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604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6-04
中国疾控中心召开2024年改革发展专题工作会暨改革发展工作组例会
熬夜的伤竟能逆转?清华大学研究发现,20分钟运动足以缓解睡眠不足相关的炎症
维A酸乳膏成了网红护肤品?记者调查:完全不含维A酸成分 实为化妆品“碰瓷”药品
移植年轻骨髓可恢复免疫系统活力,并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
热点追踪
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如何延缓老花眼的发生?专家支招
2024-06-04 人民网
今年6月2日至7日是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如今,越来越多人成为“视觉初老族”,老花眼日趋年轻化,不再是老年群体的“专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凯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退化,无论近视还是不近视,都难逃老花眼。老花眼的学术名称是老视。老视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出现了近距离阅读模糊、疲劳、酸胀、多泪、畏光、干涩及伴生头痛等情况。
“老视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会在40至45岁左右开始出现,但由于现代人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近距离阅读强度增加,不少人在40岁左右就出现了老视现象。”王凯提示,眼睛老花的度数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一定要戴合适老花镜来矫正视力,避免增加眼睛负担,加重头痛、眉紧、视物模糊等视力疲劳症状。
如何延缓老花眼的发生?王凯建议,避免用眼疲劳,每看电脑或手机1小时,让眼睛休息10分钟,眺望远方;改善用眼环境,用眼时的照明强度要适宜,不要看字体过小、模糊不清的读物;充足饮水,饮食均衡,适当摄取富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猪肝、豆制品、蛋类等;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4/c14739-40249916.html
猩红热进入高发期,这些知识要了解
2024-06-0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提醒:猩红热进入高发期。猩红热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当孩子出现发烧、咽痛、皮疹等症状时,须尽快就医。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高热、咽痛、皮疹、疹退后脱屑为主要表现,多以普通型和轻型病例为主,死亡病例极少见。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我国以5—6月、11—12月多见。
猩红热是怎么传染的?
猩红热潜伏期一般为1—7天,平均2—5天。患儿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玩具、用具、手、食物等传播,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若起病时及时给药,在开始治疗24小时后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人群对猩红热普遍易感,3至9岁儿童高发,成年人一般不易发病,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合并病毒感染者、孕产妇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患病风险高。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猩红热有哪些临床表现?
高热:一般可达38摄氏度以上,体温上升期患儿可能会出现畏寒、精神差等表现。
咽峡炎:表现为咽扁桃体发炎、化脓。
草莓舌:舌充血、舌乳头红肿,形似草莓,称为“草莓舌”。
皮疹及疹退后皮肤脱屑:皮疹是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一般在发热后的24小时内出现,从耳后、颈部、上胸部蔓延至全身,6—9天消退。
猩红热可怕吗?
猩红热并不可怕,患儿大多为普通型,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少数患儿有加重的可能。抗菌药物早期使用、剂量足量、疗程足够,一般不会合并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严重并发症。
如何诊断猩红热?
病原检测主要通过采集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或采用核酸检测和快速抗原检测。
如何治疗猩红热?
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可以轻易将A族链球菌杀死。一旦确诊为猩红热,要遵医嘱规范用药,一般预后良好。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也可减少心肌炎、肺炎、脑膜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猩红热?
目前,尚无有效的猩红热疫苗,预防该病应以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
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患者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等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加强学校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如果发现病例,应及时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做好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猩红热流行期间,注意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4/c14739-40249891.html
高层动向
中国疾控中心召开2024年改革发展专题工作会暨改革发展工作组例会
2024-06-03 中国疾控中心
2024年5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组织召开2024年改革发展专题工作会暨改革发展工作组例会。中心领导班子成员,部分相关处室及直属单位等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沈洪兵主任主持。
政研室汇报了中心改革发展工作组成立及2024年改革发展工作台账编制情况。改革发展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处室)结合各自职责报告了在相关管理或业务领域推动改革发展、提升核心能力的主要工作思路。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领域针对中心改革发展工作做了交流发言,提出意见建议。
沈洪兵主任肯定了中心改革发展工作进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坚持提高站位,深刻领会中心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决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二是坚持整体谋划,充分体现中心改革发展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围绕强化职能、建立机制、提升能力、激发活力、优先保障、注重支撑等方面,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强化中心内部协同配合务求高效。结合各自职责找准定位,认清职责、精准发力、抓好落实、务求实效。四是坚持责任分工,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落实落细。各处室(单位)要按照会议要求调整补充相关台账内容,政研室要尽快修改工作台账并按程序印发。下一步,各处室(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紧扣时间节点,把好关键环节,细化重点任务,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406/t20240603_283102.html
艾防中心学术小组开展2024年第2次学术交流活动
2024-06-03 中国疾控中心
5月30日,艾防中心学术小组开展2024年第2次学术交流活动,来自中心职工、进修人员和研究生等共计20多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由综合室李慧研究员主持。
综合室副主任单多与大家分享了今年上半年刊出的关于“伤害预防策略有效性评估”的英文文献,引导参会人员针对该文献的背景、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进行逐一拆解、设问,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良好互动。最后,单多引用《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参会人员共勉,勉励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边思考、边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综合室李慧研究员在对近半年来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文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为大家推荐了3篇英文文献,并重点分享了文献《Sexual behaviour and STIs among MSM living with HIV in the PrEP era: the French ANRS PRIMO cohort study》,从该文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讨论、结论、研究优/劣势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并就一些具体内容组织了讨论。
艾防中心刘玉芬副主任参加活动,并对下阶段小组活动提出期望:希望能充分利用好学术小组这个平台,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职工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进而提升艾滋病和肝炎防控工作实践能力。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zxdt/202406/t20240603_283111.html
疾控动态
河北省第37个世界无烟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衡水市举办
2024-06-03 河北省疾控中心
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为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河北省第37个世界无烟日暨衡水市无烟环境建设提升行动启动仪式”在衡水市举办。本次活动由河北省卫生健康委、衡水市卫生健康委主办,河北省疾控中心和衡水市疾控中心共同承办。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爱卫办主任燕建振,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立斌出席活动。
燕建振指出,控烟行动是健康中国15个专项行动之一,也是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省各地要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有利契机,聚焦控烟行动目标任务,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的做法,借创卫之力推动控烟行动,以“控烟”小切口做出“创卫”大文章。同时要在烟草流行监测的精度、无烟环境建设的广度、戒烟服务的温度、科普宣传的力度上下功夫,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切实把创卫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着力推进控烟履约工作。唐山市、秦皇岛市和张家口市先后出台全面无烟立法,全面无烟法规覆盖的人口比例达到20.05%;无烟环境建设逐步实现全覆盖,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和无烟学校建成率分别达到99.3%、97.6%和98.5%;戒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建设标准化戒烟门诊18所,平均年干预戒烟人数1500余例;控烟科普宣传有声有色,在无烟佳节、世界无烟日主题宣传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了“百人百日戒烟大赛”活动品牌,获评第十六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优秀实践案例,并被《健康中国观察》杂志收录。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河北省15岁及以上人群和青少年吸烟率分别降至23.2%和5.5%,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启动仪式上,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爱卫办主任高卫红现场解读《衡水市无烟环境建设提升行动方案》,还进行了无烟主题圆桌访谈、宣读《控烟倡议书》等活动,演出了舞蹈《无烟多精彩》、民谣吉他弹唱《戒烟了》和民族音乐和民俗剪纸艺术《繁花似锦》等精彩文艺节目。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河北省疾控中心、衡水市卫生健康委、衡水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全省各市(含定州、辛集)和雄安新区爱卫办、疾控中心控烟工作人员,衡水市各县(市、区)爱卫办、疾控中心控烟工作人员以及衡水市党政机关、医疗机构、学校代表人员170人参加启动仪式。
摘引网址:https://www.hebeicdc.cn/zxyw/69455.jhtml
2024年“世界害虫日”江苏省公益宣传活动成功举办
2024-06-03 江苏省疾控中心
