而被本研究采用,回忆采集脚臭的过程,Bello说:“穿着塞满玻璃珠的袜子四处走动就像是在做按摩,但时间一长,玻璃珠就会卡在脚趾之间,真的很不舒服。”[2]不过,能够因此找到脚臭中对蚊子最具吸引力的化学组合,这还是值得的。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714e411415e.html
Nature Cancer:张泽民团队揭示肿瘤特异T细胞特征及多癌种水平上免疫治疗作用机制2022-09-26 生物世界
鉴定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抗原特异 CD8 T 细胞的特征及其分化状态是理解肿瘤免疫治疗机制的关键。最近相关论文在单细胞水平上鉴定了未经治疗(treatment-naive)肿瘤中肿瘤抗原特异T细胞以及 bystander(非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特征与区别,发现肿瘤中的肿瘤抗原特异T细胞会上调以 PD-1、CTLA4、LAG3、TIGIT 为代表的共抑制性受体。 相应地,这些共抑制性受体以及 CD39 等 T 细胞耗竭(exhaustion)相关基因可以准确地鉴定 treatment-naïve 肿瘤中的肿瘤抗原特异T细胞。但是在 ICB 治疗过程中,张泽民课题组之前的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研究发现肿瘤抗原特异 T 细胞在治疗的作用下可以维持在未耗竭的前体细胞的状态,因此如何有效地准确鉴定 ICB 治疗前后(1)终末分化且耗竭程度高的肿瘤特异T细胞以及(2)耗竭程度低的肿瘤特异T细胞前体细胞仍然是一个难题。 2022年9月22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张泽民课题组在 Nature Cancer 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meta-analyses reveal responses of tumor-reactive CXCL13+ T cells to immune-checkpoint blockad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对公共数据集的分析,提出了基于 CXCL13 表达水平识别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前后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抗原特异 T 细胞的方法,鉴定了肿瘤特异 CD8 T 细胞的不同分化状态及其特征,并从多癌种水平揭示了免疫检查点阻断(ICB)在细胞层面上的作用机制。 通过分析包含 CD8 T 细胞基因表达以及对应抗原特异性信息的公共单细胞数据集,并结合发表的具有治疗前后配对的肿瘤浸润 CD8 T 细胞数据集,该研究发现 CXCL13 的表达既可以准确鉴定终末分化且耗竭程度高的肿瘤特异T细胞克隆,也可以鉴定 ICB 治疗后有响应肿瘤中大量出现的耗竭程度低的肿瘤特异T细胞前体细胞克隆(图1)。 为了探究 ICB 在多癌种上对肿瘤特异 CD8 T 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收集了已发表的9个免疫治疗单细胞数据集,包括来自102个病人治疗前后的205个肿瘤样本,涵盖5种癌症类型(NSCLC、BCC、SCC、Breast Cancer & RCC)。研究人员基于 CXCL13 表达量鉴定这些数据集中的肿瘤特异 CD8 T 细胞,发现肿瘤特异性 CXCL13+CD8+ T 细胞显著富集在对 ICB 有响应的肿瘤中,并且在有效地治疗后显著增加(图2),表明了肿瘤特异性 CXCL13+CD8+ T 细胞在治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且在治疗前的浸润程度可以预测 ICB 的疗效。 之前对于基底细胞癌(BCC)和乳腺癌的研究发现 ICB 有效治疗后终末分化且耗竭程度高的肿瘤特异T细胞显著增加。而在肺癌的研究中,张泽民课题组之前的研究发现有效的 ICB 治疗增加了耗竭程度低的肿瘤特异T细胞前体细胞。肿瘤特异 T 细胞前体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整体上更强的抗肿瘤功能;而终末分化的肿瘤特异T细胞随着耗竭程度变强虽然功能有下降,但是这群细胞仍然能够杀伤癌细胞,并且,在 treatment-naïve 肿瘤中由于前体细胞数量很少,终末分化的肿瘤特异 CD8 T 细胞是主要杀伤癌细胞的 CD8 T 细胞类群。此外,研究表明 ICB 会进一步增加终末分化的肿瘤特异 CD8 T 细胞的杀伤能力,因此在不同癌症类型中观察到 ICB 有效治疗后显著增加的(1)终末分化且耗竭信号较强的肿瘤特异T细胞或(2)耗竭程度低的肿瘤特异T细胞前体细胞都可以有效杀伤癌细胞并引起肿瘤的减小。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一现象,研究人员对肿瘤特异性 CXCL13+CD8+ T 细胞进行聚类分析,鉴定了前体肿瘤特异性 CXCL13+CD8+ T 细胞(包括IL7R+HAVCR2-以及GZMK+HAVCR2-两个亚型)以及耗竭信号较强的终末分化肿瘤特异T细胞,并且发现肿瘤特异性 CXCL13+CD8+ T 细胞不同分化状态亚型在表观特征上是稳定的(图3)。 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癌症类型中以及治疗策略不同时(例如是否与化疗联用),治疗引起增加的肿瘤特异 T 细胞的亚类是不一样的。当肿瘤微环境整体免疫抑制强度较高时,ICB 不足以维持前体肿瘤特异性 CXCL13+CD8+ T 细胞的状态,观察到终末分化的肿瘤特异T细胞增加,但治疗仍然有效。当肿瘤微环境整体免疫抑制强度较低时,ICB 有效阻断了肿瘤特异性 CXCL13+CD8+ T 细胞前体细胞向耗竭程度较高的终末状态的分化(图3)。 在 CD4 T 细胞中,ICB 显著地增加了 CXCL13+CD4+ T 细胞(图4),表明了该类群是 CD4 T 细胞中对 ICB 响应的主要类群,这与最近相关研究发现 CXCL13+CD4+ T 细胞能够识别并处理肿瘤抗原特异一致。 此外,研究发现同时检测肿瘤中 CXCL13+CD4+ T 和 CXCL13+CD8+ T 细胞类群的比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 ICB 的疗效,在多个癌症类型中的预测准确率>90%(图4),性能显著高于传统的标志物 TMB。 该研究的科学发现(1)为分析肿瘤中的肿瘤特异T细胞提供了新的思路;(2)为预测ICB疗效提供了准确的生物标志物;(3)为设计以 TCR-T 为代表的细胞疗法提供了新的策略,即通过 CXCL13 表达水平鉴定肿瘤中不同分化阶段的肿瘤特异T细胞克隆并设计后续临床试验;(4)为进一步提高 ICB 疗效提供了新的见解,即通过 ICB 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进一步缓解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强度,维持前体肿瘤特异性 CXCL13+CD8+ T 细胞状态并阻断其向终末状态分化,进而继续提高治疗效果。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8ede411370b.html
舆情信息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2022-09-26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截至2022年9月2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3622.7万剂次。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jkj/s7915/202209/f2441848fae64114b7a1163ad1b0a53f.shtml
食品安全新规出台2022-09-27 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9月26日电(记者陈海波)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员。具有一定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配备食品安全员的同时,应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应提出停止相关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等否决建议。《规定》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提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至少配备1名食品安全员;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餐饮服务企业和连锁餐饮企业总部、大中型食品销售企业和连锁销售企业总部,用餐人数300人以上的托幼机构食堂、用餐人数500人以上的学校食堂、用餐人数或供餐人数超过1000人的单位,在配备食品安全员的同时,应当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可以为专职或兼职人员。 《规定》要求,企业要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日管控是指由食品安全员每日根据风险管控清单进行检查,周排查是指由食品安全总监或者食品安全员每周排查风险、分析研判、解决问题,月调度是指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听取工作汇报。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927/c14739-32534730.html
