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驻村展风采 倾心服务暖民心
—记四川省疾控中心派驻阿坝州壤塘县驻村干部
近年来,省疾控中心多措并举,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形成了民生工程、基础设施、产业、社会帮扶等多方面齐头并进的全方位扶贫格局。2015年选派1名干部到壤塘县吾依乡壤古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17年底,顺利完成驻村干部轮换,并新选派1人担任村第一书记。2018年7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中心又选派3名党员干部到壤古村、热不卡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已先后选派驻村干部5人,形成了一支作风过硬、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年富力较强的稳定帮扶力量,为壤塘县2019年以99.96分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实现“整县摘帽”,贡献了疾控力量。
谷岳礼:用青春谱写奋斗篇章
2015年12月,刚到省疾控中心上班3个月的我有幸作为驻村干部,参与壤古村精准扶贫工作。作为第一批“开荒者",一切都是陌生的,艰苦的环境和工作的重任让我压力倍增。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驻村两年期间,我同村民同吃住共劳动,对全村每一户做到了知根知底,同时积极帮他们谋发展、增收入。通过不懈努力,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2016年底顺利退出了贫困村,2017年底通过省上复核验收。在此期间,我不断学习,积极向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脱贫路上有困难、有感动,更多的是自豪。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这项伟大又光荣的任务中,砥砺前行,用青春谱写自己的奋斗篇章。
汪良枢:勇做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弄潮儿
2017年12月,在道别出生仅三月的女儿,我这名“自私的”父亲来到千里之外的藏区,担任村“第一书记”,一干就是三年。三年来,壤古村广大农牧民群众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全村贫困发生率从识别当年的27.2%到2019年底降至为0,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从1921元/年,稳定增长到6532元/年,通寨硬化路从零到全覆盖,路通了、收入高了、医疗教育都有了保障,“全面小康”触手可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身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青年党员正可谓生逢其时、躬逢其盛,定当学以致用,勇做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弄潮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书写时代华章。
师春立:尽职尽责助脱贫 无怨无悔献青春
2018年7月,我放弃前往中国疾控中心进修机会,主动申请奔赴热不卡村脱贫一线。热不卡村为壤塘县人口第二大村,自然环境恶劣,贫困户占比高。我主动融入当地,驻村两年间,走遍全村海拔4000米以上牧区住户,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动员适龄儿童入学,鼓励村民上山挖药,联系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助力脱贫致富。热不卡村目前贫困发生率从2.96%降为0.87%,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脱贫攻坚一线,我无怨无悔、尽职尽责开展扶贫工作, 不负韶华,无悔青春!
熊荣:扛过枪、扶过贫,无怨无悔、倍感自豪
在2018年6月底,临别身怀六甲的妻子、高考在即的女儿,我主动报名到藏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名有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无论在日常岗位或驻村帮扶工作中始终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展现疾控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驻村期间,疏于对家人的照顾,尽管有着“爱人早产,儿子终身残疾,女儿高考不如人意”等诸多遗憾,但汪洋同志讲过的“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扛过枪的人那样自豪”,作为一名扛过枪、扶过贫的老党员,当我看到壤古村35户18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时候,我无怨无悔、倍感自豪。今年春节,又第一时间到中心主动承担全省防疫物资及应急车辆物流调配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后勤保障,贡献了力所能及的力量。
吴小红:不忘初心助脱贫,真心实意干实事
2012年我到中心工作,从事疟疾、黑热病防治。作为科室唯一的年轻男同志经常到各个区县出差,唯独很少去藏区,心中一直很期待去藏区感受一下。在2018年6月,我义无反顾主动报名到藏区。一晃驻村马上满2年了,期间我给自己定位:“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工作上我是第一书记汪良枢同志的左右手,生活上我是熊荣同志的帮手,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多。我经常与贫困户交心谈心,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村民现在还给我亲切地起了一个外号“眼镜”。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驻村工作赋予我生命新的意义,也让我的人生更加充实、精彩。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为青春写出不一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