5月30日,2024年“世界害虫日”江苏省公益宣传活动在无锡市顺利举办。今年的“世界害虫日”主要关注校园健康,活动主题是“校园健康和有害生物防制”。健康的校园是“健康江苏”和“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本次活动受到省、市和区各级领导的普遍关心。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吴红辉、四级调研员储剑伟,江苏省疾控中心消媒所所长、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褚宏亮,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副会长、江苏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伯林,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副会长、南京洁安有害生物防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光,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爱军,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爱卫办主任陈恩品,无锡市疾控中心主任焦建栋,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邬先赞,无锡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周伟杰,滨湖区红十字会副会长何霞,无锡市疾控中心消媒科副科长兰策介,以及无锡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秘书长邹亚明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场公益活动由江苏省爱卫办和无锡市爱卫办指导,江苏省疾控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和江苏省昆虫学会主办,无锡市疾控中心、无锡市滨湖区卫生健康委、无锡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江苏一心寰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拜乐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承办,无锡元羿、鑫泽、优诺、洁康、东科、卫清、欣亚欣、君康等公司协办,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锡地区的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PCO公司)、媒体记者,以及当地群众等热情参与了本次活动。
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恩品对“世界害虫日”江苏省公益宣传活动在无锡举办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表示,在江苏省爱卫办的精心指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无锡市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标准通过了历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以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成绩蝉联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他强调,我们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消除“小害虫”带来的“大危害”。他希望全市各地各部门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合力做好害虫防制工作,疾控机构要加强害虫危害监测和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导,发挥“哨兵”作用;PCO公司要发挥病媒生物防制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日常病媒生物专业防制的同时,积极开展公益宣传;广大群众要发扬优良传统,及时清除各类害虫的孳生环境,以千千万万个健康的小环境,打造病媒防护的“金钟罩”、“铁布衫”。
针对学校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特殊性,江苏省爱卫办和无锡市爱卫办精心策划并制作了一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宣传片,在活动现场,吴红辉二级巡视员和陈恩品副主任共同启动了宣传片的发布。动画宣传片的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将在活动过后推广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让广大师生尤其是同学们对虫鼠害的危害、防制方法有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进一步推动校园健康教育和有害生物防制工作。
“世界害虫日”不能缺少有害生物防制员的身影,本次公益活动邀请了无锡市本地的PCO公司带着消杀药械、监测工具走一场T台秀,向大家展示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的内容和风采。现场展示了背负式电动常量喷雾器、超低容量喷雾器、热烟雾机、背负式喷粉机、灭蚊灯、灭蝇灯、杀蟑胶饵和蟑螂屋、智能鼠饵站、捕蝇笼、白蚁检测仪、大气采样器、甲醛处理枪和消杀车等,让公众对PCO公司和有害生物防制从业群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活动最后,主持人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答题,你问我答,大家争先恐后,通过回答问题赢得奖品,大家对“世界害虫日”和病媒生物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省市相关领导来到江苏一心寰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座谈,就有害生物防制行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PCO公司备案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活动在歌声中落下帷幕,正如歌曲中所写的“在最深的夜里,在最早的晨间,可曾留意这样一群人”,活动的成功召开促进公众更多了解和重视了害虫防制,形成发动群众、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相关部门更要继续提高对有害生物防制员的职业尊重,深化对有害生物防制行业的认知,要以校园健康为起点,以点带面,努力为全社会公众打造一个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美好环境。
摘引网址:https://www.jscdc.cn/zxzx/zhongxinzixun/202406/t20240603_93831.html
科研动向
熬夜的伤竟能逆转?清华大学研究发现,20分钟运动足以缓解睡眠不足相关的炎症
2024-06-03 医诺维
研究还发现了运动的阈值效应,每天进行2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足以缓解睡眠不足相关的炎症反应。
近日,清华大学体育部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运动科学权威期刊"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Accelerometer-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are associat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 in US adults who get insufficient sleep:A threshold and isotemporal substitution effect analysis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增加身体炎症水平,每天进行20分钟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能够缓解睡眠不足相关的炎症水平,表明运动可以为睡眠不足的人群带来抗炎益处。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队列中2113名睡眠不足的参与者,睡眠时长不超过7小时被认为睡眠不足,通过加速度计测量了参与者的身体活动信息,包括久坐(ST)、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MVPA)、轻度体力活动(LPA),并通过血液样本测量了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了睡眠不足个体的身体活动模式与CRP水平之间的关联。
总的来讲,参与者的平均睡眠时间为6.2小时,平均CRP水平为0.42 mg/dL,平均久坐时间为每天480分钟,平均每天LPA时间为259分钟,平均MVPA时间为24分钟。
研究发现,在睡眠不足的参与者中,久坐时间较长与炎症水平较高有关,而运动时间较长与炎症水平较低有关。
与久坐时长最短的人相比,久坐时长最长的人CRP水平高0.097 mg/dL。相反,与LPA和MVPA时长最短的人相比,LPA和MVPA时长最长的人CRP水平分别降低0.104和0.350 mg/dL。
这意味着,对于睡眠不足的人来说,运动可以降低炎症水平。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运动替代久坐行为对CRP水平的影响,分析发现,用MVPA替代30分钟久坐时间可显著降低CRP水平,用MVPA替代30分钟的LPA也可降低CRP水平。然而,用久坐替代30分钟的MVPA和LPA,则会增加CRP水平。
结果表明,即使MVPA略有增加,也能为睡眠不足的人群带来抗炎益处。
最后,研究人员分析了降低CRP水平的运动强度阈值,结果发现,对于睡眠不足人群而言,每天进行20分钟的MVPA时,抗炎益处最大,超过20分钟可能不会带来额外的抗炎益处。与此一致,久坐、LPA和CRP水平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阈值效应。
研究指出,久坐时间越长,睡眠不足人群的CRP水平越高,这对于那些既需要熬夜又需要长时间坐着人来说,尤其令人担忧,包括办公室职员和长途司机等。
综上,结果表明,在睡眠不足的人群中,减少久坐行为和增加运动,有助于减轻炎症水平,研究证明了运动对减轻炎症的重要性。此外,研究还发现了运动的阈值效应,每天进行2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足以缓解睡眠不足相关的炎症反应。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e5e82e9020e.html
颠覆认知!最新研究表明,睡眠并不能促进大脑排毒
2024-06-03 生物世界
这项研究显示,大脑在清醒状态下的清除毒素的效率很高。总的来说,保持清醒、活跃和运动可以更有效地清除大脑中的毒素。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Neuro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Brain clearance is reduced during sleep and anesthesi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检测了小鼠大脑中毒素清除和液体流动情况,结果显示,与清醒时相比,在睡眠和麻醉状态下,大脑中毒素清除速度显著降低,这与之前的主流观点相反,提示我们,睡眠并非有助于大脑排毒。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荧光染料来标记和观察这些染料从大脑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的速度,以及它从大脑中被清除的速度。结果显示,与清醒时的小鼠相比,睡眠中的小鼠大脑中染料的清除速度降低了约30%,而处于麻醉状态的小鼠则降低了50%。
在此之前,主流理论认为,睡眠有助于清除大脑中的毒素,这是通过“淋巴-脑脊液系统”(一种清除中枢神经系统废物的机制)实现的。然而,这一理论从未得到过确凿的证据证实,之前的研究都是通过间接的手段测量脑部液体流动来得出结论的。
论文通讯作者 Nicholas Franks 教授表示,一直以来清除大脑废物被当作我们需要睡眠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当这项研究带来相反的结果时,我们感到非常惊讶。这项研究发现,在睡眠或麻醉状态下,大脑中清除废物的速度明显减慢了。目前还不清楚睡眠和麻醉状态是如何减缓大脑的清除的。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将进一步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William Wisden 教授表示,虽然这项研究已经证明清除毒素可能不是我们睡眠的主要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睡眠很重要。睡眠障碍是痴呆症患者普遍经历的症状,然而我们仍不知道这是痴呆症疾病进展的结果还是原因。良好的睡眠确实有助于降低痴呆症患病风险,但这很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而不是因为睡眠期间的毒素清除。
这项研究还显示,大脑在清醒状态下的清除毒素的效率很高。总的来说,保持清醒、活跃和运动可以更有效地清除大脑中的毒素。研究团队接下来的目标是揭示睡眠如何减少了小鼠大脑清除毒素的效率,并探索这些发现是否适用于人类。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70d82e7881b.html
维A酸乳膏成了网红护肤品?记者调查:完全不含维A酸成分 实为化妆品“碰瓷”药品
2024-06-03 生物谷
这款所谓的维A酸乳膏其实是一款化妆品。化妆品备案信息显示,它的备案名称为“臻羞维A乳膏”,与产品包装上大字展示的内容相比,少了“酸”这一个字。
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谭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维A酸乳膏和吡美莫司乳膏都是常见的皮肤外用药物。但有消费者向总台中国之声反映,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不少此类药物的“碰瓷”产品。比如说一款名称为臻羞的维A酸乳膏,宣称可以去色素沉着,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售卖出上百万支。记者调查发现,这款产品完全不含维A酸,只是一款能保湿的化妆品,产品备案号已被注销却还在大肆售卖。
而另一款宣称可以治湿疹的芈民堂呲美莫司乳膏,则“碰瓷”了吡美莫司乳膏。两个名字听起来有些差距,但“呲”和“吡”都是口字旁,字形又相近,极容易被混淆。记者调查发现,这款产品实际上是一款消毒产品,如果错当作药品使用,可能会延误或加重病情。化妆品和消毒产品为什么要“碰瓷”药品?