云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 均在集中隔离点发现2022-09-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云南省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9月26日0-24时,云南新增确诊病例9例,均在集中隔离点发现,其中西山6例、安宁2例、瑞丽1例。 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6例。累计确诊病例169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671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2022年9月26日24时,云南现有确诊病例6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327例,累计死亡病例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38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898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583人。 云南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1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瑞丽在区域核酸检测中发现7例、集中隔离点发现1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中发现1例,西山在集中隔离点发现6例,安宁在集中隔离点发现3例,镇康在集中隔离点发现1例,金平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中发现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83例(境外输入17例)。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927/c14739-32534745.html
重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2022-09-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重庆市卫健委网站消息,9月26日0—24时,重庆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大渡口区1例、江津区1例),均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垫江县),在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治愈出院本土确诊病例3例(渝中区1例、潼南区1例、合川区1例)。 截至9月26日24时,重庆市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1例(九龙坡区3例、潼南区3例、荣昌区1例、长寿区1例、北碚区1例、大渡口区1例、江津区1例),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2例(潼南区4例、沙坪坝区1例、长寿区3例、大渡口区2例、丰都县1例、垫江县1例)。 9月26日0—24时,重庆市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意大利),解除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医学观察1例(新加坡)。 截至9月26日24时,重庆市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例(中国香港3例、意大利1例、西班牙1例、新加坡1例),现有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意大利1例、中国香港1例)。 重庆市9月26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基本情况如下: 一、大渡口区 大渡口区确诊病例1,系大渡口区9月24日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3。9月26日,因病情变化,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二、江津区 江津区确诊病例1,系江津区9月25日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1。9月26日,因病情变化,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三、垫江县 垫江县无症状感染者1,系市外重点地区返渝人员。9月26日,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症状,经专家组会诊,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927/c14739-32534737.html
国庆多地倡导就地过节 机票量价齐升 国际航班均价大涨2022-09-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7日电(记者 李金磊)国庆假期将至,这是2022年最后一个法定长假,多地倡导国庆假期就地过节。而跟中秋节相比,国庆长假机票量价齐升,国际机票搜索量和订单量出现明显涨幅。旅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的国际航班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高18%。 多地倡导国庆假期就地过节 9月26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提示,国庆假期倡导市民朋友就地过节,减少出京,提高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坚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7日内出现本土疫情的县(市、区、旗)旅行。 9月25日,西安发布加强国庆假期及前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提倡就地过节。节假日尽量避免或减少跨市出行,非必要不出省;确需离市的,应密切关注目的地和途经地疫情形势,提前了解当地防疫政策,避免前往有中高风险区和本土病例的地市。 成都近日也明确,离蓉须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提倡国庆期间市民就地过节,减少跨地市出行。省外来(返)蓉人员严格落实“入川即检”要求。 国庆机票均价比中秋涨近4成 机票方面,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十一”假期机票订单平均价格超过700元,比中秋假期上涨近4成。 同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明阳介绍,相比中秋,“十一”的假期时长和游客平均出游半径都更长,远途探亲的学生和异地务工人员也会选择在长假返乡,并提前预订机票。 “十一”假期部分航线机票紧俏,部分航线经济舱价格已飙至全价。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9月以来,“十一”期间平均支付价格不断增长,9月15日平均支付价格是一周前的三倍,不少航线9月30日出发机票价格已从2-3折飙至全价。 9月28日至30日机票折扣大幅减少,北京-敦煌、上海-丽江、广州-九寨沟、天津-揭阳等热门旅游航线,9月28日还能买到4折以下的低价票,30日经济舱机票价格已接近全价。 虽然国庆假期机票比中秋假期机票价格普涨,但跟往年国庆假期相比,今年国庆假期机票并不算贵。携程数据显示,从长线游来看,今年国庆机票人均单价同比去年下降5%,游客乘坐飞机的平均航班里程较去年减少3%,出行距离进一步缩短。国庆期间热门航班目的地前十名有:上海、北京、广州、昆明、杭州、南京、西安、重庆、长沙和青岛。 国际航班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高18% 国际机票方面,随着多个国家和地区入境检疫政策放宽,相关国际航线机票搜索量和订单量出现明显涨幅。 