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注意!它就在我们身边——你不了解的“致命杀手”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说起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你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提到黑龙江鸡西某家庭9人因食用酸汤子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新闻,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经过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诊断,食物是被一种叫做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的细菌污染,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导致了多人死亡的惨剧。

QUESTION 1

Q:什么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什么是米酵菌酸?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我国又被称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其命名经历多次变更。是我国学者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高致死性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最早分离自我国东北酵米面中毒食品中,被暂定名为产毒黄杆菌(非系统命名)、酵米面黄杆菌。随着研究进展,该菌的系统学分类被重新定位,又先后被命名为酵米面假单胞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 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等。

      米酵菌酸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代谢产物,最适产毒温度2628℃,最适产毒pH 6. 58. 0,兼性厌氧环境中产生米酵菌酸的浓度更高。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性极强,120 ℃ 高温处理 1 h 毒性仍不被破坏,因此普通的家庭烹饪方式和食品加工处理过程难以去除。米酵菌酸引起中毒主要是抑制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代谢障碍。其中毒主要表现为全身无力、腹泻、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胆、皮下出血、昏迷、谵语、少尿、血尿等肝脑肾的损害症状,重症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潮式呼吸,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死亡率40%-100%

QUESTION 2

Q:哪些食物易因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污染

产生米酵菌酸而导致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多为家庭自制的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多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污染,就容易因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特定环境增殖产毒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等环境中,玉米、银耳等食物原材料极易受其污染。

   QUESTION 3

Q:怎么检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由我中心修订的国标方法GB 4789.29-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将于2021311日实施。该标准在GB/T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基础上,修改了标准名称;优化了检验流程,将分离培养基修改为改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mPDA)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分离琼脂(PCFA);增加生化鉴定试剂条和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的鉴定方法等。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和应用,将帮助检验人员更快速准确检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找出真正的罪魁祸首,为临床救治、事件定性和污染物追踪溯源提供依据。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中毒?

家庭制备发酵米面食品时不能采用变质或霉变的原材料,侵泡过程要勤换水,保持卫生,制作的湿粉尽快食用或干燥储存;食用的米粉或面粉无霉变现象和异味产生。最好是不自制或不食用自制的酵米面食品。

不食用变质木耳、银耳。正常干银耳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菌片呈白色或微黄,弹性好,无异味;而变质银耳不成形、发黏、无弹性,菌片呈深黄至黄褐色,有异臭味;发好的银耳要充分漂洗,食用前要摘除银耳的基底部。正常的木耳泡发后是黑褐色或者黑色,正面有光亮,如果泡久了、变质了,木耳的色泽就会发生改变,黯淡无光,外形糟烂。同时需要注意泡发木耳、银耳时,不能室温状态下长时间发泡。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