广东汕头的李先生最近湿疹复发,之前他在医生的推荐下使用过处方药吡美莫司乳膏。这次他直接在淘宝平台上挑选了一家高销量的店铺,下单购买了这款药膏。
李先生:他写的是吡美莫司乳膏正品官方店。感觉也不贵,而且它销量很多,有4000+的评论,我觉得销量大的话应该错不了,所以我就选择了这家店。
药膏到手之后李先生就立即用过一次,再要涂抹时却发现药的名字不对劲。
李先生:当时我搜索的是吡美莫司乳膏,它链接的标题也是叫做吡美莫司,但没想到我买到手的话,居然是一个叫“呲”美莫司乳膏的。我拿回来端详了很久,也是才发现原来是“呲”美莫司乳膏。它就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吡美莫司是一个口字旁,一个“比”字,但是我买到手的是一个口字旁,一个此刻的“此”,“呲”美莫司,哭笑不得。
记者发现,这款产品名为芈民堂“呲”美莫司乳膏,生产厂家为石家庄维克斯药业有限公司。产品许可证号为冀卫消字(2023)第0165号,标有“消字号”也就意味着它是一款消毒产品。说明书显示,这款产品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醋酸氯己定,完全不含有吡美莫司成分。
实际上,消毒产品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病。按照规定,这类产品标签不能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禁止标注疾病症状和疾病名称或采用与药品广告宣传类似的用语。
但给李先生售药的这家店铺却宣称这款产品“药店同款”“癣痒、红肿、湿疹,对症精准”。当记者向多家有此产品的店铺询问“购买这款处方药是否需要出示处方”时,得到的答案都是不需要处方,不少商家直接表示:“可以用它治疗湿疹”。
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的李先生向商家提出退一赔三,却被对方拒绝。
李先生:药膏没有吡美莫司的成分,我问了客服,客服跟我说功效是一样的,然后他就说药膏的名字只是一个名字,不一定代表它含有吡美莫司成分。我当时就反驳他了,就像矿泉水一样,你不可能把矿泉水叫做纯牛奶,对吧?这肯定误导消费者,虚假宣传了。
记者发现,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有大量此类投诉,不少被投诉对象还是销量火爆的网红产品。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臻羞维A酸乳膏的营销视频颇为吸睛,视频链接的商品热销十万支。综合其他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臻羞维A酸乳膏全网累计销量已达百万量级。一位该产品经销商林先生告诉记者,这款产品是他们今年营销的重中之重。
林先生:现在量挺大的,今年主推这一款,现在我们云仓那边一天也要走差不多1万多单。你这边要多少我都可以供你,我这边正常的话一天可以出个两万套没问题。如果是你正常稳定的话,我这边给你5块8。你量大的话,价格还可以再给你优惠一点。
在该产品的短视频评论区中,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就是冲着淡化色素暗沉的“神仙效果”购买。更有网友积极科普维A酸药物的临床效果。
记者调查发现,这款所谓的维A酸乳膏其实是一款化妆品。化妆品备案信息显示,它的备案名称为“臻羞维A乳膏”,与产品包装上大字展示的内容相比,少了“酸”这一个字。但消费者实际看到的是,这款产品与非处方药“维A酸乳膏”同名。
臻羞维A乳膏备案的产品包装平面图,“维A酸乳膏”字样远大于产品名称“维A乳膏”
经销商林先生说,与真正的药品相比,它最大的优势是低价。
林先生:维A酸它也有一个是药品的,但是我们这个是化妆品类的,不是属于药类,药类的话它那个品种都不一样了,价钱全部都不一样。这个没问题的,因为全部都有备案的,你可以放心。
实际上,这款产品的主要成分是水、甘油、丙二醇等物质,完全不含维A酸成分,备案的宣称功效也只是保湿。更让人意外的是,化妆品备案信息显示,该产品在2023年7月备案,但仅仅过了三个月就被注销。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各电商平台销售该产品的行为都是非法的。
根据多部门此前发布的《关于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整治行动的公告》,凡是产品名称与药品名称相同或类似的食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未标示产品批准文号产品,均为非药品冒充药品。
对于市场上这种“碰瓷”药品的现象,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专家李嘉伦表示了深切的担忧。他说,碰瓷吡美莫司乳膏的呲美莫司乳膏属于消毒产品中的抗(抑)菌制剂,虽然产品中的抗菌或抑菌成分对微生物有一定作用,但是浓度较低,与药品有本质区别。患者如果错将这些化妆品、(抗)抑菌制剂当药品使用,可能会贻误甚至是加重病情。
李嘉伦表示:“抑菌制剂一定不是药品,它是帮助我们去杀灭或者抑制物体表面的细菌的。作为消字号的产品,它的备案相对比较轻松一些,它并不能宣称有治疗效果。如果说我们面部,特别是有面部创口的时候,比如说在产生了流脓溢液的时候,过度的使用,有可能导致创口的一直不愈合,或者是导致皮肤进一步的受损。”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fdc828653dc.html
《科学·进展》:陆军军医大学团队发现,
移植年轻骨髓可恢复免疫系统活力,并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
2024-06-03 奇点糕
本项研究不仅揭示机体外周的免疫细胞衰老参与疾病的发生,也为从骨髓免疫细胞起源角度探索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科学·进展》上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给衰老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移植年轻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减轻老龄小鼠的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和行为障碍[1]。
这一发现意味着,通过骨髓移植恢复免疫系统的活力,有望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方法。
在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相关风险基因之后,研究团队发现,大约一半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免疫过程[2,3],这也为免疫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联系提供了证据。
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发现,脑内或外周的免疫细胞功能失调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4,5]。例如,去年9月份,我们就介绍过美国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一项研究,CD8阳性T细胞可以限制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6]。
遗憾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也会日渐衰老。衰老的免疫系统会表现出新免疫细胞生成减少、免疫细胞的多样性降低,以及功能失调的免疫细胞增多等特点。免疫衰老是人体系统性衰老的重要一环,与痴呆症等衰老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密不可分。
以上研究结果意味着,使衰老的免疫系统年轻化,可能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策略。由于外周免疫细胞主要来自于造血干细胞,而且其功能也会随着衰老退化;因此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假设,移植年轻的造血干细胞可能会使衰老的免疫恢复活力,最终达到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目的。
在研究一开始,研究人员构建了两个骨髓移植小鼠模型:一组将2月龄的年轻APP/PS1小鼠的骨髓(YTg BMCs)移植给9月龄的老龄APP/PS1小鼠;另一组将9月龄的老龄APP/PS1小鼠的骨髓(OTg BMCs)移植给9月龄的老龄APP/PS1小鼠,作为对照。
研究人员注意到,B细胞和CD8阳性T细胞的比例在小鼠衰老过程中和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后保持稳定;CD4阳性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在小鼠的衰老过程中显著下降,而且在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后也后没有恢复到年轻时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鼠衰老过程中,单核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但是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可以让老龄小鼠的单核细胞比例恢复到年轻时的水平。
骨髓移植对老龄小鼠外周免疫细胞组成的影响
随后,研究人员从转录组水平分析年轻小鼠和老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差异。
他们发现,与年轻小鼠相比,老龄小鼠的PBMCs中共有269个基因表达上调,151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被统称为衰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衰老DEGs)。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衰老DEGs在移植年轻小鼠骨髓之后表达模式被逆转,他们将这些基因命名为“逆转DEGs”。
在分析完上述转录组变化之后,他们发现主要血液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单核细胞中,而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可以缓解这些变化。
骨髓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
不仅如此,他们还注意到,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还可以缓解单核细胞、CD8/4阳性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大多数衰老途径;以及降低血浆中衰老相关蛋白(例如Lgals3bp、Vim和Mmp2等)的水平。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不难发现,衰老的外周免疫细胞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而单核细胞在其中发挥着着重要作用。好消息是,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可以逆转免疫细胞的衰老表型。接下来的问题,这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有没有恢复呢,又是否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呢?