同程旅行提供给中新财经的数据显示,从价格上来看,今年国庆假期的国际航班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高18%。 截至9月25日,境外飞往中国香港的航班订单量周环比提升20%,境外飞往日本的航班订单量较前一周的涨幅超过了30%,中国飞往日本的航班订单量周环比上涨67%,日本成为中国出发热门航线Top1,国庆节假期期间,国内飞往日本的机票均价同比增长约32%。英国、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也是今年国庆期间国际航班的热门目的地。 另外,随着中国澳门正在从疫情影响中加快恢复,国庆旅游市场也随之恢复,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内地往返澳门的机票搜索均呈现双位数增长,订单增长更是达到40%。 有哪些热门出行主题? 受到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本地游、周边游及省内短途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同程旅行预测,“十一”假期国内景区、酒店、民宿将迎来大批客流。 “作为2022年最后一个长假,国庆黄金周的旅游热度有望成为暑期之后的第二波高峰。受疫情不确定性影响,短程高频、周边深度游和品质游仍是趋势,高档酒店、乡村旅游有望保持较大增长,旅游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表示。 同程旅行预计,亲子游、乡村游、红色旅游、休闲户外和自驾游为今年“十一”最热门的出行主题。适合亲子游玩的主题乐园、动植物园、展览展馆等构成了 “十一”假期的热门景区类型。住宿方面,中秋节后各类休闲度假为主题的高星级酒店用户关注度上涨130%。 此外,年轻游客更钟爱城市深度游和各类轻户外玩法。同程旅行数据显示,9月以来,各类轻户外旅行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均超过150%。citywalk、飞盘、腰旗橄榄球、浆板、骑行、皮划艇等各类轻户外运动成为年轻游客群关注的热门体验项目。 你国庆假期什么计划?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9p08AuLAwF
秋冬流感叠加新冠,多地为重点人群免费接种疫苗2022-09-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 (韦香惠)随着天气转凉,流感高发季到来。有专家表示,我国今年冬季至明年春季新冠叠加流感流行风险增大。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启动流感疫苗接种,部分地区面向重点人群开展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工作。 流感并非普通感冒,有疫苗可预防 “流感肯定不是普通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有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的病死率。普通感冒是多种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症状。” 李侗曾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他向中新网介绍,流感症状一般重于感冒症状,但有疫苗可预防,也有抗病毒药物可使用。 不久前召开的2022年世界流感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沈洪兵表示,2022年秋冬季来临,北半球即将进入流感高发季,今年冬季明年春季出现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风险将明显增加。 “全球范围内可能会出现‘不寻常的流感流行模式’,目前尚不清楚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重建正常的季节性流行模式,预计在未来一个流行季节,流感流行会出现增强趋势。”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冯子健强调,2022、2023年流感形势可能比以往更严重,接种流感疫苗迫在眉睫。 冯子健提到,流感疫苗的免疫保护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因此,最好在流感流行前立即接种流感疫苗。在今年12月份流感高峰到来前的3个月,即9—11月要抓紧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李侗曾表示,除了接种疫苗以外,大家还应注意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18岁及以上人群可同时接种两种疫苗 李侗曾向中新网表示,两大类重点人群应注意预防流感。一类是感染后有重症高风险的人群,如老人、儿童、孕产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和肥胖人群;另一类是有传染风险的人群,尤其是养老院工作人员、医院的医护人员等。 对于有流感疫苗接种意愿的人群,他建议应充分预留时间。 8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18岁及以上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以下的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天。 关于接种剂次,对于灭活流感疫苗,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1-2022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减毒活流感疫苗,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 多地面向重点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据了解,9月份以来,广州、杭州、绍兴、新乡等城市已推出了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方案,但在年龄范围上有所不同,有些规定60岁以上,也有规定65岁或70岁以上。 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免费为60岁以上人群接种流感 肺炎疫苗的建议》的答复。当中提到,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鼓励有条件地区为60岁及以上老人、托幼机构幼儿、在校中小学生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全国流感防控方案》(2020版)中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政策,通过采取免费接种、纳入医保、政府补贴等多种形式,切实降低疫苗接种费用。 目前北京、深圳、广州、克拉玛依等多地均已陆续出台政策,明确由财政支持免费为儿童、老年人接种疫苗,其它地区的财政支持政策也正逐步推进。 今年,北京9月13日起全面启动流感疫苗接种。除了面向60周岁以上老人以外,北京所有在校的各类中小学校学生和各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定的重大活动应急保障人员(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人员)也可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9p06uRRql4
美国一公司超60种肉类产品因可能受李斯特菌污染被召回2022-09-27 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国会山报》当地时间9月26日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家公司销售的60多种即食肉类产品因可能受到李斯特菌污染而被召回。 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与检验局(FSIS)于24日宣布,贝尔曼肉类加工公司销售的64种产品受到影响。FSIS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增加更多产品,敦促人们经常查看更新。 据悉,李斯特菌是一种可以引起李斯特菌病的细菌,它还可以引起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每年约有1600人感染李斯特氏菌病,约260人死亡。李斯特氏菌病最有可能使孕妇及其新生儿、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以及免疫系统薄弱的人患病。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9p0NVPRFNg