该研究团队注意到,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单核细胞中Tlr2、Cd33、Syk和Msr1等重要的Aβ摄取受体的基因表达在下降,但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可逆转这种下降。体外实验也表明,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恢复了衰老单核细胞受损的Aβ吞噬能力。
衰老和移植年轻骨髓对单核细胞的影响
在研究的最后,研究团队探索了移植年轻小鼠骨髓对阿尔茨海默病病理,以及小鼠认知的影响。
他们发现,老龄阿尔茨海默病模式小鼠在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之后,新皮质和海马中的淀粉样斑块显著减少;大脑和血浆中的Aβ40和Aβ42水平也显著降低。这说明,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可以抑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展。
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可以抑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
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还可以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TNF-α和IFN-γ等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以及降低神经元凋亡和变性的水平,还缓解了海马和新皮质萎缩、侧脑室扩大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在移植完成三个月之后,研究人员测试了小鼠的认知行为。他们发现,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能有效改善老年APP/PS1小鼠的认知障碍。
移植年轻小鼠的骨髓能有效改善老龄APP/PS1小鼠的认知
总的来说,大坪医院研究团队的这项研究再次表明免疫衰老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他们基于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证明了骨髓移植带来的免疫年轻化,可以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负担,以及缓解小鼠的认知障碍问题。
该团队过去探讨和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的系统性发生机制[7],本项研究不仅揭示机体外周的免疫细胞衰老参与疾病的发生,也为从骨髓免疫细胞起源角度探索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因此,靶向衰老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年轻化,或许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策略。未来,探索其他更便捷的免疫细胞年轻化策略,或许会加快这项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c201828563ed.html
舆情信息
上海辅助生殖进医保后:门诊咨询量增加
2024-06-03 网易健康
“从5月21日发布‘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政策以来,我们这里的患者咨询量明显增加了,增幅在5%-8%之间,大部分都是35岁及以上的高龄女性为主,外地患者咨询量也多了。”5月31日晚,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婷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4年6月1日起,上海将“取卵术”、“胚胎培养”、“人工授精”等12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新政开始执行。
“随着政策的落地,前来辅助生殖门诊就诊的患者,最关心的是哪些项目纳入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基本一半来咨询的是外地患者,至于能报销多少,我们往往会告诉他们这个按照国家异地就医‘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的规定,也就是说都可以根据上海医保目录进行报销,但报销比例需要根据当地的报销比例来定,每个地区都存在报销比例的差异。”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淼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在陈淼鑫看来,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那些需要辅助生殖的患者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我们还是会跟患者强调,生育要趁早,自然受孕还是最好的方式,千万不要觉得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了、经济负担减轻了,从而去推迟生育的年龄,一旦出现这一趋势就不好了,毕竟优生优育是我们国家最终要倡导的,辅助生殖技术仅仅是一种医学的补充手段。”
上述2名专家均指出,一般情况下,50岁以上女性如果要尝试辅助生殖技术,医生会考虑“劝退”,45岁以上人群其实也不建议继续尝试辅助生殖技术,因为成功率很低,常常不到1%。
咨询患者多在35-40岁之间,有人为等医保推迟治疗
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5月下旬以来,前来陈淼鑫门诊的就诊患者平均年龄接近35岁,其中上海本地患者年龄则会更大一些,不少人都在35岁以上,其中一些人之前已经有过失败的辅助生殖经历,纳入医保的消息传开后,他们又来咨询“能不能再试试看”。
“最近基本每天都有患者来咨询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事,主要是问哪些项目纳入医保、报销比例多少等。还有不少患者在我们的病友微信群里留言,说看到这个政策发布后特别高兴,尤其是对那些准备尝试或者正在尝试管婴儿技术但还没有成功的人来说,这肯定是个好消息。”陈淼鑫表示,辅助生殖技术一个周期做下来费用大概在2-3万,具体花费因人而异,平均每个人一个周期大多需要3万的医疗开支,部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后,上海医保患者每人次可以省下约9000元的治疗成本。
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北院,到张婷门诊前来咨询辅助生殖的患者年龄大多在35-40岁之间,“由于政策要在6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还没有在纳入医保后具体开展治疗的患者,同时医保也有城镇医保、新农合医保等不同类型,具体能报销多少,还是要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来定。”张婷在5月31日晚表示。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5月31日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已有北京、上海、广西、甘肃、内蒙古、浙江、江西、山东、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最近这段时间,来咨询的外地患者很多,其实在此之前,我们生殖中心的患者也大多为外地患者,特别是一些反复试管助孕失败的疑难患者。此次政策发布之际,上海市医保局也专门就异地患者就医报销的情况作出了解释,这些患者可以根据‘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的原则进行报销。”张婷进一步指出,这就意味着如果这名在上海就医的患者,其所在的城市没有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但其仍然可以在当地进行医保报销,报销比例根据参保地的规定来,“多少都能报销一些,对每个患者来说,经济负担总是能减轻一些的。”
张婷表示,5月21日至今,一些原本要在6月1日前就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也特意推迟了治疗时间,打算先休息调理一下,等着6月1日之后再进入治疗周期。同时,还有一些此前一直在观望其参保地是否会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患者,一开始犹豫要不要做试管婴儿,这一次决定不用等了,“不少患者是等着6月1日这天政策落地,我们开诊之后就直接来做检查的”。
专家不建议50岁以上女性再尝试辅助生殖
尽管上海将部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了医保,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实践中往往对辅助生殖技术患者的年龄上限有所要求。
“年龄是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最大的因素。”陈淼鑫表示,35岁以下患者做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较高,而35岁以上则属于高龄,此后随着年龄增长,生育能力逐年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断崖式下降。“一般情况下,50岁以上女性如果要做(辅助生殖)我们就会劝退,45岁以上其实我们也不建议继续做辅助生殖了,因为成功率很低,常常不到1%,同时开展这一项技术前,还要经过伦理讨论通过方可开展。”
针对辅助生殖技术一个人可以最多开展几次或几个周期,张婷坦言:“官方对此并未规定,这主要是根据各家医院辅助生殖中心质控要求来定,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定,此前我们中心也有遇到过对生育很执着的患者,尝试了10多个周期,但反复失败的情况,我们也建议这类患者权衡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成功率,在成功率非常低的情况下,辅助生殖的意义也不大了。”
在上述2名专家看来,做辅助生殖技术要优先考虑2个问题,一是母体安全问题,二是子代健康问题。“只有在确保这两件事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开展辅助生殖技术。”
在陈淼鑫看来,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那些需要辅助生殖的患者来说,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我们还是会跟患者强调,生育要趁早,自然受孕还是最好的方式,千万不要觉得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了、经济负担减轻了,从而去推迟生育的年龄,一旦出现这一趋势就不好了,毕竟优生优育是我们国家最终要倡导的,辅助生殖技术仅仅是一种医学的补充手段。”
“我们还是建议大家适时生育,在医学上最佳生育年龄是在30岁之前,这个阶段卵子质量好、母体各方面状况好、生育质量也是最好的,另外子代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晚婚晚育面临的子代出生缺陷等问题也会更多。”张婷表示。
女性要保护好卵巢功能,才能保护好生育力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官网于2024年5月20日共布的《2023年上海市人口监测统计资料主要数据汇编》显示,2023年全市总和生育率为0.6,户籍人口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为31.66岁,平均生育年龄为32.56岁。
从已公开的上海人口监测数据可以发现,上海户籍人口女性平均初育年龄总体呈推迟趋势。上海市2022年度人口监测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户籍人口平均初育年龄为30.36岁,平均生育年龄为31.18岁。
对此,张婷也指出,生育年龄的推迟,一方面是跟年轻人结婚意愿下降、养育负担大等因素有关,但也有一个现实不能忽视,那就是女性的生育力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跟很多因素有关,譬如工作压力大、熬夜晚睡、久坐不动、吃外卖多、总喝高糖饮料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女性可以通过医美等保持外表‘冻龄’,让自己看起来显年轻,但卵巢年龄的衰老目前还没有技术可以避免,而卵巢功能可能会出现突然地‘断崖式’下降,卵巢功能才是真正体现女性的生育能力的指标。”张婷说。
针对那些还不急着生育的女性,张婷建议,如果你目前还没有生育的计划,我们也建议你可以提前去医院测下血AMH(抗缪勒试管激素)值,“AMH值可以真实地反映女性卵巢年龄,去真实地了解你还有没有‘资本’去推迟生育,这是一个自费项目,花费不到200元即可做,只要抽血2ml,2天左右即可出结果,一般来说,20-40岁的女性,AMH值在2.0-6.0ng/ml之间是正常的,数值低于1.1就意味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需要重视了。”
同时,如果女性群体要保护卵巢、保护自己的生育力,还需要改正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张婷对此建议,一是不能熬夜,建议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二是要加强运动,尤其是上班一族不要久坐不动;三是要健康饮食,不要喝高糖饮料和奶茶等糖分很高的饮品;四是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外卖,饮食清淡,同时外卖盒往往经食物高温烹饪后装入其中,过程中可能对生育带来一些不可预测的影响。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J3OHLOA300388045.html
生气时这样做,加倍伤害自己!原来我们做错了
2024-06-03 网易健康
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令人生气、愤怒的事情。很多人认为,生气的一时忍让,不但委屈了自己,还容易让自己憋出病来。反倒不如及时把愤怒的情绪宣泄出来,这样至少自己痛快、不生闷气。
然而,生气发泄出来真的就可以了吗?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生气时过度发泄情绪,反而让愤怒增加,加倍伤害自己!
生气时发泄出来就好了?
2024年4月,发表在《临床心理学评论》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对愤怒的一种普遍误解,认为生气时发泄愤怒是最直接有效的。而研究发现:发泄愤怒可能会让自己一时感觉良好,但这并不能有效地减少愤怒,反而加强了生理唤醒的程度,让愤怒值增加,结果适得其反。 ①
研究发现,如果在愤怒时选择通过“大喊大叫”“猛烈击打”或“剧烈运动”等发泄情绪的行为,会引发更强烈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和血压升高,进一步加剧愤怒和攻击性。
研究分析了1万多名参与者后发现:真正能减少愤怒的方法是降低生理唤醒度。换句话说,降低热度、让自己冷静下来。而增强生理唤醒度,比如发泄情绪并不能有效减少愤怒。
相反,降低生理唤醒的活动(比如放松、冥想、瑜伽)则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活跃性,并促以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让我们能够平静下来好好想一想、谈一谈,更理智地处理问题。
此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生理疼痛与情感疼痛所激活的脑区是高度重合的。所以,肆意地发泄情绪只会让自己愤怒值增加,让自己更加痛苦。
经常爱发脾气的人,身体都不会太好
1. 经常发脾气,增加猝死风险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或者听说,因为吵架、情绪激动猝死的新闻案例。2020年,《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 ,猝死诱因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情绪激动,达到了26%。 ②
2. 经常发脾气,损伤自己心脏
很多人生气后或者大发脾气后,经常感觉心脏不太舒服。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刘梅颜2017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心理情绪问题和心脏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可以互为因果,大部分的心脏病都与心理相关。心理情绪问题能激活体内的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脏的小血管收缩,从而产生相关的症状。 ③
3. 经常发脾气,损害女性乳腺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爱发脾气的女性,乳腺增生等疾病一般都比较高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乳腺诊治中心主任张亚男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当女性总是处于怒、愁、忧、虑等不良情绪状态,就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现孕酮减少,使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乳腺增生。 ④
4. 经常发脾气,会损伤甲状腺
很多甲状腺疾病是“气”出来的?没错,甲状腺疾病和经常生气、大发脾气确实有关。2024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金苹做客人民名医直播时表示,甲状腺疾病并非单纯由情绪波动所致,但情绪波动确实是一大重要的诱发因素。无论甲亢还是甲减都和你的情绪、焦虑有很大关系。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 ⑤
5. 经常发脾气,皮肤不会太好
很多爱发生气、发脾气的人,你的皮肤状态好吗?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皮肤科孙邦梅医生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如果每天都处于焦躁状态的女性,肝气日久郁滞,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更容易诱发黄褐斑,如果焦躁之余又不加以防晒,那诱发黄褐斑的比例就会更高。 ⑥
6. 经常发脾气,肝脏不会太好
老话讲“气大伤肝”,经常生气发脾气,对肝脏影响确实很大。北京同仁医院传统疗法科副主任医师陈陆泉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在中医理论中,肝主怒,爱激动发火的人气血向上涌,易伤肝气,也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肝郁气滞又会激发人的坏脾气,之间互为因果。 ⑦
7. 经常发脾气,诱发癌症因素
其实很多癌症的发生,和经常生气、大发脾气有很大关系。海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宋少军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坏情绪是诱癌因素!胃癌、肝癌甚至颅内恶性肿瘤等,与易怒、小心眼、过度压抑自己情绪有关。 ⑧
当我们生气时,如何正确处理?
发泄愤怒并不能有效减少愤怒,反而可能加剧问题。正确的愤怒管理方式应该包括冷静思考、情绪调节和寻求支持等,以一种健康而无伤害的方式表达出来。
1. 尽可能地深呼吸
生气时,身体往往会释放出大量的应激激素,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深呼吸是一个有效的放松方法。可以通过深呼吸,可以降低心率、缓解紧张情绪,让身体逐渐回归平静。
2. 离开愤怒的现场
如果你的愤怒正处于失控的边缘,离开让你愤怒的场景一小会儿或是离开足够长的时间直到你能冷静下来。快步走、去健身房,听会音乐都能让你安静下来,释放压抑的情绪,然后再以冷静的头脑回到现场处理问题。
3. 试试转移注意力
如果还觉得无法缓解,也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如看电影、听音乐、散步等轻松活动,使情绪松弛下来。
4. 找出生气的原因
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吵过吗?很多吵架往往起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像少洗了一个盘子,迟到了10分钟,诸如此类的。但它背后通常有更大的问题。如果你发现你的火气在迅速上升,问问自己“我到底在为什么生气?”找出真正让你生气的原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达愤怒,沟通困扰,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努力解决问题。 ⑨
5. 换个角度来思考
此时,如果你能彻底冷静下来,不妨站在对方的视角来思考想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吗?”如果会,大可不必这么气,试着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
6. 别用愤怒伤自己
生气时,不是对方再伤害你,而是自己再用愤怒、情绪伤害自己。想清楚这个逻辑,别再自己难为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拥有自己的人生,学会顺其自然,学会把一切看淡。
最后,人活一世,干工作,总有挫折;过生活,总有委屈;谁的世界,也不会一帆风顺。是人,都会有情绪,如果自己的情绪无法控制,不仅伤害了身边的人,同样也会伤害了自己。人的一生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放下那些负面情绪,用美好的心情,去迎接这个世界。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O96E91052583KJ.html
肠癌多是“拖”出来的,出现这5种迹象,肠道或已“病”得不轻
2024-06-02 网易健康
“我会不会死?”