德媒:德国总理朔尔茨确诊新冠肺炎,正处隔离状态2022-09-27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德国《明镜》周刊26日报道称,总理朔尔茨当天新冠肺炎检测呈阳性。目前症状轻微,正处于隔离状态。 据报道,朔尔茨上周访问了中东多国,曾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国领导人进行会谈。据政府消息人士称,朔尔茨出行前的新冠肺炎检测结果为阴性,周日在阿布扎比检测时也为阴性。 确诊新冠肺炎让朔尔茨陷入棘手的一周。饱受争议的天然气附加费原计划于周六开始施行,然而德国执政党内部正考虑以设定天然气价格上限取代附加费的提案。朔尔茨计划在周三与联邦各州州长进行视频磋商。 德国内政部长费泽26日也称自己的新冠肺炎检测呈阳性。她在推特上写道:“这是我自疫情开始以来第一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仍然是狡猾的,每个人都要照顾好自己!”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9p0LtDSRV9
印度近10万头牛感染牛疙瘩皮肤病后死亡 3星期内数字几乎翻番2022-09-27 海外网
海外网9月26日电 据《印度快报》9月26日报道,印度政府数据显示,在印度各地蔓延的牛疙瘩皮肤病已导致近10万头牛死亡,死亡数字在3星期内几乎翻番。 印度渔业、畜牧业和乳制品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9月23日,牛疙瘩皮肤病已导致97435头牛死亡,超200万只动物感染,所涉范围包括印度15邦的251个地区。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死亡数据相比3个星期前几乎翻番。8月30日,印度渔业、畜牧业和乳制品部部长曾对媒体表示,牛疙瘩皮肤病已波及该国12个邦的165个地区,导致49682头牛染病死亡。 牛疙瘩皮肤病又称牛结节性皮炎或块状皮肤病,是由牛疙瘩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牛会出现发热,皮肤、黏膜和器官表面广泛性结节,淋巴结肿大以及皮肤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病牛死亡。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9p1GVjfE2Q
网售处方药开闸,用甘泉滋养医疗民生2022-09-27 北京青年报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涵盖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平台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新规首次对于处方药网络销售作出详细规定,要求网售处方药实行实名制,药品网络零售企业应当与电子处方提供单位签订协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调配;第三方平台承接电子处方的,应当对电子处方提供单位的情况进行核实,并签订协议。 网售处方药开闸,民生甘泉有望喷涌而出。专家认为,《办法》通过溯源管理,清晰界定各方权责,对产业链上各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堵住了“先方后药”等线上漏洞,在提升药品可及性、支持新兴业态发展的同时切实保障用药安全。 网购作为重要的购物方式,给民众生活带来的便捷前所未有。现在虽已有“送药到家”等服务,但所送多为非处方药,一些需要处方药患者,仍只能到医院或药店购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服务的发展,给一些患者带来不便。当前互联网诊疗突飞猛进,处方药却不能网售,导致线上医生仅限于“话聊”。这也意味着通过互联网诊疗改善医疗民生面临有医无药的尴尬处境。如今网售处方药开闸,这些问题势必迎刃而解。 开闸放水,也须警惕处方药泛滥。处方药线下滥用的危害本就很大,滥用一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可能会打破地域限制,迅速波及多地,点多面广、距离遥远,不仅让危害成倍增长,而且也导致执法监督的成本大幅增加。此外,互联网还便于隐匿身份,线上违法销售处方药,取证难度大,追回一只鸡得杀一头牛,违法行为或将变得有恃无恐。近几年,尽管网售处方药没有真正放开,但违法网售处方药导致的伤害案件时有耳闻。 守牢网售处方药的安全闸门,需要强调的内容很多,但归根结底在于摆正医和药的关系。对于普通商品,电商下单即买,以消费意愿为主,这已经成为一种消费习惯。然而,这样的电商思维,决不能被代入到网售处方药领域。因为药为医服务,没有医就不能有药,倘若不经诊疗就开药,甚至任由消费者随意购买处方药,那么,滥用处方药的洪水就容易在网上呈现泛滥之势。 医和药的关系能否摆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连接两者的处方。先有医,再有处方,方能确保处方对症;先有处方,再有药品,处方药才会用到合适的地方,并确保治疗作用最大化、毒副作用最小化。只有谨守医、方、药三者的次序,并确保三者都真实可信,线上处方药才能得到严管和善用。 网售处方药是甘泉滋养民生还是水患危及安全,取决于相关规则是否明晰、监督是否到位、民众是否鼎力配合。网售处方药历经多年探索与酝酿,如今才算真正开闸,态度如此谨慎,是因为处方药一旦经由网售渠道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将安全当作必然前提,将严管作为必备手段,处方药方能经由网售渠道快速便捷地送到民众手中,让求医问药因此变得更轻松容易。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927/c14739-32534785.html
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内科教研室名誉主任钱素云: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2022-09-27 人民网
医者,怀悬壶济世之仁心,行救死扶伤之仁术。 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是重症患儿生命“临界之地”。在钱素云30多年从医生涯中,长达26年守护在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为一个个年幼生命托举希望。 钱素云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内科教研室名誉主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领头人。 钱素云一直忘不了这一幕。一名叫小颖的12岁女孩因严重肺结核、真菌感染,同时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当地医院治疗了半个多月不见效,病情持续恶化,最后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当时,身高一米六五的女孩体重只有35公斤,最严重的时候全身上下插着8根管子。 作为小颖主治医生的钱素云,每天和同事仔细研究小颖的病情变化和影像学特征,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阅读文献,调整呼吸机等仪器的参数……经过整整98天的精心治疗,小颖奇迹般康复了。 1年多后,小颖的母亲来到医院,给钱素云带来了孩子最新的照片,一个如花似玉、笑盈盈的姑娘映入眼帘。钱素云说:“看着孩子们带着最纯真的笑脸走出重症病房,是我最大的幸福。” 1983年成立的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承担着重症感染、中毒、创伤、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危急重症儿童救治任务。在钱素云看来,重症监护病房是其他临床科室的坚强后盾,掌握高级生命支持技能是对这支团队的基本要求。 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珺说,儿童重症监护专业风险高、强度大,孩子的病情瞬息万变,一个决策可能决定一个孩子的生死,钱素云始终强调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水平。 近年来,为培养后继儿科人才队伍,钱素云还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本科阶段儿内科的开篇讲者。她从“小儿科”实为“大学科”讲起,让学生们感受儿科专业的重要性和魅力,鼓励大家投身儿科事业。 从课堂到病房,从模拟到实战,钱素云的每堂课都是用心设计、精心准备;带教时,她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有时寥寥数句、几个问题,就让学生脸红、冒汗,感到自身存在问题和不足,产生强烈的紧迫感。 从事儿童重症医学临床工作以来,钱素云挽救了无数垂危孩子的生命,多次临危受命奔赴各地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与灾区救治行动,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医生”“最美医生”等诸多荣誉称号…… “党的二十大代表这个身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有着30年党龄的钱素云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我将一如既往专注儿科临床中最迫切的问题,永葆初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927/c14739-32534680.html