吴女士看着自己的检查报告,泪如雨下。
最近半年来,吴女士身上频繁出现腹痛症状,她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所致,没有太当回事。现想着自己还年轻,平常虽然不控制饮食,但一直有运动、多喝水的好习惯,身体肯定不会有问题。
每次出现腹痛就自己吃些助消化的药,忍忍就过去了。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身上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生活。这才让她引起重视去了医院检查,经检查发现肠道内存在异常病灶,病理活检为肠癌。
这个结果令她措手不及,怎么好好的会得肠癌呢?
一、肠癌是“吃”出来的?这个“肠癌大户”比烟酒还毒!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50岁以上的人群身上较为高发,但近年来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
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年龄<50岁的人群肠癌发病率在逐渐上升,2014年的占比达到了12.2%。预计到2030年,美国20~34岁年龄段的人群肠癌发病率将增加90%,直肠癌发病率将增加124%。
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令很多人谈及色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的呢?
美国期刊《细胞·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高脂饮食或会让癌在肠道“发芽”。
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摄入高脂饮食会让小鼠肠道内的胆汁酸组成多样性下降,这样一来胆汁酸会在体内大量累积,影响到肠道干细胞干增值,持续增加肠道的炎症水平。一旦干细胞不在正常更新,会导致突变累积,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数据显示,经常摄入高脂肪食物的人,罹患肠癌的风险较其他人增加了2~3倍。
人体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来参与,长期摄入大量高脂肪食物会让胆汁分泌增加。过量的胆汁酸会损伤肠道黏膜,诱发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肠息肉形成。肠息肉素来有癌症“种子”的称号,约有70%的肠癌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简而言之,如果将肠道黏膜比喻做土壤,那么息肉就是肠道内的杂草,高脂饮食则是促进息肉生长的肥料。
二、肠癌多是“拖”出来的,身体若有5种异常要重视
值得提醒的是,肠癌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从无到有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诱发肠癌的主要原因为腺瘤性息肉,而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肠癌,一般需要经过5~15年的时间。可以说,肠癌是逐渐“拖”出来的。
而且,早期的5年生存率为90%,发生远端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5%。可见早发现早治疗对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性,日常一定要多关注身体表现,这几个症状很可能是肠癌的早期信号。
1、腹痛
肠道功能紊乱、肠梗阻都会引起腹痛症状,很多人在出现腹痛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吃坏了东西,忍忍就过去了,这个行为其实非常不可取。很多肠道疾病都会出现腹痛症状,初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隐痛、腹胀,后来会逐渐演变成持续性疼痛,痛感也会越来越强。
2、便血
便血也是肠癌较为典型的信号之一,但很多人会将便血下意识认为是痔疮,实际上两种疾病所致的便血有明显区别。
痔疮所致的便血一般会在便后出现,颜色较为鲜红,呈点滴、喷射状;而肠癌引起的便血,颜色多比较深,且会附着在粪便内部,粪便内海可能带有粘液。
3、排便习惯改变
部分肠癌患者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症状,这是由于病灶持续增大导致粪便通过受阻引起,随着病程发展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4、腹部包块
肠道内的病灶不断变大,很可能会在腹部摸到明显的包块,包块的质地多比较坚硬、形状不规则,可能随着肠管有一定活动度。
5、全身症状
罹患癌症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消耗,患者会出现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性症状,还可能有异常的持续低热症状,服用药物后病情很快又会卷土重来。
三、院士忠告:做一次肠镜,或能保你5年没问题
《柳叶刀》的相关文献表明,无论什么类型的肠息肉都会增加肠癌风险。发现肠息肉主要通过肠镜检查,但我国群众的肠镜筛查意识十分薄弱,导致大多数息肉无法及时发现,最终拖成了肠癌。
《2018胃肠镜筛查认知与行为调研报告》中显示,我国有80%的人群拒绝进行肠镜检查,其中有44%担心不舒服、33%担心仪器会损伤消化道、31%认为没必要做检查。
为啥很多人不愿意做肠镜呢?
主要与几个原因相关,一是肠镜检查前需要大量服用泻药清肠,很多人甚至最后会喝到吐,给没进行过检查的人带来了较大抗拒感;
二是肠镜检查需要从肛门进入,这是非常隐私的部位,很多人心理上过不去那关;
三是检查时可能会有腹胀、腹痛的症状,对患者来说是未知的恐惧。
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曾公开表示过,做一次高质量的肠镜检查可管5~10年不得结直肠癌。肠镜检查可帮助及时发现肠道内的异常,是诊断肠癌以及多种肠道疾病的“金标准”,该检查十分安全。
所以,无论男女,都建议在45岁后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一些家族内有肠癌病史的,建议将检查年龄提前。
肠癌在癌症中是比较“懒”的一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切除,即可预防癌症发生,而这仅需要一次肠镜检查,何乐而不为呢?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N1IA2105148PF4.html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近视防治指南
2024-06-0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电 (记者王美华)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针对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提出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手术矫正4种方式。
2018年,相关机构曾发布《近视防治指南》。此次由国家卫健委牵头,组织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结合国内外最新学术研究进展对旧版指南进行修订。
对比旧版指南,新版指南将“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更新为“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提出单纯性近视者不仅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矫正获得清晰的远视力,儿童青少年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近视进展的速度、避免近视度数过快增长也十分重要。指南提出,近视的矫正和控制包括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手术矫正4种方式。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提醒,近视矫正手术是通过手术方式改变眼的屈光度,术后近视患者眼底的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拉长多伴有眼底的病变,这些眼底病理性改变依然存在,并没有从根本上治愈近视。因此,术后仍要像术前一样注意用眼卫生,有眼底改变的近视者,依然需要定期检查眼底。此外,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镜等器械及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都是控制近视进展的措施,使用后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近视。
指南介绍,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儿童青少年首先要保障户外活动的时间量,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不仅在学校要多进行课间户外活动,而且放学后和周末在家庭主导、家长或监护人参与下积极进行户外活动。
王宁利表示,防控对于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要高度重视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及并发症的治疗,及时实施干预措施,减少致残致盲。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4/c14739-40249893.html
天一热高血压“痊愈”了?是假象!
2024-06-04 北京青年报
天气转热,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白天的血压较以往明显降低,甚至降至“正常”,难道是高血压痊愈了?其实不然。今天,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专家为您详解夏季如何控制血压。
为何夏季血压会偏低?