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增至41所2022-09-27 北京青年报
昨天上午,市卫健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之中医药发展专题媒体沟通会,通报本市十年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成效。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增至41所,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床位1.17张、中医师1.004人,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拥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4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33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13个,居全国之首。 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床位1.17张 十年来,本市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医药社会贡献度显著增强,文化传承弘扬发展,对外交流成果丰硕,中医药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罗增刚介绍,本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不断提升。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增至41所,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床位1.17张、中医师1.004人,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全市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均设立康复科,妇幼保健机构均建立中医药临床科室,24家综合医院成为“国家级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持续增强。全市拥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4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33个,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13个,居全国之首。建有协同区域专科48个,市级中医专科特色诊疗中心37个,重点专科287个,专科网络1+X+N联合体16个,协同区域专科48个。 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基层成效明显。本市已建立5个区级中医医联体,100家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连续开展健康乡村(社区)、健康养老工程、名中医身边工程、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建立了名中医团队主动下基层服务的常态机制。运用中医药流动医疗服务解决山区、半山区群众就医难问题,实施中医药精准扶贫支援。 建17个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 中医药人才培养也十分关键。罗增刚表示,本市不断强化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首都国医名师、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中青年名中医学习宣传活动,新增“首都国医名师”187名,首都名中医100名,优秀名中医71名、中青年名中医90名,带动了一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与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南阳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建的“仲景书院”,目前已举办三期仲景国医研修班,200位学员已结业。启动北京市三批中药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和二批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中药和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加强各级传承工作室建设。 十年来,本市累计建设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名家研究室22个、名老中医工作室18个、传承工作站54个、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7个、人文学术和中医文化传承工作室3个、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站分站116个;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遴选,累计建立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17个。培养了一批区级学术继承人,提升了区域中医药人才能力和水平。 推出13条中医药养生旅游路线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中医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比如,打造以“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为代表,石景山西山中医药文化季、通州运河中医药文化节、延庆本草文化节、海淀区校园中医药文化节等新兴中医药文化活动为区域特色的中医药科普文化大型主题活动集群。开展北京市中医药文化资源普查,系统整理了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内容和传承发展状况。开展北京中医药文化素养教育基地建设、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基地建设等试点活动,拓展了全方位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新形式。 本市中医药服务新业态也迅速拓展。中医药与旅游、文化、生态、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在京津冀范围内探索共同打造中医药特色旅游服务品牌,率先推出13条中医药养生旅游路线和52家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 承办北京世园会百草园、本草印象馆等大型活动,园艺与药植的交互融合完美演绎中医药文化神韵。打造融健康教育、森林疗养、生态涵养等于一体的中药特色生态产业园带,推进中药保护和发展,中药产业支撑作用明显提升。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927/c14739-32534788.html
坚持政府引领,鼓励多方参与,探索新型模式——安徽滁州营造舒心养老环境(有温度的举措 暖民心的行动)2022-09-27 人民网
推广智慧信息系统、开设社区老年餐桌、鼓励农村互助养老……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领,充分调动科研院所、高校、专业社会力量等多方积极性,为老年人营造舒心的养老环境。 晚上11点,安徽滁州市社会福利院春晖楼12层里,只有值班室还亮着灯。这时距离护工马霞上一次查房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自从福利院安装了智慧养老院信息系统,我们的工作轻松了不少。”马霞掏出手机,点进养老院护工端APP,一一查看每个房间老人的睡眠状况。她手上不停,边查边感叹,“现在我们不仅跑的少了,效率还高了。” 近年来,滁州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领,充分调动科研院所、高校、专业社会力量、低龄老年人的积极性,鼓励多方参与,为老年人营造舒心的养老环境。 推广智慧信息系统 拓展养老服务范围 凌晨3点,熟睡中的马霞被手机传出的阵阵警报声惊醒。 打开软件,确认位置,她匆忙赶到了1202房间。推门一看,卫生间里,91岁的王素华跌倒在地,呻吟不断。马霞立即扶她上床,并拨打了医生电话。经检查,老人左臂扭了一下,不能用力,其他没有大碍,马霞这才松了一口气。 发现及时、迅速就医,这得益于福利院里安装的智慧养老院信息系统。护理室里,掀开床单,一块一米宽的蓝色垫子映入眼帘。“这是智能床垫,和智慧养老院信息系统相连,老人离床超过5分钟就会报警。这次多亏了它,我才能及时发现王奶奶的情况。”马霞说,智慧床垫可以记录老人离床状态、呼吸状况、心率血氧等,通过手机软件,就能随时了解老人身体情况。出现问题,系统还会报警提醒。 智慧养老院信息系统由滁州大健康与养老产业研究院研发,目前已覆盖全市13家养老院。2018年,借助中科院合肥智能所和滁州学院的资源,滁州市民政局与两家单位合作共建了滁州大健康与养老产业研究院。目前,研究院已开发出滁州市智慧养老院信息系统、居家社区一体化养老服务平台、滁州市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等。此外,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和自研的智能网关,研究院还集成了智慧床垫及行为感知套件等数十种硬件产品,助力社区、居家养老省时省力。 走进滁州大健康与养老产业研究院,一块实时显示全市养老院及老年食堂(助餐点)服务信息的电子大屏幕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去年10月上线的养老服务地图。老人在家,不用出门,登录软件就能了解周边养老设施情况。地图上线半年多以来,访客量已有近20万人次。 “今年,我们又开发出滁州市老年助餐服务信息系统,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实现统计、结算、管理等‘一卡通办’。今后,老人享受助餐补贴不再需要固定就餐地点。”滁州大健康与养老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生慧介绍,该系统完成在滁州城区试运行后,将在全市推广使用,后期还将大力推动与“皖事通”平台互联互通。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满足老人用餐需求 “关爷爷,今天的饭菜还合您口味不?”午餐时间,走进滁州市琅琊区西涧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院长王春玲正在餐厅里耐心询问老人们的就餐感受。 “三菜一汤,还都是我爱吃的,你看我都胖了!”关先荣说。自西涧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推出助餐服务后,90岁的关先荣一直在这里就餐。 2020年10月,社区引入第三方机构,将养老服务中心交由滁州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管理。社区免费提供场地,监督、考核企业运营。渐渐地,养老服务中心添了助餐、助浴服务,紧接着,增加了嵌入式养老床位、家庭照护床位。 中心大变样后,来这儿的老人也越来越多。“有人管理,活动更丰富了。唱歌、跳舞、下棋、听戏……都能在这儿找到同伴。”76岁的方先正是这里的老熟人,如今在家待不住,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来中心转转。 近年来,为发挥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社会效益,滁州市出台政策,鼓励以区或街道打包交由专业社会力量运营,并对有效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根据考评情况,每年给予不少于5万元的运营补贴。 “滁州主城区72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中,已有58个交由社会力量运营。”滁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林伟介绍,社会力量运营后,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老人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不只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眼下,滁州市已运营的92个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也全部交由专业社会力量运营。为有效满足全市老年人的用餐需求,滁州市也积极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等食堂向老年人开放,引导大型连锁化社会餐饮企业开设“老年餐桌”,支持更多专业化力量参与到老年助餐服务中。 构建站点服务体系 探索互助养老模式 午休过后,滁州市定远县界牌集镇徐小村上马组村民张本贵的家中开始热闹起来。屋内,听戏的、下棋的,围成一团;院里,唠嗑的、纳凉的,排了两排。 “整个村民组87户人家,有41户签了约,签约老人随时能来我这儿开展活动,大伙互帮互助。”张本贵介绍。她口中的签约老人,还得从2021年县里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说起。 农村留守老人多,养老服务设施也比较短缺。为此,定远县选取两个村进行试点,把村里低龄老人调动起来,构建了“1+N”站点服务体系,徐小村就是其中之一。“1”即1个总站点,设在村委会养老服务中心,配备康复训练设施。“N”即N个末端站点,统筹考虑区位、家庭房屋状况、附近老人数量和老年人身体情况等因素,按照“自愿申请、联合勘察、研究决定”的流程,分别设在村民组的老年人家中。 “平日里,大家常来我这儿玩,适合作为末端站点。”听了村干部的宣传,张本贵第一时间举手报名。被选为末端站点后,村委会给她家配了桌椅、收音机、烧水壶等设备,每月发放适当补贴,用作场地使用、通信、茶水等费用。 “村里老人要是愿意,可以签约登记。在总站,我们每月都会集中开展至少一次活动,包括免费体检、观看电影等。”徐小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郝腾飞介绍。自2021年9月各站点陆续运营以来,村里已免费开展理发、体检、宣讲和各类文娱活动80余场次。 “近年来,全市已建成13个农村互助式养老示范点,徐小村的‘1+N’站点服务模式投入不多,效果不错,可操作、能复制、易推广。”林伟介绍,今年,滁州市计划在8个县(市、区)各建设1个“1+N”站点服务模式示范点,优化完善相关做法后在全市农村推广。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927/c14739-32534671.html
福州鼓楼区提升改造长者食堂,举办多种文化活动——食堂变学堂 幸福乐满堂2022-09-27 人民网
戴上遮阳帽、挽起老伴,上午10点半,家住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温泉街道汤边社区的林亚玲奶奶,向小区对面的长者食堂走去。 时间还有些早,林奶奶和老伴最先到。轻车熟路地摸开灯的开关,帮着把桌椅动一动,紧接着走到靠墙的双人桌坐下——那是她和老伴常坐的位置。 10点50分,送餐车准时停在楼下,食堂也开始陆续进人。茄汁鱼块、丝瓜花蛤、家常豆腐……热气腾腾的饭菜被端上餐桌。“三菜一汤,12元!今天好几样都是我爱吃的。”林奶奶竖起大拇指,说自己对长者食堂是“越吃越满意”。 “岁数大啦,儿女又不在身边,吃饭就将就着对付。自从家门口的长者食堂开了,这一年来,天天来!”“可不是,下个楼、过马路,5分钟就到!”老伴在一旁插话。 作为福州市核心城区,鼓楼区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高。2019年,鼓楼区就启动长者食堂建设,要求全区每个街道(镇)配备至少一个长者食堂。2021年,鼓楼区又实现所有社区全部配齐,并在此基础上对长者食堂进行提升,打造“长者食堂·学堂”的升级版,在满足老人吃饭需求的同时,丰富其精神需求。 饭点一过,撤下餐具,清洁桌面,几张桌椅一拼,食堂变成了学堂。下午3点,一堂艾草薄荷膏的手工课就在这里举办。 “社区活动空间有限,我们依托长者食堂,打造社区老人公共活动空间。”汤边社区负责人陈华丽介绍,既让长者食堂三餐之外的时间得到了有效利用,又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 书法、摄影、短视频、手工制作、合唱团……随着老人需求的多样化,在鼓楼区,一家家“长者食堂·学堂”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针对老年人要帮儿女照看小孩的需求,华大街道屏山社区开展起老少皆宜的活动;立足闽越王城遗址冶山所在地的特色资源,中山社区带领老人们走向户外,开展古迹游学活动;学堂不开课的时候,有的长者食堂就化身以老人为主的社区交流平台…… “不仅能长知识、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能以课会友、连接社会。”林奶奶坦言,“长者食堂·学堂”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连朋友都比以前多了一倍。 “自推行长者食堂以来,我们不断完善和丰富运营管理机制。力求长者食堂让百姓放心,长期办下去,越办越好。”鼓楼区委书记黄建新说。 长者食堂,食品安全是第一位。食品安全和食堂运营如何保障?在水部街道乐天泉社区,每天送餐前,食品安全专管员张欣都第一个到。检查食堂环境、配餐操作、菜品留样……“我们通过市场监管局增派的食品安全专管员和社区干部每日陪餐,汇聚各方力量,让老人家吃得更放心。”张欣说。 让长者食堂办得更好,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是关键。过去,一些社区场地受限,不能自己办食堂;一些社区办了食堂后因资金少运营不下去。鼓楼区探索中央厨房配餐进社区的助餐服务模式,很大程度破解了社区办食堂的难题。 截至目前,鼓楼区已建成72家“长者食堂·学堂”,实现69个社区全覆盖。鼓楼区已登记申办就餐卡近3万人,惠及全区60岁以上老人13.5万人,累计学习人次超50万。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927/c14739-32534670.html