人体血压随着四季更替有所变化,通常表现为冬季血压较高,夏季较低。
血压主要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温度升高时,可能是因为体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减小,血压相应下降。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高温多汗,我们体表的水分蒸发增多,盐的丧失也随之增加,血液容量降低,血压自然下降。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夏天“高血压痊愈”是个假象,这时切不可放松对血压的监测和控制。自行减药、停药,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是危险行为。
降压方案需遵医嘱调整
高血压与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急剧变化有显著关系,人体调节的节奏跟不上气候变化的进展,因而导致高血压发病增多。特别是老年人因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弹性下降,以及各脏器功能减退,对气候骤变的耐受性较差,所以在气候变化之前提前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可预防高血压发病。
气象预报约等于疾病预报,当每日气温变化较大,也就是当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值超过10℃,或者气温在短期内变化较大时,建议患者在家监测和记录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及时到心血管专科就诊,调整降压方案。
高血压患者的度夏指南
适量运动 推荐收缩压小于160mmHg和舒张压大于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每周进行5至7天、每次30至6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且每周进行2至3次的抗阻力量练习。
运动项目可选择骑车、游泳、健步走、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团体类运动等有氧运动。
捏拿心经 手少阴心经在手臂位置的走行整体是在手臂的内后方,从腋窝沿上臂经过肘关节,再沿前臂内后方,行于手掌内侧,终止于小指外侧端。左手臂向前平伸,掌心向上,右手屈臂,拇指点在左腋窝,其余四指与拇指对按,拿住左臂内侧后缘。以8计数从腋窝一直捏拿到小指,左右交替。
抓握毛巾 将毛巾对折卷起,粗细度为一只手握住,大拇指和其他四指不相碰,用30%的力量攥紧毛巾2分钟,放松1分钟,左右手各重复2次,隔天1次。
靠墙静蹲 背靠墙,双腿下蹲至坐姿,大小腿夹角根据个人情况维持在90至120度,每天3-5组,每次1-3分钟。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4/c14739-40249885.html
靠喝“体考神器”提成绩?有损健康
2024-06-04 北京青年报
考试季来临,有些家长把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功能型饮料奉为“体考神器”,认为临考前喝上一瓶,就能帮助孩子提升考试测试成绩。不过,还是奉劝家长们别盲目跟风,这些含有大量牛磺酸和咖啡因的饮料并不适合青少年服用。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揭晓,集中粉碎近期热门的健康流言。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 维生素片可以代替吃水果
真相 多吃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但有的人不爱吃水果,觉得维生素片和果汁也可以代替。其实, 每一种果蔬都含有上百种成分,各种成分之间会互相配合与保护,成分较为单一的维生素补充剂、果汁很难达到天然食物的保健效果。此外,对于健康人群来说,通过保健品盲目补充营养成分,可能引起或加剧其他营养素的代谢紊乱,增加身体负担。
再说果汁,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一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不仅如此,我们吃水果时需要花时间咀嚼,而对含糖量偏高的果汁往往一饮而尽,常喝会使牙齿缺乏锻炼,并提高龋齿和肥胖的风险。
果蔬营养丰富,含有的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肠道健康、预防便秘以及延缓血糖吸收的作用;其中的钙、磷、铁、钾、钠等无机盐不仅能够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促进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还能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所含的有机酸能够刺激人体消化腺,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各种酶类、杀菌物质和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理活性成分,以及萜类化合物、多酚、植物固醇等植物化学物,对维护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指出,每人每日应摄入不少于300克蔬菜和200—350克新鲜水果。因此,建议平日膳食做到食物多样、营养均衡。
流言 吃蜂蜜会得糖尿病
真相 这种说法并不严谨。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是人体必需的物质,正常人每天适量摄入蜂蜜,是不会引起糖尿病的。如果自身已经是糖尿病前期或者是肥胖人群,则要减少蜂蜜的摄入。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蜂蜜不要超过50至60克,以20至30克为宜。如果本身就有糖尿病遗传基因、血糖偏高、胰岛功能异常等情况,每日再过量食用蜂蜜,则有可能诱发糖尿病。
流言 “吊颈健身”可以治颈椎病
真相 近年来,老年人“吊颈健身”走红网络。有些老人认为只要将头吊在树上,身体跟随绳索摇晃摆动,经常练习就可以治疗颈椎病。虽说“吊颈健身”参考的是临床上的牵引原理,但自己盲目操作并不可取。
一些中老年人本身就有些颈椎疾患,而且人体是有一定生理曲度的,盲目“吊颈”不仅不能健身,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可能损伤神经和脊髓,严重的会导致高位截瘫,甚至致命。
不光是“吊颈健身”,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奇葩“健身”方式,比如头朝地、撞树、在单双杠上“飞旋”等,其中有些“健身”违反人类生理结构,并不适合所有人。因此,建议运动前一定要对自己身体进行合理评估,运动能力因人而异,千万不能盲目模仿,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流言 喝“体考神器”能提升成绩
真相 网络上所谓的“体考神器”,就是各种瓶装的功能型饮料。这些饮料的成分表中,除去水和碳水化合物,成分最高的是牛磺酸和咖啡因。如一瓶60毫升的“小绿瓶”含有540毫克牛磺酸,一瓶60毫升的“小黑瓶”含有180毫克咖啡因。
对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各类产品中牛磺酸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为600毫克,咖啡因的每日摄入量应在20毫克到100毫克之间。显然,这类产品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对某些成分摄入超标,影响健康。
功能性饮品一般都是面向成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服用不当,可能导致身体系统紊乱。牛磺酸、咖啡因都是神经兴奋剂,青少年对此耐受度低,摄入后的反应会更加敏感,如摄入不当,不仅睡眠容易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中毒。此外,功能性饮料含糖量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肥胖、龋齿的风险。正常状态下,人体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刻意补充某一种成分会打破平衡,给身体带来伤害。
流言 保健品能治病还没副作用
真相 有些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而保健品既能治病又没有无副作用,比吃药更安全有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定义来说,保健品只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说,保健品首先是一种“食品”。而药品则是用于控制、预防、治疗疾病,具有明确的适应症、适用人群、用法用量的产品。
两者的区别不言而喻,保健品作为食品,跟米饭面条馒头一样,并不具有治疗、预防、调理疾病的功效,而药品才是针对疾病的“正解”。
盲目轻信保健品,可能会损失钱财、贻误病情,某些不合格的保健品甚至可能造成功效成分过量摄入,威胁健康。对于保健品来说,我们不是不能用,但不该指望它治病,也不能只依靠服用保健品以至于忽略了健康的生活习惯。
流言 胆固醇高不能吃鸡蛋
真相 不少人认为鸡蛋,特别是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高,高血脂的人最好别吃。甚至一些健康人也要把蛋黄抠出来以免胆固醇升高。其实,这种说法很不严谨。鸡蛋含有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卵磷脂等,能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免疫力,是很好的食物。只要选择合适种类的鸡蛋,辅以得当的烹饪方法,搭配好食材,哪怕高血脂患者也可以适当吃鸡蛋。
首先,比起肉类,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并没有高到离谱,况且还有使用特殊饲料喂养、胆固醇含量大幅降低的鸡蛋。其次,每周鸡蛋摄入量不要太多就不必担心,比如吃4至5个鸡蛋就是不错的选择。而日常烹调鸡蛋时可以与蔬菜、豆类、菌类配合,再搭配五谷杂粮主食,更有利于营养平衡、预防疾病。
流言 褪黑素治失眠更安全
真相 与安眠药相比,褪黑素治疗失眠更安全有效?这是一个误区,失眠的种类有很多,褪黑素仅针对褪黑素缺乏或倒时差导致的失眠有效,对其他原因导致的失眠作用不大,吃褪黑素是无法起到治疗作用的。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睡眠不足与睡眠质量不佳已逐渐成为困扰大众的普遍问题。在众多助眠方法中,褪黑素因其作为人体自然产生的物质,被赋予了“健康催眠”的美誉,其相关产品更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褪黑素是人体内一种调节睡眠的激素。大脑中褪黑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与一天中的时间有关,天黑时增加,天亮时减少,褪黑素的分泌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然而,褪黑素并非万能神药,只对下面两种情况的失眠有效:
倒时差:有证据表明褪黑素可减轻时差反应,尤其当旅行者向东跨越 2至5个时区。口服褪黑激素可以改善某些时差症状,例如警觉性,并减少白天的困倦和疲劳。
褪黑素分泌不足: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缩短入睡所需的时间。一般来说,35 岁后褪黑素的分泌开始走下坡路,额外补充褪黑素对缺乏褪黑素的老年人可能更有效。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褪黑素。
此外,褪黑素作为一种“激素”,不当使用也是有“副作用”的,如头痛、困倦嗜睡、短暂的抑郁情绪等。因此,在购买褪黑素产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
流言 高血压患者运动易猝死
真相 有些高血压患者担心运动引起血压飙升,因此选择静态养生防止运动猝死。其实,没有这么夸张。高血压不是运动的禁忌症,合理运动可降低血压,蛮干有可能增加猝死风险。
研究表明,合理规律的运动能够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舒张功能,促进糖脂代谢,预防并控制高血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血压控制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规律的运动。如果是未得到控制的重度高血压病、高血压危象或急进型高血压病,不稳定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视网膜病变等症状的患者,建议不要盲目运动;如果要运动,最好等病情控制稳定后,到心血管内科门诊进行咨询,遵医嘱再开展运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4/c14739-40249884.html
被蚊子叮咬后 为什么有人起红点有人起大包?