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应对老龄化 呵护夕阳红2022-09-27 人民网
截至202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全国共有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6492个,机构床位总数175万张,医养签约近7.9万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健康老龄化工作稳步推进,积极老龄观逐渐深入人心,老龄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 聚焦“老有所养” 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日益重要且紧迫。 “养老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三大体系之一,聚焦解决‘老有所养’问题。”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养老服务政策制度密集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2012—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5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目前,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床位数是2012年底的近2倍。”李永新介绍,中国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相继出台土地供给、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连续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敬老院改造提升等专项行动和试点。 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方面,中国建立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相关部门开展了为期4年的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整治服务隐患42.2万处;连续3年实施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开展非法集资等养老诈骗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了少数不法机构和欺老虐老行为,让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中更安全、更安心。 满足多样需求 社区养老服务更加便民 在众多的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更受老年人的青睐。目前,中国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约90%的老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养老。 “我们坚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多措并举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家门口’服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说。 完善标准规范、摸清问题短板、加快设施建设……近年来,住建部发布《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等标准规范,组织开展社区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调查研究工作,因地制宜补齐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短板。2019年到2021年,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1万部;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各地建设改造社区养老、助餐等服务设施约3.6万个,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床位308万张,分别占到全国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数和床位数的88.9%、38%。”李永新介绍,近年来,民政部积极顺应广大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的愿望,不断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指导推动各地在区县层面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十三五”时期,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投入50亿元支持203个地区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2021年和2022年,投入22亿元支持84个地区开展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动各地探索形成家庭养老床位,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六助”服务等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的服务模式。 瞄准“健康长寿” 医养结合取得积极成效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年人最关注健康问题。医养结合工作整合了养老和医疗资源,深受老年人欢迎。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医养结合,多层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为破除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难点堵点,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制定了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医养机构服务指南、医养签约合作服务指南3个标准规范,应该说医养结合的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中国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组织开展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截至2021年底,全国医养签约数是2017年的6.6倍;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数较2017年增加76.7%。 “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径。”王海东说,简单来讲,健康老龄化指维护老年人的内在能力、改善老年人的外部环境、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 为此,中国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老年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2021年,约有1.2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城乡社区接受了健康管理服务。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推动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实施便利老年人就医的举措。截至2021年底,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达到4685个,建成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约2.1万个,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000个。 王海东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做好老年健康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健康照护等工作,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927/c14739-32534686.html
探访阿斯伯格患者:“我的孩子这么好,怎么会得病?”2022-09-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刘欢)你也许听说过,有种病叫作阿斯伯格综合征。你也许见过,他们不善交流,在某些方面可能天赋异禀。但你却不知道,他们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交流少,行为奇怪,我的孩子怎么了? 放学了,王敏看到,女儿又一次哭着从学校走出来。 孩子说,有个同学不仅将她最喜欢的发卡扯下来,还将她推倒,压在身上打她。王敏问同学叫什么、长什么样时,女儿却只能说:“那个孩子有两个眼睛,一个鼻子。” 欺凌不是第一次,女儿认不得、记不清对方是谁也不是第一次。 2018年,王敏6岁的女儿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一种以社会交往异常、局限且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交流少、只抱着手机玩、很少搭理小朋友,王敏在孩子4岁的时候就发觉她的不同,“当时以为她比较有个性。后来才知道,她是脸盲,根本不认识别人。”她说,女儿现在四年级了,只认识一个同学,还常常认错。 学校的老师也向王敏反映,女儿不认得老师和同学,上课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做手工,“她不听课,每天放学回来都会带给我一个作品。” 王敏说,女儿虽然社交存在障碍,但在手工和绘画方面却极具天赋,可以做工艺品、动画,“这些我们都不会,从来没教过她,她自己不知道从哪下载的软件,经常几秒钟就能变出一个东西来。” 在她的眼里,女儿有感情、有感知、善良懂事,“我的孩子这么好,怎么会得病?”自确诊以来,王敏始终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28岁的于鲸也是在和王敏女儿差不多的年纪,发觉自己与同龄人的不同,“那个时候就感觉和大家有隔阂,”于鲸回忆,小时候自己总是站在人堆之外,观察周遭环境的动植物,很少融入小朋友的游戏圈。 父母起先并不在意,直到几年后于鲸的情绪与行为越来越奇怪。 有一次,于鲸和爸爸吵架之后,因为他碰了自己的一本书,于鲸就将这本书放在水龙头下冲洗,生生将书洗坏了,“我当时就觉得,别人碰过我的东西就脏了,要么赶紧洗,要么就不想要了。” 父母带着她去了好几家医院,大夫都说,于鲸存在高功能孤独症倾向。因为没有影响学习,父母未曾引起重视。直到她升入中学,受到校园霸凌,“看不懂眼色、不懂抱团,这就是原罪。”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难诊断、被误解,阿斯伯格综合征究竟是什么? 阿斯伯格综合征(AS)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临床表现主要有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等。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需要孩子经历一段时间的社交生活后才会体现出来。 相对于典型的孤独症而言,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马扬向中新网表示,现如今临床诊断已经取消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 “这个病的诊断争议一直存在。高功能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差别。《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V)取消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把有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的这一类疾病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马扬说,两种疾病都是症状学诊断,但阿斯伯格综合征诊断更为困难,“我们现在做诊断需要严谨慎重,有的大夫可能过度诊断,有的大夫直接不诊断。” 据悉,因为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亦缺乏心理评估的“金标准”,阿斯伯格综合征或是被漏诊,或是被诊为多动症、情绪行为障碍或其他心理疾患。 除了诊断难,让许多家长头疼的是,国内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资料很少。 2015年,张之光2岁的儿子确诊为孤独症。可是,当他拿到确诊病历时,却不知所措。 “那是7年以前,在国内很难接触到准确的关于疾病如何治疗的资料,”张之光回忆, 那段时间自己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对于疾病未知的恐惧让他一个月内瘦了10斤。 同时,许多家长还存在认知误区。 “他们认为患病的孩子都是天才,但智力超群的只是一部分人,孩子只是有特殊的兴趣,”从事特殊教育行业的杨梦丽说,自己见过太多离奇的家庭与治疗,“有的家长觉得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还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去做脑电波等没有科学验证过的治疗。” 面对困境,他们决定做点什么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MWR)在2021年1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每44名8岁儿童中就有一名(2.3%)被确认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 确诊之后,孤独症家庭面临的共同难题,是治疗的费用。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的8103个家庭中,平均每个孤独症家庭的康复费用达到每月6957元。换言之,每年将为孤独症支出8万元左右。 杨梦丽表示,现在医院多进行诊断,治疗主要由机构进行。在机构、家庭、校园和社会四个情境中,通过社交技能、认知行为、语言治疗等方式改善患者社交与认知方面的障碍。 “但要注意的是,不存在治愈和‘摘帽’一说,应该以终身干预为目标,最大化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她说道。 面对种种困境,这些家庭决定做点什么。 王敏鼓励女儿继续发挥艺术特长,同时加强体能训练,以期促进她的神经发育,“我想带着她四处游学,比如去江西景德镇学陶瓷的烧制等,”她表示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女儿能开心,“希望她将来能快乐地工作和生活,做一个有用的人。” 于鲸开始在网上做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知识科普,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咨询她。这些咨询常常让她想起曾经的自己,“我太能理解那些孩子了,就像看到自己一样。” 张之光与其他两位患病儿童的父亲成立了一家名为Alsolife的孤独症评估干预平台,在对孤独症进行更多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致力于向更多人系统性地科普孤独症知识,“我们现在是在做一个‘新家长百科全书’。” 在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之后,他开始担忧孤独症的社会性问题——等到父母走了,孩子怎么办? 张之光告诉中新网,这已经成为共性难题,“我们希望,对于这个群体,将来能有一个托底的社群机构,可以让他们好好地生活。”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0927/c14739-32534851.html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白智彤 罗燕 编排:聂孝汉 审校:张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