2024-06-04 北京青年报
立夏之后,北京的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气温升高的同时,蚊子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蚊子这些小东西,让人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恼人的嗡嗡声在耳边回荡,不仅干扰我们的生活,还会在我们的身体上留下独特的“印记”。这些“印记”有时表现为显眼的大包,有时则是小小的红点。那么,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蚊子是如何吸血的?
蚊子首先会利用其天赋异禀的嗅觉,通过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排出的体液寻找合适的目标。当找到目标后,蚊子会将尖锐的口器刺入人的皮肤。
蚊子的口器其实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结构。蚊子头部共有六根“针”,其中两根带锯齿的是作案的主要工具。
其中包括可以切开皮肤的“刀”,以及用来寻找血管的探测结构。当找到血管后,蚊子会通过口器中的管道将含有抗凝血物质的唾液注入伤口处,以防止血液凝固,便于其吸食。然后,蚊子利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吸入到自己的体内。
被蚊子叮咬后呈现出不同的状况与蚊虫的毒性和免疫系统有关
吸血完成后,蚊子会飞走,而被叮咬处可能会出现瘙痒、红肿等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蚊子释放出的一些特殊物质引起的免疫反应。
被蚊子叮咬后呈现出不同的状况,有的人是面积较大的包,有的人是较小的红点,其中的缘由主要与蚊虫的毒性和我们自身免疫系统的反应程度有关。
免疫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免疫细胞、免疫器官以及免疫物质,其主要职责是与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变异细胞展开斗争,以此保障人体的健康状态。在正常人体的诸如血液、组织液、分泌液等各种体液中,存在着许多具备杀伤或抑制病原体效能的物质,比如溶菌酶、防御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之类。当病菌、病原体等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会首先将其分解成一个个片段,接着在自身表面呈现出来,成为抗原。
当病原体进入机体的血液、淋巴液等部位时,B 细胞(源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会因受到外部抗原的刺激而改变形态,使体积增大,转变成浆细胞,可分泌抗体来专门结合并清除抗原,从而发挥体液免疫功能;而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时,T 细胞(来源于胸腺的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能够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对抗原或异物进行清理,维护人体健康。在感染首次被抑制住以后,免疫系统会对该致病物质留下记忆,这样以后如果再碰到相同致病物质入侵时就能准确且快速地做出回应。
如果你频繁地被同种蚊子叮咬,免疫系统的反应也会逐渐变得“麻木”
一般来说,被毒性较强的蚊虫(如花蚊)叮咬后,身体会出现较为强烈的症状和瘙痒感。如果你以前从未被某种蚊子叮咬过,那么初次遭遇时,情况会更加特别。当蚊子将口器插入你皮下组织的血管中时,它会从唾液腺中分泌出一些物质,这些物质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确保口器能够顺利拔出。当蚊子完成吸血并将口器拔出后,毛细血管会出血,形成一个小淤点。再加上蚊子的分泌物,它们共同作用,引发了轻微的炎症反应,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一个小红点。
在这个时候,由于我们的免疫系统还未能识别这种“外来事物”,所以并不会立即形成蚊子包。然而,免疫系统并非无动于衷,它会默默记住这个“不速之客”。当下一次再遇到同一种蚊子叮咬时,免疫系统就会迅速做出反应,在几秒钟内召集众多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会产生组胺、细胞因子等物质,它们就像是“信号兵”,传递着身体的指令。组胺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进而产生瘙痒感;而细胞因子则会进一步诱发炎症,于是原本的小红点就演变成了又大又痒的蚊子包。
有趣的是,如果你频繁地被同种蚊子叮咬,免疫系统的反应也会逐渐变得“麻木”。就像久经沙场的战士,对于熟悉的敌人逐渐习以为常,不再产生强烈的反应。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对于蚊子叮咬的反应会逐渐减小,蚊子包也不再那么明显。
蚊子叮咬的困扰、防护及叮咬后处理方法
当不小心被蚊子叮咬后,针对大包和小红点,我们也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对于大包,可以采用冷敷的方式来减轻肿胀和瘙痒,冷敷能够收缩血管,缓解炎症反应。对于小红点,可以涂抹一些止痒药膏,帮助缓解瘙痒感。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过度搔抓,因为搔抓不仅会加剧瘙痒,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引发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总之,了解蚊虫叮咬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深入了解蚊子叮咬的原理和应对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减少被蚊虫叮咬的困扰。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4/c14739-40249881.html
“乳”此重要 自检“三步曲”学起来
2024-06-04 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乳腺疾病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是导致45周岁及以下女性死亡的第一癌症。快来跟医生学一学,乳腺的自我检查方法吧!
这些都是乳腺癌的典型症状
乳房肿块,多数为无痛性肿块,仅有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乳头溢液,如果出现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需进一步检查;皮肤的改变,最常见的就是皮肤出现酒窝征呈橘皮样改变;乳头乳晕异常,以乳头回缩或抬高较为常见;腋窝淋巴结肿大。
以下属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月经过早,小于12周岁,或绝经较晚,大于55周岁;肥胖、未育、晚育及未哺乳女性。
40岁后记得做乳腺癌筛查
有些女性在体检中发现乳腺结节,很紧张。其实,并非所有的乳腺结节都是乳腺癌,我们不能谈癌色变,更不可讳疾忌医。做到以下三点,乳腺癌也是可以预防和尽早发现的。
定期检查乳腺 一般人群乳腺癌筛查年龄为40岁,高风险人群可提前到40岁以前。
提倡适龄生育母乳喂养 有研究显示,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就可以把乳腺癌的发病率降低5个百分点。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戒烟戒酒,加强身体锻炼,注意均衡饮食。
乳腺自我检查 分三步走
检查最佳时间段:月经后的7-10天,洗澡时或睡觉前。
第一步 看一看 站在镜子前脱去文胸,双手叉腰,观察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一致、是否有小酒窝、乳头是否凹陷、是否有橘皮样改变。
第二步 摸一摸 首先,将乳房分为四等分,用我们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从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内下象限、内上象限以转圈的方式检查乳房,再用触摸的方式检查乳头和乳晕。如果一旦感觉不顺畅,就可能提示出现乳房肿块,切忌用手抓捏。然后,躺下来举起手,平移去摸腋窝是否存在包块。
第三步 挤一挤 用食指和拇指轻轻的挤一挤乳头,看看有无溢液或者出血情况,一旦发现有以上情况,要及时到专业的乳腺外科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4/c14739-40249888.html
早餐应占全天食物总量的25%至30%
2024-06-04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华凌)中国营养学会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4%的居民在工作日不能每天吃早餐,周末29.7%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且早餐食用谷薯类比例达89.4%,食用奶豆、蔬果比例不到50%,膳食结构不够合理。营养专家提示,吃好早餐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状况的重要环节,提高健康水平应从每天的早餐做起。
营养专家指出,大量科学证据表明,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会增加肥胖风险。早上人体血糖水平较低,不及时吃早餐会刺激身体分泌一些激素,易促进脂肪生成。同时,不吃早餐,空腹时间长,人容易产生饥饿感,导致在午餐等餐次进食高热量食物。
相关研究表明,长期不吃早饭会使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21%,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风险,对儿童青少年大脑发育以及成人的记忆力和情绪也有不良影响。
专家认为,丰盛的早餐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抑制食欲,更好控制体重,而且会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维持血糖稳定状态,降低罹患糖尿病风险。
那么人们应该如何吃好早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早餐要保证食物多样,最好4类品种以上,至少包括主食1份、奶类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1份、蔬菜水果各1份,以保证获得的营养物质全面充足。
专家提示,早餐不能吃太少,应占全天食物总量的25%至30%,能量供给与午、晚餐相似。食用早餐时间不宜太晚,尽量在9点前吃完。鼓励家庭成员共同进餐,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开启美好的一天。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604/c14739-40249834.html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